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容式角度传感器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荆仁旺 《微电机》1995,28(4):19-21,26
电容式传感器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是当今传感器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广阔和应用前景。文中介绍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测量线路及制造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2.
复合型小电流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论述了一种复合型小电流传感器具有介损因数测量和局放信号测量双重功能,分析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频率特性和各种影响因素,通过测试和模拟试验,证明这种传感器能够满足双重测量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tichgear)是理想地适合于在有限空间安装,尤其是要求高利用率的时候。新的复合型传感器,其结构非常简单,设计完善可广泛应用于保护、测量和控制中。该复合型传感器可执行两个最重要的功能:测量电流和测量电压。电流测量是应用罗柯夫斯基原理,而电压测量是运用电容电压分压器完成。信号在起始地址旁边被转换成数字值,数字值通过玻璃光纤被发送到就地控制柜。这种数据获取是目前智能控制和保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描述复合型传感器的设计、方框图以及传感器传异的性能。传感器的固有特性允许在用来作测量和保护的同时还可将其作为测量顺。此外,传感器功能还有:测量绝缘气体的密度和温度,也能计算和记录信号。与传统设计相比,复合型传感器布置简单,大大地改善了绝缘性能且增强了可靠性。测量技术已发展到能评定和证实测量以及动态的准确度。结果显示复合型传感器较大家知道的常规电感性互感器性能更佳。型式试验采用了常规互感器使用的标准,试验做的很成功,校正精度的验收试验在讨论中,第一次结果可从首次交货中得到。  相似文献   

4.
智能化中压开关柜的监测和传感技术(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综述了用于中压开关柜监测、测量的两大类传感器:电流和电压测量保护用传感器,非电量数值传感器。新型的电流和电压传感器优越性明显,在解决了细节及接口问题后,将逐渐安装使用。非电量数值传感器技术是将开关柜“定期”维护转变为“按状态”维护的关键技术,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自确认传感器是一种不仅能输出测量值,同时能够对自身状态进行实时评估的新型传感器,它可用于传感器故障的自诊断与自恢复,有助于提高测控系统的整体测量可靠性。同时,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可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并实现故障数据的分类与恢复。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确认传感器理论的多传感器烟气成分测量系统的设计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智能化中压开关柜的监测和传感技术(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综述了用于中压开关柜监测、测量的两大类传感器:电流和电压测量保护用传感器;非电量数值传感器。新型的电流和电压传感器优越性明显,在解决了细节及接口问题后,将逐渐安装使用。非电量数值传感器技术是将开关柜“定期”维护转变为“按状态”维护的关键技术,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感应磁场的传感器阵列测试技术,其特点是:系统中只用一个传感器,通过改变传感器与被测零件的相对位置来达到传感器阵列测试的目的。文中详细地给出了其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8.
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灵敏度易受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保证试验测量精度,在每次使用前须对传感器进行实时标定,目前常用的压力传感器标定方法为准动态标定法。准动态标定法标定压力传感器时,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对爆炸压力测量误差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某次水下爆炸试验压力测量数据的分析,发现压力实测值普遍偏大的现象,研究了影响测量数据的每个因素,最终得出传感器标定时数据处理方法导致这一结果,提出传感器标定进行曲线拟合、数据融合时避免引入人为误差,影响试验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9.
EMP磁场传感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提出了采用微分环与自积分环两种传感器的磁场测量方案,对传感器设计参数的选择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TEM小室中对这两种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粗糙度光纤传感器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首先,提出了光纤传感器传递函数和表面粗糙度传递函数的概念,明确了有关的各参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到了利用光纤传感器进行粗糙度测量数学表达式,为粗糙度光纤传感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设计出的光纤传感器探头具有结构合理、操作方便、测量快速、无损测量、成本低廉等优点。最后本文还对实用化中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措施提出了某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Potentials, IEEE》1995,14(2):32-33
The Earth is a tremendously complicated series of atmospheric, oceanic, geologic,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all working together. Science is striving to create the ultimate closed ecosystem by replicating these dynamic forces on a microcosmic level. From this research, science will gain tremendous knowledge about how to lower costs and add aesthetic appeal for long-term space flight. Also, these microcosms can be used in areas on Earth, possibly a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weapon against eroding farmland. Under ideal conditions, these different environments can be transplanted to other regions on Earth or even space  相似文献   

