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氟伐他汀单用及联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适应性喂养2周后,随机抽取18只为正常对照细(A组);另外102只制作阿霉素肾病模型。84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4组:B组为模型对照组(等容积生理盐水,n=21),C组为缬沙坦治疗组(缬沙坦35mg·kg^-1·d^-1,n=21),D组为氟伐他汀治疗组(氟伐他汀10mg·kg^-1·d^-1,n=21),E组为缬沙坦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组(缬沙坦35mg·kg^-1·d^-1加氟伐他汀10mg·kg^-1·d^-1,n=21)。分别于2、6、10周末,遵循随机化原则,按n=6分层抽取各组样本,收集24h尿液、血液及肾组织标本待测。结果:和A组相比,B组、C组、D组和E组24h尿蛋白排泄、血清TC、TG及HGF浓度明显升高(P〈0.01);缬沙坦与氟伐他汀单用及联用能减少尿蛋白排泄,降低血清TC、TG浓度(P〈0.05或P〈0.01),升高血清及肾脏HGF浓度(P〈0.05或P〈0.01)。结论:缬沙坦与氟伐他汀可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降低血清TG、TC浓度,升高HGF浓度,联用时疗效更明显。提示缬沙坦与氟伐他汀至少部分通过升高HGF浓度而减轻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大鼠残肾模型中的作用及他汀和沙坦类药物延缓慢性肾脏病(CKD)进展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制作残肾模型,残肾大鼠随机分为4组:残肾模型组、氯沙坦组、氟伐他汀组和联合用药组,假手术组作为正常对照。大鼠残肾模型制作1周后,氯沙坦组以氯沙坦30 mg.kg-1.d-1灌胃,氟伐他汀组以氟伐他汀15 mg.kg-1.d-1灌胃,联合用药组以氯沙坦和氟伐他汀组按上述剂量联合灌胃,假手术组和残肾模型组予等量溶剂灌胃,灌胃共8周。大鼠处死前,检测24 h尿蛋白和血尿素氮、肌酐和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水平。RT-PCR检测肾脏LOX-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及主动脉LOX-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残肾模型组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LDL水平和尿蛋白定量明显增高(P<0.01);与残肾模型组相比,氯沙坦组、氟伐他汀组及联合用药组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LDL水平和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5)。RT-PCR结果显示残肾大鼠肾脏LOX-1和MCP-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氯沙坦、氟伐他汀和联合应用明显下调了肾脏LOX-1和MCP-1的表达(P<0.05)。免疫组化显示残肾大鼠肾间质和主动脉壁LOX-1表达明显增加,氯沙坦、氟伐他汀和联合用药均使LOX-1表达明显下调,并减轻了肾脏病理改变。结论氯沙坦和氟伐他汀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部分与其对LOX-1表达的抑制及抗炎作用有关,二者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苯钠普利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ltilprotein-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小球硬化组、苯钠普利治疗组。切除肾小球硬化组和苯钠普利治疗组大鼠左肾,1周后按5mg/kg于尾静脉推注阿霉素,正常对照组行假手术及尾静脉推注等量生理盐水,注射阿霉素后次日始苯钠普利治疗组予苯钠普利6mg/(kg.d)每天清晨灌胃1次,正常对照组和肾小球硬化组仅灌以2ml自来水。灌胃12周后处死大鼠,切取右肾用于肾脏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MCP-1。结果肾脏病理分析,肾小球硬化组多数肾小球呈节段性硬化,许多肾小球及肾小管受累;苯钠普利治疗组肾脏病变轻于肾小球硬化组,且肾小球硬化指数(GSI)明显低于肾小球硬化组(P<0.01);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肾小管中有少量MCP-1的表达,在肾小球内几乎不表达,在肾小球硬化组和苯钠普利治疗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内表达皆强于正常对照组(P<0.01)。苯钠普利治疗组MCP-1表达较肾小球硬化组弱(P<0.01)。结论在单侧肾切除 阿霉素注射诱导的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中,苯钠普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减少了血管紧张素II(AngII)的生成,降低了MCP-1在肾脏中的表达,抑制或减轻了巨噬细胞浸润,进而延缓了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己酮可可碱及两药联合应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取出6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余下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备肾病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造模成功的大鼠(24h蛋白尿〉100mg)随机分为模型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组(苯那普利)、PTX组(己酮可可碱)、联合治疗组(苯那普利加己酮可可碱)。8周后处死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检查生化指标;取肾皮质作HE染色,巨噬细胞趋化因子-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结果:联合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能有效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血压[模型组(141±5)mmHg,VFX组(134±6)mmHg,ACEI组(130±5)mmHg,联合治疗组(126±5),mHg]。各治疗组均显著降低蛋白尿,ACEI组疗效略优于PTX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独治疗组(P〈0.01),且可以显著抑制MCP-1、TGF-β1,的表达(P〈0.01)。结论:己酮可可碱、苯那普利及两药联用可更好地保护阿霉素肾病大鼠,其机制与其降低尿蛋白、抑制肾脏炎症及抗肾间质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SD大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氟伐他汀治疗6周后,检测24h尿蛋白含量以及血清尿酸、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并测定肾脏组织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结果糖尿病大鼠24h尿蛋白和血清尿酸、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氟伐他汀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氟伐他汀还减少了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结论氟伐他汀可减轻糖尿病肾病,具有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肾脏中脂类堆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阿霉素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心力衰竭对照组、小剂量氟伐他汀组和大剂量氟伐他汀组,除正常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外,余3组均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正常对照组与心力衰竭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小剂量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5 