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英山地下热水起源于大气降水,是具统一补给系统的深循环水,地下热δ~(18)O值的分布规律表明地下热水运动由北向南迳流;在东汤河温泉区、城关镇一带由于存在浅层地下水混合作用,热水水温较低,而浅层地下水混合比例约为21.9—39.02%,并随着地下热水的长期开采,δ~(18)O值时间上的变化反映出英山北汤河温泉区和城关镇之地下热水接受补给的比例均在增大。对于地下热水补给区高度,经计算为高程在310米,而在英山北部山区在300—500米高程地带,断裂(挤压破碎带)、裂隙与各期岩体发育,岩石破碎,是利于地表水或大气降水长期渗入补给的,而补给速度则是缓慢的。本文对于研究湖北省东部地区地热的机制,地下热水的开发与保护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下庄矿田是个工作多年的老区,矿田面积约407km2。矿田范围从北部发展到东部、南部再向西部扩大到黄陂断裂下盘。矿田内各期岩浆岩发育齐全,断裂构造纵横交错,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探讨了下庄矿田矿床定位因素及控矿因素,并对成矿远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4.
为更加准确的计算山间盆地地热田的可开采量.以冀西北某山间盆地地热田为例,就考虑地表和异常区散热条件下的地下热水涌出量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更加准确的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6.
地下热水为井下生产一大热害,同时又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介绍了井下热害治理、评价、综合利用地下热水开发温泉和热水特种养殖。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CSAMT法的工作原理及广东省下庄矿田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重点论述CSAMT法在下庄矿田南部地区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经过WinGlink、Bostick等多种处理方法的比较,CSAMT法在建立剖面视电阻率的基础上,能较准确地定位花岗岩低阻地段的起伏和埋藏深度,结合铀矿的成矿规律,能对区内铀矿的赋存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下庄矿田下庄南下庄断裂铀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探讨下庄矿田下庄南地区下庄断裂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本次工作对下庄铀矿田湖子铀矿床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在5张包裹体薄片中测得包裹体温度数据共计111组,其中25份样品的温度范围在230.2℃~288.6℃之间,86份样品的温度范围在128.8℃~186.7℃之间,两组样品的流体温度都在中温范围.两组流体的盐度在1.4~10.6wt%范围内,两组流体盐度变化不大,均为低盐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依据洛阳龙门地下热水的水化学资料,采用水化学与地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龙门地下热水的形成条件,认为洛阳龙门地下热水的形成与在深大断裂内循环深度大、径流缓慢有关.根据洛阳龙门地下热水分布的特点,指出了寻找地下热水的有利部位,并对洛阳龙门地下热水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下庄铀矿田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花岗岩型铀矿田,其浅部已进行了大量工作,但深部涉及较少。该矿田内已经发现的多个铀矿床及矿(化)点严格受断裂构造和岩性界线控制,进一步查明该矿田内深部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形态、含矿性及岩性界线能够有效指导该区下一步的铀矿找矿工作。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s,AMT)在硬岩地区探测隐伏断裂效果明显,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和RaA测氡对于反映隐伏构造在地表的位置、指示深部铀矿化信息均具有较好的效果,故而在该区开展了AMT测深、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和RaA测氡综合物探工作。通过分析AMT测深反演断面图、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和RaA测氡的综合成果图,以该区的地质、物化探特征为基础,划分了区内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的岩体界线,基本查明了区内隐伏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形态,并大致判断了断裂构造的含矿性,为该区下一步的地质勘探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钻探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南京地区地下水的调查,对地下热水形成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地下(热)水的赋存条件,将有利于我们指导地下(热)水的勘查,并提出找水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黄陵断穹南东缘地下热水主要赋存于寒武系,次为奥陶系地层中,上覆盖层为志留系及白垩系砂页岩。热储有两种类型,即一是带状热储,成矿模式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垂直入渗补给—深部热源加温—热循环对流供热;另一种为层状热储,成矿模式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入渗补给—侧向径流—大地热流传导供热。两种热储大多共生产出,因所处地段不同而主次有异,北部以带状热储为主,层状热储次之;中部以层状热储为主,带状热储次之。区内长江左岸—雾渡河断裂之间,探采结合井单井抽水量为500~1 200 m~3/d,北部水化学类型为SO_4、HCO_3-Ca、Mg型,中部为SO_4、CL-Ca、Mg、Na型。水质均达到中国现行理疗热矿水的水质标准,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单向应力作用于地下采空区顶板的破坏规律特性问题,基于弹性薄板理论和压力拱理论,利用单轴压力试验机方法对顶板模型进行了试验,并探究了不同荷载条件下顶板模型的受压过程和变形特性。主要结论如下:顶板的破坏过程与峰值应力是否超过疲劳强度密切相关,超过疲劳强度时会出现加速破坏阶段;顶板的变形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应力和应变变化规律;顶板的失稳破坏位置与荷载条件有关,周期荷载条件下更容易导致整体垮落塌陷;侧帮支撑作用对顶板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有正面影响,但也会增加应力集中和变形。研究结果对于理解顶板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力学行为和提高顶板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疆北部及邻区地壳厚度、莫氏面形态构造和区域线性构造等深部构造的重要方面,对于地表地貌、区域地质构造和大型矿床分布等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