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胸膜活检术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间收治的3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行胸膜活检,特异性病理诊断21例,胸膜活检阳性率63.64%,5例行开胸活检,占14.29%,4例行CT引导穿刺活检,占11.43%,胸水查见恶性间皮细胞3例,阳性率9.09%,胸腔镜检查确诊4例,占11.43%。结论胸膜活检对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经皮胸膜活检的阳性率可达63.64%,可作本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经皮穿刺胸膜活检术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2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行胸膜检,特异性病理诊断14例,胸膜活检阳性率71.43%.结论 胸膜活检对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经皮胸膜活检的阳性率可达71.4:3%,可作本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20例胸膜间皮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0~2000年20年间经病理证实的20例胸膜间皮瘤患者的诊治及预后。结果:20例患者中3例(15%)有石棉接触史。17例有胸腔积液,20例均青胸膜增厚及结节影,其中4例有双侧受累,7例于诊断时已发生了纵闲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胸壁、骨或肾等部位的转移。确诊方法:6例经胸膜活检,3例行开胸,4例为经皮肿块穿刺,5例经胸腔镜,2例经胸腔积液细胞学诊断。分期:Ia期4例,Ⅱ期6例,Ⅲ期2例,Ⅳ期8例。治疗及预后: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I期患者生存期较Ⅱ期、Ⅳ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X线、胸腔积液细胞学、胸腔镜等多种方法获得早期诊断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间皮瘤的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5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51例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石棉接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用Kaplan-Meier模型的Log-rank检验分析年龄、性别、侵犯范围、分期和治疗方式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用Cox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仅1例患者有明确石棉接触史;28例患者曾被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51例均有不规则胸膜增厚.弥漫性增厚者共42例,局限性胸膜增厚有9例,47例可见纵隔胸膜受累.5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75个月(范围0.22~91.20个月).在单因素生存分析中,用单因素生存分析,侵犯范围、年龄和分期与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局限型恶性胸膜间皮瘤预后较好.结论 胸膜活检及免疫组化是确诊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主要方法,侵犯范围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16例胸膜间皮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例胸膜间皮瘤,其中1例有石棉接触史,占6.17%;>40岁者占81.5%。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气短、咳嗽、低热和胸腔积液,临床上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肺癌胸膜转移等。胸部x线检查及胸部CT对该病的诊断有帮助,大都有特征性表现。确诊靠针刺胸膜活检及开胸活检。胸膜间皮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对于局限型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肿瘤的良、恶性、疾病的分期及治疗与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了30例我院经CT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结果 30例病例中CT表现患者均有广泛胸膜增厚和增强结节.25例合并叶间裂的增厚.21例合并胸腔积液.7例胸膜收缩、胸廓塌陷.6例胸壁侵犯.2例心包转移.3例肋骨转移.4例胸膜钙化.结论 恶性胸膜间皮瘤CT表现具有特征性,有着帮助临床作出决策及直接介入治疗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 B 超引导下胸膜切割活检术临床应用。方法:对50例需要行胸膜活检者行胸膜切割活检。结果:50例中,取标本成功48例(96%),不成功2例,病理学检查为肌肉脂肪组织。48例取材成功中,诊断结核性胸膜炎22例(45.8%),肺癌胸膜转移11例(22.9%),胸膜间皮瘤2例(4.2%),13例(27.1%)为慢性炎症,病理阳性率72.9%。结论:B 超引导下胸膜切割活检操作简单,活检率高,是一项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恶性胸膜间皮瘤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4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64.3%),咳嗽(81%),呼吸困难(73.8%)等,均无明显石棉接触史。胸液均为渗出液,胸液腺苷脱氨酶(ADA):平均14.4U/L,胸液癌胚抗原(CEA):平均1.15ng/ml,癌抗原125(CA125):平均1 114.6U/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平均116.4ng/ml。胸部影像学示42例均有胸腔积液,其中大量积液17例(40.5%),胸膜增厚31例(73.8%),胸膜结节或肿块影10例(23.8%),胸壁侵犯肋骨破坏2例(4.8%)。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7例(16.6%),胸膜活检14次(33.3%),外科胸腔镜检查7例(16.7%),开胸手术活检13例(31%)。