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2 组患者均给予饮食、生活方式等常规指导,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痛泻要方治疗。比较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酪神经肽(NPY)、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 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腹痛、腹泻次数、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腹痛、腹泻次数、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BDNF、NPY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5-HT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BDNF、NPY 水平高于对照组,5-HT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IL-8、IFN-γ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8、IFN-γ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 组IL-10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IL-10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要方可有效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持血清中BDNF 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藿香正气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风寒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寒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藿香正气散贴敷涌泉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加蒙脱石散治疗,连续治疗3d,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止泻时间,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平均止泻时间治疗组为(34.05±18.35)h,对照组为(43.45±23.11)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香正气散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风寒泻的临床疗效优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加蒙脱石散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0例肺气虚型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组)采用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每伏贴敷1次,共3次。另收集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哮喘组患者贴敷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干扰素-γ(IFN-γ)及血浆P物质(SP)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采用Pearson方法分析哮喘组患者治疗前后Ig E、IFN-γ及SP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g E、IFN-γ及血浆S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 E、IFN-γ及血浆SP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患者治疗前Ig E与SP呈正相关,与IFN-γ呈负相关(P0.05),SP与IFN-γ无显著相关性(P0.05)。治疗后Ig E、IFN-γ及SP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神经介质的释放,从而改善免疫功能,起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梁金  陈茜  张璇 《世界中医药》2020,15(1):71-75,80
目的:探究痛泻四神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痛泻四神汤加减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和比较2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指标CD3^+、CD4^+、CD8^+、CD4^+/CD8^+变化,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指标血浆胃动素(MOT)、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一氧化氮(NO)变化;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在γ-干扰素(IFN-γ)、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含量变化;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腹痛、腹胀、肠鸣失气、急躁易怒、神疲乏力、纳呆食少症状评分变化;治疗过程中进行不良反应记录,治疗结束后进行统计。结果:1)2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CD8^+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2组治疗前MOT、CGRP、VIP、SS、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OT、NO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GRP、VIP、SS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CGRP、VIP、SS显著低于对照组,MOT、N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2组治疗前IFN-γ、5-HT、NP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FN-γ、5-HT、NPY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γ、5-HT、NPY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2组治疗前腹痛、腹胀、肠鸣失气、急躁易怒、神疲乏力、纳呆食少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以上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2组口干、头痛、皮疹、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四神汤能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胃肠激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分别予溃结宁膏穴位贴敷加服安慰剂、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加安慰贴、溃结宁膏穴位贴敷加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60 d后观察3组临床综合疗效、黏膜病变疗效、黏膜病理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的变化。结果3组临床综合疗效、黏膜病变及黏膜病理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IFN-γ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溃结宁膏穴位贴敷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脾肾阳虚型UC,可调节体内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其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UC患者随机分为溃结宁膏组、SASP组、联合组,每组20例.溃结宁膏组给予溃结宁膏穴位贴敷及SASP模拟剂口服,贴敷穴位以上巨虚、天枢、足三里、命门、关元为主;SASP组给予溃结宁膏模拟剂穴位贴敷及SASP口服;联合组给予溃结宁膏穴位贴敷及SASP口服,疗程均为60天,并于治疗后2个月随访.比较3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FN-γ和IL-4的变化.结果:溃结宁膏组和SASP组综合疗效相当[85.0%(17/20) vs 75.0%(15/20),P>0.05],溃结宁膏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SASP组[80.0%(16/20) vs 60.0%(12/20),P<0.05],联合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5.0%(19/20)、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0%(18/20),均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3组治疗前后血清IFN-γ和IL-4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能降低血清IFN-γ的含量,增加血清IL-4的含量,而溃结宁膏组优于SASP组(P<0.05),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UC疗效不低于SASP,改善中医证候及提高机体免疫力优于后者,与SASP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穴位贴敷联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肾阴虚证的疗效和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肺肾阴虚型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52例。对照组给予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研究组给予穴位贴敷联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主症、次症积分及血清TNF-α、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IFN-γ、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肾阴虚证安全性高,可显著缓解中医症状,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上调IFN-γ、IL-10表达及下调TNF-α、IL-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钱细友  罗展  胡佳俊 《新中医》2016,48(5):90-92
目的:观察天灸散穴位贴敷治疗急性胃肠炎的患者,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天灸散穴位贴敷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确诊为急性胃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及天灸散穴位贴敷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解痉止痛及护胃治疗,穴位贴敷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天灸散穴位贴敷。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5 min、30 min、60 min由医生和患者自己对疼痛强度进行判断,观察疼痛积分情况,并观察记录2组的证候疗效。结果:在1 h的观察周期内,穴位贴敷组治疗有效率84.2%,对照组4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穴位贴敷组显效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在缓解时间、VAS评分降低程度、情志评分改善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散穴位贴敷治疗急性胃肠炎收到良好疗效,起效迅速,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肝通络汤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盐酸阿米替林片,研究组采用疏肝通络汤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法,2组均持续治疗2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血清BDNF及5-HT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1,P0.05)。治疗前,2组血清BDNF及5-H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BDNF及5-H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BDNF及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通络汤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PSD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血清BDNF及5-HT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味痛泻要方配合中药蒸脐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5月—2018年7月门诊或住院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选82例为观察样本,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加味痛泻要方治疗,治疗组给于加味痛泻要方联合中药蒸脐疗法。对2组患者疗效、症状评分及酪神经肽(NPY)、5-羟色胺(5-HT)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80.49%(33/41),高于对照组的63.41%(2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给予中药蒸脐疗法后NPY高于对照组,5-H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给予中药蒸脐疗法治疗后,大便性状、腹胀、腹痛等评分改善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痛泻要方联合中药蒸脐疗法,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与传统加味痛泻要方治疗相比更为优越,可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病情,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痛经是指妇人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难忍,或伴有手足厥冷、面色苍白、身冷汗出等证.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本病3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药并用治疗痛风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因为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是尿酸,若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引起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过多的尿酸沉积可形成痛风石,并引起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发展成为足母趾、跖趾关节僵肿畸形。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痛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发病率高,易于反复。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近年来笔者依据裘昌林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采用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偏头痛6l例,取得颇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40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2组,即针牵组采用针刺加牵引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的针刺治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7.6%,经统计学处理,针牵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以心前区闷痛为主。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9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药物组35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贫血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单纯中药组,张针刺中药并用组各45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针药并用组临床显效率37.8%,总有效率93.4%,单用中药组显效率22.2%,总有效率68.9%,针药并用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组(P<0.05).结论:针刺中药并用治疗贫血,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咳嗽是少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证候,好发于春秋两季,由于少儿年龄小、体质弱,抵抗力比较低,易患外感咳嗽。笔者采用针刺火罐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本院78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有效率为82.0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21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评分、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乳癖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癖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常见于青壮年妇女,相当于现代医学"乳腺小叶增生".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疗法治疗本病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神经生长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智力低下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于 1 994年开始采用脑神经生长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智力低下 46例 ,取得了一定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患儿均符合郭迪主编的《儿科基础与临床》中智力低下的诊断标准。 46例中男性2 7例 ,女性 1 9例 ,年龄最小 1岁 ,最大 1 3岁 ,其中 3岁以下者 1 0例 ,3~ 7岁 2 3例 ,7岁以上 1 3例。   1 0例检查脑电图 ,其中正常 4例 ,异常 6例 ,2例合并有痫性放电 ;5例检查CY ,正常 2例 ,异常 3例 ,均表现为脑容量不足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2 0例 ,正常 2例 ,可疑异常 3例 ,异常 1 5例。2 治疗方法  主穴取哑门、风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