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环境保护税是治理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税制度存在税率较低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其环境治理能力.江苏省在生态环境方面依然有较大进步空间,提高环境保护税税率也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构建江苏省2018年环境社会核算矩阵,运用动态CGE模型细化环境保护税征收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分析2018—2030年征收2倍、3倍、4倍现行环境保护税税率对江苏省的影响.结果表明:征收更高税率的环境保护税可以增加江苏省的环境保护税收入,减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具有减污降碳的协同作用.但更高税率的环境保护税也会对江苏省GDP、企业和居民收入、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并且税收负担主要被转移给居民.因此,建议江苏省结合经济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需求,合理科学地提高环境保护税税率,并将部分环境保护税收入用于建立减污降碳基金、提高养老金水平和为出口产品提供补贴,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减少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运用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对"十一五"期间珠江三角洲地区治污减排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及评估。评价结果显示,治污减排使区域总产出增加2 149亿元;GDP增加208亿元,占"十一五"区域GDP总量的0.14%;居民收入增加122亿元;带动社会就业59万人。在产业结构方面,治污减排对珠三角区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的影响分别为0.03%、-0.19%和0.16%。研究结果表明治污减排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与氮、磷减排调控多区域均衡分析模型,基于我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并结合贸易、人口等统计数据,采用中国省际贸易矩阵,探讨了江西省不同产业实施的氮、磷减排策略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省部分氮、磷高排放部门实施的减排调控对全国其他省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环境科研与管理投入在鄱阳湖流域氮、磷营养盐减排中处于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以乌梁素海湿地生态修复为目标,在分析区域经济结构、流域生态环境与乌粱素海物理形态演变的基础上,明确了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提出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措施.结果显示:巴彦淖尔市第二产业中一些污染较重的行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黄河过境可支配取水量不足;乌梁素海水体面积呈现溃缩状态且水质较差;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修复应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生态补水、区域农业、工业污染源削减及加强流域生态管理五个角度考虑.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实现我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和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的经济和环境影响,论文应用基于动态CGE模型的中国能源-环境-经济模型,模拟了不同减排政策下的减排效果及经济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征收40元/t CO2碳税,将碳税作为政府收入、 居民收入、 削减影响较大行业的生产税、 以及用于非化石能源投资,2020年所能实现的减排量分别相当于CO2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35.87%、 35.80%、 35.07%和40.13%,非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将占到总消费量的10.99%、 11.00%、 10.75%和15.82%。政策情景下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显著,GDP的损失不超过0.2%。综合考虑到减排效益和经济影响,将碳税收入用作对非化石能源的投资,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而且对于实现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污染征税体系主要包括排放税、排污许可证、技术政策、命令和控制措施等.理论上各种减排工具的绩效比较以经济效率为标准,将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协调一致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实践中则存在税率过低、总量控制不严等问题.本文尝试以提高税率和排污交易制度化等思路解决上述弊病,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7.
考虑未来多种污染物排污收费情景及区域电力需求的固有随机特性,建立了2阶段电源规划优化模型,分析了不同排污收费情景、不同电力需求水平下的区域电力结构变化以及污染物和CO2减排策略.在同时征收SO2排污费和CO2排放费的情景(情景3)下,清洁能源发电在发电系统中的比重增加,以煤电为主的火电比重下降;系统减排CO2 8.438′106t,同时协同减排SO2 5202t、NOx 7854t、颗粒物17.42t,但系统费用会显著增加.在同时征收SO2、NOx排污费和CO2排放费的情景下,系统减排SO2 8515t、NOx 13878t、颗粒物23.52t、CO2 12.988′106t,同时系统费用也会进一步增加.在目前征收SO2排污费的基础上征收CO2排放费或同时征收NOx排放费和CO2排放费,可以提高清洁发电方式在发电系统中的比重,降低SO2、NOx和CO2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长江三角洲流域多区域CGE模型,模拟了2011年水污染对长江三角洲流域内部地区(上海、流域内浙江、流域内江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并且构建间接影响系数来反映流域内不同区域和行业受水污染的间接波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水污染对流域内区域的经济影响差异明显,从GDP绝对值减少量来看,上海GDP损失最大(161.3亿元),但从GDP百分比变化来看,流域内浙江损失更为显著(2.84%);上海经济对长江三角洲流域水污染最为敏感,其间接经济损失将是其直接经济损失的3.5倍左右,而流域内江苏、流域内浙江仅为0.92倍和1.98倍.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检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操操  张妍  刘春兰  王海华  李铮 《环境科学》2012,33(6):2139-2144
采用协整分析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检验了北京市1980~2008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状态,体现为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单向的因果关系.经济对能源的长期与短期弹性分别为0.44和0.12,北京市1980~2008年GDP年均每增长1%,带动能源消费增长约0.4%.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提升是滞后的,能源消费并不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强的外生变量.研究结论能够对北京市制定节能减排目标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现行的污染减排制度和减排方案与环境质量改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人均累积法的流域水污染物减排新机制:①从流域全局角度出发,按照流域分期、分级、分区控制原则,采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办法,系统、科学、高效地制定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目标及总量控制目标;②通过虚拟水环境容量(人均参考配额)的管理,实现流域水环境容量资源的流转与高效利用;③通过人均参考配额及人均累积参考配额两项指标,建立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环境保护投资协调与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1.
挥发性有机物税收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昌新  王宇飞  王海林  郝郑平  王铮 《环境科学》2011,32(12):3509-3514
基于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引入不同税率的间接税作为环境税的征收方式,在3种情景下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减排效果以及对我国宏观经济和产业部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模型运算结果表明,从环境角度分析,对主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部门征收间接税,对其排放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控制作用.从经济角度来看,环境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指标,比如国民生产总值、总投入、总产出和消费等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仅对政府收入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并且税率越高,对污染的控制力度越强,对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也越加地明显.本文建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的控制政策,需要以行政命令型控制手段为主,以逐步在重点污染排放行业征收低的间接税收政策为辅.  相似文献   

