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混凝土非结构性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况 混凝土是非均质脆性材料,由骨料、水泥、水以及存留其中的气体组成.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情况下,混凝土硬化并发生体积变化.水泥的热膨胀系数大而骨料较小,因此水泥收缩较大,骨料收缩很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试验分析,重点研究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的收缩性和抗冻性。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最大,透水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次之,普通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最小。透水混凝土和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25次冻融循环后的抗压强度损失不大于20%,质量损失不大于5%,满足无砂水泥透水混凝土的抗冻性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2015,(10)
从再生骨料、配合比、胶凝材料、外加剂和养护条件等因素入手,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对再生混凝土收缩的现有研究成果,指出再生骨料品质和掺量是影响混凝土收缩性能的主要因素。然后对混凝土各阶段的收缩进行机理分析并对基于水灰比和水泥矿物成分等因素提出的收缩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国内外的收缩预测模型与实际都有较大的偏差。最后提出再生混凝土收缩研究的主要关键问题,并建议可以通过再生骨料强化技术提高再生混凝土性能,同时建立适用性较广的收缩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1.制作混凝土试件时多加入粗骨料能否提高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能。从理论上可知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水泥强度、水灰比、温度、骨料品种和质量等。混凝土中骨料的应用主要是为形成骨架、减小水泥用量、收缩及降低水化热。不同品种的粗骨料由于自身强度差异会影响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对同品种同质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水泥用量、拌合水量、减水剂及骨料初始湿度对黏土陶粒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并综合分析"水"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水泥用量或者降低拌合水量改变水灰比均能降低陶粒混凝土收缩;减水剂本身对于混凝土收缩并没有显著影响;骨料初始湿度越低,短期收缩率越高,但是对长期收缩影响不显著。通过关联分析,陶粒混凝土收缩与拌合水量和水灰比两个参数关联度最大,并以两个参数建立陶粒混凝土收缩模型。  相似文献   

6.
保持水泥用量不变,用一定量的泥取代粉煤灰研究泥对新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硬化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以及早期收缩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化学成分的泥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流动度、强度的影响各不相同,再生泥比表土泥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影响小;泥取代粉煤灰的量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成反比;泥取代粉煤灰的量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早期收缩成正比。  相似文献   

7.
将自燃煤矸石材料分别用作水泥混合材和混凝土骨料,测试分析了自燃煤矸石作为水泥混合材对所配水泥需水比、活性指数等的影响;以及自燃煤矸石作为混凝土骨料对混凝土强度、干燥收缩、抗渗性能的影响;为自燃煤矸石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预拌泵送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控制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预拌泵送混凝土属于大流态混凝土 ,它与过去现场拌制的塑性混凝土相比 ,有坍落度大、砂率大、水泥用量多 3个显著特点 ,因此泵送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也较以往多。混凝土主要是靠水泥水化后与骨料生成人工石 ,水泥是混凝土增强的主要胶结材料。水泥的化学收缩与水泥的品种、标号、细度、用量有关。随着水泥标号提高、细度增大、用量增多 ,混凝土的收缩值随之增加。混凝土拌合物在经历化学收缩、塑性收缩、碳化收缩及干燥收缩后 ,总收缩率约为0 0 4%~ 0 0 6 %。所以 ,混凝土自生体收缩是其固有的物理特性 ,也是预拌泵送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根…  相似文献   

9.
泵送混凝土属于大流态混凝土 ,它与过去现场拌制的塑性混凝土相比 ,有坍落度大、砂率大、水泥用量多等三个显著特点 ,因此泵送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也较以往多。混凝土主要是靠水泥水化后与骨料生成人工石 ,水泥是混凝土增强的主要胶结材料。水泥的化学收缩与水泥的品种、标号、细度、用量有关。随着水泥标号提高、细度增大、用量增多 ,混凝土的收缩值随之增加。混凝土拌合物在经历化学收缩、塑性收缩、碳化收缩及干燥收缩后 ,总收缩率约为0 .0 4 %~ 0 .0 6%。所以 ,混凝土自生体收缩是其固有的物理特性 ,也是预拌泵送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骨料和纤维用量对混凝土早期自收缩的影响效应.通过测量不同灰骨比(水泥与骨料的质量比)、不同砂率、掺入不同弹性模量的纤维以及不同掺入量等四种情况下混凝土试块的自收缩率,从以上四方面阐述了骨料与纤维用量对自收缩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系统分析了水灰比、水泥用量、再生骨料取代率、原始混凝土强度及矿物掺合料等对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再生混凝土的碳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在相同水灰比的条件下略低于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不仅受水灰比和水泥用量的影响,还受到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及其强度的影响,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与碳化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在一定范围内添加矿物掺和料可降低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水灰比、骨料粒径和浆骨比这三种因素对轻骨料混凝土强度和耐磨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粉煤灰、含气量对轻骨料混凝土强度和耐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灰比是影响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的最主要因素,骨料粒径是影响耐磨性的最主要因素。粉煤灰掺量在10%~15%,轻骨料混凝土的后期(56d)强度和耐磨性明显提高。含气量大于4.4%时,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明显下降;含气量大于3.3%后,耐磨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综合利用工业废渣,以高炉矿渣为粗细集料配制混凝土,于110℃烘干24 h后,在极限耐热温度分别为300、500、700℃下恒温3 h,研究砂率、粗集料最大粒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对矿渣集料混凝土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在300℃的相对耐压强度大于100%;500℃的相对耐压强度为57%~86%;700℃的相对耐压强度为22%~58%。增大砂率、减小粗集料最大粒径、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耐热性;用矿渣集料完全能配制500℃耐热混凝土。  相似文献   

