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并分析我院呼吸科患者746例痰标本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检测到真菌117株,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其次是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药敏试验表明117株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益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六种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呼吸科真菌感染的患者在逐年增加,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菌种,临床应加强真菌检测,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院检出真菌的分布特征及药敏结果,为预防和减少院内真菌感染及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沙保氏培养基和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利用ATBFUNGUS3试条进行药敏分析,将真菌鉴定和药敏结果输入WHONET5.4软件数据库,然后利用该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院2008—2010年从临床分离的359株真菌,白色念珠菌占68.2%,热带念珠菌14.8%,光滑念珠菌8.6%,近平滑念珠菌6.1%,克柔念珠菌1,1%,其他真菌1.1%;对5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的敏感性均较高,最高为两性霉素99.6%,最低为伊曲康唑93.9%。结论临床真菌分离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但没发现明显的耐药趋势,临床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TBTM Fungus3试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总数的63%),其次是光滑念珠菌(占19.5%);对各种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均为0,伏立康唑10.5%,伊曲康唑31.8%,氟康唑25.5%。结论综合考虑药物对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等影响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目前伏立康唑为本院较好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COPD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诱因和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66例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易患因素、真菌种类以及药敏情况。结果: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是肺部真菌感染的诱发因素。白色念珠菌仍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需提防非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的发生。氟康唑仍是治疗的首选药物。结论:减少各种易患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少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严重并发症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院真菌感染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用科马嘉(CHROMagar)显色琼脂培养基API 20CAUX鉴定系统对真菌进行鉴定,用ATB FUNGUS 2 INT药敏试剂板做药敏。结果 826株菌中白色念珠菌324株,热带念珠菌196株,光滑念珠菌135株,克柔念珠菌107株,近平滑念珠菌38株,新型隐球菌10株,季也蒙念珠菌10株,葡萄牙假丝酵母菌6株。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曲康唑敏感率为95.0%,97.5%,62.6%,62.0%。结论本院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热带念珠菌次之;5-氟胞啶、两性霉素B敏感率较高,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院ICU真菌感染的菌种结构以及药敏试验结果,为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萨布罗培养基培养标本,用ID真菌鉴定板条进行鉴定分型,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87例患者116例次标本检测分离出40株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比例最高占50%,热带念珠菌次之占15%;标本来源痰液最多占45%,尿液、咽拭子次之分别占22%和18%;分离出的白色念珠菌对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较高,依次为95%,95%,90%和90%,而制霉菌素、特比萘芬的敏感率仅为80%和65%。结论本院ICU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氟康唑仍可以作为经验性用药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镇江三院病房的60例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真菌感染率为20.1%,以老年人居多;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多,占72.3%;以氟康唑的效果最好,药敏率占89.2%。结论: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真菌感染率高,其管理及治疗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重症监护病房真菌耐药监测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金亮 《河北中医》2008,30(1):14-15
目的明确重症监护病房(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细菌病原学、耐药性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指导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06-03—2007-02ICU患者侵袭性感染真菌及其对抗细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ICU真菌感染主要以念珠菌为主,念珠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多。真菌感染中医辨证以虚实夹杂证最常见,而又以气阴两虚、痰热互结为最多,实证以痰热内结为主。结论依据真菌病原学、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及中医证型分布,有效选择中西医疗法,减少新的耐药株的出现,发挥中医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呼吸内科感染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性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对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检测菌株对若干抗生素的耐药性。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4月至11月的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标本450份进行调查。结果该组患者中感染分离中以念珠菌居多;药敏试验以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及酮康唑为对照药物,白假丝念珠菌敏感性较好,克柔假丝念珠菌耐药率相对较高。结论针对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降低感染率;为有效控制感染,必须合理选择抗生素,并重视交叉感染。肺结核较易继发真菌感染,应加强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规范应用,以减少真菌感染及其耐药率的发生,有利于结核病控制及减少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院内真菌感染状况及易感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ICU2008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148例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8例ICU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448株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及热带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占51.34%,热带念珠菌占23.6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占70.27%,其次为尿路感染,占14.77%.结论:ICU真菌感染与易感因素有关,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院呼吸系统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特点,为临床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中,我院267例住院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痰液真菌培养,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67例中真菌感染71例(26.59%),不同病种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4.94%(20/83),肺肿瘤28.57%(20/70),慢性支气管炎22.73%( 10/44),肺源性心脏病22.22%(8/36),肺炎9.30%(4/43).