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将聚乳酸(PLA)切片和纳米载银磷酸锆颗粒共混制备纳米载银磷酸锆质量分数为20%的PLA母粒。将母粒和纯PLA切片按照不同比例共混熔纺制备PLA/纳米载银磷酸锆共混纤维。研究了共混纤维的制备方法,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纤维束外部形貌,测试了纤维的力学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纳米载银磷酸锆在纤维中有少量凝聚,总体分散均匀;随着纳米载银磷酸含量提升,纤维断裂强度先增大后降低,同时纤维的抗菌性不断增加。当载银磷酸锆含量达到1.5%时,纤维的断裂强度最大为0.85 c N/dtex,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达99.9%。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为原料,以磷酸锆钠银为抗菌剂,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载银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膜敷料,同时,对制备的载银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膜敷料的吸液完整性、力学性能、抗菌性、细胞毒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载银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膜敷料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以及抗菌效果,且细胞毒性较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99.98%,证明适合用作医用敷料。  相似文献   

3.
《合成纤维工业》2017,(1):37-41
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经过减量率约8%的碱减量处理后,再经蔗糖脂肪酸酯处理,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海藻酸钙/PET纤维,再与银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制得载银海藻酸盐/PET纤维,研究了海藻酸钙/PET纤维在硝酸银溶液中的浸渍条件,以及处理前后PET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合适的硝酸银溶液浓度为0.005 mmol/L;经海藻酸盐涂覆后的PET纤维表面变得粗糙,其表面引入了大量的羟基基团,处理后的PET纤维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没有明显变化;但载银海藻酸盐/PET纤维的亲水性、抗静电性能及抗菌性能较PET纤维具有明显的提升,载银海藻酸盐/PET纤维与水的接触角为54.2°,半衰期为20 s,抗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 mm;而PET纤维与水的接触角为122.5°,半衰期为150 s,对大肠杆菌没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导电纤维的可拉伸性,采用湿法纺丝法制备聚氨酯纤维(TPU纤维),将TPU纤维浸渍三氟乙酸银溶液并还原制备纤维状纳米银颗粒/聚氨酯导电纤维(AgNPs-TPU导电纤维)。探究了不同制备条件下AgNPs-TPU导电纤维的导电性和拉伸性,研究了AgNPs-TPU导电纤维拉伸传感性能。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25%的TPU纺丝液所制备的TPU纤维浸渍20 mg/mL三氟乙酸银溶液还原4次后,AgNPs-TPU导电纤维单位长度电阻为10.79Ω,抗拉伸强度为5.14 MPa,断裂伸长率为576.18%。在不同拉伸应变的情况下,AgNPs-TPU导电纤维可通过自身电阻变化率的变化对不同的拉伸应变信息进行表征,实现将拉伸应变信号稳定转化为电信号,具备良好的拉伸传感性能。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载银活性炭的抗菌机理、制备方法及抗菌性能影响因素。制备纳米银的生物法主要是利用植物浸取液制备,这是一种新兴绿色环保方法。银的抗菌作用机理较为复杂,抗菌性能受银离子价态、银颗粒尺寸、银离子浓度等因素影响,不同形态的纳米银其抗菌性能也不相同,纳米级氧化高银抗菌性能表现最好。而新型材料载银活性炭纤维抗菌性能更加优异,耐洗性能好,洗后其抗菌性能未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6.
中国专利     
正一种钒酸盐纳米纤维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钒酸盐纳米纤维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纤维光催化剂为钒酸铋或钒酸银或钒酸铋与钒酸银的复合物,利用醇溶性好的有机钒盐、有机铋盐等为前驱反应物,借助聚乙烯吡咯烷酮与乙醇体系制备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装置电纺成丝,再经高温焙烧后即得钒酸盐纳米纤维光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钒酸盐纳米纤维为单斜晶相,直径为30~100 nm,具有较窄的带隙宽度,对水中污染物氧氟沙星表现出很好的可见光催化降解能力,同时可通过沉淀与溶液实现快速分离。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相沉淀法将纳米氧化高银与二氧化钛进行复合。水热法处理得到二氧化钛纤维后,加入到制备氧化高银的反应液中,即液相沉淀法制取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EDS)对纳米氧化高银颗粒的结构、形貌和元素含量分析进行表征。采用抑菌圈法,用制备的AgO/TiO2对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氧化高银与二氧化钛纤维的质量比为2:1时,杀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银系抗菌纤维因其广谱、高效的抗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家纺、服饰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阐述了银的抗菌机制、银系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以及银离子的释放性能,指出了目前银系抗菌纤维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一种纳米银修饰的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两面滤膜,实现了液相催化+产物萃取二合一的设想。这种材料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苗磊博士和加拿大女皇大学的刘国军教授课题组共同研发。该两面滤膜以PVDF纳米纤维膜为基材制备。滤膜的单侧沉积了银纳米粒子,同时保留了部分PVDF纳米纤维区。滤膜的银沉积区和膜背面呈现显著的亲疏水特性。该滤膜的制备简单易行,首先静电纺丝得到PVDF纳米纤维膜,  相似文献   