14.
石灰石作混凝土可循环集料的特征性能及其特征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再生混凝土集料的重复循环使用 ,尤其是将废弃混凝土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和细粉作为水泥的原料 ,在研究中 ,将石灰石作为原生混凝土粗集料和细集料 ,制备了多种强度等级的原生混凝土。达到预定龄期后破碎、筛分后生成再生混凝土集料 ,制备不同强度等级的再生集料混凝土。细粉留作烧水泥熟料配料用。试验研究表明 ,采用石灰石作混凝土可循环使用的集料是可行的 ,再生循环集料的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吸水率、空隙率及压碎指标等因素均随着原生混凝土强度 (包括水灰比的变化 )变化而不同 ,破碎时产生的缺陷及不同粒径对再生集料混凝土的强度有较大影响。由于再生集料本身的强度不高 ,因此不宜用于配制C5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本研究还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全部采用水灰比为 0 .3 6的原生混凝土制得的再生集料作粗集料的混凝土的粗骨料系数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分析了粉煤灰、沸石粉、硅粉在不同水胶比下单掺及复掺对轻集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水胶比下,掺矿物掺合料后的轻集料混凝土将获得更高的抗压强度;复掺矿物掺合料对轻集料混凝土抗压强度更有利。  相似文献   

16.
阮雪琴  赵全振 《工业建筑》2012,(Z1):577-582,586
混凝土的主要薄弱环节为相对均质的骨料与水泥浆体之间的界面过渡区。与天然骨料相比,再生混凝土骨料—浆体结构更为复杂,界面数量更多,因而再生骨料混凝土较天然骨料混凝土的而言,具有更为突出的抗冻融性、干缩率,抗渗透性,抗碳化性,抗盐酸侵蚀性和耐磨性等耐久度问题。本文从己经比较成熟的普通混凝土界面形成机理、结构特征着手,通过了解再生混凝土界面的复杂性,从而探求其作用机理及改善措施。在文章最后介绍了降低水灰比、掺加活性掺合料、选择合适骨料、改善搅拌工艺等改善界面黏结性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水泥混凝土路面缩缝宽度的变化将导致路面板块之间荷载传递状况的改变,进而影响路面板的荷载应力状态。利用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EverFE分析缩缝宽度与路面板荷载应力的关系,指出减少缩缝宽度变化的影响,对延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架构理论认为,混凝土是由粗集料、砂浆和二者之间的过渡层组成。在阐述混凝土架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标准混凝土概念,并据此测试其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得到标准混凝土与水泥胶砂强度换算公式。从砂浆比偏离的角度上去研究粗集料的架构作用,在分析前人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混凝土架构作用的数学模型,分析不同集料对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的影响。通过再生混凝土、轻集料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强度与砂浆比偏离二者有很好的相关性,砂浆比偏离是研究混凝土架构理论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9.
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收缩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君明  蔺宝垚  尤伟 《山西建筑》2010,36(10):162-163
对利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骨料配制的基层混合料进行干缩试验和温缩试验,以研究其收缩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水泥剂量的增加,干缩率和温度收缩系数均不断降低,进一步提出了添加减水剂或减少细骨料的含量来减少加水量从而改善干缩性能和温度为-10℃和30℃时需采取措施改善温缩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废弃混凝土再生新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目前废弃混凝土再生技术的研究做了论述,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混凝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提出了通过低温煅烧对废弃混凝土综合利用的新方法。在750℃温度条件下煅烧1h,可以实现水泥浆与骨料的分离。脱水后的水泥浆可以重新获得水化活性。得到的混凝土骨料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