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措施,肾衰竭患者因长期依靠机器生存、饮食受限以及透析并发症和疾病本身带来的各种失调,给患者带来心理障碍.心理护理就是护理人员用心理学的方法与理论,通过语言引导、情感支持、鼓励启发等手段使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乐观对待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简称WHD)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WHD患者普遍存在情感障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其中抑郁被认为是血液透析患者中最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1]。为了探讨心理干预对WHD患者伴发抑郁的影响,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对WHD伴发抑郁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炎肾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畅通的血液透析通道是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我们自2000年3月以来,对需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通道,术后1个月改用此通道做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替代疗法,其目的是延长其生存期、提高其生存率。随着透析技术日益完善,社会医疗保险涵盖面扩大,患者长期存活成为可能。对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改善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日显重要。本研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相关性量表简表(WHOQOL  相似文献   

5.
对急、慢性肾衰竭晚期行血液透析(下称血透)治疗的患者及家属实施护理管理,是保证他们安全维持血透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是血透室护理管理者及透析护理人员的首要责任。通过充分、合理的护理管理治疗,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6.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的主要替代疗法,近年来,由于血液透析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和推广,血液透析技术已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但随着各地透析人群的增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费用、社会支持、家庭婚姻、饮食及运动等因素影响着透析患者的生活,现就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并结合国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肾衰竭具有病程长,预后差等特点,是各种肾脏疾病晚期的综合征,需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和维持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由于患者病情严重,长期需要血液透析治疗,加之长期置管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如营养不良、感染等,严重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保证患者摄入足够营养成分是预防营养不良重要手段,研究显示,营养指导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3])。因此本研究将营养指导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观察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营养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因素及护理干扰的作用。方法采用组间对照,用生存质量表(SF-36),自评抑郁表(SDS),家庭功能问卷,社会支持量表(SSRS)调查患者生活质量。抽查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和年龄18岁以上,每周血液透析2~3次5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要求患者神志清醒合作。结果采用卫生统计方法,干扰后患者心理,病情稳定,舒适度提高。结论患者生存的数量增加,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是指患者没有全身或局部显性的临床感染征象,但是存在低水平持续的炎症状态,表现为炎症因子的升高。越来越多学者研究发现,微炎症状态和尿毒症并发症有关,因此,如何预防微炎症状态是目前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采用静脉注射左卡尼丁观察其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旨在探讨一条控制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终末期肾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患者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延长生命。2006年以来,我国血液透析的患者数量增加了12%左右,约有85%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都是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1])。然而,患者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且其必然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慢性肾衰竭MHD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身体上的不适及经济负担会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其生活质量也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进一步选择更为理想的透析方式,特探讨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后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12月接收的6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采取不同透析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后给予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透析前,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后,生活质量、营养状况、认知功能等方面指标均有改善,杂合式透析效果更好(P〈0.05)。结论单纯血液透析和杂合式透析两种方式均能改善患者病情,杂合式透析在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HD,维持性血透)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显著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但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仍很高。欧美6个透析中心的联合评价显示,33%有轻至中度营养不良,8%为重度营养不良;国内发生率更高,为57%-85%。维持性血透患者随着存活时间的延长,营养状态逐年恶化,并发症和病死率也随之增加,所以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疗法不仅能纠正营养不良,还能提高生活质量。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血液透析室针对不同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分别进行饮食指导,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高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变和死亡的危险因素。80%~85%患者开始血透前出现高血压,并且血液透析后仍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透析患者的存活率。因此,为了血透患者更好的治疗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延长寿命,现将对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微分子右旋糖酐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性贫血对慢性肾衰竭(CRF)的预后及生存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出现贫血的主要原因是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铁是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须的原料。应用EPO需补充铁剂,以供给骨髓造血。通过观察口服补铁及深部肌注微分子右旋糖酐铁两种给铁方法,来比较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铁的需求问题。现将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蔡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3):2936-2938
目的 探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的方法.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科进行血液透析的6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循证心理护理干预,统计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和总分.结果 干预后的总体生活质量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均较干预前好,物质生活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通过循证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患者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安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836-2837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也随之增加,而高血压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病率约80.O%,对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影响严重^[1-2]。针对不同透析高血压患者情况,笔者对透析中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分析效果,以便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观察妊娠合并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单个核白细胞TNF-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表达,讨论妊娠合并肾衰竭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与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健康组与妊娠合并急性肾衰竭对比,透析患者组选择妊娠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排除急性感染和慢性传染病患者,每周透析4次进行血清TNF-a、AngⅡ表达研究。结果妊娠合并肾衰竭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治疗随着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一些慢性并发症成为影响患者生存和生命质量的重要原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受到刺激被活化后,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形成。并能早期出现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激活导致炎性反应,而炎症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结论妊娠合并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单个核白细胞胞分泌的TNF-a、AngII明显升高,妊娠合并肾衰竭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与心血管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予百令胶囊2.0 g,po,tid治疗4周。使用SF-36量表测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价患者疗效,同时观察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影响、社会活动、心理健康、体能影响、精力、身体疼痛、一般健康7个维度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有效率48.39%,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百令胶囊可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张健生  孙贵林  梁曙 《河北医药》2011,33(14):2118-2119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的了解。方法收集肾衰竭患者的资料,按年龄、原发病和临床症状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234例中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和高血压为主,三者占总患者数的72%。依据患者的基础病变、营养状况、炎症情况、电解质平衡及透析时间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合理用药能及时改善症状及预后。结论彻底的系统的对原发病的治疗是防范肾衰竭发生的重要措施,规律的血液透析和对症治疗是目前治疗肾衰竭的主要手段。在条件具备时,行肾移植术是改善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衰竭患者易发生血管硬化、贫血、营养不良以及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众多临床研究证明慢性肾衰竭患者普遍存在氧化应激状态,且与上述因素密切相关[1]。因此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已成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清除体内过氧化物及自由基的作用[2]。因此我们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期患者,以探讨该药对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