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从边境贸易规模、边境贸易商品结构和边境贸易方式三个维度对云南边境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三国边境贸易的包容性主要体现为由资源禀赋差异引致的产业间贸易.  相似文献   

2.
云南具有与南亚国家开展经贸联系的多方优势,近年来云南与南亚国家商品贸易发展迅速,但贸易规模有限,与南亚地缘规模和人口规模不相称.文章在分析了南亚市场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云南与南亚国家开展商品贸易的互补性和潜力.笔者认为,云南与南亚国家在自然资源,工业与服务业方面存在巨大的互补性,双方只有通过在三个领域优势互补的合作而带动的商品贸易,才能摆脱目前云南与南亚国家商品贸易主要限于有形产品交易而在质和量上得不到实质性飞跃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聂聆  薛元 《经济问题探索》2012,(10):112-118
本文运用RCA指数、TC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创意商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分工模式,结果表明中国除了表演艺术和视听商品外的多数创意商品国际竞争力比东盟国家强。中国和东盟的创意商品贸易主要为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的规模比较小,属于产业内贸易的主要是新媒体、出版物和表演艺术等知识含量和创意含量较高的产品。中国和马来西亚产业间分工程度最高,中国和新加坡产业内分工程度最高;中泰和中马产业间分工程度上升,互补性增强,而中新产业内分工程度上升,竞争性增强。因此,应努力推进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以互补性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寻求双赢的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东亚主要经济体的细分农业和制造业的行业比较优势,发现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与其要素禀赋密切相关.但近几年来东亚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贸易结构正逐渐转变为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以贸易互补指数测算东亚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发现日本与东盟、韩国与东盟、中国与东盟总体上呈互补关系,中国与日本、中国与韩国总体上呈竞争互补关系,而日本与韩国为竞争关系.最后,为深入考察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本文测算了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相似指数,认为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重工业产品的出口趋同态势日趋明显,双方在争夺世界市场中竞争激烈,但整体上中国与东盟仍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5.
中日双边贸易关系是中日关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对两国经济政治决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2000—2012年中日两国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进行测算,分析得出,中日两国商品的比较优势差异明显,具有互补性,中日贸易商品结构基本完成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6.
泛上海都市圈与泰国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泛上海都市圈与泰国贸易发展的现状入手,通过使用双边贸易结合度、贸易专业化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从而得出双边贸易正由从基于外生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性分工的结论,不断扩大双边贸易,寻求双方新的贸易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建立多维度分析体系,对中俄贸易互补性进行实证分析,对于发展中俄贸易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从横向分析中俄贸易互补性,得到两国互补性强的结论,不同产业间贸易发达,但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再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实证验证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得到中国产业内贸易有待加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在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中,一国的贸易模式取决于该国的比较优势.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环境规制的严格化使得发展中国家重度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得到相对的强化,而对中、轻度污染产业的影响则依据产业的不同而不同.文章还以我国纺织服装业为例作了进一步分析.最后,作者从环境规制的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及环境成本内在化几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求俄蒙问贸易的互补性及双边贸易发展潜力,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经常市场份额模型等指标和模型对俄蒙贸易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结果证明,蒙古国已经摆脱了对俄罗斯出口市场的依赖,但对俄罗斯进口依赖很强.两国贸易互补性较差,出口额增长绝对依靠市场扩大效应,竞争提升效应很小甚至是负效应,主要是资源导向型增长,如何提升工业竞争能力,是决定两国进出口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范婕 《技术经济》2010,29(5):104-109
中国和巴西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首先描述了中巴双边农产品贸易现状,然后通过测算农产品出口依存度、比较优势、贸易互补性等指标,剖析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合理性。结果显示,中巴优势农产品差异明显,双边贸易结构具有一定互补性。中巴农产品贸易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可以增加从巴西进口土地密集型产品,同时扩大对巴出口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及其加工品,从而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1.
海合会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中国最主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地,是中国重要的货物出口市场.本文旨在研究中国与海合会的双边贸易关系,为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提供理论依据.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可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等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与海合会双边贸易的比较密切;海合会国家在绝大多数产品生产上没有比较优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很多,双方的出口商品结构互补性很强,双方贸易竞争性很弱.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后,不会因为双边贸易的扩张导致任何一方产业受损.中国政府应加快双边自贸区谈判,并考虑签署投资自由化协议,促进双边能源产业相互投资;中国企业应积极拓展海合会商品市场,发展对海合会服务出口.  相似文献   

12.
中新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凤娇 《经济经纬》2006,18(3):32-35
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系数对中新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产业内分工、相似需求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内互补成为中新两国贸易关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业各行业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程度存在差异,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融入程度较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融入程度较高.融入东亚生产网络,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间升级与制造业整体内部升级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不同类型的要素密集型产业,其内部升级效果却存在明显差异.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内部升级效应显著,而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却不显著.在继续发挥传统要素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需尽快寻找具有高端要素竞争优势的产业融入东亚生产网络新的途径.对不具有技术优势的产业,应努力提升其技术吸收和再创造能力,推动中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发展,高端制造业向全面扩散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长三角地区与马来西亚贸易现状分析入手,通过对双边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力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的分析,得出双边贸易正从基于外生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性分工的结论,提出扩大长三角地区与马来西亚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价格贸易条件也在恶化。本文采用Bastos&Cabral设计的指标考察了比较优势和商品贸易结构在我国的动态变化,并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我国商品贸易结构的合理性。结果显示,尽管比较优势和商品贸易结构在我国的整体贸易中没有表现出锁定效应,但是在一些行业已经表现出锁定效应,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商品贸易结构也没有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何莎 《经济研究导刊》2012,(28):186-188
中国和印度同为世界上发展中大国,由于两国地理位置相邻,国情相似,使得两国在贸易中有很大的相似性。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三个测度指标,探析中国和印度商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的态势,对中国制定正确的贸易政策和促连双方经贸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文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日贸易的发展现状做出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日本在比较优势上存在较明显差异,中国在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上具有竞争力,初步实现了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同时,我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在金融、保险、咨询,电信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很弱.  相似文献   

18.
郭晓合  陈瑜 《时代经贸》2007,5(2X):73-74,76
本文从泛上海都市圈与泰国贸易发展的现状入手,通过使用双边贸易结合度、贸易专业化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从而得出双边贸易正由从基于外生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性分工的结论,不断扩大双边贸易,寻求双方新的贸易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认为产业内贸易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呈现出U型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1985-2007年的数据,检验了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在整体上抑制了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有效降低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资本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加深了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等。对此,本文提出坚持发挥劳动比较优势,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加快非技术人才向技术人才的转变,缩小城乡之间的人才水平差异将成为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首先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亚国家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农产品总体在中亚国家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出口中亚国家的一些主要农产品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然后,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结合度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亚国家与中亚国家进口的双边农产品贸易进行分析,得出中国与中亚国家总体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低,但在主要农产品贸易中互补性较强且贸易结合度紧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