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占新  王启贤 《医学综述》2008,14(22):3474-3477
组织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通过介导凝血激活促进血栓形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是组织因子的内源性抑制剂,有两种同族异形体,即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二者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此外,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维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方面有独特作用。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就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生理作用及二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刘鹏  黄振文 《医学综述》2004,10(5):309-311
传统凝血理论认为,内、外源性止血途径在正常止血性血栓形成过程中同时启动,且以内源性凝血为主。但近10余年来对组织因子(Ⅱ)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研究,提出了止血的外源性启动、内源性维持的观点。该观点认为,血管受损后,Ⅱ立即与活化凝血因子Ⅶ结合,从而启动组织因子途径(外在途径);但由于删的存在,外在途径的作用是  相似文献   

3.
组织因子与FⅦ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组织因子启动凝血概述 众所周知,血管损伤后,由于细胞表面作为血浆丝氨酸蛋白酶辅因子的组织因子(TF)暴露,血液内的凝血系统在局部被激活而引起凝血。TF除了在止血方面的作用外,还与炎症有关的败血症、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AS)、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某些疾病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密切相关。因此,FⅦa/TF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源性凝血途径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急性脑梗死病人及正常对照组血浆组织因子(TF)、活化的因子Ⅶ(FⅦa)的含量及不同时期这些物质浓度的变化。同时通过测定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记物VWF、内皮素1(ET-1)、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组织因子(TF)探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活化与水平状况及内皮细胞损伤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病人TF、TFPI、ET-1、VWF和FⅦa血中的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高。结论外源性凝血途径与内皮细胞损伤与脑梗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即凝血因子Ⅲ(coagulation factorⅢ),细胞表面抗原CD 142(CD 142 antigen),是凝血因子FⅦ/FⅦa的细胞膜表面受体,具有启动凝血和调控细胞内信号传导的作用。近年来发现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切应力反应元件(shear stress responsive element,SSRE)与血栓形成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就TF切应力反应元件表达调控及其与血栓形成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血液中新确定的一种外源途径抗凝物质,其主要功能是调节组织因子(TF)诱导的凝血过程[1]。现已发现其含量变化与某些恶性肿瘤,血栓性疾病,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相关。本科近期测定了部分造血系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TF...  相似文献   

7.
徐丽平  黄雯  翟艳玲 《北京医学》2005,27(4):216-216
肾脏疾病的发展过程与血液的凝血抗凝过程密切相关。在凝血反应中,组织因子(TF)起着关键作用,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TF诱导的凝血过程的重要负性调节物。我们于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测定了3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浆TF、TFPI的活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可纯化TF之前,凝血活酶试剂由人或动物组织粗提物制成。近年来,已经使用高度纯化的重组组织因子(rTF)或者可溶性组织因子(sTF)来制备凝血活酶试剂。本文综述国内外基于重组组织因子的凝血酶原试剂研发技术的发展历程,归纳出重组凝血活酶试剂优于组织提取物试剂的特点,分析了凝血活酶的发展趋势,并指出高灵敏性和稳定性重组凝血活酶是未来凝血活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原的变化,探讨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在心房血栓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6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浆TF和TFPI抗原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F组血浆TF抗原水平显著增高[(1060.0±669.8)pg/mLvs(423.6±245.1)pg/mL,P=0.000],总TFPI和游离TFPI抗原水平降低[(38.2±8.9)ng/mLvs(70.1±24.0)ng/mL,P=0.000;(26.3±8.0)ng/mLvs(41.2±16.7)ng/mL,P=0.000]。②伴左房血栓心房颤动组与无左房血栓心房颤动组比较,伴左房血栓心房颤动组TF抗原水平显著增高[(1431.4±564.5)pg/mLvs(904.6±660.3)pg/mL,P=0.004],总TFPI和游离TFPI抗原水平降低[(33.1±9.6)ng/mLvs(40.0±7.8)ng/mL,P=0.01;(22.9±8.2)ng/mLvs(22.7±7.4)ng/mL,P=0.048]。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改变表现为凝血活性增高和抗凝活性减低,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参与了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血栓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凝血因子FⅦa/FⅦ的细胞膜受体,除了作为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参与凝血过程外,它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炎性反应、促血管新生和肿瘤的形成等非凝血功能.组织因子旁路抑制剂(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作为TF的生理性抑制剂可抑制血栓形成,在维持斑块稳定性方面也发挥独特作用.现将TFPI的生理作用及其在遗传领域与疾病的关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