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评估疫情对就业、家庭最终消费、投资及贸易便利化的影响,并作为冲击引入全球价值链一般均衡模型(GVCs_CGE),以刻画疫情对全球经济系统的影响,进而对2020—2035年木材产业经济发展及全球价值链布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传统角度或增加值角度来看,疫情对全球木材产业冲击主要集中于国际市场,各国产能转向国内;全球价值链整体受冲击严重,但产业布局结构趋向紧密,区域价值链发展势头明显。其中,中国木材产业传统贸易部分与全球贸易联系逐渐萎缩,但全球价值链的供需能力相对提升,产业区域价值链分工趋势明显。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加强中国木材产业上游供给能力和区域间贸易便利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任务艰巨。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民工外出务工造成较大冲击,给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增收带来较大困难。为贯彻落实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要求,在推动农民工有序返城返岗就业的同时,要加强政策扶持,强化指导服务,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努力实现全年促进农民工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3.
构建农村居民持续增收机制,对于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以线上问卷调查为依据,本文呈现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程度和特点,揭示出农村居民收入受影响程度较大的原因在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薄弱、面向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抗风险能力低,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服务主体质量不高。结合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结构的动态变化,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暴露出的农村居民增收风险点,本文提出构建农村居民持续增收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必解的难题,也是江苏实现全面小康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增收。江苏创新思路,因地制宜,大力探索,农民增收成效明显: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民人  相似文献   

5.
在新冠疫情冲击的背景下,研究如何保障农民增收韧性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16—2022年的市级面板数据,在综合测算产业链延伸指数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疫情背景下产业链延伸模式对于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疫情冲击下产业链延伸模式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提升作用,相较于未采用该模式的地区,采用该模式的地区农民收入提升约12%。(2)异质性检验发现,疫情冲击下产业链延伸模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其中北方林区和南方林区的增收效果更为显著。(3)疫情背景下产业链延伸程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城镇化率的单门槛效应,当城镇化水平超过门槛值50.12%时,产业链延伸程度对农民增收的正向效应会加强。(4)在机制检验方面,疫情冲击下产业链延伸模式通过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来保障农民增收韧性,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文章创新性地完善了产业链延伸模式的概念,丰富了产业链延伸对于脱贫的作用机理,为深入探讨外生冲击与农民收入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基于研究结论与讨论,提出加强农业产业链延伸、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提高地区城镇化水平以及全面提...  相似文献   

