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了71例外伤致急性颈髓损伤患者中的36例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评估和干预要点.认为及早发现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并发的低钠血症,有效进行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是防止病情恶化的重要前提;观察重点是颈髓损伤的程度、意识和精神变化、尿量及生化指标;护理干预的要点是饮食干预、静脉补钠、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等.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71例外伤致急性颈髓损伤患者中的36例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评估和干预要点。认为及早发现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并发的低钠血症,有效进行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是防止病情恶化的重要前提;观察重点是颈髓损伤的程度、意识和精神变化、尿量及生化指标;护理干预的要点是饮食干预、静脉补钠、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急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包括重点监测血钠、尿量和尿钠的改变,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早期饮食、饮水的干预,重视高热护理、心理干预,实施正确的补液、补钠和抗利尿治疗等。结果10例患者血钠均逐渐恢复正常,症状好转出院;1例患者自行出院。结论早期发现和正确及时诊断急性颈髓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十分重要,给予恰当的治疗及护理于预对于纠正低钠血症、改善患者的预后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继发低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报告了21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继发低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重点为观察低钠血症时出现的精神异常和意识状态改变,监测血浆电解质和血浆渗量的变化、尿量和尿钠的改变,探讨补液、补钠正确方法及早期饮食、饮水干预对低钠血症的预防作用.本组有16例未经早期干预全部发生了低钠血症,除6例自动出院外,10例经过限水补钠治疗后全部治愈;另有5例经早期饮食、饮水干预,有4例未发生低钠血症.认为应当提高临床护士对此并发症的认识,早期增加钠的摄入可以有效预防低钠血症的发生,出现低钠血症后正确补钠,可以及时纠正低钠,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并制订合理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3月67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67例患者血钠情况、脊髓损伤程度、年龄、性别、是否发热、是否合并颅脑损伤、是否行激素冲击治疗、是否有饮食障碍,是否有低钾血症。结果 67例患者中低钠血症49例,血钠正常18例。低钠血症患者中有3例需要持续静脉补充钠,其余46例治疗后血钠恢复正常。急性颈髓损伤发生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严重脊髓损伤、高热、合并颅脑损伤、未行激素冲击治疗及饮食障碍。结论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容易并发低钠血症,护理人员应该对严重颈髓损伤、高热、合并颅脑损伤、未行激素冲击治疗及有饮食障碍的患者制订相应的低钠血症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8年7月1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的重点。结果127例AMI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经补钠、综合治疗、饮食干预后治愈115例,死亡12例。提示提高临床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低钠血症的认识,加强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可预防病情恶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护理.方法 通过2006-04-2010-04以来23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3例患者除1例放弃治疗外,其余22例均治愈.结论 对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护理中应重视观察神志、生化指标、尿量等,低钠时应合理补钠,预防截瘫患者的并发症,避免低钠血症的发生和发展,只有提高低钠血症的认识,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以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确诊为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有无并发低钠血症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年龄、性别、损伤平面、完全截瘫、损伤严重程度、精神状态、甘露醇使用、激素使用、高热、腹泻、合并感染、合并颅脑损伤及血糖、血钾值等指标对其发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脊髓损伤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为4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热、合并颅脑损伤是低钠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热和合并颅脑损伤是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早期加强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降低急性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影响。方法 60例颈髓损伤伴低血钠患者分成对照组(n=30)和护理干预组(n=30)。对照组未给予相关低钠血症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由责任护士给予相关低钠血症的护理干预。对1个月后两组的血清钠值及病程进行分析。结果 1个月后护理干预组血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护理干预组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病情反复病例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颈髓损伤患者的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10.
总结急性颈髓外伤后脑盐耗综合征致低钠血症患者的护理.认为重点是严密监测血钠、尿量和尿钠的改变,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早期饮食、饮水的干预,重视高热护理、心理护理,实施正确补液、补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41例急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诊治及护理特点.包括早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脱水症状等临床表现;严密监测电解质、血浆渗透压、尿渗透压、尿比重及24 h尿量、抗利尿激素(ADH)、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等生化指标;及时准确地评估及诊断;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正确的治疗干预.认为早期发现及正确诊治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十分重要,应当提高护理人员对低钠血症的认识,积极进行护理干预及正确的治疗对于纠正低钠血症、改善患者的预后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2.
