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一次,这位西方反纳粹盟国的领导人——小罗斯福送给一位专栏记者一个纳粹十字胸章,以此来奚落这位令他讨厌的记者。他送给另一位记者的照片上的签字颇能说明他对记者的看法。他的签字是:“您忠实的受害者”。1960年开始执政的肯尼迪总统曾告诉记者:“你们的文章我读得越多,越不喜欢。”他不喜欢记者还有许多私人的原因。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肯尼迪以美丽和富有著称。她的消费也一直是记者们关注的话题,以至于有一次她向《纽约时报》的记者抱怨说:如果记者们关于她大把花钱的报道确有其事。“那么,就连我穿的内衣也得是裘皮做的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两会”多年来为国外媒体所关注。2007年,根据新近实施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外国记者在“两会”新闻中心报名后便可直接上会采访,而不必像以前那样要办理烦琐的手续,此举大大便利了国外媒体的采访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来自世界135家新闻机构的560名外国记者采访了今年的“两会”,共发表报道3331篇。  相似文献   

3.
周菁 《文化学刊》2013,(1):156-160
《文心雕龙》之“知音”篇是刘勰批评论方面比较集中的一个专篇,他提出的“博观”、“六观”,对读者主体性发挥作出了明确的阐释。而西方现代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美学、阐释学、传播学中也都对读者的主体性有着充分的研究和认识。但却有学者提出“读者已死”。在新的文学生态环境下,读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都必须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期选取《华尔街日报》的《唐骏“学历门”引发热议》和新华社的一篇相关报道,以及法新社的《中国赢得“人才争夺战”曙光初现》文章来点评剖析。前者提出,在面对风波事件时,记者应尽量冷静客观,挖掘事件背后的深意;后者则对“中国的‘海归’故事怎么讲”给出了启发。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网络这么发达,为什么有人还要重走长征路?为什么炮火刚停,就有人要以生命作价,穿越阿富汗和大片的中东地区,执著地用脚去审视那片硝烟未尽的土地?这样的经历给记者留下了什么样的财富?这样的作品给读者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大运河之旅》,仍能感到,记者的脚印能延伸多远,读者的视线就能延伸多远,思绪也会随着作者的脚步和仰天俯地的笔触和镜头而起伏流动。 沈兴大,高级记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1938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今扬州大学)历史系,当年,即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中国外文局人民中国杂志社任记者。几十年来,采访过许多部门和行业,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写下了数百万字的新闻作品。作者从《今日中国》副社长、副总编的位子退下来后,眼睛几度手术,但这样的经历带给的财富把他心里的房间占得满满的。他想把这种经历积淀而成的财富,手写成几十页的稿纸,满怀热诚地想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留下什么。在与作者的交流中,我们更感受到他的心始终没有离开他所钟情的事业。 他说:“写有深度的稿子,不去那里采访是不行的。虽然网络迅捷,但网络和资料上的东西不管怎么用也有隔靴搔痒的感觉。”他认为,只有用自己的脚去丈量才能去体会那片土地上的热度。能否真正挖宝藏,有时候就在于你是否比别人多走了一步。 从北京为起点,流经多个省市的大运河,已有2400多岁了。大运河依旧,而时代在发展。作者在谈到大运河时说:“如果再走大运河,我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我既为当年没有看到没有写到的地方深感遗憾,也为当年留存在路上的故事激动。遗憾,是因为后来又对运河的认识有了新的发现,进一步深化,比如当初占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期望。因此,我们从2006年第一期起开办了《双语视窗》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精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鸟,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未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回味不已,在获得借鉴意义的同时,也带来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效仿中英文对熙的版面形式,旨在通过外国友人的视角来看中国。从中折射出东西方观念、习俗的异同。通过一篇篇这样的文章,让读者在领略异域文化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愿望。因此,我们自2006年第1期起开办了“双语视窗”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在《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精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鸟,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未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回味不已。在获得借鉴意义的同时,也带来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效仿中英文对照的版面形式,旨在通过外国友人的视角来看中国,从中折射出东西方观念、习俗的异同。通过一篇篇这样的文章,让读者在领略异域文化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期望。因此,我们在2006年第一期起开办了《双语视窗》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精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鸟,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未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回味不已,在获得借鉴意义的同时,也带来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效仿中英文对照的版面形式,旨在通过外国友人的视角来看中国,从中折射出东西方观念、习俗的异同。通过一篇篇这样的文章,让读者在领略异域文化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你有梦想吗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逼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愿望。因此,我们自2006年第1期起开办了《双语视窗》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看看周围的媒体,在《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精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乌,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未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回味不已。在获得借鉴意义的同时,也带来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效仿中英文对照的版面形式,旨在通过外国友人的视角来看中国,从中折射出东西方观念、习俗的异同。通过一篇篇这样的文章,让读者在领略异域文化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愿望。因此,我们自2006年第1期起开办了《双语视窗》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在《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精粹的短文,像一只只啄木鸟,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未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回味不已。在获得借鉴意义的同时,也带来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效仿中英文对照的版面形式,旨在通过外国友人的视角来看中国,从中折射出东西方观念、习俗的异同。通过一篇篇这样的文章,让读者在领略异域文化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愿望。因此,我们自2006年第1期起开办了“双语视窗”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在《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精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鸟,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未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回味不已。在获得借鉴意义的同时,也带来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效仿中英文对照的版面形式,旨在通过外国友人的视角来看中国,从中折射出东西方观念、习俗的异同。通过一篇篇这样的文章,让读者在领略异域文化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谭震 《对外大传播》2006,(12):10-12
在首届跨文化传播论坛中,来宾和听众主要是传播业者或文化学者.陈奇伟作为跨国企业的潮头人物在整个论坛中十分引入注目。论坛后,记者采访了他。这个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最高长官”以他的敏锐和温和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说:“文化需要作为产品来经营。” 他说:“我认为中国文化就是中国13亿人的行为。” 他说:“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让女儿学习中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愿望。因此,我们自2006年第1期起开办了《双语视窗》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看看周围的媒体,在《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精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鸟,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未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回味不已。在获得借鉴意义的同时,也带来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效仿中英文对照的版面形式,旨在通过外国友人的视角来看中国,从中折射出东西方观念、习俗的异同。通过一篇篇这样的文章,让读者在领略异域文化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逼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愿望。因此,我们自2006年第1期起开办了《双语视窗》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在《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精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乌,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未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回味不已。在获得借鉴意义的同时,也带来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效仿中英文对照的版面形式,旨在通过外国友人的视角来看中国,从中折射出东西方观念、习俗的异同。通过一篇篇这样的文章,让读者在领略异域文化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逼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愿望。因此,我们自2006年第1期起开办了《双语视窗》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在《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精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乌,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未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回味不已。在获得借鉴意义的同时,也带来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效仿中英文对照的版面形式,旨在通过外国友人的视角来看中国,从中折射出东西方观念、习俗的异同。通过一篇篇这样的文章,让读者在领略异域文化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这是节选自《环球时报》驻外记者的一篇文章。该文列举了西方媒体在过去一年里对中国的种种误读,并分析了中国屡被误读的原因,发人深思。尽管西方对中国并不乏“正常的解读”,但这样的声音还是太小了。随着西方希望了解中国的兴趣日益增长,“如何避免中国被误读”是对外传播人士需要积极应对的长期课题。  相似文献   

