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会霞  石辉  王彦辉  玉亚 《生态科学》2014,33(4):749-753
研究了西安市南郊不同功能区高频度使用的女贞叶面滞留 PM2.5(直径 D <2.5 µm 的颗粒物)的能力, 分析了交通流量及样树离开道路距离对叶面 PM2.5 滞留量的影响。研究表明 , 女贞叶面的 PM2.5 滞留量受环境污染背景值影响很大, 其均值为 0.22 g⋅m–2, 但在不同区域间差异显异(p<0.05), 由大到小依次为工业区(0.38 g⋅m–2)、交通繁忙区(0.24 g⋅m–2)、商业区(0.18 g⋅m–2)、居住文教区(0.15 g⋅m–2)、相对清洁区(0.09 g⋅m–2)。在研究区域内 , 交通流量及样树离开道路距离对女贞叶面的PM2.5 滞留量影响很大; 叶面 PM2.5 滞留量与交通流量呈显著正相关(R2=0.359, p=0.011); 与样树离开道路距离呈幂函数关系(R2=0.207, p=0.050)。综合来看, 女贞能有效滞留 PM2.5, 对降低 PM2.5 污染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2012 年11 月采集到的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沉积物的20 个样点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分析, 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区域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 红树林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为: Zn>Cr>Cu>Pb>As>Ni>Cd>Hg, 各重金属含量分别为59.85±14.40 mg⋅kg–1(Zn)、30.02±5.79 mg⋅kg–1(Cr)、24.81±19.19 mg⋅kg–1(Cu)、18.31±3.85 mg⋅kg–1(Pb)、11.56±4.28 mg⋅kg–1(As)、9.24±3.77 mg⋅kg–1(Ni)、0.34±0.26 mg⋅kg–1(Cd)、99.85±37.25 μg⋅kg–1(Hg)。Hakanson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茅尾海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中等, 而且, 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截止目前该红树林未受到Zn、Cr、Ni、Pb 金属元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以沉水植物菹草为研究对象, 通过生态缸模拟试验, 研究菹草的种植密度对底泥中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影响, 探索沉水植物菹草对不同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 (1)250 株⋅m–2 密度组的菹草体内Cd、Cu、Pb 元素的平均增量最大, 分别达到30.02 mg⋅kg–1、271.2 mg⋅kg–1、226.48 mg⋅kg–1, 富集效果较好; 167 株⋅m–2 密度组菹草体内Zn元素的平均增量最大, 达到423.08 mg⋅kg–1, 可见该密度下对Zn 的富集效果最好。(2)菹草对四种重金属富集能力而言,在实验的三个密度组中对Zn 的富集效果都是最好的, 生物富集因子BSAF 分别为7.77、9.57、8.16; Cd、Cu、Pb 在250 株⋅m–2(每缸30 株)密度组下BSAF 分别达到最高7.63、6.33、3.93。(3)回归分析的曲线估计, 可知菹草植株中的重金属含量(y)与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x)是一种线性回归的关系。回归方程通式为y= –ax+b, 决定系数R2 都接近1, 回归模型的显著性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固碳潜力及其不确定性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围封和放牧对照的实测数据为基础,比较了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碳储量和固碳量,并估算了重度退化草地完全恢复后的土壤固碳潜力.结果表明: 在局地尺度上,以羊草、大针茅和克氏针茅为优势种的3种植被类型的年均固碳量均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而减少.羊草和大针茅草原群落的碳储量显著高于克氏针茅草原群落,而在过牧导致的退化过程中,后者流失了更多的土壤有机碳,其固碳潜力高于前两者.在区域尺度上,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表层0~20 cm的固碳潜力在-0.03×104~3.71×104 kg C·a-1范围内变化,总固碳潜力为12.1×108kg C·a-1.不确定性分析发现,忽略石砾含量不会造成土壤固碳潜力估算值的较大偏差,而气象数据空间插值造成的误差为±4.7×109 kg C·a-1.假设未来生长季降水的平均变化值为-3.2 mm·(10 a)-1时,土壤固碳潜力将减少1.07×108 kg C·(10 a)-1.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固碳潜力及其不确定性的估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围封和放牧对照的实测数据为基础,比较了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碳储量和固碳量,并估算了重度退化草地完全恢复后的土壤固碳潜力.结果表明: 在局地尺度上,以羊草、大针茅和克氏针茅为优势种的3种植被类型的年均固碳量均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而减少.羊草和大针茅草原群落的碳储量显著高于克氏针茅草原群落,而在过牧导致的退化过程中,后者流失了更多的土壤有机碳,其固碳潜力高于前两者.在区域尺度上,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表层0~20 cm的固碳潜力在-0.03×104~3.71×104 kg C·a-1范围内变化,总固碳潜力为12.1×108kg C·a-1.不确定性分析发现,忽略石砾含量不会造成土壤固碳潜力估算值的较大偏差,而气象数据空间插值造成的误差为±4.7×109 kg C·a-1.假设未来生长季降水的平均变化值为-3.2 mm·(10 a)-1时,土壤固碳潜力将减少1.07×108 kg C·(10 a)-1.  相似文献   