10.
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高浓度木质素基纤维垫,经热稳定和碳化,纤维垫转化为木质素基碳纤维,用作银纳米颗粒载体。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激光拉曼光谱(Raman)、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等对材料进行表征,组装成全固态锌空气电池进行测试。当木质素、聚乙烯醇(PVA)和银纳米颗粒质量比为4∶4∶1时,制备的掺银纳米颗粒木质素基碳纳米纤维(CNFs-Ag)催化剂的极限电流密度为5 mA/cm2,塔菲尔斜率为112.6 mV/dec,电子转移数为3.9,毒性物质产率低于10%,稳定性及耐甲醇性能优于20%(wt)商用铂碳催化剂(Pt/C),具有优异的氧还原电催化性能和广阔的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专用于制备抗菌合成纤维的抗菌塑料母粒,采用含银共容组合物与高熔融指数的高分子树脂捏合,然后再与载体树脂共混,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切粒。采用本母粒与PET树脂混合,制备了抗菌性能良好的涤纶纤维。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碳纤维布表面沉积了金属银层.测量了利用优化工艺制得的镀银碳纤维布的表面电阻,并采用冷热循环法对镀层结合强度进行了测试,应用雷达散射截面(RCS)测试系统对同样尺寸的镀银碳纤维布及未改性碳纤维布的毫米波波段RCS值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得到的镀银碳纤维布镀覆均匀、金属光泽强,有较强的导电性能.镀银碳纤维布在毫米波波段的RCS值较未改性碳纤维布有很大增幅,且与理论值相近.  相似文献   

13.
采用铜电极及银电极加工的三叶形微孔喷丝板进行PET纺丝,探讨了不同电极加工的微孔伴随工艺条件的变化对纤维异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纺丝工艺条件下,银电极比铜电极加工出的微孔纺制的纤维异形度高。在不同工艺条件下,铜电极及银电极加工的微孔对纤维异形度的影响具有一致性,采用银电极加工微孔有利于提高异形纤维的异形度。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纤维表面结构及其吸附银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方法对剑麻基碳化纤维、磷酸化学活化纤维及其热处理纤维吸附Ag+前后的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的氧化还原吸附性能不与其比表面积成正比,而受表面官能团影响很大,且还原吸附的纳米银与纤维的界面间除相互的物理作用外,还有Ag-O-C配位键合存在;纤维还原能力强,但负载的纳米银与载体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不一定大,而活化作用使纤维表面的O物种利于Ag的成核和成键,促进Ag-O-C的形成,使负载上的纳米银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化学镀银导电聚氨酯纤维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表面化学镀银的方法制备导电性能优异的导电聚氨酯纤维。探讨了纤维导电性能与镀液条件的关系,发现硝酸银浓度、还原剂浓度、碱用量、镀液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纤维导电性能都有影响。纤维的电导率随着镀银层质量的增加而增大。镀银后的聚氨酯纤维的电导率可以达到102 S/cm。  相似文献   

16.
镀银聚氨酯纤维的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纤维电导事的测试,研究了纤维电导率与镀液条件的关系,发现硝酸银浓度、还原剂浓度、碱用量、镀液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纤维电导率都有影响;研究了镀银纤维的电导率与纤维表面所沉积金属银的质量的关系,发现随着纤维表面所沉积的金属银相对质量的增加,纤维电导率也升高。  相似文献   

17.
纳米银粒子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制备纳米银粒子的方法,主要包括液相化学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光化学还原法和分子自组装等,分析比较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制备过程及优缺点,阐述了纳米银粒子在化学反应,光学领域及抗菌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抗菌材料的核心是抗菌剂,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抗菌剂之一。对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的抗菌机理和种类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概述了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的制备方法,最后对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的前景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曹梦竺  葛明敏 《广东化工》2013,(22):62-62,66
介绍了一种用铝置换法从实验室含银废液中回收银并进一步制备成硝酸银的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回收率高和成本低的特点,采用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回收实验废液中的银,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而且可以循环使用于学生实验,为学校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