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方法索氏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与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金线莲挥发油的提取率.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与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金线莲的挥发油,并对各种方法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以最佳条件下挥发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提取方法.结果 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油提取率相差不大,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率最高为0.06233%.结论 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金线莲挥发油的提取率最高,可用于金线莲挥发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没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对超临界CO2萃取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没药所得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成分差异很大,以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化学成分和种类较多,除挥发油外还有大量树脂等有效成分;超临界CO2萃取法可避免提取过程中的高温和有机溶剂残留。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可初步判定为适用于没药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固相微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蜘蛛香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水蒸气蒸馏法和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蜘蛛香根茎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与水蒸气蒸馏法比较,固相微萃取法所得挥发油成分数目和种类较多。结论:固相微萃取法比水蒸气蒸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HPLC和GC-MS检测两种提取法所得当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两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当归药材用水蒸气蒸馏和石油醚提取,用HPLC和GC-MS两种方法比较提取物.结果 HPLC和GC-MS分析当归两种提取方法所得两种挥发油,分别占100%、50%和34%、43%.石油醚法所得苯酞类化合物的种类比水蒸气蒸馏法的多.后者提取的为小分子易挥发的烯萜类成分,与文献报道相同.石油醚法收率是水蒸气蒸馏提取的2.5倍.结论 两种提取法所得挥发油化学成分有差异,石油醚提取当归挥发油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黑松松塔挥发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和水蒸气蒸馏(SD)提取黑松松塔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和分析两挥发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4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60.78%;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3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16%;结论采用两种方法提取黑松松塔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且SFE法的提取率低于SD法。  相似文献   

6.
无梗五加根挥发油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无梗五加根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并研究其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以得油率为指标,结合经济省时的原则评价其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8h,加水700mL,不需浸泡,挥发油平均收率为0.39%。GC-MS分析所得挥发油,经过NIST谱库检索鉴定了其中29个成分。结论本实验优化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无梗五加根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并通过GC-MS分析了所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无梗五加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川芎饮片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取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有9个化合物相同。其中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样品中组分种类最多,主要是烯萜类成分。结论:4种提取方法均能提取出川芎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为内酯类,相对含量最高的为反式-藁本内酯。  相似文献   

8.
微波辅助提取与水蒸气蒸馏杭白芷挥发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微波辅助提取与水蒸气蒸馏杭白芷挥发油的提取率和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微波辅助提取和水蒸气蒸馏提取白芷挥发油,并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68个成分,从微波辅助提取和水蒸气蒸馏提取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59种和37种化合物,分别占总峰面积的88.93%和94.79%。结论:微波辅助提取与水蒸气蒸馏提取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较大差异,微波提取的挥发油成分更多。  相似文献   

