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海霞  刘姗姗  胡鹏翼  李菁  钟钰  郑琴  杨明 《中草药》2019,50(22):5492-5498
目的研究川芎挥发油体内配伍替莫唑胺对C6胶质瘤大鼠抗肿瘤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制备C6胶质瘤大鼠模型,对比替莫唑胺单独给药、川芎挥发油与替莫唑胺配伍给药后大鼠的体质量、生存状态、肿瘤体积的变化及抑瘤率;HPLC法测定替莫唑胺单独给药、川芎挥发油与替莫唑胺配伍给药后,替莫唑胺在胶质瘤U87-MG细胞内、外液中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Western blotting法研究替莫唑胺单给药、川芎挥发油与替莫唑胺配伍给药后对U87-MG细胞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替莫唑胺单独给药比较,川芎挥发油与替莫唑胺配伍给药后大鼠肿瘤体积显著减小(P0.05),与川芎挥发油用量呈正相关,同时配伍组大鼠体质量上升趋势更快,生存状态较好。川芎挥发油可以促进替莫唑胺进入U87-MG细胞内液中,且随着挥发油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越强。其中6.25×10-3μL/mL川芎挥发油可显著增加替莫唑胺在细胞内液中的蓄积(P0.05)。Westernblotting实验结果表明,与替莫唑胺组比较,替莫唑胺和3.125×10-3、6.250×10-3μL/mL川芎挥发油配伍后,可极显著降低P-gp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川芎挥发油可通过下调P-gp蛋白的表达,促进替莫唑胺进入胶质瘤细胞内,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鸿  黄含含  张静泽  高文远 《中成药》2015,37(1):184-188
川芎当归药对临床常用于补血活血、化瘀止痛,在很多中医方剂和现代中药复方中都有应用。本文查阅了2005—2014年CNKI数据库,以川芎-当归药对为方向检索文献报道,共计287篇,其中相关研究33篇。另外,应用Sci Finder数据库,查阅2005年以来的相关英文文献15篇。从化学成分、吸收代谢、药理药效三个方面对川芎当归药对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川芎当归药对的作用机理、科学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阿魏酸和川芎汤剂中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魏酸和川芎汤剂中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差异。方法:以芦丁为内标用RP-HPLC法测定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血浆药物浓度。流动相为甲醇-3%醋酸溶液(32∶68,v/v),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23 nm。结果:在相同的给药剂量下,阿魏酸和川芎汤剂中的阿魏酸在口服给药10 min和2 min时达到最大血药浓度为32.5μg/ml和2.28μg/ml。结论:在相同的给药剂量下,口服阿魏酸和川芎汤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存在显著性差异,临床应用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4.
川芎吸收入脑成分的UPLC-Q-TOF-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大鼠灌胃川芎提取物后的吸收入脑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UPLC-Q-TOF-MS对给药脑组织和空白脑组织进行分析,分析总离子流图寻找差异峰,然后根据保留时间、精确分子量、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等鉴定差异峰.结果:川芎提取物给药后,发现3个化合物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经鉴定为洋川芎内酯Ⅰ,A和藁本内酯.结论:本研究将有助于川芎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评价当归川芎药对配伍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冰水浴和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共同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通过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和血压积,观察当归川芎配伍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观察当归川芎配伍对血瘀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最后采用权重系数法将所有指标整合为总活血效应值,来评价当归川芎配伍的总活血化瘀效应。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升高;PT、AP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当归、川芎单味药及当归川芎药对1:1和1.5:1的水提物、醇提物和先水提后醇提物给药均能降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对PT和APTT时间有显著延长作用,对FIB含量有显著降低作用。提取方法相同时,当归川芎药对1:1醇提物给药组的总活血效应为最好,且川芎单味药的总活血效应优于当归。配比相同的情况下,醇提给药组的总活血效应优于水提和先水提后醇提给药组。结论当归川芎配伍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异常;为揭示当归川芎药对相使配伍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川芎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川芎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建立川芎提取液及川芎提取液灌胃后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川芎提取液给药后所得血清样品,鉴定川芎提取液灌胃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川芎提取液灌胃后从血中发现了7个入血成分,其中4个为代谢产物;3个为原型成分。结论:川芎入血成分主要为川芎嗪和阿魏酸,其血清药物化学表征可以为阐明川芎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四物汤类方组方特点,探讨四物汤方中药物间的配伍关系。方法:采用"以药类方"的方法,从中医方剂数据库(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检索得到含有当归、地黄、川芎、白芍其中任意3味药物的方剂5842首,建立数据库,采用Apriori算法,研究类方中药物间配伍关系。结果:从支持度来看,当归对白芍、地黄、川芎均为强支持;地黄对白芍、川芎,川芎对白芍,白芍对地黄为较强支持。药物对全方的影响:当归>地黄>白芍>川芎;药对对全方的影响:当归-地黄>当归-白芍>当归-川芎>地黄-川芎>地黄-白芍>川芎-白芍。结论:作为四物汤类方核心的当归、地黄、川芎、白芍4味药中,当归与其它药物的联系最为紧密,表现为四物汤类方的中心环节;当归-地黄药对则为方中的中心药对。  相似文献   

8.