mg/(kg·d),大剂量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20 mg/(kg·d).6周后检测大鼠局部心肌组织AngⅡ及BNP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对照组AngⅡ和BN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力衰竭对照组比较,大、小剂量氟伐他汀组AngⅡ和BN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小剂量氟伐他汀组心肌组织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氟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AngⅡ和BNP水平,说明他汀类药物能改善心功能,延缓左室重构,并且大剂量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氟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分析。方法:将2014年1~9月来某院治疗的13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盐酸贝那普利组服用盐酸贝那普利进行治疗,氟伐他汀组服用氟伐他汀进行治疗,联合组同时服用盐酸贝那普利及氟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治疗后,联合组的c反应蛋白、尿蛋白分泌率、血清肌酸酐均明显比盐酸贝那普利组及氟伐他汀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盐酸贝那普利联合氟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马来酸依那普利(伊苏)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尿微量白蛋白(MAU)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对6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成三组,马来酸依那普利组(n=21例),阿托伐他汀组(n=21例),阿托伐他汀与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组(n=23例),三组均使用正规胰岛素治疗,马来酸依那普利为10mg/次,2次/d,阿托伐他汀为10mg/次,1次/d,连续治疗12周后测MAU,空腹静脉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三组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与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组的尿MAU均较阿托伐他汀与马来酸依那普利组明显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组MAU与马来酸依那普利组相比无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在糖尿病患者降血脂的同时,对保护糖尿病肾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24例,予贝那普利治疗)和观察组(n=24例,予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尿素氮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均小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尿素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氟伐他汀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口服后约98%被胃肠道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0%~30%,广泛与血浆蛋白结合(≥99%),半衰期为1.2h。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用氟伐他汀20~40mg/d治疗后,可减少血清LDL-C19%~31%,减少总胆醇15%~21%。减少甘油三酯1%~12%;而HDL-C则升高2%~10%。氟伐他汀20mg/d至少与洛伐他汀20mg/d、吉非贝齐1200mg/d有相同疗效。氟伐他汀40mg/d至少与普伐他汀20mg/d、辛伐他汀10mg/d、苯扎贝特400mg/d有相同疗效。它与消胆胺、苯扎贝特、烟酸等药物合用可使疗效加强。前物经济学显示,氟伐他汀费用一疗效比值明显优于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20例患儿(男性12例,女性8例;日龄15±s8d)应用小诺米星,A组10例以4mg/(kg·d),B组10例以5mg/(kg·d),均bid,静脉滴注,观察其药物动力学与肾毒性。单剂0.5h滴毕。结果:血药峰值分别为4.5与4.7μg/mL(P>0.05)。2组药物动力学参数(Vd,Cl,AUC)与肾毒性参数(β2-MG,BUN)差别均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该药用于新生儿,且剂量增至5mg/(kg·d)于1wk内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引起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4例儿童肾病综合征患儿,将54例患儿分为托拉塞米组、呋塞米加口服补钾组、呋塞米组各18例。三组患儿在激素及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托拉塞米组给予静脉注射托拉塞米1 mg/(kg·d),每次不超过20 mg;呋塞米加口服补钾组给予静脉注射呋塞米2 mg/(kg·d),每次不超过40 mg,并口服补钾;呋塞米组给予静脉注射呋塞米2 mg/(kg·d),每次不超过40 mg。三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后每天记录24 h尿量,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天抽外周血查电解质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儿治疗后尿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多,但治疗后前3 d平均尿量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呋塞米组治疗后第4天血钾浓度较其余两组降低明显(P<0.05);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加口服补钾组患儿治疗后第4天血钾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儿童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水肿应用托拉塞米或呋塞米治疗效果显著。应用呋塞米时同时口服补钾可减轻其致低血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肖谦  汪恕萍  刘先俊 《中国药房》2002,13(12):715-71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重195g 左右的雄性Wistar大鼠50只 ,随机分为5组 :C组 :正常对照组 ;D组 :糖尿病组 ;DT1 组 :糖尿病鼠 +维生素C30mg/(kg·d)组 ;DT2 组 :糖尿病鼠 +维生素C90mg/(kg·d)组 ;DT3 组 :糖尿病鼠 +维生素C270mg/(kg·d)组。实验第9wk检测血浆、肾脏维生素C水平和AR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糖尿病组血浆、肾脏维生素C水平显著下降 (P<0 05) ,肾皮质AR活性明显升高 (P<0 01) ;3种剂量维生素C治疗组血浆、肾脏维生素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AR活性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 (P<0 05)。结论 :补充维生素C可显著增加糖尿病大鼠血浆肾脏维生素C水平 ,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AR活性。  相似文献   

14.
