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葶城市创办“粮食银行”的启示1988年以来河北省藁城市粮食系统针对当地粮农卖粮难、储粮难的现实,大胆改革粮食储管与经营体制,相继创办了3个可自由存、取、卖、兑粮食的“粮食银行”。不仅缓解了粮农卖粮难、储粮难的矛盾,还促进和深化了粮食系统的经营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粮食市场“买难—卖难”波动的反思常向阳1996年粮食丰收后,随之而来的“卖粮难”困扰了全国的粮食市场。这是继1982年至1984年的“卖难”、1985年至1988年的“买难”、1990年至1992年的“卖难”、1993年至1995年的“买难”后...  相似文献   

3.
1984年全国粮食大丰收后,农民“卖粮难”之声不绝于耳;1996年粮食又是大丰收,“卖粮难”之声在局部地区也有耳闻。多年以来,我国粮食一直是在紧张状态下的平衡,尽管1984年、1996年粮食丰收,但粮食供求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之所以出现“卖粮难”,主要原因是粮食市场化程度低,流通不畅,宏观调控乏力。粮食工作一要保障供给,稳定市场,稳定粮价,保持一定数量的粮食储备;二要保护农民的利益,保证种粮有一定的效益,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要做到这些,必须及时、准确地掌握粮食信息,通过国内外粮食市场采集粮食生产与供求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农民手中粮食滞销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作为我国商品粮第一输出大省,在80年代中期以后曾连续多年出现卖粮难问题。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粮食经营体制的改革,粮食流通基础没施的建设以及玉米出口量的加大,使吉林省卖粮难问题得到缓解。但在1995年粮食年度(截至1996年3月底),吉林省又出...  相似文献   

5.
“卖粮难”的思考江西省粮食局局长刘与忠长期处于“低标准、瓜菜代”的我国粮食供给问题,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新的转机——不仅全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并在1984年、1992年两度出现全国性的粮食相对过剩,农民“卖粮难”。今年,江西、吉林等地又相继告急...  相似文献   

6.
粮食供给是否过剩?相对于有效需求而言,的确出现了低水平相对过剩。我国居民80年代中期就已经越过温饱线。从1986年开始,城乡居民平均消费的粮食开始下降。1984年粮食大丰收后普遍出现的卖粮难和“打白条”现象,说明粮食的当期产量,已经超过了市场当时的消费水平。1989年以后,比1984年更为严重的卖粮难、储运难和“打白条”现象的再度出现,市场需求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判断我国当前粮食状况的主要依据,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只能是市场对粮食的有效需求。不敢承认我国粮食生产出现相对过剩,甚至认为粮食在我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由于粮食市场疲软,价格低迷,滞销难卖,产销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场职工种地的积极性,阻碍了农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农场及种植户卖粮难问题,成为粮食部门工作的一个核心问题。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对解决卖粮难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改革粮食销售体制和机制为了解决卖粮难的问题,宝泉岭农场于1998年果断地将粮食部门推向了市场,让他们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该场粮食管理经营体制实行粮食科、粮油公司合二为一的体制,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两种职能。粮食科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对全场粮食…  相似文献   

8.
赵显英 《农业经济》1992,(3):24-26,32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流通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在现时条件下,流通对于生产的反作用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发展。虽然,几年来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方面已做了大量努力,但是现行的农产品流通体制仍然不完全适应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需要,亟待进一步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1.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产品卖难。以粮食为例,粮食丰收带来了粮食市场疲软。1990年辽宁省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369公斤,相当于正常年景水平,不应存在卖粮难问题。但实际上,卖粮难却反映强烈,到1991年夏,全省粮食部门已超储粮食  相似文献   

9.
去年以来,我市及全国各地继1991~1992年农产品卖难以后,出现了新一轮的农产品卖难。这次卖难的品种更多、范围更广、数量更大、程度更重,标志着主要农副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入了买方市场。"卖难"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影响农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宜昌市去年产柑橘30万吨,仅销出20万吨;枝江市历年库存粮食9.6万吨,加之新收购8万吨,库存总量达到17.6万吨,1997年粮食总公司亏损3200万元,棉花公司亏损2200万元。  相似文献   

