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病毒血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普通轮状病毒(RV)腹泻患儿病毒血症出现情况。方法:应用套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60例RV腹泻患儿外周血血浆和其中14例血清酶学异常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RV。结果:60例RV腹泻患儿中,共检出RV病毒血症阳性者4例(6.67%),其中血浆中检出1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出3例,分属4个患儿。结论:在普通RV腹泻患儿也存在RV病毒血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腹泻患儿是否会发生病毒血症,以及RV是否能感染肠道外脏器。方法以套式RT-PCR方法检测全部60例RV腹泻患儿的血浆标本和其中14例单个核细胞中的RV基因;以原位杂交和原位RT-PCR方法检测2例伴有RV感染的死亡患儿各脏器中的RV基因。结果从60例患儿中检测到病毒血症4例:1例血浆中检测到RV阳性,其PCR产物部分测序结果证实属RV序列,血清型III,未见变异;14例单个核细胞中检测到3例阳性,其相应的血浆标本RV阴性。从2例死亡患儿的小肠、肝脏、肺、肾脏中检测到RV基因。结论普通RV腹泻患儿可出现病毒血症,RV可以从肠道向其他脏器扩散,病毒血证实其扩散途径。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病毒血症和肠道外脏器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RV)腹泻患儿是否会发生病毒血症,以及RV是否能感染肠道外脏器。方法 以套式RT-PCR方法检浏全部60例。RV腹泻患儿的血浆标本和其中14例单个核细胞中的RV基因;以原位杂交和原位RT-PCR方法检测2例伴有RV感染的死亡患儿各脏器中的RV基因。结果 从60例患儿中检测到病毒血症4例:l例血浆中检测到RV阳性,其PCR产物部分测序结果证实属RV序列,血清型Ⅲ,未见变异;14例单个核细胞中检测到3例阳性,其相应的血浆标本RV阴性。从2例死亡患儿的小肠、肝脏、肺、肾脏中检测到RV基因。结论 普通RV腹泻患儿可出现病毒血症,RV可以从肠道向其他脏器扩散,病毒血证实其扩散途径。  相似文献   

4.
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心脏损伤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宁  姚英民  王志睿 《医学争鸣》2001,22(8):732-734
目的 为了了解轮状病毒(RV)腹泻患儿心脏受累的可能性以及与临床表现及病毒血症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检测RV腹泻患儿44例血清心型激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值,并将CK-MB的变化与相关临床表现等进行因素分析;以反转录-套式PCR方法检测RV腹泻组患儿外周血血清和单个核细胞中的RV基因组。结果 RV腹泻患儿44例中,CK-MB异常者25例(57%),其中22例(50%)为282-498nkat.L^-1,3例(7%)为650-1300nkat.L^-1;AST异常者36例(82%),其中24例(55%)为783-1466nkat.L^-1,4例99%)为1510-2075nkat.L^-1,7例(16%)为2633-6800nkat.L^-1,腹泻、脱水与酶学增高无显著相关,发热程度与之密切相关,检测到病毒血症4例,其中血浆中1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3例。结论 在RV腹泻普遍人群中也可能出现肠道外感染,心脏可能是受损器官之一,妥善处理腹泻脱水大量补液与潜在心功能低下之间的矛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精细胞及血单个核细胞中丙型肝炎病毒RNA及其负链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精液和精细胞中的正链和负链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进行检测,以了解HCV在肝外细胞中是否存在,有否复制。结果血浆中正链HCVRNA均阳性,而负链HCVRNA全部阴性;PBMC中正链HCVRNA阳性者5例,其中2例检出负链HCVRNA。在3例留取精液的患者中1例精液和精细胞中检出正链HCVRNA。精细胞未次洗液HCVRAN阴性,精细胞负链HCVRNA阴性。上述结果提示:(1)血浆中可能仅有正链HCVRNA存在;(2)HCV可在PBMC中存在,并可能在其中复制;(3)精液中有HCV存在,因此通过性交传播丙型肝炎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但HCV可能不在精细胞中复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对单个核细胞感染在HCV感染慢性化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HCV高度变异区(HVR)基因的体外扩增后产物的直接测序,比较慢性丙型肝炎和接受肝移植的肝硬化患者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肝脏相关的单个核细胞(LAMC)和肝脏中HCV准种(quasispecies)的分布。结果(1)3例肝移植和5例慢性肝炎患者PBMC中的主要HCV准种不同于肝脏中的HCV;(2)3例患者的PBMC和LAMC中HVR有不同的基因替代;(3)HVR基因的核苷酸突变主要位于E2基因的前50个氨基酸内。结论(1)单个核细胞中的HCVRNA是由于HCV的感染所致;(2)HCV准种在肝细胞和单个核细胞中的分隔性分布可能与HCV感染的慢性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复方中药制剂──秘灵王治疗乙型肝炎患者13例,正常人10例,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免疫学指标和HBVm检查发现,秘灵王具有促进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PHA的增殖反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生成IL一2水平、降低乙肝病人血浆中sIL一2R的作用。在秘灵王治疗的13例患者中经HBVm检查和临床症状观察,有4例痊愈,5例有效。初步说明秘灵王具有免疫调整效应和抑制乙肝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丙肝患者中血T细胞亚群及mIL—2R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丙型毒性肝炎(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及其在丙肝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用生物素-链霉订和素法对112例-HCV阳性患者中血单个核细胞进行T细胞亚群及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前后mIL-2R的检测。结果:急慢性丙肝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外周血CD3^+、CD4^+百分率降低,CD8^+百分率增高,CD4^+/CD8^+比值下降(P〈0.05~P〈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青息状态和在P  相似文献   

9.