赖宏强  胡悦  李孝栋 《中草药》2015,46(16):2421-2427
目的考察吸波面积(AUAWC)法与HPLC法对川芎组分制剂在大鼠体内绝对生物利用度的同步测定方法,确定AUAWC法用于组分中药生物利用度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釆用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取60只SD大鼠分别iv川芎组分注射液和ig川芎组分片的同量药物混悬液,给药后在不同时间点对大鼠进行取血,分别采用AUAWC法与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2种川芎组分制剂的整体药物和阿魏酸钠、盐酸川芎嗪质量浓度,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求其绝对生物利用度,并比较2种方法获得的数据。结果 AUAWC法测得大鼠ig川芎组分片药液后整体药物的AUCW为(77.218±13.492)mg·min/L 大鼠iv川芎组分注射液后整体药物的AUQ0-∞为(169.775土18.252)mg·min/L,川芎组分片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5.48%;HPLC法测得ig给药的阿魏酸钠和盐酸川芎嗪AUC0-∞分别为(69.134±4.853)和(16.422±2.584)mg·min/L,iv给药的阿魏酸钠和盐酸川芎嗪的AUC0-∞分别为(155.244±28.994)和(36.754±6.645)mg·min/L,阿魏酸钠和盐酸川芎嗪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44.53%和44.68%;2种方法测得的数值比较接近。结论 AUAWC法可用于川芎组分制剂中整体药物绝对生物利用度的测试,其与HPLC法的结合解决了该制剂中整体和个体药物共同分析的问题,也为复杂体系下复方、组分中药等混合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含白芷方剂的组方规律进行分析,获得核心组合药对"白芷-川芎",并对"白芷-川芎"的临床用药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然后运用整合药理学思维对核心组合药对"白芷-川芎"治疗头痛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旨在发现白芷的配伍规律及其干预头痛的分子机制,为白芷及其组方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中医方剂大词典》共收录含白芷方剂3 887种,涉及中药2 534味,将支持度设置为20%进行分析,共得到常用配伍组合16个,主治疾病15种,白芷常应用于治疗头痛,核心组合"白芷-川芎"在头痛的治疗中亦较为常用,与古籍记载相吻合。在整合药理学平台中建立"白芷-川芎"化学数据库,检索并添加头痛、偏头痛相关疾病靶标,构建"成分-靶标-通路"核心网络图,对"白芷-川芎"治疗头痛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白芷-川芎"核心组合有37个化学成分与头痛治疗密切相关,这些成分可通过调节5-羟色胺,或作用于炎症相关靶标及嘌呤代谢、丙酮酸代谢、脂肪酸降解、碳代谢、糖异生等多条能量代谢有关通路来达到治疗头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川芎提取物经皮给药后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川芎提取物有效成分阿魏酸的经皮渗透特性和体内药动学,建立其经皮渗透的体内外相关性.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CD-1裸鼠腹皮作为渗透介质,进行体外透皮实验;存CD-1裸鼠腹部植入线性探针,以PBS为灌流液,采用微透析取样法进行体内药动学试验,用HPLC测定接收液、透析液中阿魏酸的含量;采用反卷积分法对体外透皮数据和体内药动学数据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川芎提取物中阿魏酸的透皮速率为(0.094 4±0.0494) μg·cm2·min,经皮给药后阿魏酸Cmax为808.91μg·L-1,Tmax为183 min.体内外相关系数为93.61.结论:川芎提取物中阿魏酸可快速透过皮肤,利用阿魏酸体内外透皮的相关性,可以采用简单的体外透皮的方法研究其药动学变化.  相似文献   

11.