周雪华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1001-1002
目的探讨早期血钠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提高临床护士对其认识及综合护理干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将血钠浓度135 mmol/L作为A组,血钠浓度在120~135 mmol/L为B组,血钠浓度120 mmol/L为C组,比较各组心肌酶、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并总结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的重点。结果各组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分别为:A组:9.38%、3.13%、3.13%;B组:41.94%、25.81%、20.97%;C组:60%、40%、40%。B组、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住院病死率比A组明显增高(P0.05);C组肌酸激酶(CK)与A组、B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心梗早期出现的低钠血症与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及住院病死率密切相关,提高临床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认识,加强护理干预,可预防病情的恶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低钠血症是急性颈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45%~100%。在临床由于认识不足,常延误诊断和治疗,影响患者预后及康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急性颈髓损伤后出现的低钠血症,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做到早发现,积极治疗,正确补钠。为了提高护士对低钠血症的认识水平,笔者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观察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张静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104-105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42例患者加强临床症状的观察,合理补钠和补水,注意调整补钠速度及浓度,并做好饮食护理、安全护理。结果:经过合理补液及口服食盐治疗,42例患者血钠全部恢复正常,其中33例患者经4 d分次口服食盐共26~36 g后血钠恢复正常,4例连续3 d经静脉补钠共18 g、口服或鼻饲食盐约35 g后血钠恢复正常,4例连续6 d经静脉补钠30 g、口服或鼻饲食盐约26 g后血钠恢复正常,1例连续7 d经静脉补钠42 g、鼻饲食盐约30 g后血钠恢复正常。结论: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血清钠,有助于低钠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做好低钠血症患者的全面护理可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背景:课题组考虑到新鲜冰冻血浆在临床上有综合治疗的价值,如抗休克、免疫、止血和解毒等,并能纠正胶体渗透压.如果在限水、补钠的同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能提高脊髓损伤患者血钠水平,将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找到一个新的突破点. 目的:建立家兔颈脊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动物模型,观察输入新鲜冰冻血浆治疗颈脊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疗效. 方法:健康成年家兔60只,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制作家兔颈脊髓损伤模型,将幸存且合并低钠血症的40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只,实验组20只,再按取标本时间不同依次分为1,3,6,10,15 d组,共10组,每组4只.实验组家兔出现低钠血症后每24 h静脉输入20 mL新鲜冰冻血浆(即1 d组输入1次,3 d组输入3次,6 d组输入6次,10 d组输入10次,15 d组输入15次).对照组家兔每24 h静脉输入20 mL生理盐水.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前及输入血浆后24 h采取标本分别进行血清钠离子及脊髓组织钠离子测定. 结果与结论:①术后3 d和术后6 d时实验组及对照组家兔的平均血钠浓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0,15 d时实验组血钠浓度升高,而对照组血钠水平持续下降,与实验组血钠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3,6 d时实验组及对照组家兔脊髓组织钠浓度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输入血浆10 d后脊髓组织钠浓度逐渐恢复,而对照组脊髓组织钠浓度持续升高,与实验组脊髓组织钠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可见颈脊髓损伤后易并发低钠血症,输入新鲜冰冻血浆对颈脊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纠正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低钠血症的常见发病原因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5年1月~2017年6月入住我科高龄患者中合并低钠血症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86例低钠血症患者中,79例低钠患者血钠恢复正常出院,2例转至消化科,2例转至肿瘤科,3例并发肺部感染死亡。本研究低钠血症患者的发生与疾病、年龄、药物、饮食、低血钾等因素有关。结论 临床工作中护士应严密观察高龄患者的病情,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低钠血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完全性颈脊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做出新解释,为治疗提出新方案,为进一步研究提出新问题.方法:回顾性研究5例颈脊髓损伤伴发低钠血症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否认用稀释性低钠或盐耗性低钠理论来解释与指导完全性颈脊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治疗.结果:利用原发病机制的新解释指导的治疗方案,5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无一例出现顽固性低钠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结论:颈髓损伤伴发低钠血症是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再平衡,是复杂的、贯序的、相互影响的过程,绝不能从单一方面(稀释性低钠或盐耗性低钠)来理解这一问题.积极补液、扩容、升血压、补钠对治疗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低钠血症的临床发病情况、发生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对 99例急性脊柱脊髓损伤后发生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 3类 :第一类胸腰脊髓损伤患者占多数 ,平均最低血钠 (12 8 6± 6 6)mmol/L ,平均低钠持续时间 (8± 5 3)天 ,经积极补钠和 /或适当限水 ,患者的血钠水平多在两周内恢复并稳定在正常水平 ;第二类全部为颈脊髓损伤患者 ,平均最低血钠 (12 5 1± 6 0 )mmol/L ,持续时间平均 (2 6 7± 17 0 )天 ,尿钠 2 0 0mmol/2 4h ,补钠效果较差 ;第三类全部为颈脊髓损伤患者 ,平均最低血钠 (118 3± 9 4)mmol/L ,低钠血症持续时间平均 (36 8± 5 4)天 ,尿钠2 0 0— 40 0mmol/2 4h ,持续 4周以上尿量超过 40 0 0ml,补钠可使血钠进一步下降 ,限水治疗有效。结论应根据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机理和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观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病例,通过正确合理补液和口服或鼻饲盐水,动态监测血钠的变化。结果患者血清钠均小于130mmol/L,尿钠大于20mmol/L。经正确的补钠治疗和全面的护理,均在2周左右得到纠正。结论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监测血清钠,有助于低钠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强调低钠血症患者的全面护理,可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后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30例颈髓损伤患者(完全性损伤15例,不完全性损伤15例)血压、心率、血清钠、血清钾、血浆渗透压、尿量及24h尿钠排出量等资料。结果:23例患者于伤后2~8d出现低钠血症,其中完全性损伤15例全部出现,发生率100%,1例患者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根据血钠水平,经采用控制每日水量、补钠治疗10~21d后,23例均治愈,血钠平均恢复至138(135~142)mmol/L,血浆渗透压、尿钠均正常。结论:低钠血症是颈髓损伤后极为常见的并发症,但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十分少见;机体内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导致的稀释性低钠血症可能是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之一。严格控制入液量及补钠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