奥美沙坦改善内皮素诱导的大鼠高血压与氧化应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奥美沙坦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高血压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5~6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1%氯化钠慢性灌注,n=7);②ET-1慢性灌注组[2.5 pmol/(g.min),n=7];③ET-1+奥美沙坦治疗组(0.01%食物中混入,n=7);④ET-1+非特异性抗高血压药肼苯哒嗪治疗组[15 mg/(kg.d)饮水中给入,n=6]。测量大鼠第0、7、14天时的尾动脉收缩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PRA)和AngⅡ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原(AGT)水平和主动脉AT1受体表达。光泽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主动脉超氧化物阴离子产物(O2-)。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T-1慢性灌注组大鼠血压明显升高[(121±2)vs.(141±2)mmHg,P<0.05],PRA明显增加[(3.1±0.6)vs.(8.1±0.8)AngⅠ/(mL.h),P<0.05)],AngⅡ水平明显升高[(47±7)vs.(94±13)fmol/mL,P<0.05];O2-[(16±1)vs.(27±1)CPM/mg]、血浆TBARS水平[(5.1±0.1)vs.(8.9±0.8)μmol/L]显著升高(P<0.05)。结论 ET-1、AngⅡ以及氧化应激的共同作用,促进了ET-1慢性灌注大鼠高血压的发展。奥美沙坦能改善ET-1诱导的大鼠高血压和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高糖大鼠肾脏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模型。设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及高[25 mg/(kg.d)]、低[18 mg/(kg.d)]剂量西洛他唑组,12周后处死动物,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重/体重,检测肾组织PPARγ-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西洛他唑无明显降低血糖作用;糖尿病对照组肾重/体重明显增加(P<0.01),西洛他唑有减轻肾肥大趋势;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西洛他唑能明显增强PPARγ-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P<0.05),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西洛他唑可能通过上调PPARγ-,对糖尿病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沈颜红  张建新  徐宁 《中国药房》2006,17(22):1698-1701
目的研究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对油酸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及粘附因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LI组和异丙酚低(4mg/(kg·h))、中(8mg/(kg·h))、高(16mg/(kg·h))剂量治疗组。各组大鼠均于药物治疗4h后行腹主动脉放血处死,取肺组织分别进行光、电镜病理观察。测定肺湿干比、肺水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SP-A含量,分别以免疫组化(IHC)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肺组织中ICAM-1的表达及含量。结果电镜显示ALI组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嗜锇性板层小体损伤,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细胞器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I组肺组织肺湿干比、肺水含量及ICAM-1表达升高(P<0·05),BALF中SP-A含量减少(P<0·05);静脉输注异丙酚使ALI大鼠肺组织肺干湿比、肺水含量及ICAM-1表达降低,BALF中SP-A含量增加(P<0·05)。结论4~16mg/(kg·h)异丙酚均可抑制油酸性ALI时ICAM-1过度表达,增加BALF中SP-A的含量,减轻肺组织的损伤程度,对油酸性ALI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8mg/(kg·h)剂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更昔洛韦治疗成人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成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10 mg/(kg.d),每12小时1次,对照组静脉滴注阿昔洛韦15 mg/(kg.d),每8小时1次,疗程均为14~21 d。结果治疗组在发热、头痛、呕吐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成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昔洛韦。  相似文献   

18.
盐酸曲唑酮提高雄性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水平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其卢  梅全喜  张俊芳  孙雪颖  胡莹 《中国药房》2006,17(24):1858-1859
目的:研究盐酸曲唑酮提高♂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的作用,并探讨其与改善临床勃起功能障碍(ED)的相关性。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盐酸曲唑酮低、中、高(21、42、84mg/(kg.d))剂量组,万艾可阳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药物组将药物用注射用水调成糊状灌胃,每次给药量为0.5ml/100g,正常对照组及药物组均为3次/d,连续3d;阳性对照组按46.5mg/kg于取样当日给药2次。按NO试剂盒要求,对大鼠断头取血,测试血中NO水平。结果:盐酸曲唑酮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的NO水平均明显升高,3组和阳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盐酸曲唑酮中、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低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曲唑酮可显著提高♂大鼠血清NO水平,其可改善ED的机制与促进NO释放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方案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方法109例Hp感染伴消化性溃疡患儿分2组接受治疗;A组治疗方案为西米替丁15mg/(kg·d)、阿莫西林50mg/(kgod)、枸橼酸铋7~8mg/(kg·d)、甲硝唑15~20mg/(kg·d)疗程4周;B组为克拉霉素15mg/(kg·d)、洛赛克0.8mg/(kg·d)、阿莫西林50mg/(kg·d)疗程2周;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及Hp检测。结果①溃疡治愈率:A组85%;B组96%;②Hp根除率:A组72.2%;B组92.7%;③Hp根除者溃疡愈合率100%;未根除者愈合率47%;二者比较显著差异(P<0.01)。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加二联抗生素治疗小儿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具有疗程短、疗效高、耐药少、依从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