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抒童 《环境教育》2005,(2):56-57
谈到中国的自然保护,我们不能不谈到中国第一代环保活动家唐锡阳先生、中国的绿色圣经、自然保护百科全书--《环球绿色行》和传播绿色种子的星星之火--大学生绿色营。唐锡阳简历唐锡阳,湖南汨罗人,生于1930年1月30日。195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分配到北京日报,任编辑、记者。为了唤起大众的环保意识,1980年唐锡阳先生还在自然博物馆工作期间,就创办了《大自然》杂志,并亲自担任主编。以后,他集中精力考察全国各种  相似文献   

2.
湿地之歌     
唐锡阳,中国民间环保第一人、中国大学生绿色营创办者、福特环保奖获得者、著名环保作家和环保活动家,70多岁高龄仍坚持为环保事业奔波、呐喊,用自己深情的笔触为我们演绎了一曲动人的"湿地之歌"。  相似文献   

3.
我参与环保活动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从大学开始的。1996年的暑假,我参加了由林业部主办的一个环保主题的征文竞赛,有幸获了奖并受邀到秦皇岛参加颁奖仪式。在颁奖晚会上,林业部的官员说有一位很重要的颁奖嘉宾因故没有到场,但是每个获奖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他写的一本书作为奖品。那本书就是《环球绿色行》;那位嘉宾,就是大学生绿色营的发起人唐锡阳。  相似文献   

4.
凡是读过“钗头凤”的人都知道,痛失亲人的陆游,在他词作的结尾,悲愤地发出“错错错”的千古绝唱。如今,饱含悲天悯人情怀的唐锡阳老先生,巧借这三个字,字字血、声声泪地推出一部环保力作《错错错》。我认识唐先生是在十多年前,那年,他为支持奚志农保护滇西北金丝  相似文献   

5.
这是21世纪中国科学界与环保界最具影响力的争论;这是中国极具权威的科学巨匠与环保精英的对决;他们怀着对子孙负责的态度,展开了这场唇枪舌剑的论战。论战不存在私利,不存在诋毁,为的是让真理愈辩愈明,让子孙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何祚庥,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初,他在接受《环球》杂志专访时提出了“人类无需敬畏大自然”的哲学思想,震撼了整个环保界。唐锡阳,《大自然》杂志前主编,环保作家和环保活动家, 国家环保总局特聘环境使者,中国环保界的权威人士。他在读到何先生《人类无需敬畏大自然》的文章后,大为吃惊,用缜密而犀利的言辞,引古论今,极具说服力地予以反驳。让我们一起关注系列报道《论战2005》  相似文献   

6.
"……我行走在中国大地上,心里无比充实无比忧伤。为了无告的大自然,我愿将每一片心灵的荒漠丈量……" 在2004中国环境文化节全国环保公益歌曲大赛颁奖晚会上,他用一首荡气回肠的诗歌--《我行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感动了主持人和观众;他用"一笔双勾"当场书写的"绿色中国"四个大字,再次赢得了人们钦佩的目光。他是一个独行者,是2003年度"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其中之一的--环保志愿者叶榄。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在口碑好的环保人士多半是“个体户”,其中也有一些正艰难地从“个体户”向“小分队”转型。从个人到组织“有些营员认为,大学生绿色营已经成了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品牌之一,要爱护它、珍惜它,就要把这个牌子挂在更显眼处,用更多的材料来做,让更多的人在它的旗帜下成长为绿色战士。可是,我又能做什么呢?我老了,我也不想再成立什么机构,中国有那么多机构,可很多机构的作用反而不如个人。”唐锡阳说。算起来,由唐锡阳和夫人马霞于1996年创建的大学生绿色营已经走过了十年有余。现在,大学生绿色营有了一间很小的办公室,有了自己的网站,也…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绿叶》2005,(5)
《绿叶》编辑部:无意中得到一本《绿叶》,立刻为它那不带一丝商业气息的清新与朴素所吸引。喜欢《绿叶》,理由很简单:我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关注环保的普通者中的一个,如参天大树上一片小小的绿叶。作为宣传环保事业的一个窗口,《绿叶》让我感受到了自然世界的和谐与纯朴,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与净化。  相似文献   

9.
景平 《环境教育》2016,(Z1):7-8
正《环境教育》已经走过20年的时光。20年的时光,我与她却只是熟悉的陌生人。我们不曾相互走进。我是在《环境教育》及近20岁的时候,在她那里看到了这个尺度的。所以我在这个时候,蓦然回首,我走进了她。这个杂志具有思想新度。我曾经看到杂志有一篇社评文章《环保投资不是为了"保增长"》。这真是一个环境保护的思想新论!过去,我们的环保专家说,把环保治理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的  相似文献   

10.
绿色营在天池举行开营式,唐锡阳致开营辞绿色和平项目主任赖芸、太平洋环境组织中国代表温波、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的郝冰、全球环境研究所的史立红、著名环境作家哲夫……这些现在依然活跃在中国环保领域的熟悉的面孔都曾经是绿色营的成员。十年前,著名环境作家唐锡阳及其夫人马霞创立了中国大学生绿色营。十年来,绿色营不遗余力地传播绿色种子。从绿色营走出来的年轻人,大部分都从事了与环保有关的工作。如今,绿色营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准备迎接新的挑战。面临挑战在绿色营十周年之际,一位曾经的绿色营成员说:“绿色营就像是没有专人看管的…  相似文献   