12.
运用情景分析方法研究了浙江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对环境产生的压力.首先以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4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为基准,筛选了某典型城市的18个重污染工业行业.其次以重污染工业行业为对象,设计了情景分析模型和辅助程序,以2008年为基准年,目标年2015年重污染工业行业4种污染物的排放量须在基准年基础上下降一定比例作为约束条件,分析在基准情景、产业结构调整情景、工业结构调整情景、清洁生产技术情景、综合情景、可持续发展6种情景下,目标年该市18个重污染行业4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目的是明确人均GDP已突破70 000元的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的同时,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减少,以期为优化工业行业发展结构提供决策参考.基于情景分析结论,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建议,包括经济适度增长(GDP增长7%左右),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重污染行业发展速度,加强重污染行业的结构调整,加强源头控制,加大力度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大幅削减污染物产生量,同时加强治污设施运营监管,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通过上述措施在目标年可控制重污染行业的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在基准年基础上下降10%、10%、5%和15%.  相似文献   

13.
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1991~2007年间影响苏州市工业污染物排放的主导因素进行分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析时段内,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以及广义技术效应对苏州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影响都比较大。对于每一种污染物排放,不同效应影响程度不同。总体上看,分析时段苏州地区工业污染物排放受万元污染物排放系数(技术减排效应)影响最大,GDP总量(规模效应影响)次之,第二产业比例(产业结构效应)最弱。1991~2007经济规模增长对污染增加的贡献十分明显,产业结构调整因素还未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综合起来,污染排放增加量与GDP增加相比较为缓和。苏州必须充分挖掘技术效应在污染削减中的作用,有效地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以确保节能减排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将城镇居民按照收入水平高低分为7个收入阶层,通过计算Suits指数值分析了我国能源资源税由从量征收向从价征收改革对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指出:单独实施煤炭资源税或天然气资源税改革具有累退效应,不利于收入分配公平;单独实施石油资源税改革则具有累进效应,有利于收入分配公平;在当前税率下同时实施3种能源资源税改革对收入分配公平基本没有影响;同时,需要关注能源资源税改革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针对能源资源税改革导致低收入群体消费支出增加的情况,应制定相应补贴政策,降低对其福利水平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包含7个城镇居民组和5个农村居民组的多收入阶层CGE模型,并将劳动力要素分为农业劳动力、技术工人和生产工人3类,在低税率、实际税率和高税率三种情景下模拟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税改革单独实施和同时实施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效应,并对税收补偿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独实施煤炭资源税或天然气资源税改革对城镇居民组收入差距有正向的缩小作用,有利于收入分配公平,但对农村居民组收入差距起到负向的扩大作用,不利于收入分配公平;单独实施石油资源税改革则同时缩小了城镇和居民组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收入分配公平;同时实施三类能源资源税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与税率组合方式有关;将能源资源税收入以补贴的方式返还给农村居民可以缩小其收入差距,有利于收入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主要环境污染物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31个省市2014年环境污染物与经济的数据,探讨各省市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量与GDP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二者的环境计量模型,分析31个省市的污染程度相似性。研究发现:中国各区GDP与废水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总氮、总磷以及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相关性较大。GDP与废水总量的拟合曲线呈单调递增关系,与氨氮排放量拟合曲线呈倒"N"型。目前氨氮排放量随省市平均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下降,GDP与其他四类污染物不存在明显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江苏灌河入海污染通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苏省灌河沿岸市县2004年-2012年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相关数据,建立环境指标排放量与GDP关系的计量模型。结果分析表明:入海污染的排放与GDP之间存在库兹涅茨关系,入海污染物中COD、营养盐(主要为氨氮、磷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磷)、重金属、石油类、砷的含量随着GDP的增加呈现出上升趋势,与人均GDP的回归分析显示出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灌河流域环境问题严峻,亟待解决。应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和环境治理力度,以确保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应用箱工模型,模拟研究了实施排放标准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讨论了实施2排放标准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得出如下结论:(1)重庆市实施大气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标准能基本满足在气环境质量减级标准的要求。(2)实施标准所需二氧化硫治理静态投资费用总额计26.369亿元。(3)实施标准减少环境污染损失6.440亿元。  相似文献   

19.
Few studies on measures for mitigation of damage caused by man-made emissions to the environment have tried to consider all major effects. We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an integrated approach by estimating costs and benefits of a proposed energy saving program for Hungary, originally designed to reduce CO2 emissions. The dominant benefit of implementing the program is likely to be reduced health damage from local pollutants. Also reduced costs of material damage and to a lesser extent vegetation damage contribute to make the net benefit considerable. Compared to the reduction in these local and regional effects, the benefits from reducing greenhouse gases are likely to be minor. Since local effects in general occur much earlier after measur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than effects of increased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inclusion of local effects makes evaluation of climate policy less dependent on the choice of discount rate. In our opinion, similar results are likely for many measures originally designed to reduce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particularly in some area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high local pollution levels. Main uncertainties in the analysis, e.g.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amage and pollution level,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