17.
徐耀庭,原《人民中国》杂志社副社长,近六年以 来,他一直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做新闻官。在此次“中 日两国人民友好画卷图片展”系列活动中,徐耀庭以对 新闻业务的了解以及娴熟的日语成为了一员干将,尤其 是在布展现场,他质朴的工作作风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2005年10月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参拜靖 国神社,记者在北京一些报纸上看到日本65%的媒体都 对此持反对态度,而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在日本工作了多 年的他对中日关系的未来有哪些深入思考?在与国内战友 重逢时,他被哪些人和事“碰撞”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他对我们的对日宣传工作有哪些具体的建议?带着一连串 的问号,记者与尚在东京的他连线了两个小时,在电话线 这端,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对外宣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转眼间,中国外局“土生土长”的第一任局长段连城同志离开我们已近6年了,但人们并没有忘记他,因为他虽过早地走了,但把一部传世之作——《对外传播学初探》留给了后人。他为我国对外传播事业建立的理论丰碑,连同他对这一事业的其他贡献,还有他的高尚人品,都常让我们把他怀念。不久前,  相似文献   

19.
横堀克己这篇稿子,我听说已久,谋面却晚,记得前年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后,外局行动很快,组织了期刊社的“老总团”赴东北学习调研采访,我有幸与《人民中国》杂志社的副社长(用日本新闻界的习惯又可称他为“编集长”)王众一同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逼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愿望。因此.我们自2006年第1期起开办了《双语视窗》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在《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特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鸟,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味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回味不已。在获得借鉴意义的同时,也带来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效仿中英文对照的版面形式,旨在通过外国友人的视角来看中国,从中折射出东西方观念、习俗的异同。通过一篇精选样的文章.让读者在领略异域文化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