11.
这篇文章是曲格平先生在2010年7月5日中华工商联合会环保商会上的发言,将作为其近期出版新书《曲之求索:中国环境保护方略》的"代序言"。征得作者的同意,本刊先期发表。  相似文献   

12.
正亲爱的读者,当您拿到这期期刊时,会惊喜地发现,陪伴您30载的《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更名了!这不是简单的更名,而是一次办刊层次的飞跃。1981年,中国环保事业的奠基者曲格平先生在秦皇岛点燃绿色之火。从那时起,绿色的大旗在这个滨海之城高高飘扬。中国的环境教育从这里走来,40年来,环保人才从这里出发,环保思想从这里传播。从最初的秦皇岛环保干校,到秦皇岛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到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再到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历经环保干部培训、环保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一次次更名,带来的是一次次办学层次跃升,直到今天的"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成为我国唯一一所环保本科大学。虽然对"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校名及其与之相伴的《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恋恋不舍,但我们不必儿女情长,因为我们站在了更高的山峰!  相似文献   

13.
说梁从诫是中国环保民间第一人,名副其实,毫不为过。在当今中国近2000个民间环保组织中,梁从诫创建的"自然之友",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影响最大的一家。可以说,"自然之友"就是梁从诫的代名词。梁从诫影响着中国民间环保的一个时代,一个民间环保肇始的创业时代。上世纪80年代,梁从诫在《百科知识》杂志社工作时,一份来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语】最近,环保志愿者叶榄先生来到我们办公室,与我们畅谈环境教育事宜,临走时,建议我们采访唐锡阳老先生。我们知道唐先生组织了绿色营,并与已故美籍妻子马霞(Marcia Bliss Marks)去过很多保护区,正好我刊设有“绿色大学”栏目,并且在这期杂志出版时,又将是大学生开始社会实践之际,因此就欣然同意,并请叶榄代为传话。按以往惯例,记者仍是做了大量的阅读工作,以前只是听说过《环球绿色行》,但从未仔细阅读。当记者把从唐先生处取来的有关著作和文章仔细阅读后,倍受感动,其中“马霞与我们同行”一章,读到最后已是双眼模糊,这种感召力实属不多,希望以下的采访和后面“绿色营”专栏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了引导中小学生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经研究决定,《环境教育》杂志社于即日起在全国"绿色小记者站"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征文。鼓励各地"绿色小记者站"组织学生撰写文章。符合要求的来稿,刊登在中国环境教育网、环境教育杂志微信平台,优秀稿件刊登在《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6.
正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都市环保")始终以发展稳健而又不乏韧性,坚持以设计和研发为基础,以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为核心,以优良的管理能力为依托,成为节能环保领域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中国环保产业》记者近日专访了都市环保党委书记、总经理熊敬超先生。《中国环保产业》:当前环保行业大热,进入的企业也千差万别,您认为都市环保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熊敬超:都市环保是用综合的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强有力的管理能力帮助企业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等真正的产业环保升级。我们拥有领先的技术,有前期的设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绿叶》2005,(4)
《绿叶》编辑部:老师您好,我是北京林业大学一名毕业生,参加过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的培训活动,也很关注《绿叶》杂志的内容。我现在在福建实习,结识了一位朋友,他组织了一个乡村环保小组,调查家乡环境变化。这种从身边实事做起的精神感染了我,所以,我向他约了稿,并向《绿叶》投稿,请老师指正。另外,我有一个建议:我想,我们的《绿叶》不仅需要名人作家、名人环保人士的作品,也需要那些平凡、普通老百姓的一些声音,这样,才能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刊物才会越办越好。祝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小时候,听村里的老私塾先生讲过很多关于科考的故事,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让考生以《深山藏古寺》和《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两幅画,很多考生的作品都不符合题意,只有一个考生在《深山藏古寺》里抓住一个"藏"字,连寺的一角都没有画出,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下挑水,有和尚必定有寺,寺在哪里,在山上藏着哩。至于《蛙声十里出山泉》,那个考生也是一只青蛙都没有画,只在溪水里画了几只小蝌蚪,得了满分。不知是老私塾先生记错了,还是我至今  相似文献   

19.
经济指标超额完成,环保指标大打折扣,症结就在于种种制度体制牵掣,使得环保部门无法扮演理性把关人的角色,勒住粗放式发展的缰绳。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说,我们的环保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许多职能出现交叉重叠。"水里和陆地的不是一个部门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是一个部门管。""我听说世界上有四大尴尬部门,中国的环保部就是其中之一。"(7月9日《新华网》)与环保部长自曝属于"世界四大尴尬部门"相映照  相似文献   

20.
殷玉婷 《环境教育》2006,(10):51-54
唐锡阳1930年1月30日生于湖南汨罗。195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分配到北京日报,任编辑、记者。1980年调入北京自然博物馆创办《大自然》杂志。1982年唐锡阳在西双版纳考察亚洲象的时候,结识了美籍文教专家马霞(MarciaB.Marks),共同的理想使他们走在一起,开始了为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