10.
0.1 本报告立足于最近对东北地区的典型调查,着眼于全国粮食的供求变化,对近年来粮食供求的宏观均衡和调控作一初步分析。0.2 人们都看到了这样的事实:1984年全国“卖粮难”的呼声不绝于耳;1985年下半年至1986年从南至北出现抢购粮食风潮;1937年春后粮食市价突然疲软,诸如吉林、黑龙江等地卖粮难的端倪又在显露。短短三年多的时间,粮食供需状况发生 如此巨大的变化,不能不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困惑和关注。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粮食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余立国宋平安1997年湖北省粮食出现了空前的大丰收,同时也出现了空前的“卖粮难”。作为全国重点产粮区的湖北省,在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却给自己增加了较重的负担,陷入了“粮难卖、收难存、存难销、销亏本”的困境,各级政府不堪...  相似文献   

12.
彭艳君 《粮经纵横》1998,(5):31-32,6
一、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1、农产品期货市场可以转移和分散价格风险 农产品由于其不易贮藏、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较小,其供求量的变动会引起价格的显著波动。“买难卖难”的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如1992年粮食丰收,国家储备难,农民卖粮难,粮食价格下降,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导致1993年种粮面积减少,兼之受灾减产,使粮食收购价上涨11%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三农”     
正九部门:做好秋粮收购,避免发生大范围农民卖粮难。国家粮食局、发改委等九部门日前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18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18年国家继续在部分主产区实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在东北地区实施玉米、大豆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机制,其他粮食产区和粮食品种由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统筹组织开展收购工作。粮食产区要建立健全粮食收购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有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避免发生大范围农民"卖粮难"。  相似文献   

14.
江西和湖南两省属我国产粮大省,1990年两省粮食总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3.9%和6.3%。考察其粮食生产和购销情况,对于把握产区乃至全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粮食产区面临的困境 1、卖难、销难与贮难是粮产区普遍面临的三大难题。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雁北地区,在放宽农村经济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短短三年就由以往吃粮靠供应变成粮食有余,出现了卖粮难的问题。1984年全区粮食总产22.8亿斤,售粮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农村一些地区在粮食、小麦等大宗农产品卖难之后,又出现了某些特色农副产品卖难的现象,令人十分头痛,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仓储设施和机制不健全,是诱发区域性“卖粮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市场流通不畅、仓库周转梗阻,造成局部“粮食过剩”的虚假表象。多年来粮食生产一直在丰年仓库爆满,群众卖粮难;歉年粮食告急,交售国家定购粮和集体提留难以兑现这样一个恶性圈子里徘徊。初步想法是,以粮食丰收为契机,与健全粮食仓储设施和机制相配套,建  相似文献   

18.
1993年中国粮食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在持续了四年多的“卖难”声中,粮价在全国范围大幅度骤然攀升,“卖粮难”突变为“收粮难”。这一骤然的波动,警醒了决策界和理论界。显然,1993年粮食流通的市场化改革仍未解决好中国粮食的市场问题。粮价不正常的大幅攀升,不仅反映出生产的问题,更多的源于粮食市场和经营的问题,收购、储备、贸易和价格政策上的问题。在粮食问题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但谁都不否认应致力于统一的规范的市场建设和对市场的宏观调控的完善。本文将对近期有关粮食问题的各种不同观点进行评述,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解决我国粮食的供求均衡和稳定增长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经济》1992,(3):33-36,42
一、粮食卖难性质及原因分析 1、怎样看待“卖粮难”问题 “卖粮难”是区域性、结构性和低水平的。多年来,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情况,使我国的粮食生产逐步形成了华北黄淮海平原的小麦、玉米集中产区,东北三江平原的玉米、大豆集中产区,华南及长江中下游的稻谷集中产区,西北黄土高原的小麦、杂粮集中产区。这些区域性种植带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国家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以来,粮食购销实现了向市场化的转变,粮食市场收购主体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与此同时,国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惠农政策,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2007年下半年以来,市场粮食的价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使东北地区秋粮收购进度明显慢于往年,这时有部分人又说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