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到我国定居或发展,这也使得精神病医院收治的患者呈现出由单一文化人群向多元文化人群发展的趋势.外籍精神疾病患者在异国精神病医院治疗时,面对陌生的就医环境常迫切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而由于语言交流障碍、精神症状的影响等,他们在面对医护人员时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和不信任感等,加之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语言交流障碍等,这些都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人性化管理的护理模式,就是以"人"为本,改善医院环境、就医条件,强化人文信念,关心患者,爱护患者,尤其是满足患者的基本愿望和需求[1-3].作者对我院精神科的外籍住院患者予以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开展多元文化护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加入WTO后 ,开展多元文化护理是必然趋势 ,从学校教育、继续教育、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就医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等几方面分析了影响多元文化护理的因素 ,并提出了更新护理观念、拓展相关知识、提供人文文化的就医环境等相应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冬梅 《天津护理》2012,20(3):164-165
从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解除语言障碍,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生活及饮食习惯,结合患者病情、心理、习惯以及体质的不同,从临床实际出发将多元文化护理应用在来自世界各地具有不同国籍、种族、文化背景的中风患者中,有助于拓宽护理人员的视角向多元文化方向发展,增加了护理人员多元文化意识,满足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4.
护士在了解和熟悉患者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分析文化差异对患者的影响,站在多元文化的角度为患者提供护理,以减缓文化冲击,帮助其适应文化环境称为多元文化护理[1].20世纪60年代,世界性的多元文化研究在护理学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护理学科的分支,即多元文化护理学.不同文化模式的人对健康、疾病、治疗、护理、保健、照顾的认识和需求有所不同.当患者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时,因受到陌生文化的冲击会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失衡[2].临床护理涉及的文化冲击常见于语言、宗教信仰、饮食习惯、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等方面[3],在我国护理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护理的研究和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浦东新区外籍患者多元文化护理需求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浦东新区外籍患者的多元文化护理需求,为实施多元文化护理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外籍患者多元文化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对浦东新区7所综合性医院256位外籍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PSS 11.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多元文化需求包括语言交流(100.0%)、保护隐私(94.5%)、风俗禁忌(89.0%)、宗教信仰(86.7%)、饮食习惯(74.2%)、就诊环境(70.7%)、社交礼仪(66.4%);不同年龄、有无宗教信仰及来源地不一的外籍患者对语言服务、就医环境需求有显著差异(P〈0.05),亚洲与欧洲患者在尊重宗教信仰、风俗禁忌及护理回访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外籍患者对多元文化护理服务的评价:语言交流障碍(55.9%)、保护隐私不够(43.0%)、就诊环境不良(31.3%)及护理接待流程复杂(30.1%)。结论浦东新区外籍患者多元文化护理水平亟待提高,应加强护士外语口语、多元文化护理理论及应用能力的培训;制定具体方案(包括保护隐私、尊重风俗禁忌等制度、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并实施,从而提高多元文化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多元文化护理指将多种文化渗透到护理工作中,在注重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下,护士更应了解和熟悉患者的文化背景.本研究探讨多元文化护理在骨科整体护理病房的应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多元文化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特需患者期望与感知到的护理服务之间的差距及弥合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上海某大学附属医院特需部35名外籍患者进行需求调查;对全体护士实施差距护理措施管理,包括了解患者期望制度、选择正确的服务设计和标准、执行标准及执行服务传递与对外承诺匹配制度;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水平和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结果 患者需求期望主要有:保护隐私,外语交流,就医便捷,尊重宗教信仰、习俗禁忌及遵守社交礼仪等;99%护士认为学习多元文化护理知识是满足患者期望的前提.特需护理服务应提供多元文化护理:实施前后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差异(P<0.05)和怠者及医生满意度差异(P<0.01,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特需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有效提高了特需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周敏  徐洁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109-110
急诊患者"文化休克"是指患者在突然发病的时候,对所处的诊疗环境、周围人群不熟悉,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针对急诊患者文化休克的特点,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护士素质,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心理关怀及健康教育等文化关怀,消除患者陌生感和无助感,从而保护患者的权益,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服务满意度,以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现将急诊患者"文化休克"原因分析及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多元文化护理在营造以人为本ICU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护理是将多种文化渗透到护理工作中,对患者施以全程、全方位、多媒体的影响,以利于患者的康复.ICU的特殊环境、管理制度和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所经受的痛苦体验,往往导致患者情绪异常.因此,将多元文化护理应用于ICU,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护理氛围有重要意义[1].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3H"护理服务模式是从新加坡引进的一种医疗服务模式,三个英文单词( Hotel、Hospital、Home)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均为H,因此而得名为"3H"护理服务模式.即按照宾馆(Hotel)的礼仪服务标准来接待引导患者的整个就医过程,按照医院( Hospital)的个性化护理标准针对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护理服务,以家庭般(Home)温馨的环境设置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方便、舒适的就医环境[1].我院从2009年1月在输液室开展"3H"护理服务模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科是我们县区第一家ICU病房,2010-05投入使用,设施配备比较先进,护士整体素质较高.自开科以来,我们根据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本着"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为出发点".在ICU病房实施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加强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性化护理是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患者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1].传统的护理模式护士偏重于完成治疗任务,忽视患者的基础生活护理等.  相似文献   