12.
贾文军 《电气开关》2002,40(3):23-25,28
介绍了低压配电系统接地的形式,正确使用方法和使用范围。指出了不同配电系统接地的正确安装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李明贵  罗毅 《湖北电力》2001,25(1):15-17
针对小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保护的运行进行了论述,并分析比较了几种目前采用的小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保护的功能及优缺点,建议采用一种既能选线又能定位的小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以适应综合自动化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确保系统的经济,可靠,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15.
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并联电阻选线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纪鸿彬 《高电压技术》2006,32(8):124-126
根据电缆线路的大量使用导致中性点电容电流的不断增加和中压电网谐振接地方式的广泛应用和我国中压电网谐振接地方式中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普遍不准的情况,分析了传统的基波法、5次谐波选线法的不足,针对接地时短时投入并联电阻,利用有功分量实现选线的原理提出了将电阻放在消弧线圈二次侧的优化方案的判决,并结合实践给出二次侧电阻定值选择以及计算方法。现场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零差保护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广泛应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电抗器等元件作为内部绕组接地故障保护.由于零差保护的特殊性,零差继电器本身就是一只灵敏电流继电器或动作功率很小的电压继电器.那么零差保护如何躲外部故障的不平衡电流呢 ?传统零差保护均使用高阻继电器,高阻继电器有很高的避越不平衡电流的能力.但是使用高阻继电器时, CT的励磁电流降低了保护的灵敏度,所以低阻继电器又重新被启用,但必须从外部引入闭锁信号或启动信号或延时,以便避越外部故障的不平衡电流.在上述条件均满足的条件下,零差保护的整定值仅考虑元件内部绕组接地故障的灵敏度.图 4参 3  相似文献   

17.
张忠炎 《电力建设》2002,23(5):14-0
沿海某电厂二期工程循环水管埋设的区域由三类不良地质构成,压力管道通过地段土大部分为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灵敏度的饱和软粘土。工程实施的土钉墙方案,成功地解决了饱和软粘土和流砂土中施工大型管道很难控制周边变形的难题,确保了电厂正常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印度"BTG模式"的电站项目对汽轮发电机100%定子接地保护介绍了低频注入式的原理和特点;同时针对汽轮发电机转子接地保护介绍了注入工频电压和注入某种交变方波电压的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natural systems has grown to the point that we need to engage consciously in earth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I address why this is the case, and what I mean by such a provocative term. In addition, I explore what we can learn from relevant experience, and how this daunting task should be approached. Earth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ESEM) may be defined as the capability to rationally engineer and manage human technology systems and related elements of natural systems in such a way as to provide the requisite functionality while facilitating the active management of strongly coupled natural systems. The need for ESEM arises because, as a result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concomitant changes in agriculture, population levels, culture, and human systems, the world has become a human artifact. Partially because this process has occurred over time frames that are longer than individual time horizons, and has involved institutions and technology systems rather than conscious individual decisions, recognition of this phenomenon, and appropriate responses, have yet to occur. It is apparent tha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ional, and ethical infrastructures necessary to support such a response have not yet been developed. The issue is not whether the earth will be engineered by the human species, it is whether humans will do so rationally, intelligently, and ethically  相似文献   

20.
自适应接地距离继电器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17  
基于单相接地模型,推导得到由故障点两侧零序阻抗角差异引起测量电抗的综合误差,根据综合误差的具体情况对测量电抗进行补偿,从而得到自适应接地距离继电器动作判据.新判据的多边形阻抗特性用纯电抗线来代替传统的电抗下倾线,不再像传统距离保护那样盲目地缩小动作范围.在可靠防止距离保护超越误动作的前提下,扩大了距离保护的动作范围.用EMTP进行了大量的数字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阻抗动作判据能有效防止保护超越误动作,也提高了区内故障的动作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