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废弃再生纤维素织物的回收利用途径。以废弃粘胶织物为原料,通过水热碳化法对粘胶纤维进行水热处理制备碳微球,考察了水热合成的温度、停留时间对水热碳化过程的影响。测试了所制备碳微球的微观形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热重及能谱。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60℃、停留时间为8 h时获得最佳碳微球形貌;粘胶纤维水热碳化起始温度为180℃;粘胶纤维制备的碳微球为无定形结构,石墨化程度较低;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碳微球粒径越来越大;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碳产物的含碳量及热稳定性提高。认为:粘胶纤维水热碳微球表面含有羧基、羰基和羟基等丰富的官能团,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和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果糖为碳前驱体、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Pluronic P123)为模板剂,采用软模板水热碳化法制备果糖碳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形貌进行表征,探究果糖碳微球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热碳化时间为6 h时,果糖碳微球尺寸分布均匀,表面光滑。在最佳吸附条件下,果糖碳微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可达91.43 mg/g,经5次吸附循环后其吸附量仍为初始吸附量的76.9%,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其吸附过程的拟合更准确,表明亚甲基蓝以单分子层方式吸附于果糖碳微球表面,亚甲基蓝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棉纤维制得碳微球的制备工艺、结构特点和吸附性能。采用水热碳化法,以棉纤维为原料制备碳微球,对碳化温度做了系列研究,并测试了所制得碳微球的形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图、粒径分布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催化剂浓度一定、碳化温度为150℃时,纤维开始碳化,并随着温度的升高,碳化程度逐渐增强,在210℃时即得到较为良好的碳化状态,结晶区大部分被破坏,生成丰富的官能团,平均颗粒直径在530.6nm左右,其吸附量达到了145.420mg/g。认为废旧棉织物制备出的碳微球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硫酸盐法生产溶解浆时,需先用预水解的方式去除原料中的半纤维素。实验探讨了以竹材为原料进行水预水解及草酸预水解过程中,水解液终点pH值与水解得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水预水解过程中,水解液的pH值与得率均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值,而且,温度越高,达到相对稳定值越快;在草酸预水解过程中,草酸用量为1%时,水解液pH值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3.2~3.3之间,但是得率随水解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草酸用量≥3%时,随水解反应的进行,pH值逐渐增大、得率逐渐降低,而后趋于稳定,而且,草酸用量越高,pH值及得率相对稳定值越低。在这2种水解过程中,水解液pH值与水解得率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温度对直线斜率影响不大;草酸用量越高,斜率越小。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使用果糖作为碳源,木质素磺酸盐协同三嵌段共聚物P123作为模板剂,经过水热碳化法和高温碳化法制备果糖基碳微球材料。探究了木质素磺酸盐对果糖在水热条件下的组装过程及调控机制,并分析果糖基碳微球材料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盐的加入是微球表面形成波纹状突起的决定因素。经高温碳化处理过后得到中空多孔的Yolk-Shell果糖基碳微球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比表面积为535. 04 m~2/g,孔容为0. 26 cm~3/g;在电流密度为0. 1 A/g时,其比电容为96 F/g,能量密度为3. 16 Wh/kg,功率密度为28. 06 W/kg。  相似文献   

6.
以废旧棉纤维为碳源,在亚临界水中制备了形貌结构良好的碳微球,主要探讨了不同初始pH值对棉纤维水热碳化过程的影响规律。亚临界水可破坏棉纤维的晶体结构,使棉纤维碳化形成石墨化程度较低的碳材料,且在碱性、中性和酸性环境下,棉纤维都可脱水碳化,H~+对棉纤维的脱水碳化影响较弱;pH值对碳化产物的结构性能有重要影响,pH值为3.5时可得到粒径均匀的球形碳材料,含碳量达74.99%。液相产物分析表明,pH值越小,棉纤维水热反应过程中葡萄糖的收率越大,产物形貌结构也越好;pH值较高时,葡萄糖的收率较低,产物中难以出现球状结构物质。H~+对碳化产物的含碳量以及热值的提高有益。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废旧棉纤维的高值化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聚丙烯腈(PAN)和醋酸锌(Zn(CH3COO)2.2H2O)为溶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采用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PAN/醋酸锌纳米纤维毡,并探讨醋酸锌含量(相对于PAN)对纳米纤维毡形貌和直径的影响。对PAN/醋酸锌纳米纤维毡进行预氧化、活化、碳化处理,制备得到碳纳米多孔纤维,并对其得率、孔径分布、比表面积及吸附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预氧化温度的升高使碳纳米多孔纤维的吸附指标先增后减;在600℃~1 000℃的碳化温度范围内,碳化温度的升高使碳纳米多孔纤维的吸附性能均呈现上升趋势,且在1 000℃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性能优异的碳纳米纤维负极材料并对材料的碳化工艺进行探讨,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和高温碳化制备一维碳纳米纤维负极材料.对获得的碳纳米纤维的形貌、化学成分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得到优化的预氧化和碳化条件.结果表明:在预氧化条件为250℃、120 min,碳化条件为800℃、120 min条件下制得的碳纳米纤维具有...  相似文献   

