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理信息系统与环境地球化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环境地球化学和GIS系统的发展过程角度出发,阐述了GIS系统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指出两者的结合是各自学科发展的必要要求和结果,它们的结合必将会促进两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提出了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讨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地质调查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论文简述了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发展历史,着重论述了城市地质工作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指出我国城市环境地质中存在的问题。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及水资源短缺,城市废弃物处置以及特殊岩土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论文简述了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历史发展,着重论述了城市地质工作的内容,指出我国城市环境地质中存在的问题。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及水资源短缺、城市废弃物处置以及特殊岩土环境问题。为了提高城市规划和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仅从以下5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的方向:(1)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资源综合调查评价;(2)城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3)城市群、城市密集区环境地质适宜性综合评价;(4)城市环境地质综合研究;(5)城市环境地质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4.
黄林日 《吉林地质》2000,19(2):56-60
介绍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及应用范畴,论述了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分析了数字地球信息在资源调查、环境条件等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中的应用。提出“数字地球”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数字地球”是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纽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为构筑“数字地球”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环境地质学是随着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不断加深而形成和发展。自50年代起,我国开展了大量的环境地质工作,未来环境地质学有着广阔的研究领域,环境地质学研究是可 展战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环境地质学是地质学和环境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边缘科学;是研究地质环境及其变化与人类活动与生存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环境地质学的广泛应用,现已产生了许多应用型的环境地质学分枝,煤田环境地质就是其中之一。 1 煤田环境地质工作的必要性 煤炭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能源,煤炭工业是我国的重要基础工业,煤炭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产生了各种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矿井排水、疏干可引起地面变形,井干涸泉断流,海水入侵,地面水倒灌,诱发地震,矿井水  相似文献   

7.
泥沙运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泥沙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岁梁 《水科学进展》1998,9(4):313-318
从两个方面,即水环境中的泥沙问题和泥沙运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出发,说明了环境中泥沙问题的普遍性,指出了结合泥沙运动研究环境问题和结合环境科学研究泥沙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这方面的工作概括为“环境泥沙学”.它研究受泥沙运动影响的污染物(包括泥沙颗粒本身)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控制及其应用,其核心是将水利工程科学主要是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和环境科学的某些学科,如环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等结合起来,研究与泥沙运动有关的环境问题,并对其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这方面工作的深入,必然推动环境科学的加快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将推动泥沙科学的向前发展和丰富泥沙科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环境地质研究主要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永双  孙璐  殷秀兰  孟晖 《中国地质》2017,44(5):901-912
环境地质研究是以人-地相互关系为核心、促进人类与地质环境协调共处的重大课题,受到国内外地质学界普遍关注。本文在简要回顾环境地质学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未来发展需求,提出环境地质研究是新时期地质工作的重要使命,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应涵盖城市地质研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地质灾害监测与综合防治、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地球关键带相关问题研究等,强调学科交叉及新技术新方法的系统性研究,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地质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滨海城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经济与城市建设均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土地开发力度加大,由此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滨海城市地区区域地质环境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地域差异,研究了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主要类型,并提出了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从系统点论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与环境科学结合衍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文章概括论述了学科的性质,提出环境地球化学发展的主要领域:全球环境变化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化学环境与人体健康、地球化学环境与农业、环境污染的地球化学,并对各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作了概述与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研究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矿业权市场主体缺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地勘企业在矿业权市场中应占有绝对主体地位,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实际工作中国有地勘企业并没有真正进入矿业权市场中占有主体位置.造成矿业权市场主体缺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国有地勘企业体制问题,国家政策问题以及矿业权市场和国有地勘企业本身的问题.文章通过对矿业权市场主体缺位表现、原因和危害的分析,提出适合国有地勘企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景观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德兰  曾勇 《江苏地质》2003,27(3):159-163
在界定景观及景观地球化学研究对象及内容的基础上,概述了景观地球化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其中整体论是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非常规研究方法将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对国内外景观地球化学研究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与分析。提出单学科深入与多学科交叉整合发展是2l世纪景观地球化学研究发展的趋势,也是其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质有近百年的研究历史,学科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总体上看,学科性质存在较多的争论,城市地质学基础理论难于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需求,无法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完整的地学解决方案。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城市地质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地质学的学科性质,运用系统理论提出城市地质系统的概念,并基于这一概念,清晰地界定了城市地质学的研究对象,阐述了现代城市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框架,为今后形成完善的城市地质学理论体系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矿物科学的理论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汪灵 《矿物岩石》2005,25(3):9-13
矿物科学作为一个具有众多分支学科的学科体系,从本质上讲,其理论组成主要包括矿物及其性质两大部分。矿物科学作为一个具有比较严密理论的学科,其理论结构是由一个内核及其扩展或衍生的若干个保护层组成。矿物科学理论内核是矿物学,因为矿物学比较稳定而且难于动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已成为矿物科学的最基本部分与立论的基础。矿物科学的保护层是由它的三大分支学科群,即基础扩展分支学科群.学科交叉与应用分支学科群,以及测试分析理论与技术分支学科群组成.它们之间是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关系。矿物科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理论内核需要不断加以充实和加固,而保护层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因此,矿物科学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十分光明的发展前号。  相似文献   

