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目的探讨ABO非同型肝移植患者术后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及早期监测和干预移植术后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的意义。方法对1例ABO非同型肝移植术后12d与多名A型献血员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进一步进行供受者血型复检、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及抗体鉴定等检测,并统计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及胆红素指标,分析该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该患者血型为A型RhD阳性,肝脏供者为O型RhD阳性;抗体筛查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放散后抗体鉴定提示术后过客淋巴细胞产生为IgG抗-AB和抗-A抗体。该患者因术后过客淋巴细胞产生ABO血型抗体导致配血不合。患者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但未见总胆红素等溶血反应相关指标明显升高,也没有相关临床症状,仅表现为与多名A型献血者交叉配血不合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论由于供体紧缺,血型不合的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中不可避免,目前暂无有效的方法预测PLS。定期监测移植术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胆红素水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抗体筛查试验结果,尽早发现PLS引起的溶血反应并及时干预可有效避免患者预后不良,提高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一系列免疫血清学试验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查找引起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用试管法做血型正反定型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用抗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以及交叉配血试验、抗体吸收试验、热放散试验(56℃)等,以明确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体种类和性质。结果患者血型为AB型,血清中检测出Ig G型抗-Fyb合并抗-H冷抗体,造成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O型红细胞交叉配血不相合。结论血型检测时,反定型有必要加O型红细胞,输血前有必要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以检测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若结果阳性,应当明确抗体性质和种类,交叉配血时归避相应抗原,不可盲目输注O型红细胞,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后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血浆中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阳性时,不规则抗体鉴定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选择,处理措施及输血策略。 方法一例AHSCT后的3岁男性患儿因重度贫血为改善贫血症状需输注红细胞入住四川省人民医院。通过盐水试管法确定了患儿ABO、Rh血型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发现患儿与多个同型供者血液不相合,考虑到患儿贫血严重,于是采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来判断红细胞是否被致敏;通过盐水介质试管法、微柱抗球蛋白法和聚凝胺法进行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以确定血浆中有无不规则抗体;根据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结果选择聚凝胺法来确定抗体的特异性;通过盐水介质试管法、经典抗球蛋白法和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实验,结合抗体鉴定的结果,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供者红细胞输注。 结果本例患儿ABO血型为AB型,Rh分型为CCDee,ABO血型已转变为供者血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强阳性,红细胞被抗体致敏。血浆中检出了不规则抗体,红细胞上放散下来的致敏抗体与血清中检出的不规则抗体均为类抗-Ce自身抗体。选择了避开类抗-Ce抗体的Ce抗原阴性的AB型红细胞输注后血色素升高,3 d后复查血常规Hb为79 g/L,输血有效。 结论任何类型的AHSCT后都有可能发展成AIHA,也就是血浆中可能存在某种自身抗体(类抗体)而破坏自身红细胞,若能够明确患者血清中存在的类抗体,即可避开这种抗体而筛选红细胞无相应抗原的供者,也就避免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对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本院输血科检测的56例意外抗体筛查试验阴性但与同型献血员主侧交叉配血不相合、且有免疫球蛋白输注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ABO及RhD血型、意外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酸放散试验。结果输注免疫球蛋白后与同型献血员主侧交叉配血不相合的患者,与O型献血员主侧交叉配血均相合。其中,2例患者因输注免疫球蛋白而出现一过性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37例A型患者红细胞放散液中检测出了IgG类型抗-A;2例B型患者红细胞放散液中检测出了IgG类型抗-B;17例AB型患者红细胞放散液中有3例检测出了IgG类型抗-A和抗-B,14例只检测出了IgG类型抗-A;随机检测3个批次静脉输注用免疫球蛋白,IgG抗-A效价为32~64,IgG抗-B效价为8~16。结论静脉输注用免疫球蛋白中含有IgG类型的抗-A和抗-B,部分非O型患者输注后可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同型献血员主侧交叉配血不相合,此时建议输注主侧交叉配血相合的O型洗涤红细胞以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输注静脉丙种球蛋白致新生儿产生IgG类抗体及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血型、抗体筛选、交叉配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及游离试验、静脉丙种球蛋白效价测定。结果 6例患儿放散及游离液中均检测出IgG类抗-A,IVIG中含有的IgG类抗-A效价达到256,产生的IgG类抗-A导致患儿与同型交叉配血均不相合。结论 IVIG可引起母婴ABO血型相同的新生儿产生IgG类抗体,从而导致溶血;同时还可引起交叉配血不合,输血时应选择O型洗涤红细胞输注。  相似文献   

6.
