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本文基于WIOT2016和ADB—MRIOT构建了我国2000—2020年分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在估算各行业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整体和分行业的要素配置效率及其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整体要素配置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农、林、牧、渔业的配置效率持续改善,而金融业的配置效率持续降低。资本配置效率下降是导致我国2000—2015年要素配置效率逐渐下降的主因,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我国要素配置效率明显上升但与发达国家及最优配置水平之间仍有一定距离。反事实分析表明,配置效率改善具有较大的生产率效应,我国要素配置效率在达到美国和加拿大要素配置效率水平时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可分别提升28.02%和25.23%,处于最优状况下可提升约37.3%。为优化我国资源配置效率及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应进一步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作用,促进各类人才在市场间自由合理流动,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资本要素在行业间的错配程度;着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扭转制造业行业技术进步增速普遍下滑的趋...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新疆1978年-2010年的边际资本生产率情况,并在新疆资本生产率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资本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效率。另外,本文还利用投资对新疆GDP回归拟合系数来度量新疆投资效率。通过分析表明,新疆的资本要素投入效率和投资效率较低,经济呈粗放型发展。  相似文献   

3.
侯建华  王书明 《经济师》2014,(12):46-47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从根本上取决于企业的安全投入决策的科学性。DEA模型避免了许多主观因素,具有很强的客观性。运用该模型对煤矿安全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管理者把握安全投入的数量、结构、时点等重要因素对安全产出效率的影响程度,从而作出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4.
从投入产出角度,运用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与Malmquist模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修正了环境因素与随机因素的影响,从静态与动态的时间角度对2008_201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静态层面看,我国各省经济发展效率不容乐观,综合效率值较低,大约2/3省的经济发展都处于低效状态;经济发展效率受环境影响较大,剔除环境因素的影响后,各省综合效率均显著下降;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效率仍处于领先地位,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但整体来看区域间经济发展效率差异逐渐减小。从动态层面看,通过Malmquist模型分析,考察期间全要素效率和综合技术效率M值逐年下降,技术进步效率逐渐增长,且全要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下降。因此,各地区应该充分发挥优势,加快技术创新,提高规模效率,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职业院校投入产出效率问题备受关注,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以贵州省36所职业高校作为决策单元(DMU),采用2020—2023年职业高校质量年报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定其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贵州省职业高校投入产出技术效率不高;2020—2023年全省职业高校的投入产出技术效率呈递减趋势。在此基础上,从师资队伍建设、技术创新与应用和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徐晔 《当代财经》2023,(6):119-130
创新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涵盖的技术与数据等都离不开知识资源的供给。知识产权试点政策作为引导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政策,是保护知识财产的重要举措。基于2008—2019年中国262个城市的数据,运用多期政策效应估计方法 (CSDID),探究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持续增强;随着试点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政策效应逐步提高;对于不同批次确立的试点城市,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可以通过吸引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提高本地区技术吸纳量这两条途径来提升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强度大或数字政府发展水平高的城市,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要扩大知识产权试点规模,完善细化试点制度措施,健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并加强数智政府建设,以实现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基于超效率DEA的农村水利基础建设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水利基础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村水利基础建设投入产出效率是促进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2010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农村水利建设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分东、中、西部和农业大省地区对2010年全国各地区的农村水利基础建设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国各地区农村水利基础建设效率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的效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而农业大省如江西、湖北、湖南等省的效率过低。对效率过低的地区本文建议可以通过合理调整投入力度、优化产出结构、加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产出建设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8.
投入要素效率与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道华 《经济管理》2005,(19):72-75
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差异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加大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东、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份的投入要素、产业结构以及要素配置效率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来说,其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的差距以及产业结构的差异是造成其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大地区间的交流学习.提高落后地区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以实现低投入、高效率的学习效应。制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政策.以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要素市场扭曲与中国经济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影子成本模型,从要素、时间和地区三个维度考察了中国要素市场扭曲的状态,并分析了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率的时变趋势与地区差异。结果发现:(1)劳动力、能源两种要素与资本之间存在相对价格扭曲和配置扭曲,且在研究期间均经历了方向上的逆转,劳动力和能源相对资本的价格由偏高转为偏低,投入由过剩转为不足。(2)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要素市场扭曲具有明显差异,表明要素市场存在严重的地区分割。(3)要素的价格扭曲和非效率配置,增加了经济运行成本,制约了整体经济效率的改进。改善配置效率,进而提升经济效率,必须进一步减少甚至消除要素市场扭曲,这就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减少行政管制造成的扭曲,加快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和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29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全国层面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就地区层面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与东北地区最不显著。据此,应通过打造产业金融基础服务平台、构建高效金融审慎监管机制、完善差异化金融服务体系等举措,更好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雷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2):141-144
原始创新能力是决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了更好地预测与判断原始创新能力对技术变动发展趋势的影响,建立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评价模型,并对评价结果中技术变动指数进一步分解,挖掘影响技术变动的深层次信息,以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原始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根据实证研究发现,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原始创新能力总体上朝着有利于技术进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Innovation is a complex process and has multiple dimensions. In assessing the linkage between 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most of studies, due to data limitations, use only one single indicator to measure innovat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is practice may systematically bias against certain groups of companies or industries since they often engage in different innova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ir different business objectives. To better measure innovation, this paper develops an innovation index, a linear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innovation indicators based on a latent variable model. The proposition is supported by evidence from a rich micro dataset for Canadian manufacturing firms.  相似文献   

13.