12.
探讨感动服务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加强护理团队建设,开展"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创造性地为患者提供感动式服务,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性改进,让患者享受热情、周到、细致、规范、舒适、超值、无缝隙的护理感动服务,在温馨、安全、舒心的就医环境中康复,真正达到"进院似亲人、出院是朋友"的服务境界.笔者对感动服务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敏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7):109-109
人性化护理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尊重个人隐私为核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的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1].现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余媛 《齐鲁护理杂志》2012,(36):104-106
目的:探讨环境建设在内科门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门诊候诊的软环境及硬件设施实施改进,实施一年后把实施期间的各项护理质控指标、患者满意度、医护满意度去年度同期进行对比。结果:实施环境建设后的患者满意度、医护满意度,各项护理质控等方面均有提高(P<0.01)。结论:环境建设顺应门诊工作特点,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就诊秩序,确保患者安全、满意就医。  相似文献   

15.
加强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了解影响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1 580份中护理服务项目进行分析.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护士治疗、护理工作不及时,应接红灯慢;护士服务态度不够好;在做治疗和检查时未详细说明;护士打针抽血的技术有待提高;健康教育不够详细,与患者沟通不够;病房环境嘈杂、影响休息等.转变观念,真正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学习倡导人性化护理,改善服务态度;强化护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全面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病房管理.优化环境,方便患者就医对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对特需病房采取优化就医环境、改变护理服务理念、加强护士培训、提供个体化护理服务模式、人文关怀的安全管理等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医院的知名度及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关键词:特需病房; 护理服务文化; 人文关怀; 多元文化; 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R47,C931.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7-0062-02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护理理论由美国护理学者Madeleine Leininger提出,认为文化照顾是护理工作的本质和中心,是护理实践的原动力[1,2]。该理论在我国已得到推广应用,逐渐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之一[3,4]。绍兴县以“中国轻纺城”而享誉海内外,吸引来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外籍患者就医数量也持续增长,相应的护理需求日益突出。本调查旨在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外籍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探索多元文化护理在骨科外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以骨科收治的外籍患者为对象,以多元文化护理理念为指导,从患者特点及需求着手,在全程护理的点滴细节中开展护理工作,消除患者在异国求医中的文化冲突,满足患者诊治和护理需求,提高对外籍患者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深入了解和探索上海市8所医院护士在照顾特需患者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及经验,为临床护士提高多元文化护理水平提供培训课程及管理借鉴.方法 通过访谈形式,访问了11位护理特需患者的护士,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主题.结果 得到护士在护理特需患者照顾中及照顾后的各种不同感受、照顾患者的新理念及护理后的新需求.结论 加强护理特需患者前的多元文化护理培训及护理中的指导,需要对护士做出广泛而持续的培训及支持,使她们更了解并熟悉如何应用多元文化护理理念于工作之中,以应对她们不确定和难以预料的护理旅程.  相似文献   

20.
背景音乐在医院环境中的运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一种医院文化建设的载体,背景音乐可以带给患者就医时直接的感官印象,而患者直观感觉的好坏关系到社会人群对医院印象的优劣,也直接影响到医院形象的树立。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和多元文化护理概念的不断深入,背景音乐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内涵。我院于2005-05在门诊大楼及部分科室安装了背景音乐系统,进行了试运行,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背景音乐的定义所谓背景音乐(background music),是指与主体的意识行为无直接关系,是通过非音乐鉴赏环境这一媒介间接地作用于主体意识行为的音乐。它的主要作用是掩盖噪声并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