6.
今年上半年,扬中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88元,同比增加467元、增长15.5%,具体呈现出工资性收入增、家庭经营收入增、转移性收入增、财产性收入降的“三增一降”格局。农民增收的总体势头良好,但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真正建立起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全面增长的新机制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倡议书     
《农村经营管理》2009,(2):12-12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国大的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就业增收难度加大等困难,农业产业化经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农民就业增收问题突出,不仅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而且影响中央关于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目标的顺利实施.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对于帮助龙头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保持农业稳定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服务国民经济全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今年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导致罗非鱼养殖和销售出现一定程度的困难,养殖成本可能会有所增加,销售市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软,需要养殖从业者提升养殖技术,关注市场走向,创新经营策略,努力克服疫情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全力实现节本增效和创收增收。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民创业培训的调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中指出: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圳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业富民、创新强民。培养农民的创业能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企业家.使其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是实现农民稳定持续增收中需要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为此.山东省临沂市农业局、农广校就农民创业培训进行了调研分析。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数量在全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河南省农民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河南省的整体收入水平,所以增加河南省农民的收入对河南省的整体经济水平有着提升性的作用,但目前河南省农民的收入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的水平。文章就河南省农民增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百分比进行统计和计算,并将其与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相比较,发现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不稳定,且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对河南省农民收入构成进行剖析得知,影响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适销对路农产品的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对农民的科学素养教育、加强乡镇企业吸纳农民就业、农业发展公司化等一系列有助于河南省农民增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运用聚类分析——灰色关联法,将广西石漠化片区77个县区分为3类,对影响农民收入的植被恢复、农牧业发展、产业结构等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石漠化程度与农民收入呈反比;农牧业加速土地石漠化;各类县区均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前两类县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各类县区生态补偿等转移性支付过低,与石漠化的现状不相匹配。提出加大生态投入,提高石漠化片区农民收入的生态补偿;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林业,构建农林复合经营的生态系统;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等基于农民增收的石漠化片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云南省贫困村庄河边村为例,通过对河边村脱贫历程以及疫情背景下生计转型的案例呈现,从收入和消费的视角展现风险冲击下小农的生活和生计景观。在疫情的冲击下,河边村脱贫过程中形成的新业态受到巨大打击,但是农户以"再农化"和多元生计的弹性策略应对所遇到的风险,实现了疫情之下基本生活的稳定。处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农韧性的形成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在特定政治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某种状态。小农的韧性体现在小农的行为上,有着鲜明的农本主义色彩,但是这一特性却不是小农固有的,而是小农与国家和社会共同互动建构出的一个特定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状态,小农的韧性不可能脱离个体、国家和社会不同方面的有机协同。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问题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报告了广西利用农业资源公里网点监测技术,调查了970户农户涉及农民增收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劳务收入等情况,分析了农户收入构成特点,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以及农户增收的潜力,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粮食价格对农民收入至关重要,是农民维持基本生活的重要保证。文章在分析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民收入的构成,并对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增收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价格波动会影响农民收入水平,进而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粮食价格下降,会促进非农就业的工资收入,进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粮食价格波动对相关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小。并从加强政府引导、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健全粮食价格稳定长效机制、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稳定粮食价格的关键策略,以期为我国粮食安全及农民增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veryday lived realities of Southeast Asian migrant workers who left the formal sector of the labour market and entered the informal agricultural sector before and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Taiwan. Drawing on observations of migrants' daily lives and farm work and 19 in-depth interviews, it delves into migrants' subjective experiences of vulnerability, paternalism, exploitation, and control at work due to a lack of legal protection and the illegality of their employment. Although the literature has identified a link between ‘running away’ from formal employment and seeking freedom, this research suggests a continuum between experiences of work in the formal and informal economic sectors. The paper sheds new light on mobility, work, illegality, and informality and how these have constantly shaped ‘runaway’ workers' subjective experiences of freedom and unfreedom during the pandemic.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引擎。在全民奔小康的背景下,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之间存在差距、农民收入较低等问题依然值得关注。研究城镇化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影响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较高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统筹推进城镇化,协调城乡发展,继续带动就业,促进新兴产业深度集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山东省339户小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选择实验法,建立混合Logit模型分析了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和偏好异质性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与龙头企业合作,小农户更愿意通过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全产业链,而且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及补贴政策会显著提高小农户的参与效用。研究也表明: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存在异质性,异质性偏好主要来源于小农户的兼业程度、家庭年纯收入和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三个因素。小农户兼业程度越低、年纯收入越低、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越低,越偏好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经营。  相似文献   

19.
以甘肃省"两州两市"为例说明中国最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自身发展、农村面貌改善、农民收入状况和社会事业发展对农民增收产生的影响。甘肃省"两州两市"实现农民增收,要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发展旅游业和家庭服务业为重点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民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保险+期货”作为我国金融支农的重要创新,对农户实现增收起着关键作用。在农产品价格风险成为农户主要风险的背景下,分析“保险+期货”对农户增收的影响路径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准自然实验的思路,将“保险+期货”试点视作外部冲击,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采用2011—2020年中国124个县的面板数据,估计“保险+期货”试点对农户增收的影响路径和效果。结果 (1)“保险+期货”试点对农户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提高了2.75%。(2)“保险+期货”试点对农户的增收效应存在异质性,对贫困县农户更为明显。(3)“保险+期货”试点对农户的增收效应是逐年递增的,试点第5年增收效应达到上限。结论 建议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优先在脱贫地区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并且积极探索建立收入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