Empirical studies commonly u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to measure innovation and often find, especially in Canada, no strong link between produc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model innovation as an unobservable latent variable that underlies four indicators: R&D, patents,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skills. We find that these indicators are reasonably good measures of innovation for aggregate manufacturing. However, except for skill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indicators for innovation differs among individual industries. Our innovation indexes, based on the latent variable model, show that mos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became more innovative over the 1980–1997 period. The pace of innovation in th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industry accelerated during the 1990s. In addition, we show that the new measure of innovation has a positiv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act on productivity. It takes from 1 to 3 years, depending on the industry, for innovation to generate an impact on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2—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显著促进相关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效应。机制检验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规模扩大和资本配置效率改善,进而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这种效应在高融资约束企业、处于成长成熟期企业和未进行研发操纵企业中更显著。此外,外部环境对政策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相关结论可以为高企认定政策效果评价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我国完善选择性产业政策设计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the costs of innovation in the formal sector temper or magnify the impacts of traditional policy levers such as taxation on sectoral choice. I embed a decision whether to operate formally or informally into a richer,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Formal firms are subject to taxation, but they can improve their productivity through process innovation. Informal firms can potentially avoid taxation, and their productivity is determined by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formal sector. I find that changing tax rates from 50% to 60% decreases formal‐sector participation by 20.9%; however, this percentage falls by 10% when the cost of innovation is lower in the formal sector. The model also illustrates how changes in tax policy affect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by limiting both the number of formal‐sector firms and the intensity of innov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a potential mechanism to induce firms to operate formally or mitigate harmful impacts of necessary tax changes.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用户创新越来越受到产品生产企业和社会的重视,但用户创新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却存在种种障碍。基于协同创新系统视角,以用户为创新源头,分别从创新知识特性、用户本身、协同主体互动、协同界面管理效率等方面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构建了协同创新系统下用户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为整体把握用户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的全球协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地理分散性。跨国公司必须实施技术创新要素的全球协同管理,才能实现技术创新的系统整合。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要素的全球协同管理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各类技术创新要素之间的全球协同;技术创新要素与非技术创新要素之间的全球协同。跨国公司应该据此制订相应的战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区域自主创新的特征研究──以中国优势创新区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环节,把握区域自主创新现状的特征是制定创新发展战略的基础。本文以中国优势创新区域为例,从自主创新要素、区域创新网络和创新外部环境三个视角入手,剖析区域自主创新的特色和劣势,并建议:各省市应提高创新活动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性,加大金融机构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湖北、陕西和四川要加强大中型企业的创新地位;天津、福建、浙江和山东要争取创新资源,提高基础创新力;辽宁要倡导能源环保理念,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创新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业的结构调整、效率与劳动配置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本文利用 1 999— 2 0 0 1年最新的企业调查数据 ,分析了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对其生产效率和就业吸纳的影响。研究表明 ,中国工业结构越来越符合中国的资源和要素禀赋 ,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得到不断发挥。轻工业部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较快增长 ,不仅提高了中国工业的总体效率 ,而且为缓解目前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振兴和改造传统的老工业基地过程中 ,应将大力发展轻工业部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放在突出地位 ,通过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增强东部地区的工业经济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以创新生命周期、创新要素、创新能力、创新协同度为维度,构建主流与新流创新的四维理论模型,剖析主流与新流创新要素演进规律,阐释创新要素优化配置方式。开展多案例实证研究,总结和提炼中国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要素优化配置规律与启示。结果表明:①创新能力、要素适宜度、创新协同度的变化与创新生命周期演进趋势基本一致;②企业要素优化配置方向是充分挖掘创新潜力、提升要素适宜度,从而确保创新活动达到优化状态;③企业可综合采取适应型、协同型和更替型要素配置方式,促进主流与新流协同发展,实现最高创新能力水平和最优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