9.
在170℃下,分别采用水热预水解法和1.0%(质量分数)乙酸强化水热预水解法抽提相思木,通过乙醇沉淀法回收预水解液中的半纤维素,分析了乙酸对预水解液中溶解半纤维素的化学组分及含量、乙醇沉淀半纤维素回收率及其组分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可显著提高预水解液中低聚糖和总糖含量;在170℃下预处理35 min时,乙醇沉淀半纤维素回收率最大;离子色谱和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乙酸强化水热预水解乙醇沉淀半纤维素的化学组分与水热预水解乙醇沉淀半纤维素相同,但木糖和木素含量较高,而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含量偏低;凝胶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乙酸强化水热预水解乙醇沉淀半纤维素平均分子质量低于水热预水解乙醇沉淀半纤维素;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乙酸强化水热预水解乙醇沉淀半纤维素聚木糖主链上残留阿拉伯糖支链较少,有明显木素 碳水化合物复合体(LCC)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一种以CaCl2为原料碳化合成高产率高纯度球霰石碳酸钙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考察几丁质酶添加、碳化温度、pH、CaCl2浓度和碳化时间等工艺条件对钙离子碳化率的影响,再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并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等表征考察优化条件下几丁质酶对碳酸钙晶型与组成的调控。结果表明,几丁质酶添加基本不影响钙离子碳化率,而碳化温度、pH、CaCl2浓度和碳化时间等对钙离子碳化率存在显著性影响;35 ℃下,以1 L/min气体流速往pH 12.5的1 mol/L CaCl2溶液持续通入CO2碳化6 min,钙离子碳化效果最佳,碳化率达99.88%。SEM和IR等表征结果显示,未加几丁质酶制得由球状颗粒和少部分菱形块状组装形成的直径为2 ~ 8 μm的大小不一的方解石型碳酸钙微球;加入几丁质酶后,菱形块状形貌消失,且随着几丁质酶添加比例增大,碳酸钙微球尺寸逐渐下降;当酶钙质量比为0.01:1时,制备得直径小于1 μm的大小较均一的高纯度蓬松球霰石型碳酸钙微球。结果说明几丁质酶调控下可制备出高产率高纯度球霰石碳酸钙,研究对食药级碳酸钙的仿生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数据通讯传输中的安全及加密问题,分析了IP协议的安全体系结构和虚拟专用网的原理,论述了基于IPsec的虚拟专用网实现原理及相关技术,认为IPsec是目前唯一一种能为任何形式的Internet通信提供安全保护的协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王悦 《数码印刷》2009,(10):47-48
2009年9月3日.第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这可谓是图书出版界的一大盛事,展商众多.形式多样.亮点频频。其中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承办的“按需出版及印刷精品专区“是首次亮相图博会.同样也是本届图博会最大看点之一。图博会上首设的“按需出版及印刷精品展区”进一步向世人展示了印刷的魅力与对出版业发展的推动力,赢得了满堂喝彩!  相似文献   

13.
服装品牌资讯是设计师获取服装流行趋势的重要渠道.服装种类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为服装品牌的分类整理提供了多种思路.在建立服装品牌数据库的过程中,针对现有服装品牌在线分类查询系统的单一性缺点,总结出了一套用于描述服装品牌的关键性词组,并借用TAG这一关键性技术,将其应用到服装品牌在线查询系统中.  相似文献   

14.
酪氨酸酶是合成黑色素过程的关键酶,通过测定酱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来确定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酱油对酪氨酸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酶抑制率达到50%时(IC50)酱油固形物含量浓度为19.8g/L。酱油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动力学行为表现为可逆混合性抑制类型。  相似文献   

15.
HACCP实施中易忽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HACCP是国内逐步推广实施的一个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体系,是当今食品卫生监管部门所关注的热点。针对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HACCP建立实施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创建HACCP的前期工作、HACCP的建立、HACCP的运转等3方面着眼,重点阐述了HACCP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为保护环境与食品安全, 有毒有害物质的现场快速检测以及分析数据即时反馈显得越发重要。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与其应用程序的不断完善, 智能手机数字图片比色分析法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简述了智能手机数字图片比色法的基本原理、图片采集设备及其传感器类型、图片颜色模型、图片数字化软件、分析数据处理与网络共享, 以及该方法在食品安全、医疗诊断、生物检测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对数字图片比色分析法未来的发展也做出了展望。得益于智能手机软硬件的不断完善, 数字图片比色分析法将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基于漆酶的时间-温度指示剂(time-temperatureintegrators,TTI),指示并预测相应食品的货架期。方法利用漆酶对愈创木氧化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通过调节加酶量,使愈创木酚的氧化反应产生随时间和温度累积的颜色变化效应,从而获得4种不同效果的TTI。在4、10、25、35℃恒温条件下对4种不同TTI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计算其反应活化能值。结果 4种TTI的活化能指示范围分别为0~50、17~67、15~65、11~61kJ/mo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颜色变化所产生的指示效果明显。根据TTI反应的终点与食品货架寿命的终点相吻合的原则, 4种TTI可分别用于牛奶、肉类新鲜度的指示。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加工方法、基质—增塑剂系统、形态结构、性能、产品开发及市场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同时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建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电子鼻和乙醇传感器判别草莓新鲜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赵秀洁  孙柯  王卓  屠康 《食品与机械》2016,32(5):117-121
以红颜草莓果实为试材,在4℃(低温组),相对湿度85%~95%条件下贮藏,研究基于气味判别草莓新鲜度的方法。分别运用电子鼻和单一乙醇传感器采集草莓贮藏期间的气味。主成分分析结合感官评定将草莓的新鲜度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4℃贮藏0~3,6,9~12,15d。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分类型支持向量机(SVM-C)构建了基于气味判别草莓新鲜度的模型;应用电子鼻和PLS-DA法构建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84.2%,88.3%;而基于SVM-C法构建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99.2%,96.7%。应用乙醇传感器技术和PLSDA法、SVM-C法构建模型,准确率分别为83.3%(PLS-DA法建模组),86.7%(PLS-DA法验证组),90.8%(SVM-C建模组),90.0%(SVM-C验证组)。该研究可为建立草莓采后贮藏和流通过程中新鲜度实时监测的方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