9.
陈阳 《黑龙江医药》2014,(3):532-536
目的: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木香-香附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木香-香附药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由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木香-香附药对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相对百分含量大于1‰的化学成分共96种。其中,共有化学成分有77种,占挥发油总含量80%以上。结论: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木香-香附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青蒿学名黄花蒿(ArtemisiaannuaL),属菊科春黄菊族蒿属。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青蒿挥发油属于青蒿活性成分,具有抗菌、平喘、解热、止咳等药理作用。青蒿挥发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压榨法,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本实验采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醚为溶剂,研究青蒿挥发油提取的优化条件是:料液比为1∶7.8,蒸馏时间为3h,青蒿挥发油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鉴定颜氏大疣蛛中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含量。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进行分析鉴定;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水解后氨基酸的含量;ICP-MS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22个化合物,索氏提取法18个化合物,共有化合物7个,其中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十八酸乙酯含量较高;颜氏大疣蛛中含有16种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0.53%,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较高;富含11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其中Zn、Fe、Mn含量较高,重金属元素As和Pb的含量符合限度要求,Cd和Cu的含量超出限度要求。结论 经鉴定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含量和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一些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此外,颜氏大疣蛛中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2.
三种方法提取防风挥发油的气质联用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3种不同方法提取的防风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溶剂提取法(SX)、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提取防风挥发油,用气相-质谱(GC-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了13种化学成分;溶剂提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18种化学成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21种化学成分。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更全面地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3.
枇杷叶及其药渣中醇提成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邹盛勤  陈武 《中国药房》2005,16(24):1916-1917
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枇杷叶药渣中的有效成分。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提取法与索氏提取法,以95%乙醇提取枇杷叶及其药渣中的主要成分,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乌索酸与其它各组分,并测定其相对含量,然后进行比较。结果:提取枇杷叶及其药渣中的8种成分,索氏提取法优于超声提取法;同一提取方法枇杷叶及其药渣乌索酸含量相当,另药渣中有6种成分含量高于枇杷叶。结论:枇杷叶中主要成分三萜酸类经水提取后无损耗,其药渣中有效成分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太子参提取物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使用水蒸馏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太子参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中的化学组成。结果:太子参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中初步鉴定了33种成分,主要成分为:亚油酸乙酯(28.70%)、n-十六酸(23.12%)、3-糠醇(5.51%)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初步鉴定了17种成分,主要成分为2-丙基呋喃(22.45%)、3-糠醇(19.78%)、3-乙基-3-甲基戊烷(19.47%)。结论: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较大,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太子参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所提蒌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蒌蒿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与结论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蒌蒿挥发油,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82个峰,并鉴定出71个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桉油精、顺式-β-金合欢烯、β-侧柏酮等;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蒌蒿挥发油,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49个峰,并鉴定出40个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4-甲基苯甲醇、桉油精、β-侧柏酮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广陈皮挥发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和水蒸气蒸馏(SD)的方法提取广陈皮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和分析两挥发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棕榈酸和D-柠檬烯采用标准品的峰面积增大法进一步确认。结果:从广陈皮SFE和SD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2个成分,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97%以上,两者的提取率分别为5.05%和0.46%。SFE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性较弱、相对分子量较大的棕榈酸,SD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性较强、相对分子量较小的D-柠檬烯。此外,SFE和SD挥发油中均有含量不低的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结论:采用两种方法提取广陈皮所得挥发油的挥发性成分不尽相同,且SFE法的提取率高于SD法;两种方法均能将广陈皮的特征性成分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提取出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岷当归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和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岷当归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7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58.99%;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2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63.43%,相同成分13种。结论 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岷当归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该实验结果为了解其挥发性成分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维药刺糖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刺糖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3.94%。主要组成为:2,3-二甲基丁烷、甲基环戊烷、5-乙酰基二氢-2(3H)-呋喃酮、3-己酮、2-乙基-1-十二烯、庚烷等成分。结论:分析结果可为刺糖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青 《贵州医药》2016,(6):587-588
目的:对刺梨、金樱子及红子种子油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利用索氏提取器及超声提取法,以石油醚(60~90℃)为提取溶剂对刺梨、金樱子及红子种子油进行提取,采用 DPPH 法对种子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刺梨、金樱子及红子种子油对 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具有量效关系,均对 DPPH 有显著清除作用;采用两种提取方法获得的种子油清除率大小顺序均为红子<刺梨<金樱子;超声提取获得的种子油清除率小于索氏提取获得的种子油。结论索氏提取获得的金樱子种子油抗氧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质联用法分析麻黄生品及其炮制品种的挥发油成分。采取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麻黄各品种中的挥发油, 其中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得到的麻黄生品、蜜麻黄和清炒麻黄挥发油中, 鉴定的成分分别为48, 57和48种, 蜜炙和清炒后分别产生14 和 9种新成分通过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得到的麻黄生品、蜜麻黄和清炒麻黄挥发油中, 鉴定的成分分别为22, 36和28 种, 蜜炙和清炒后分别产生15 和23种新成分。麻黄经炮制后挥发油成分和相对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这可能是导致麻黄炮制品功效的改变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