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收治抗-JK~a抗体引起不规则抗体阳性及疑难配血患者1例。常规用微柱凝胶卡式法对患者进行ABO、Rh(D)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吸收放散试验以及Kidd血型分型,最后用多种方法交叉配血,筛选出相合血液制品进行临床输注。患者血型为O型Rh(D)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阴性,不规则抗体鉴定出特异性抗JK~a抗体,Kidd分型结果Jk(a-b+)。鉴定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可以为患者筛选合适的供血者,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鉴定与分析1例配血困难患者的ABO血型,为临床疑难血型的鉴定提供案例参考。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Rh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体鉴定、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效价测定、唾液血型物质检测、交叉配血等试验,对1例血型鉴定疑难患者进行确诊。结果该例患者正定型为A型Rh阳性,反定型为AB型Rh阳性,进一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鉴定,最终确定为ABx亚型,经筛选后交叉配血相合。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后,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多种血清学方法对ABO血型正反不一致的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从而提高亚型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非溶血患儿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后对交叉配血的影响,探究最佳输血策略。方法 对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科收到的12例抗体筛选阴性、交叉配血不合的非ABO溶血患儿标本进行分析,使用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血浆及放散液中抗-A和抗-B检测。结果 IVIG患儿,6例A型、2例AB型患儿血浆中检测到抗-A,3例B型患儿血浆中检测出抗-B,1例AB型患儿血浆中检测出抗-A和抗-B,所有患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且均出现不同程度溶血表现,并与同型悬浮红细胞交叉配血不合、与O型洗涤红细胞配血相合。结论 IVIG会导致部分非ABO溶血患儿出现交叉配血不合、轻微溶血症状,宜选择O型洗涤红细胞输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1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抗体筛查阳性、重度贫血患者筛选交叉配血合适的红细胞制品,改善其贫血症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血型、RH血型及MNS血型鉴定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抗体鉴定试验,抗体效价测定试验,吸收放散试验及交叉配血等试验。结果患者血型为B型,血清中检出抗-Ce、抗-M;从368位无偿献血者中为患者筛选到C、e、M抗原均为阴性者5人(7.0 U悬浮红细胞),经交叉配血相合,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后,无不良反应。结论患者体内有2种以上联合血型抗体时将增加筛配血液制品的难度和风险,为保障临床用血安全,采供血机构应建立特殊红细胞血型抗原表型无偿献血者资料库,对献血者开展定期关爱、随访、联络和保留工作,对临床紧急抢救患者生命,安全有效地输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例稀有血型结肠癌患者紧急抢救输血时因不规则抗体存在导致交叉配血困难而采用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标本首次血型检测采用全自动血型仪检测血型(微孔板法),并用试管法复查患者血型;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盐水法、聚凝胺法、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结果患者血型为A型,Rh表型为ccDEE型,血清中含有抗-C和抗-e不规则抗体;经过Rh表型筛选,从O型供者中找到Rh表型为ccDEE悬浮红细胞1 U,从浙江省血液中心的A型供者中筛查到Rh表型为ccDEE悬浮红细胞3 U,输注后12 h检测血红蛋白61 g/L,提示输注有效。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贫血症状,无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因不规则抗体存在导致配血困难而又需紧急输血抢救的肿瘤患者,在ABO血型同型无法满足供应时,可筛选O型Rh表型一致且交叉配血试验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输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