感染真菌种类分别为:白色念珠菌50例(占70.42%),热带念珠菌8例(占11.27%),平滑念珠菌7例(占9.86%),克柔念珠菌4例(占5.63%),曲霉菌2例(占2.82%).结论:我院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主要菌群为白色念珠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病原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64例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74例患者接受伊曲康唑治疗,190例患者接受氟康唑治疗,分析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病原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病原多样化,主要有曲霉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念珠菌及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接受抗真菌疗法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左右,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较高。结论: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接受抗真菌治疗,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治疗预后效果,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长沙市第一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7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氟康唑治疗的观察组以及伊曲康唑治疗的对照组,各35例。总结感染诱因以及真菌感染情况,对比两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真菌感染诱因以长期应用抗菌药物为主,感染真菌种类中白色念珠菌占比较高。另外,观察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部分患者由于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所以肺部真菌感染情况较为明显,白色念珠菌是主要致病菌,优选氟康唑治疗改善患者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9年3月期间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共分离出132株真菌,深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居首住,占68.18%,二种以上真菌混合感染者为10.71%。深部真菌感染的疾病主要有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胆胰恶性肿瘤。长期的广谱抗生素及皮质类回醇激素的使用等是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是外科病房常见的并发症,需及时合理手术、合理使用抗生素,警惕深部真菌感染,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女性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的真菌并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用法国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及法国梅里埃Vitek-32 YBC卡对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的真菌进行鉴定,用法国梅里埃ATB Fungus 2进行药敏试验,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阴道分泌物分离出352株真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228株(64.8%),光滑假丝酵母菌59株(16.7%),热带假丝酵母菌38株(10.8%),克柔假丝酵母菌19株(5.4%);分离的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低。结论临床医生应对真菌感染及耐药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真菌培养及耐药性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真菌药,以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及耐药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菌种构成及危险因素。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8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38例恶性肿瘤并肺部真菌感染病例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菌种构成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老年(≥62岁)、一般状况评分差(PS评分2分)、晚期肿瘤、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采用放、化疗后及经过侵入性操作者。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标本白色念珠菌占第1位,其次是曲霉菌。结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各类危险因素,对高危患者施行真菌检测及随访,早期发现可疑病例,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抗真菌药物,切实降低恶性肿瘤肺部真菌感染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4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30例确诊的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进行分析。结果:COPD多见于老年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低蛋白血症及合并多种基础病是主要危险因素: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结合痰培养,辅助检查及临床表现来确定,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氟康唑治疗有效。结论:肺部真菌是COPD继发感染时重要病原体,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有效的抗真菌外,积极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菌种分类及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2014至2017年间分离的2934株真菌,主要观察菌种分类、不同来源样本类型分布和真菌数量年度变化情况。结果:4年共分离真菌2934株,包括白色念珠菌1578株、马尔尼菲青霉菌282株、热带念珠菌265株、光滑念珠菌223株、曲霉菌205株、克柔念珠菌108株和新型隐球菌87株等,主要分离自痰液(64.28%)、粪便(10.97%)、血液(7.46%)、尿液(7.23%)、咽拭子(3.34%)、脑脊液(2.35%)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2.04%)等临床样本。结论:深圳地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念珠菌,尤以白色念珠菌为甚,其次是马尔尼菲青霉菌和曲霉菌,其临床感染主要出现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生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而使内脏、皮肤、黏膜被真菌感染者日益增多,其中吸烟患者呼吸道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其耐药现象也同时逐渐增多。为了给临床提供治疗白色念珠菌的有效途径,抽查粤西部分地区100名吸烟者中所分离的白色念珠菌进行药敏分析,进行指导治疗。方法:随机抽取粤西部分地区100名20~50岁的吸烟龄为5年以上吸烟者(具有研究意义的),经过采样、分离培养、染色、鉴定后抽样再进行50株白色念珠菌的药敏分析。结果:吸烟者中呼吸道中白色念珠菌检出率高于正常水平,其感染率较高,其构成比也居高。其中本次抽查中白色念珠菌真菌检出率为55.0%,其中也包括正常者。结论:抽样50株白色念珠菌进行制霉菌素(NYS)、咪康唑(CTR)、两性霉素B、酮康唑(KET)、克霉唑5种药的药敏进行分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制霉菌素(NYS)、两性霉素B、克霉唑的耐药性较少,但前两者的敏感性居高,而克霉唑的敏感性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深部真菌的分离情况和耐药状态。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深部真菌菌株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分离出的200株真菌共有10种,以假丝酵母菌为主,占分离菌株总数的98.5%。药敏结果显示除氟胞嘧啶、两性霉素耐药率较低(1.5%、3.0%)外,其余七种药物耐药率均较高(51%-100%)。结论:提示临床应及时进行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掌握深部真菌的感染及耐药情况,不要盲目的经验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正确评价真菌药敏试验的价值,从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高临床治愈率和降低真菌耐药菌株的产生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