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 DNA的存在及其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方法:用PCR法及斑点杂交法对50例HBsAg(+)的感染者PBMCs HBV DNA进行检测。同时用PCR法检测感染者血清HBV DNA。结果:PCR法和斑点杂交法分别从35份和32份PCMCs检出率均为60.0%左右。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36.0%。结论:H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多聚酶连反应(PCR)技术检测了104例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PNA,并与放免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PCR检测结果更能客观地反应HBV在体内存在的状态,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有HBV感染;104例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的检出率为28.8%,而血清中HBV-DNA阴性的20例患者有7例PBMC中检测出HBV-DNA,占35%。因此,在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及HBV-DNA的同时检测PBMC中的HBV-DNA可进一步防止HBV传播与输血后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朱振华  张黎明  陈琪 《浙江医学》2010,32(6):864-866,978
目的 通过对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研究,探索轮状病毒感染的有效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75例急性期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血和粪便标本,记录临床表现,收集同期健康儿童45例标本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逆转录PCR法确定轮状病毒基因型.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血浆和粪便的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流式细胞仪进行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检测.荧光定量PCR法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5种TLR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1)轮状病毒G分型以G3为主,占77.3%,P分型以P[8]为主,占82.7%.(2)血浆轮状病毒特异性IgM/IgG/IgA抗体滴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粪便中IgA抗体滴度的增高尤为显著,不仅高于对照组而且高于血浆.病情重的患儿血浆和粪便中的IgA抗体更高.(3)患儿CD19+细胞百分比(30.8%±7.9%)显著高于对照组(23.1%±7.7)%.CD4+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起病3d以内患儿IFN-γ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升高2倍,IL-12p40mRNA的表达水平在疾病全程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急性轮状病毒感染儿童早期出现免疫应答,以特异性体液免疫尤其是黏膜免疫的显著增强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酶谱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时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 对70例确诊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 观察组心肌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率为38.57%,高于正常值(P<0.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5.71%高于正常值(P<0.005)。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引起心肌酶谱的变化,同时可引起轮状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同时注意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腹泻病患轮状病毒抗原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免疫胶体金法对我院2010-08~2011-08秋、冬季276例婴幼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并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276例婴幼儿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中,阳性率为45.05%,其中0~5个月组阳性率为17.1%,6个月~2岁组阳性率为78%,2~3岁组阳性率为4.9%。结论轮状病毒抗原是导致婴幼儿腹泻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通过对此抗原的检测,为临床医师进行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病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发病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RV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疫情监测系统中5岁以下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RV,然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提取的RV-RNA做基因分型。结果 2009年调查地区各级监测医院共报告5岁以下感染性腹泻儿童5893例,其中RV阳性2 303例,阳性率为39.1%。随着年龄增大,儿童RV阳性率逐渐减小,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1月~(41.8%)和10月~(43.9%)两个季节腹泻儿童RV阳性率高于4月~(30.8%)和7月~(26.8%)(P〈0.01)。男性与女性患儿RV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机抽取100份经ELISA检测RV阳性的2303份标本中,RT-PCR法进行轮状病毒基因G、P分型,分型率为64.0%,其中P8G3为主要流行型,占所有分型的42.0%。结论 RV是深圳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以G3型为主,可作为研究RV疫苗的主要血清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0-12-2011-03我院儿科住院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患儿40例.入院后均采集新鲜大便做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并做大便培养,同时检测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电解质、C反应蛋白.结果 40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肝功能异常、尿常规检查异常、心肌酶异常、电解质和C反应蛋白改变等.结论 出现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易并发肠道外脏器功能损害,及时检测并给予早期治疗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酶谱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时心肌酶的变化。方法:对82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观察组心肌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磷酸激酶同工酶异常率为39.02%,高于正常值(P〈0.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9.75%,高于正常值(P〈0.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引起心肌酶的变化,治疗的同时注意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7.
王莉平  资捷  朱永娟  吕琪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258-2258,2305
目的通过对感染轮状病毒的腹泻婴幼儿心肌酶谱的检测分析,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的患儿,采用酶速率法检测其心肌酶(AST;LDH;CK—MB)。结果100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的患儿心肌损害有31例,达31%。结论心肌酶是判断轮状病毒腹泻合并心肌损害的重要依据,它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心肌有无损害及心肌损害的程度,对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