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目的整理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对恶性胸膜间皮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收治的1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对其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治疗及诊断特点。2例患者有过石棉接触史,所有患者均存在呼吸困难、胸腔积液、胸痛等症状。10例胸腔积液患者,不规则胸膜增厚患者5例。结果在选取的1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中,5例被误诊,10例经检查未见癌细胞,5例患者进行手术及术后化疗治疗,6例患者进行系统化疗治疗,1例放弃治疗,12例患者中死亡8例,平均生存时间8.5个月。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诊断不易,容易产生误诊情况。因此,对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对此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为综合治疗,主要通过化疗、手术及二者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胸膜间皮瘤为发生于胸膜间皮细胞的一种肿瘤,临床较少见,但近年有增多趋势。我院胸外科1995年1月~2000年12月共手术治疗胸膜间皮瘤24例,均经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现将临床诊断,病理检查及手术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恶性腹膜间皮瘤致腹水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15例恶性腹膜间皮瘤致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男6例,女9例,年龄18~72岁,8例行减瘤手术+腹腔或/和全身化疗;4例行剖腹探查+腹腔及全身化疗;3例未手术,仅行全身化疗。经治疗后随访中位生存期18.5个月。结论恶性腹膜间皮瘤致腹水诊断困难,易误诊,预后差,主要依靠剖腹探查、腹水细胞学、穿刺活检等方法,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减瘤术结合全身化疔的综合治疗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笔者报告了1975~2008年本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RMM)23例。对23例ARMM患者分别行根治性切除术(Mile’s术)和局部切除术及冰冻治疗,术后并辅以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1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5年。随访结果,Milers术组中位生存期为25.4个月,局部切除组及冰冻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作者认为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治疗。并对ARMM的病因、临床诊断及其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本院2006年3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5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对性的临床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50例观察对象的平均生存期为(10±177;3.2)个月,其中,根治手术治疗者生存时间最长,单纯支持治疗患者的生存期最短。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应针对其病情和临床表现的不同,接受针对性的临床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康国庆 《医药世界》2010,12(3):270-271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22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中,9例为局限型,13例为弥漫型。CT胸部检查诊断为恶性胸膜间皮瘤16例,诊断符合率为72.73%。结论:CT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病理符合率较高,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但最后确诊有赖于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7.
陈涛  罗鹏 《江西医药》2012,47(6):542-543
目的 总结胸膜间皮瘤的影像表现,提高胸膜间皮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1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的影像资料.结果 11例胸膜间皮瘤患者中良性3例,恶性8例;其中局限性胸膜增厚5例,弥漫性胸膜增厚6例;结节状胸膜增厚2例,肿块状胸膜增厚7例,环状增厚2例;胸膜增厚<1cm者1例,≥1cm者10例;9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无.结论 影像检查(DR胸片、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及增强扫描)在胸膜间皮瘤的定性诊断,确定病变范围、形态及胸壁和纵隔结构是否受侵犯程度有很大价值,结合病理可以作出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脑膜间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脑膜原发肿瘤,来自胸膜间皮细胞或间皮下组织。根据肿瘤的性质和病理组织形态,间皮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恶性胸膜间皮瘤因缺少典型的症状体征,临床上多被误诊为其它胸部疾病而延误治疗。本文报告我院自1976年以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病例简介(见附表)  相似文献   

9.
恶性腹膜间皮瘤发生于腹腔的浆膜,属中胚层来源,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与转移性腺癌及结核性腹膜炎混淆,进展迅速,治疗困难,预后差.我院于1991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11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恶性间皮瘤,其中8例接受了手术及术后腹腔温热化疗,效果满意,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恶性腹膜间皮瘤1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腹膜间皮瘤发生于腹腔的浆膜,属中胚层来源,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与转移性腺癌及结核性腹膜炎混淆,进展迅速,治疗困难,预后差.我院于1991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11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恶性间皮瘤,其中8例接受了手术及术后腹腔温热化疗,效果满意,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皮胸膜活检术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间收治的3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行胸膜活检,特异性病理诊断21例,胸膜活检阳性率63.64%,5例行开胸活检,占14.29%,4例行CT引导穿刺活检,占11.43%,胸水查见恶性间皮细胞3例,阳性率9.09%,胸腔镜检查确诊4例,占11.43%。结论 胸膜活检对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经皮胸膜活检的阳性率可达63.64%,可作本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12.
报告了2例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膜问皮瘤,就其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指出胸膜问皮瘤应依据X线、胸水细咆学、胸膜活检及免疫组化等明确诊断,采用以手术为主,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就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局限性胸膜纤维肿瘤长时间被认为是局限性胸膜间皮瘤,有多种命名,病理证实其源于胸膜间皮下组织细胞,不是间皮细胞本身,多数为良性,预后好,少数为恶性,预后不佳.作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辛庆红  陈杭薇  李继成 《华北国防医药》2006,18(5):353-354,F0003
局限性胸膜纤维肿瘤长时间被认为是局限性胸膜间皮瘤,有多种命名,病理证实其源于胸膜间皮下组织细胞,不是间皮细胞本身,多数为良性,预后好,少数为恶性,预后不佳.作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恶性胸膜间皮瘤71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胸膜间皮组织的一种罕见胸膜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诊断是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关键,但此病的误诊率较高。现将我院2003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7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16例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肿瘤全切14例,次全切2例;16例行手术后放疗,2例加行化疗.结果 随访14例,术后原位复发2例,脊髓转移1例.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70±5)个月,术后5年生存率为68.1%.结论 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较易误诊,手术全切肿瘤后辅以足够剂量的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晚期胃癌合并幽门梗阻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合并幽门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晚期胃癌合并幽门梗阻患者的诊断特点、手术原则和化疗方法。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中胃肠吻合术1例,胃造瘘术1例。其余胃肠吻合术者5例术后生存3~9个月;姑息性肿瘤切除术者4例,术后平均生存1.5年;胃癌根治术(联合脏器切除)者l例,生存3.5年。腹腔灌注化疗比全身静脉化疗副反应轻,效果好。结论晚期胃癌合并幽门梗阻诊断、治疗复杂。局部肿瘤减量手术辅以腹腔灌注化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1月1月至2009年1月2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肿瘤的部位、大小与病理检查。2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8例结肠间质瘤患者中6例行所在肠段切除术,其余2例行肿瘤部分切除术 14例直肠间质瘤患者,其中前切除术(Dixon)7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3例,局部切除术3例,仅作肿瘤切除活检1例。结果本组22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22例患者均完全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0个月。在14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中,8例患者在术后34个月~79个月死亡,其余6例患者无瘤生存。8例结肠间质瘤患者中,3例于术后3个月~16个月死亡,5例无瘤生存。22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47±6.4)个月。结论对于结直肠间质瘤来说,宜早期诊断及早行手术治疗是治疗结直肠间质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我院11年间18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 18例患者术后随访14例,一期胃癌根治3例,姑息切除术5例,穿孔修补后二期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2例,胃癌穿孔修补术4例,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8个月、10个月、14个月、4个月。结论胃癌急性穿孔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0.
恶性间皮瘤少见,80%的起源于胸膜,20%起源于腹膜,极少数病例起源于身体其他部位。本文收集我院胸内科1978年至1987年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18例,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