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症状不典型,胸液肿瘤标志物CA125及CYFRA21-1均明显升高,胸部CT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经皮肺穿刺及胸膜活检是确定病理诊断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胸膜间皮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经常规检查未明确病因的胸膜间皮瘤病人,男19例,女7例,采用胸腔镜直视下采取病变部位的组织送病理活检,可疑恶性或已经确定为恶性者可行胸膜粘连术。结果26例病人均能较好地耐受胸腔镜检查,顺利取得病变组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胸膜间皮瘤;并在胸腔镜下成功实施了胸膜粘连术。结论内科胸腔镜操作简单安全,在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中阳性率高,具有诊断治疗一次进行的优点,是胸膜间皮瘤诊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永亮 《当代医学》2008,14(20):94-95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胸膜间皮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经常规检查未明确病因的胸膜间皮瘤病人,男19例,女7例,采用胸腔镜直视下采取病变部位的组织送病理活检,可疑恶性或已经确定为恶性者可行胸膜粘连术。结果26例病人均能较好地耐受胸腔镜检查,顺利取得病变组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胸膜间皮瘤:并在胸腔镜下成功实施了胸膜粘连术。结论内科胸腔镜操作简单安全,在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中阳性率高,具有诊断治疗一次进行的优点,是胸膜间皮瘤诊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胸膜间皮瘤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胸膜间皮瘤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的研究,从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2例胸膜间皮瘤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胸膜部分剥脱及肿瘤切除9例、肺叶切除3例、肺楔形切除肿瘤3例、肺叶切除加胸膜部分切除2例、胸膜全肺切除2例、瘤体巨大突入腹腔行姑息性切除1例。年龄40岁以上,男性,临床上有胸痛、气短、咳嗽、咯血丝痰、发热,胸廓变形,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胸部X线、CT、MRI检查可了解瘤体的大小与周围组  相似文献   

12.
恶性胸膜间皮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洪霞  邹玉凤 《吉林医学》2010,(34):6194-6195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3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主要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咳嗽;CT及X线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胸膜不规则增厚、胸膜结节,其确诊主要依据术后病理、胸膜活检。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以胸痛、呼吸困难、咳嗽为主要症状,胸膜活检为主要确诊方法,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胸膜间皮瘤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0例胸膜间皮瘤,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应根据临床表现,反复多次胸液检查瘤细胞及胸膜活检。B超和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胸膜间皮瘤X线诊断价值的认识.方法 多年来收集15例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表现汇总.结果 已证实的15例胸膜间皮瘤病例,良性3例,恶性12例,恶性者合并多量胸腔积液,抽液注气呈现"水落石出"特征;恶性者预后差.结论 X线检查仍是早期有效的检查与诊断方法;更适合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月10年间收治的27例确诊为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中有26例的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其中弥漫性胸膜增厚18例,局限性胸膜增厚8例;肿块状胸膜增厚16例,结节状胸膜增厚6例,环状增厚4例:单侧胸腔积液19例及胸壁侵犯7例;胸膜增厚≥1cm者23例,胸膜增厚〈1cm者3例。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CT表现有特征性,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肺活检与薄层CT检查对周围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周围性肺结节患者行薄层CT检查和在模拟机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其中25例恶性肿瘤和3例未明确诊断者行手术治疗.结果薄层CT检查诊断周围性肺癌31例,转移性肺癌2例,结核球7例,炎性假瘤3例.全部病例行经皮穿刺肺活检,病理确诊肺癌25例,转移性肺癌3例,结核球8例,炎性假瘤4例,未能明确诊断3例.经皮肺活检诊断为肺癌25例行手术治疗,结核球6例行手术治疗,诊断与术前诊断符合率100%,经皮肺活检未明确诊断者3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术后诊断为炎性假瘤1例,肺癌2例.总诊断符合率薄层CT检查为86.1%,经皮肺活检为93.0%.结论薄层CT检查对有特征性改变的病灶诊断符合率高,但对不典型病变诊断价值有限,经皮肺活检阳性率高,但有假阴性结果,临床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40例乳腺肿块空芯针穿刺标本病理活检与肿块切除病理活检诊断的对比,探讨乳腺空芯针穿刺标本在乳腺肿物术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40例乳腺肿块患者采用美国生产Bard自动活检枪及16G活检针穿刺乳腺肿块取材,做石蜡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17例为良性包块,23例为乳腺恶性肿瘤,行乳腺肿块切除病理活检对照,良性符合率100%(17/17),恶性肿瘤病理类型符合率87%(20/23)。结论:乳腺空芯针穿刺活检是一种操作简单、快速、安全并具重复性的术前诊断方法,能比较准确的为临床在术前确定肿块的病理性质,并且确定为恶性肿瘤者还可以加做免疫组化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