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的常德市土地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常德市2002~2006年的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了常德市土地生态系统安全情况.结果显示:常德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2年的1.917 94 hm2增加到2006年的2.509 93 hm2,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527 85 hm2下降到0.516 23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1.390 09 hm2增大为1.993 70 hm2,生态压力指数由3.26上升为4.22;万元GDP生态足迹从2.588 59 hm2逐渐下降为2.107 49 hm2.研究表明:虽然常德市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但常德市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土地生态系统始终处于超负荷状态,土地生态系统处于危险状态.  相似文献   

2.
生态足迹方法作为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国家、地区、城市、旅游业甚至是家庭消费等各个层面.该方法可定量地判断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之内,为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基于生态足迹的方法对福州市2007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8314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4346 hm2,生态赤字为1.3968 hm2,其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4.2倍.六大土地类型中,耕地、草地、水域和化石燃料均为生态赤字,只有林地和建筑用地是生态盈余.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福州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和未来生态足迹规划的建议,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新思想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以2003年开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为基础,计算并分析了开县2003-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对开县的土地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作出了评价.从2003年的数据计算结果来看,消费和产业结构单一是造成开县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从时间序列上看,开县的生态足迹连续多年高于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稳定在0.426 538~0.434 438 hm2之间,但生态足迹却呈现较大的波动且与耕地的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波动以及生态赤字的波动趋于一致.开县生态赤字严重,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主要原因是开县经济对农业的依赖过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岷江上游地区黑水县2012年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和生物消费资料的数据收集,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计算了黑水县行政区域内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黑水县2012年总的生态足迹为71 276.212hm2;总的生态承载力为187 778.85hm2;总生态盈余为116 502.66hm2.从生态盈余情况看出,黑水县总的生态承载力约是总生态足迹的2.6倍,这一地区的发展处于可持续阶段,提出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福州大学城校园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评价福州大学城4所高校新校区2006年的校园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大学城新校区的生态足迹、生态效率分别为:福建师范大学37 252.29 hm2、0.71人/hm2;福州大学33 480.58 hm2、0.57人/hm2;闽江学院14 591.67 hm2、0.75人/hm2和福建中医学院8401.79 hm2、0.63人/hm2.在生态足迹成分中,4所高校均表现为能源消费的足迹最大,其次是食物消费和垃圾,这3种成分的足迹之和占了总足迹的95%.校园内宿舍的设施配置、学生来源地、经济收入、男女生比例以及学校的专业领域结构和教学科研手段等多因素综合影响了大学校园生态足迹以及生态效率.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降低校园生态足迹,提高校园生态效率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徐州市1995~2010年生态足迹进行核算,通过分析各类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该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995~2002年,徐州市生态足迹缓慢增长,2002~2010年生态足迹快速增长;生态赤字与生态承载力倍数由1995年的1.739增加大2010年的4.971;从生态足迹的结构分析,对徐州市生态足迹贡献最大的是化石燃料地;十五年来,徐州市万元GDP的生态足迹不断缩小,说明经济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但资源利用效率仍不高.最后对徐州市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前沿领域.生态足迹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承载力评估中.该文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洪湖市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同时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运用水足迹模型,计算了洪湖市2006年的水足迹,用来分析洪湖市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结果表明2006年洪湖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981 5 hm2,存在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为1.414 8 hm2.反映出目前洪湖市的生产、生活强度已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2006年洪湖市人均水足迹为1 475 m3/a,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国内属于水资源丰富型城市.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1996-2006年生态足迹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的全新方法.在介绍了生态足迹概念和模型的基础上,对贵州省1996~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的人均生态足迹由1996年的1.972hm2增加到2006年的2.857hm2,人均生态赤字由1996年的1.402hm2增加到2006年的2.045hm2,增幅达45.90%.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从1996年的9.695 hm2降低到2006年的4.951hm2,仍高于中国的平均水平.随着人口增长及其相应消费水平的上升,贵州省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利用的状态之下,正在远离可持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恩施州土地利用可持续性,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恩施土地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进行测算:2004年,恩施州人均土地生态足迹需求为1.36264hm2,人均生态承我为0.49289hm2,区域土地利用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生态赤字,为人均-0.86965 hm2.结果表明恩施州2004年土地利用为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2006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以2007年山西省统计年鉴为基础,对山西省2006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全省生态足迹为3.596 hm2/人,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四川省西昌市土地利用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西昌市人均生态足迹为0.695541,按12%生物多样性扣除后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10628,人均生态赤字为0.08491;西昌市人均资源利用水平远低于中国人均资源利用率。从生态足迹的组分来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足迹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耕地、化石能源用地、水域、建筑用地、草地、林地;西昌市目前的发展模式主要以消耗自然资源存量为主。  相似文献   

12.
生态足迹是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模型.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11年的山西省生态足迹供需量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山西省的生态供需状况严重失衡,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量为5.677 7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755 8 hm2;山西省该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人均生态赤字高达4.921 9 hm2;全省的生态需求结构以能源消费需求量为重心,特别是煤炭资源;生态供给结构则以耕地为主,林地、建设用地次之.  相似文献   

13.
铁岭市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分析了1995~2004年铁岭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表明近十年铁岭市平均生态足迹2.07 hm2/cap,平均生态承载力1.22 hm2/cap,平均赤字0.851 hm2/cap,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在铁岭市生态足迹构成中,能源足迹比例最大,十年来能源足迹占总足迹的比例一直在60%左右,2003年高达63%,最低的年份是1999年,为59%;耕地足迹次于能源足迹,大约在26%~31%之间;接下来依次是建筑用地、牧草地、水域和林地足迹.通过对铁岭市生态足迹强度和生态效率情况的分析,对铁岭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态足迹法针对重庆市的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重庆市2010年生态足迹人均水平以及当前的人均生态容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重庆市存在生态赤字的结果,并通过对不同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与环境容量的分析比对,得出重庆市相对缺乏的是牧草地和化石能源地,在建设用地上的相对过剩,而可耕地与林地缺乏程度较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引入以区域平均产量为计算标准的区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广西地区2004年生态足迹,定量分析研究广西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计算结果表明,广西2004年的生态足迹赤字达到0.654954hm2/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经超过了区域内土地的承载能力.建议对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做出调整,选择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组合运作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广西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分别计算彭阳县1983—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1999—2005年的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得到了彭阳县近年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结果表明,在1983—2008年中,彭阳县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处于增长趋势,由1983年的0.504 7hm2增加到2008年的2.796 7hm2,增加了5.54倍,草地、化石能源和耕地是生态足迹的主要供给部分;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9年的1.196 2hm2降低到2005年的0.900 5hm2,耕地、林地和草地是生态承载力的主要供给部分.2001年是彭阳县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转折点,此前彭阳县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大于0,其发展是可持续的,而此后可持续发展指标小于0,其发展状态是不可持续的,即彭阳县从此出现了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新乡市耕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新乡市2004年~2009年耕地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新乡市人均耕地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05年~2006年增长幅度较大.六年间新乡市耕地生产力可持续指数呈波动下降状态,总体上维持在0.535左右,说明新乡市2004年~2009年的耕地利用处于弱可持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2005年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中强  苗长虹 《河南科学》2007,25(2):331-334
生态足迹模型通过测度人类利用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数量,来定量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从而确定区域发展是否仍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基于2005年数据,对河南省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为2.700 08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为0.810 490 3 hm2,生态赤字为1.889 179 hm2,说明河南省的发展当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