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脐部单孔腹腔镜联合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经脐部单孔腹腔镜联合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68例,双侧40例(30例为术中探查发现),经脐部切口置入Trocar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无损伤钳探查疝囊,均行内环口高位结扎。结果:手术顺利,单侧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平均(12.42±2.76)min,双侧平均(17.96±3.5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0±0.46)ml,均于术后第1天出院。无精索、输精管损伤及术后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9.62±2.34)个月,无复发。结论:脐部单孔腹腔镜联合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操作简单,损伤小、康复快、无瘢痕、手术确切可靠,可发现并治疗对侧隐性疝,此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孔微型腹腔镜诊治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单孔微型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发现隐匿疝22例,一并处理,占术前诊断为单侧病例的20.37%。单侧疝手术时间9~18 min,平均(11.25±2.52)min,双侧疝17~28 min,平均(19.24±4.56)min。术后1~3 d出院。术后患儿均获随访,随访4~30个月,平均(14.26±6.5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单孔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损伤小、康复快,具有同时发现并治疗对侧隐性疝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应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为25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经脐单孔腹腔镜下,于体表应用普通针持持大圆针(1/2弧,11×34)刺入腹腔行疝囊高位结扎。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单侧疝手术时间815 min,平均(10.25±2.12)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815 min,平均(10.25±2.12)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832 min,平均(25.47±5.62)min;术后232 min,平均(25.47±5.62)min;术后23 d出院。术后随访33 d出院。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1.34±7.98)个月,248例(96.5%)患儿获得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应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患儿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4.
改良单孔法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法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特制穿刺针施行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40例,其中右侧22例,左侧10例,双侧8例。术前诊断为单侧斜疝的患者中6例有对侧隐性疝,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高位缝扎术。结果:手术时间单侧疝平均12min,双侧疝20min。术后平均2d出院。腹壁小戳口用皮肤胶粘合。10例有阴囊积气、腹膜外小血肿,1例复发,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单孔法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内环口高位缝扎术安全可靠,患儿创伤小,美观且操作简便,术后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脐0.5cm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6月间采用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手术用普通外科缝针荷包缝合内环口。结果治疗小儿斜疝31例,单侧斜疝17例,双侧斜疝14例,其中隐匿性疝4例。单侧疝手术时间平均12min,双侧疝26min,无阴囊水肿、感染、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24个月,无复发。结论经脐0.5cm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可靠、美观并且操作简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总结改良单孔法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1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行改良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斜疝95例,双侧斜疝5例。手术特点主要通过一个改良的腹壁穿刺针进行穿刺、疝囊高位结扎,完成手术。结果〓100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单侧疝10~35 min,双侧疝25~45 min,术后平均1~2 d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和复发病例。结论〓改良单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同期处理对侧隐匿性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腹腔镜下单孔法及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探讨腹腔镜下单孔法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优势。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分别采用腹腔镜下双孔法及单孔法缝扎腹股沟斜疝单侧疝囊内环治疗,每组各收治40例,年龄在6个月到5岁范围。结果 在缝合正常大小内环口的病例中,腹腔镜下单孔法缝扎单侧内环口操作时间平均为11.8 min(手术用时范围10~13 min),双孔法操作平均时间为12.3 min(手术用时范围11~14 min);而在缝合较大内环口的用时时间上,单孔法手术用时明显较双孔法手术时间短(11.3 min,14.23 min)。术后随访平均6个月(3个月~1年),手术患儿均无腹股沟斜疝复发。结论 相比较腹腔镜下双孔法高位结扎腹股沟疝疝囊,采用腹腔镜下单孔法高位缝扎腹股沟斜疝疝囊,不仅具有美观、创伤小的优势,同时操作时间较短,更适合治疗较大内环口的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脐单手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采用经脐单手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5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每侧手术时间5~8 min(平均6 min),双侧10~15 min(平均12 min)。有20例患儿术中发现对侧存在隐匿性疝,一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5个月,无精索血肿、医源性隐睾、睾丸萎缩、线结排斥反应、感染等并发症;有2例复发,其中1例为单侧疝,其腹膜皱褶严重;另1例为巨大单侧疝,其疝内容物反复突出形成瘢痕疝囊。结论经脐单手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不仅具备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优点,而且安全、疗效确切、更加美观、手术时间亦无增加,更加节省人力,优于传统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远期疗效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和大宗病例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自体组织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近5年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加自体组织修补术治疗19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单侧斜疝153例,双侧斜疝(包括对侧隐性疝)37例;其中平诊斜疝183例(包括复发疝11例),急诊嵌顿性斜疝7例.结果 190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单侧10 min,双侧18 min,术后平均住院为1 d,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全组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复发5例.结论 腹腔镜自体组织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满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同时可用于处理对侧腹股沟隐性疝或者用于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单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74例腹股沟疝婴幼儿行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中单侧斜疝68例,双侧斜疝6例。