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粉末活性炭去除饮用水中嗅味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进行了粉末活性炭(PAC)去除饮用水中嗅味的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嗅阈值为90、PAC投量为40mg/L时,出水无异嗅、异味。中氯后PAC对嗅味的去除率明显低于不加氯时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2.
粉末炭去除饮用水中土霉味物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去除饮用水中2-甲基异莰醇(MIB)、2,4,6-三氯茴萫醚(TCA)、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IPMP)和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IBMP)等4种常见的土霉味物质,研究了PAC种类、PAC投加量、嗅味物质的初始浓度、余氯、水质等因素对PAC去除土霉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AC吸附对嗅味物质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前1 h内;煤质PAC对MIB有更高的去除率;在一定的吸附时间和活性炭投加量下,PAC对痕量嗅味物质的去除率与其初始浓度无关;余氯和有机物的存在降低了PAC对嗅味物质的吸附容量,水质对去除嗅味物质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四川某水厂水库水源季节性藻类污染导致的嗅味问题,开展了臭氧氧化、活性炭滤柱吸附和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嗅味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式均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嗅味:在应急处置期间,可投加25 mg/L粉末活性炭;从长远利益考虑,新增炭砂活性滤池或臭氧-炭砂生物滤池,能解决高藻期的嗅味问题。  相似文献   

4.
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原水中的嗅味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了水质突变时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对嗅味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嗅阈值为90时,40mg/L的粉末活性炭投量可保证出水无异味;将PAC投加在絮凝中段时的除嗅率比投加在混凝前平均高4%;将粉末炭水混合液以小孔射流的方式投加到水中可减少活性炭颗粒之间的相互黏结,有利于提高其表面积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珠海市某水厂出厂水浊度偏高、原水水质高藻低浊和高色度水的特点结合水厂现有工艺流程,对水厂滤池进行了改造;采用"PAFC+HCA"联用、PSiAF、PAFC、PFS、PAC五种常用混凝剂,通过小试及生产性试验对除浊效果进行研究,考察了PSiAF在饮用水常规处理中的可行性。并考察了"预臭氧—砂滤—主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中试试验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浊度和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
结合水厂现状生产工艺,通过试验研究选择适合水源阶段性嗅味去除的合理工艺和活性炭产品,达到投加设施简便、工艺改造投资节省、产品环保及投加劳动强度低的效果。并试验确定合理的投加点,与混凝剂、消毒剂投加的间隔时间,提高粉末活性炭使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湿式活性炭去除嗅味效果显著,可替代干式粉末活性炭,对老水厂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是一个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采用粉末活性炭和超滤(PAC/UF)一体式工艺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常规指标和嗅味物质,对比分析了投加PAC后膜污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常规水处理工艺相比,一体式PAC/UF工艺大大降低了出水浊度,提高了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能有效去除嗅味物质。该组合工艺主要依靠PAC的吸附作用去除有机物,CODMn和UV254去除率分别为33. 0%和51. 5%;在曝气条件下,对嗅味物质土溴素(GSM)、2-甲基异莰醇(2-MIB)、甲硫醚(DMS)和二甲基三硫醚(DMTS)的去除率均在95%以上。向浸没式膜池中投加PAC,过滤初期可以缓解膜污染,但过滤后期反而会加剧膜污染。  相似文献   

8.
针对M水库的中营养状态,本试验研究了氯和高锰酸钾联合预氧化杀藻除嗅效果,确定了相应的操作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投加预氧化剂后(单独高锰酸钾或单独氯氧化)可以明显降低沉后的藻类计数;采用联合预氧化也可以适当降低预氯化产生的氯味;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嗅味的去除,需再投加20mg/L粉末活性炭;同时联合预氧化的三卤甲烷生成量比单独氯氧化的三卤甲烷生成量有所降低;为了控制氯氧化副产物,可以投加PAC10.0mg/L时,这时三卤甲烷可以去除76%以上。  相似文献   

9.
2016年6月,滨海新区部分地区自来水出现嗅味异常问题,经过对水源水和自来水水质的检测分析,确定了致嗅物质为土臭素,且释放土臭素的藻类为鱼腥藻。试验结果表明,水源水中的土臭素主要存在于鱼腥藻细胞内,但在出厂水中,大部分的土臭素已被释放到水中,且呈溶解态。针对土臭素的应急处理,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当取水口距离水厂位置较远时,建议在取水口附近和水厂进水口均投加活性炭;当取水口距离水厂位置较近时,建议在取水口附近或水厂进水口投加活性炭。自6月19日,在事发地区取水口上游投加10 mg/L的粉末活性炭,并在水厂进水口处二次投加5 mg/L的粉末活性炭,6月20日,出厂水基本上无异味,用户投诉减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第九水厂密云水库水质因藻类大量滋生,致使水体产生嗅味,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技术去除原水嗅味的水处理工艺,概要介绍了利用现有日本横河CENTUM-μXL和CENTUM—OS3000监控系统,实现高锰酸钾预氧化水处理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相似文献   