15.
"水线"是青海软玉的重要特征,分析青海软玉"水线"的结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水线"的地质成因及鉴别软玉的产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显微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电子探针测试等方法对青海软玉"水线"的结构特征及矿物组成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水线"处的矿物组成均为透闪石。在偏光显微镜下,根据"水线"处的颗粒与主体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和排列有序度,将青海软玉"水线"分为三种类型:"水线"处的颗粒较主体矿物颗粒的粗大,长约25μm,宽约4μm,排列杂乱;"水线"处的颗粒近平行排列,长为10~20μm,宽约2μm,与边界呈近90°夹角;"水线"处的颗粒细小,长约10μm,宽在0.5~1.0μm之间,边界清晰。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测试结果显示,"水线"处的透闪石呈长纤维状平行排列,并有针状、粒状透闪石颗粒穿插其间,总体定向性优于主体矿物的。  相似文献   

16.
行星科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如何利用行星资源、可持续永久开发太空成为行星科学的新兴前沿研究方向。在阿波罗号人类登月50周年之际,世界大国纷纷抢占深空探测的科技制高点,美国宣布重启太空计划,俄罗斯制定了一系列的月球战略,我国也制定了深空科学探测任务规划发展路线图,要达到这些宏伟的深空探测与开发目标,亟待发展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为太空的可持续永久开发提供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支撑。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是行星地质学的分支,运用行星科学的基础理论,利用行星观测、探测及开发技术方法,研究行星地质资源形成演化规律,查明地质资源的类型、特征、储量和分布规律;进行行星地质资源的地质调查、岩石成分、结构与性能、开发地质条件评价与预测,解决行星工程中的各类地质问题,研发行星开发利用地质工程技术,为行星地质资源开发与人类工程活动提供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方法。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的研究内容通常包括:行星地质资源探测理论与技术、行星地质资源成因演化与评价、行星地质工程。发展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具有重要意义:从行星科学的视角进行研究,促进学科增长与拓展;开发行星地质资源,打破资源束缚,实现太空永久可持续开发;培养学科人才,提升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科技水平,为人类移居行星奠定基础。未来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科应加强行星物理学、行星化学和行星地质学的交叉融合及理论应用,发展行星地质勘探方法与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发展高/低温、高/低压、高辐照、低/微重力环境条件下样品采集、加工、多尺度测试分析理论与方法,培养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科人才。  相似文献   

17.
Organic and inorganic materials brought into the soil by intensive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re decomposed in the soil zone by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effects and redox processes and will enter into the infiltration process in the form of dissolved ions. Water movement in the unsaturated and saturated infiltration zone is subject to the laws of hydrology, but the changes of dissolved material content are controlled by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effects also subject to changes in the transport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8.
逆冲断裂及相关褶皱的几何学与运动学定量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冲断裂与相关褶皱的几何学、运动学定量化研究是当前构造地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着重介绍了逆冲断裂与相关褶皱构造在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定量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进展,提出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矿山地压安全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志孟 《岩土力学》1993,14(3):61-66
深埋在地下的矿山巷道均受到矿山地压的作用,矿山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导致巷道支护的变形、损坏或塌坍,影响矿山的建设和生产,甚至发生安全事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因此,矿山地压安全控制技术是有关部门极为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对该课题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现状作了综合介绍和分析,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冰川泥石流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冰川泥石流的广泛分布及其发育地的特殊性使得对其开展全面治理较为困难,因此,有效开展冰川泥石流的预警预报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近年来对冰川泥石流的研究有了较多的成果,但目前对其形成机理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局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防灾减灾的进展.为深入探讨冰川泥石流的形成机理,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现有冰川泥石流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并对冰川泥石流形成机理的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