结果:74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单侧疝15min,双侧疝25min,术后平均15d出院,无并发症和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单孔法更加微创,但须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完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为3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行完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经脐单孔操作完成腹腔内缝合及腹腔内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经验。结果:32例均成功完成腹腔内缝合、腹腔内疝囊高位结扎术,共39侧。单侧疝手术时间30-45 min,双侧疝40-55 min。术后住院2 d。术中均无副损伤,术后均无出血、睾丸移位、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及腹股沟区疼痛不适现象。结论:完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可完全经腹腔内操作完成缝合打结,避免了在腹股沟区操作,无精索损伤出血、睾丸缺血性萎缩等并发症发生,亦无发生神经损伤后遗症之虑,而且可施行内环口修补及封堵,进一步预防术后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55例行腹腔镜经脐两孔法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A组),53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B组)。结果:10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单侧手术时间平均(10.5±2.8)min,双侧手术时间平均(16.5±2.1)min,术中出血量(2.5±0.4)ml,平均住院(2.0±0.4)d,住院费用(4 782.0±58.3)元,与B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年以上,均无复发,A组中4例患儿发生腹股沟区疼痛,B组11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具有切口更隐蔽、疼痛更轻微的特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安全性与传统入路相比无明显差异,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斜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0月,对77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改良单孔法腹腔镜手术,经脐部置入3 mm或5 mm腹腔镜监视腹腔,在体外使用普通开放手术针持夹持大圆针,在缺损内环口体表刺入并带入4号丝线,在腹膜外环形高位缝扎内环口。结果 77例均手术成功。术中发现并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斜疝22例(31.4%)。平均手术时间48例单侧疝13 min(7~19 min),29例双侧疝21 min(14~31 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8 h(26~52 h),未发现有脐戳孔疝、戳口处血肿、腹膜外气肿、阴囊血肿等并发症。35例获得随访6~36月,平均22.6月,无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 改良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斜疝安全、可靠,创伤少,效果好,容易学习掌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脐部单孔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合并鞘状突未闭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脐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急性阑尾炎的基础上,2003年6月至2012年6月为74例急性阑尾炎合并鞘状突未闭患儿行脐部单孔腹腔镜联合手术。结果:7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早期1例发生腹腔内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痊愈。随访6~36个月,早期行腹腔外缝合的患儿中1例于术后1个月缝合线感染,迁延不愈,术后3个月拆除缝线后治愈,随访未发生腹股沟斜疝;中期应用可吸收缝线腹腔内缝合的患儿中1例3个月后同侧发生腹股沟斜疝,再次手术治愈;余者及后期改用医用涤纶缝合线的患儿均无其他并发症及腹股沟斜疝发生。结论:脐部单孔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合并鞘状突未闭安全、有效,术后腹壁无明显手术瘢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置操作通道腹腔镜经脐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1~10月对36例腹股沟斜疝经脐部单一纵切口置入Storz公司有5 mm 0°镜及5 mm内置操作通道的直径10 mm腹腔镜,高位缝扎内环口。结果 3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8例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均结扎封闭内环口,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3 min。36例术后随访1~9个月,平均5.1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内置操作通道的腹腔镜行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应用硬膜外穿刺针联合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安徽阜阳疝病专科医院利用硬膜外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下治疗腹股沟疝682例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682例患儿手术均在单孔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精索血管或输精管损伤。手术时间:单侧5~12 min,平均8.5 min;双侧10~24 min,平均17 min。术中发现并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斜疝75例(13.09%)。术中出血量为0.5~2 ml,平均1 ml。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恢复饮食,并可下床活动。所有患儿均在术后次日上午办理出院。术后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并发症及复发病例。 结论应用硬膜外穿刺针行单孔法腹腔镜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斜疝初步结果显示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而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留瘢痕等优点,值得临床开展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硬膜外穿刺针在单切口双通道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3-06间应用硬膜外穿刺针在单切口双通道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143例的临床资料,对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有无复发等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14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单侧(8±3)min,双侧(14±3)min,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32例,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利用硬膜外穿刺针经脐单切口双通道腹腔镜下治疗小儿斜疝,无需使用特殊器械,操作简单,效果确切,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输尿管镜在儿童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河北省滦县人民医院应用输尿管镜经脐单孔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20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单侧疝手术时间5-15 min,平均10 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0-20 min,平均15 min。术中出血2-4 ml,切口无需缝合。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31例(15.0)%。术后1-2 d出院。结论输尿管镜下经脐单孔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安全,切口小,疼痛轻微,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缝合过程中疝囊可获得输尿管镜钳的夹持固定,疝囊高位完全腹膜外结扎确切,输尿管镜对于儿童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