5-氟脲嘧啶为直肠癌、结肠癌、胃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常用的化疗药物。一般静脉给药半衰期为10~20分钟,为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多采用持续静脉滴注48小时。对因种种原因不能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给药的患者,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报道为83.35%。我科2009—06~2011—02对持续外周静脉滴注5-Fu48小时患者预防性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外用溃疡散是蒙医传统外用药。笔者以不同的检索词,从2009年10月起追溯至无文献报道为止,客观、公正、全面地综述了蒙药外用溃疡散局部给药治疗消化道溃疡的研究概况,以求指导临床用药,推进蒙药外用溃疡散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当归芍药散"辛润"的理论价值,探究该方中辛温药物当归、川芎在辛润法中的组方规律。方法:纳入《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当归、川芎"辛润"相关方剂,使用R语言,R-studio软件,进行数据透视,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提取、分析相关方剂的药物频次、药物组合、以及核心药组的关联用药情况。结果:纳入川芎"辛润"方剂共91首,得到22个核心组合及19条关联规则,其中15条规则置信度为1,"白芍=当归","川芎,白芍=当归","茯苓=当归","川芎,茯苓=当归"4条规则的提升度大于1;纳入当归"辛润"方剂共284首,得到25个核心组合及19条规则,置信度均为1。高频次药物主要有理血药、补气药、清热药、祛风药、理气药;核心用药组合有"川芎-当归"(74%),"川芎-甘草"(55%),"川芎-白芍"(48%),"当归-甘草"(46%),"当归-白芍"(42%),"当归-地黄"(36%);高支持度核心药组关联用药常见当归、川芎、芍药、甘草相关配伍。结论:"辛润"治燥方剂当中,当归、川芎重点与补益肝肾、疏肝理血药物同用,常配伍补气健脾、祛风解表药物,体现出"辛润"流津布液治燥法的组方规律;核心用药规律与当归芍药散的配伍特点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考察不同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布洛芬的药动学及体内外相关性。以经典促渗剂氮酮为对照,分别制备含不同中药挥发油(川芎挥发油、当归挥发油和肉桂挥发油)的布洛芬凝胶剂,大鼠腹部给药,考察不同挥发油对布洛芬的透皮促渗效果。与不加促渗剂的对照组相比,川芎挥发油、当归挥发油、肉桂挥发油和氮酮促渗布洛芬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61.87%,171.05%,151.37%,148.66%。采用反卷积法分别对3种中药挥发油促渗下布洛芬凝胶体内外透皮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川芎挥发油、当归挥发油和肉桂挥发油的3种布洛芬凝胶剂体内外透皮吸收结果相关性良好(r分别为0.999 7,0.995 2,0.999 4)。川芎挥发油、当归挥发油和肉桂挥发油能够显著提高布洛芬经皮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以凝胶剂为剂型的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研究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复方组合化学研究方法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进行了中药复方组合化学研究的方法学探索。采用二元索引库筛选法进行川芎、天麻提取物的复方组合化学研究,以抗血小板释放5HT作用(14C5HT释放法)和阻滞血管内皮细胞钙通道作用(45Ca掺入法)为药效指标,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测定不同组合复方灌胃给药后所取含药血清的药理效应。结果经分析比较,找出了活性最强的两组由互补的组成推出活性构件,即川芎、天麻醇提物  相似文献   

16.
血府逐瘀胶囊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蓝恭州 《北京中医》1999,18(1):62-63
血府逐瘀胶囊源于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由天津第五中药厂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提炼精制而成。近年来广大医家对本方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报道如下。一、药理研究1.改善微循环实验研究证实,以消化道给药后,能明显改善由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的大鼠急性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与低血压法制备急性脑缺血模型,并使用川芎喷鼻剂鼻腔给药进行实验治疗,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结果发现:脑皮层神经细胞、胶质细胞与微血管,用药组均比模型组在超微结构上有明显改善,提示川芎喷鼻剂鼻腔给药对急性脑缺血豚鼠脑组织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全当归、川芎、全当归-川芎药对以及当归尾-川芎药对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最佳萃取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测定当归、川芎、全当归-川芎药对以及当归尾-川芎药对挥发性化学成分,通过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含量。结果最终确定条件为称量量0.5 g,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15 min,解析附时间3 min。全当归药材粉末定性化学成分34个;川芎药材粉末定性化学成分51个;全当归-川芎药材粉末定性化学成分47个;当归尾-川芎药材粉末定性化学成分39个。结论:当归和川芎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丹参和川芎的药效成分丹酚酸B与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进而探讨丹参和川芎配伍机制.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尾静脉推注给药:丹参纯化物组(以丹酚酸B计给药50 mg·kg-1)、川芎纯化物组(以阿魏酸计给药0.5mg·kg-1)、丹参与川芎纯化物联合用药组(以阿魏酸计给药0.5mg.kg-1+丹酚酸B计给药50 mg·kg-1);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血浆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纯化;以氯霉素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血浆中丹酚酸B和阿魏酸的血药浓度;利用WinNonlin 6.2软件计算动力学参数,并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建立包括线性方程、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及回收率等在内的测定大鼠血浆中阿魏酸与丹酚酸B的UPLC分析方法,所建立的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均稳定可靠;所得到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平均滞留时间(MRT)、半衰期(t1/2)等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丹参和川芎配伍能显著影响药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2药配伍可以促进丹酚酸B分布更广泛、消除减缓、体内作用时间延长;能促使阿魏酸的血药浓度提高,体内清除加快.  相似文献   

20.
川芎,性温,味苦,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运用广泛,为"血中气药"。川芎古称芎穷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言其"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刘华一教授临床灵活运用川芎治疗多种疾病,收效颇佳。本文就刘华一教授运用川芎经验加以总结,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