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中,采用直接转矩控制及模糊自适应PI控制构成位置伺服控制器.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该位置伺服系统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主要分析了用模糊自适应PI控制构成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的位置环.  相似文献   

2.
永磁同步电机电流预测具有动态响应高的优点,但易受模型参数不准确的影响,引发dq轴电流静态误差,降低系统效率。为改善该情况,在永磁同步电机无差拍电流控制基础上引入模糊前馈控制器,模糊外环由模糊PI控制,大大降低了参数的灵敏度,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模糊自适应PI控制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中,采用直接转矩控制及模糊自适应PI控制构成位置伺服控制器。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该位置伺服系统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主要分析了用模糊自适应PI控制构成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的位置环。  相似文献   

4.
段建民  胡建锋 《微特电机》2012,40(2):48-50,54
为克服现有电动助力转向中有刷直流电动机的不足,提出了以永磁同步电动机作为执行电动机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了转向系统整体结构,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原理进行了分析.在电动机矢量控制策略基础上,设计了前馈控制与模糊PI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算法和曲线形助力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提高了转向电动机电流跟踪精度和响应速度,车辆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姜飞荣  章玮 《电气自动化》2007,29(2):3-5,31
介绍了一种基于Freescale DSP MC56F8357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通过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SVPWM、直流母线电压纹波补偿、遇限削弱积分PI控制算法、防震荡处理等控制策略、实现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给出了交流伺服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和相应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风力发电变桨系统的需求和永磁直流伺服电机的调速原理,对直流伺服驱动器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电路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1台7.5kW的直流伺服驱动器,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该驱动器在传统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PI调节器的基础上,增加了转速前馈、电流前馈和死区补偿等动态校正补偿环节。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策略的先进性,其中电流内环的带宽达到了350Hz,整个系统的动态响应也完全达到了风电变桨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正弦波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无论采用改进的双PI调节的速度伺服,还是双PI结合变结构控制的位置伺服,经过实验的证明,均达到了控制简单灵活,系统动态响应性能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郭宝宁 《华中电力》2007,20(3):25-27
将模糊PI控制应用于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采用Matlab软件的Simulink工具对系统仿真,比较分析了模糊PI算法和常规PI算法对系统的响应及系统在采用不同控制算法时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改善永磁同步电机(PMSM)调速性能,在传统PI控制方法与一般模糊PI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跟据Clark、Park变换、空间矢量调制(SVPWM)和磁场定向控制等理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糊PI控制方法并用于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速度环中。借助MATLAB/SIMULINK搭建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对永磁同步电机的重要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引入改进的模糊PI控制器后,调速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鲁棒性和抗干扰性,能快速跟踪速度参考值,永磁同步电机输出电磁转矩波动量较小,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微电机》2017,(10)
为实现机械相控阵列天线的波束扫描,采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螺旋天线单元转动来达到预定的辐射相位。为了优化永磁同步电机的位置伺服控制效果,研究前馈和微分负反馈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性能的影响,以提高伺服控制的速度和精度。根据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矢量控制原理,建立了基于Simulink的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位置闭环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增加前馈和微分负反馈的优化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伺服控制算法具有位置响应时间短、无超调、定位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朱笑聪  孙立志  赵克  孙力 《微电机》2011,44(6):44-47
对CNC齿轮测量中心的旋转轴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驱动系统进行了设计优化。分析了id=0电流控制方式下的矢量控制基本原理和转速测量方法,采用了SVPWM控制策略和速度外环的模糊自适应PI控制,与传统的PI控制相比,消除了稳态误差,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减小了超调,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硬件实验,结果表明了电机在低速情况下能够稳定运行,验证了所设计的驱动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正弦波永磁交流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正弦波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无论采用改进的双PI调节的速度伺服,还是双PI结合变结构控制的位置伺服,经过实验的证明,均达到了控制简单灵活,系统动态响应性能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模糊控制在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云红  曾成碧  吴传来  王晓涛  黄霞 《微电机》2012,45(7):69-73,81
传统PI控制器基于线性系统设计且参数固定,不能满足高性能控制的要求。而模糊控制不依赖于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能够根据模糊信息实行精确控制。为了结合PI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点,设计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控制器,并应用到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中。该控制器能根据外部和内部参数的变化自动调节PI控制器的参数。仿真结果验证了,采用模糊自适应PI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具有更好的动态和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14.
李静  程小华 《防爆电机》2011,46(1):19-22,37
在抽油机系统中,常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造成能源浪费.将永磁同步电机代替传统的异步电动机作为抽油机系统的动力机,用模糊PI控制器取代直接转矩控制中的传统PI调节器,并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PI控制器的抽油机用永磁间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响应迅速,能够实现节能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的变流器通常采用基于PI矢量控制。传统的PI控制需要进行复杂的坐标变换,引入交叉耦合项和前馈补偿项,会影响系统的鲁棒性和动态响应效果。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PR控制器,将其应用于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的变流器。分析其原理,并在PSCAD中建立系统仿真模型,验证改进的PR控制器的优势,证明该控制策略应用在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变流器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微电机》2017,(9)
针对无人艇、小型船舶等水面智能设备的推进系统提出采用无位置传感器技术以提高其系统容错性,并且针对传统的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伺服控制系统引入模型预测控制(MPC)来提高调速系统的性能。在基于SVPWM控制方式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中,通过MRAS观测器来估算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利用MPC控制器来替代传统PI速度控制器。为了验证本文策略的有效性,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一个基于上述控制策略的完整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克服了传统的基于(MRAS)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调速系统中超调量大、PI参数难以整定的缺点,而且有效地降低了转矩脉动、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魏杰杰 《电工技术》2023,(16):11-15
设计了基于模糊PI的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策略,旨在解决永磁同步电机运行过程中转速超调量大、转矩 脉动大等问题,并结合单电流调节器弱磁法对系统进行弱磁扩速处理.该设计策略采用模糊PI控制算法、弱磁控制 与MTPA控制相结合,利用模糊PI控制算法优化MTPA 控制, 提高了系统的响应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在MAT- LAB/Simulink中搭建了完善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永磁容错电机(FTPMM)综合了永磁同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的优点,可作为电推船的推进电机。在研究船用FTPMM结构及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电机采用模糊自适应PI控制。误差大时,增加误差控制作用的权重,提高系统响应速度;误差小时,增加误差变化量控制作用的权重,使系统尽快进入稳态。通过仿真对比分析了模糊自适应PI控制策略相较于普通PI控制的优越性,并验证了其在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基于DSP F2808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伺服控制系统,系统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方法,结合工程实际,采用了直流母线电压纹波补偿、遇限削弱积分PI控制算法、防振荡处理等控制策略,实现PMSM伺服控制,设计了交流伺服控制系统软硬件,并得到了相应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三相变流器的模糊PI神经网络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电流内环控制加混合模糊PI电压外环控制的双环控制结构.对三机电压型可逆就流器系统而言,神经网络电流内环控制使系统具有更强的鲁棒性,混合模糊PI电压外环控制加快了系统的响应速度.为了增强系统的抗扰性能还引入了电流前馈控制.最后通过仿真及试验验证了控制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