11.
嗅味层次分析法对饮用水中嗅味的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嗅味层次分析法(FPA)培训程序及其在饮用水嗅味识别中的应用案例。结果表明,按照FPA方法选择并培训的测试小组,对于实际水样中的异嗅味能够进行明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FPA小组经嗅阈值及强度训练后,对典型土霉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MIB)和氯味物质NaClO的嗅阈值可分别达到4.82ng/L和0.03mg/L,同时检测出的嗅味强度与嗅味物质浓度间的关系符合Weber—Fechner Law关系式(R^2分别为0.97、0.99),且具有较好的重现性。采用该方法测定了北方某水厂各工艺段水样的嗅味变化情况。结果表明,FPA法可较好地用于评价水厂工艺对常见嗅味物质的处理效果,能够为水厂的运行提供可靠的感官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中央沙水库和青草沙水库原水的水质特征,并对水厂现常规净水工艺提出了对策。增加前加氯投加量或在取水口投加粉末活性炭可以较好解决藻类爆发带来的嗅味问题。应用深度处理工艺不但可以较全面地解决水库原水在藻类爆发时常规净水工艺无法解决的出厂水嗅味问题,而且能大幅度改善自来水的口感,提高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5.12地震后,绵阳市地表水源水质发生较大变化,浊度逐年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绵阳市某给水厂原水最高浊度达到20170NTU。针对高浊度原水,该给水厂选用聚丙烯酰胺(PAM)与聚合氯化铝(PAC)进行联合投加。在高浊度原水期间,PAM投加量控制在0.1mg/l左右,PAC最高投加量为77.32mg/l。通过对水厂工艺运行参数的适当调整,在高浊度原水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保证了出厂水水质。  相似文献   

14.
以饮用水嗅味污染的典型物质土臭素及2-甲基异莰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水厂常规工艺混凝沉淀、活性炭与不同混凝剂(聚合氯化铝、硫酸铝、氯化铁)强化混凝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并结合UV254、浊度指标考察了3种混凝剂对投加活性炭后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嗅味物质的去除率较低,活性炭强化混凝对土臭素及2-甲基异莰醇的去除率较高,其中对GSM的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对2-MIB的去除率均达到80%左右,改变活性炭投加量及吸附时间对嗅味物质的去除率影响较大,而改变混凝剂的种类及浓度对嗅味物质的去除率影响不大,3种混凝剂中聚合氯化铝对投炭后水体的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在处理扬州某水厂的原水易发生突发性污染的情况时,通过生产性试验研究,得出粉末活性炭(PAC)的最佳投加量;同时,就投加PAC对藻类去除效果以及投加顺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做了介绍。当水源受到微污染时,在取水口用湿投法投加PAC,就可以保证出厂水水质。  相似文献   

16.
粉末活性炭和臭氧在水处理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臭氧在水中的反应途径和其对嗅味物质的氧化去除规律的分析,采用单独投加臭氧预氧化和臭氧与活性炭池联用处理工艺的试验,主要考察臭氧投加量、氧化时间对出水嗅阈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出水嗅味减少;延长臭氧氧化时间,除臭效果变好;随着臭氧投量的增加,氧化时间对除臭效果的影响下降。臭氧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嗅味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臭氧、单独使用粉末活性炭对嗅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供水技术》2021,15(3)
针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引滦引江双水源供水模式,研究了各水厂引用滦河原水期间出现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关应对措施。实际运行中主要存在嗅味物质、粉末活性炭投加、低温低浊水、藻类和剑水蚤5类主要问题,可通过调整药剂投加及工艺运行方案等方式确保水厂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天津市某再生水厂原水水质情况,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的最佳投加量及助凝剂种类.结果表明,PAC的最佳投加量为12~ 16 mg/L;粉煤灰对原水的强化混凝作用不明显;粉末活性炭可以提高色度去除率及泥渣的沉降性能;前加氯可以明显提高氨氮及色度的去除效果,且加氯量宜控制在4 ~6 mg/L.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水源突发性石油污染的应急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与ClO2组合技术对水源突发性石油污染进行了应急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AC+ClO2组合技术的除油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单一处理方法.在ClO2和PAC的投量分别为8和30 ms/L,PAC吸附时间为3 h的条件下,该组合工艺可将水中0.5 mg/L石油类污染物降至0.01 mg/L,满足饮用水标准中0.05 mg/L的要求.在输水管渠中间的调压阀室投加PAC,可以充分利用管渠的流行混合时间;在水厂混合反应前投加ClO2进行预氧化较为适宜.PAC+ClO2组合技术可作为饮用水水源突发石油类污染的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受典型除草剂污染原水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中阿特拉津和莠灭净浓度突增为背景,研究了混凝、PAC吸附和PAC吸附+混凝等工艺对它们的去除效率,同时根据原水水质的变化和水厂的常用工艺,分别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pH值、预氧化对混凝去除阿特拉津和莠灭净的影响,以及目标物初始浓度、天然有机物浓度和预氧化对PAC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pH值及采取预氧化措施均能改善混凝对阿特拉津和莠灭净的去除效果,但其出水浓度仍不能达标;天然有机物浓度对PAC吸附的影响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同时投加氧化剂和PAC会相互削弱其作用,PAC吸附+混凝才是去除阿特拉津和莠灭净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