6.
蒸散发过程决定绿色屋顶雨水滞留能力的恢复,进而影响绿色屋顶径流调控功能。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和Penman-Monteith公式,利用北京市实验绿色屋顶气象和蒸散发连续监测数据,构建并验证绿色屋顶水文过程模型,模拟分析不同气候区城市绿色屋顶蒸散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该模型能较准确模拟绿色屋顶蒸散发量,率定和检验期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为0.6385和0.6014,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191和0.6168;(2)基质厚度相同的情况下,从半干旱区(兰州)、半湿润区(北京)到湿润区(武汉和广州),绿色屋顶日平均实际蒸散发量呈增加趋势;(3)增加基质厚度可提升绿色屋顶最大雨水滞留能力,进而增加绿色屋顶实际蒸散发量,但基质厚度对绿色屋顶蒸散发量的影响存在阈值,在兰州、北京、武汉和广州,当基质厚度分别超过10 cm、17 cm、24 cm和25 cm时,绿色屋顶的日平均实际蒸散发量变化不再明显。此外,不同气候区城市绿色屋顶的日平均实际蒸散发量也存在阈值,广州绿色屋顶日平均实际蒸散发量的阈值依次高于武汉、北京和兰州。本研究有望为我国不同气候区绿色屋...  相似文献   

7.
藏北高寒草地植被的碳密度与碳贮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实地调查与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估算藏北高寒草地植被碳密度和碳贮量。结果表明:1)藏北高寒草地总面积约39.059×106 hm2,植被地上平均碳密度12.158±4.7g·m-2,植被地下平均碳密度84.458±20.38g·m-2,植被地上部碳贮量5.171±0.95Tg,植被地下部碳贮量25.223±2.96Tg,植被总碳贮量为30.394±3.91Tg;2)不同草地组间植被碳密度和碳贮量差异显著。其中不同草地组间植被碳密度以丛生禾草组碳密度值最低,地上和地下碳密度分别为6.13±1.51g·m-2和26.04±5.8g·m-2,具灌木的半灌木组碳密度最高,地上和地下碳密度分别为31±3.4 g·m-2和244.59±6.9g·m-2;而不同草地组间,草地植被碳贮量以小莎草组最大,植被地上和地下碳贮量分别为2.24±0.32Tg和9.52±0.89Tg,半灌木组碳贮量最小,其地上和地下碳贮量分别为0.012 4±0.002Tg和0.098 1±0.002Tg。3)藏北高寒草地分布各县(区)碳密度和碳贮量的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从碳密度来看,革吉县、札达县、噶尔县和措勤县碳密度较高,植被平均碳密度分别相当于藏北平均植被碳密度的1.76,1.47,1.11和1.06倍,从碳贮量来看,碳贮量集中分布于双湖特别区、札达、尼玛、日土、革吉和改则6县(区),六县(区)草地植被碳贮量为25.2±2.31Tg,占藏北总植被碳量的82.89%。  相似文献   

8.
陈旭飞  张池  戴军  郭彦彪  刘婷 《生态学报》2014,34(5):1114-1125
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和毛利远盲蚓(Amynthas morrisi)接种于混合15%造纸污泥的旱地土和水稻土中,研究不同蚯蚓对不同混合污泥土壤的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的作用。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蚯蚓对混合污泥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影响与土壤类型和蚯蚓种间差异密切相关(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在混合污泥旱地土处理中,与对照相比,E.foetida处理的混合污泥土壤pH和Eh分别显著降低了0.22和13个单位(P0.05),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2.8%、43.8%、12.4%、48.4%、44.0%和40.7%(P0.05),而荧光素二乙酸酯酶活性增加了57.4%(P0.05);A.morrisi处理的混合污泥土壤碱解氮含量、过氧化氢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明显下降了16.5%,12.4%、33.9%和45.5%(P0.05)。另外,两种蚯蚓相比较,E.foetida活动后混合污泥旱地土壤pH和Eh值、有机碳含量和碳氮比分别比A.morrisi活动后土壤降低0.17和10个单位、24.9%和2.26个单位,而代谢熵和荧光素二乙酸酯酶活性显著增高(P0.05)。(2)在混合污泥水稻土处理中,与对照相比,E.foetida处理的混合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氮比显著提高20.9%和1.02个单位(P0.05),全钾含量和呼吸速率明显降低6.11%和33.8%(P0.05);而与对照相比,A.morrisi处理的混合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13.2%和10.8%(P0.05),但β-葡萄糖苷酶和荧光素二乙酸酯酶活性分别下降46.7%和34.4%(P0.05)。两种蚯蚓相比较,E.foetida处理后混合污泥水稻土的有机碳含量比A.morrisi处理显著增加了15.7%,碳氮比增加0.84个单位,速效钾、呼吸速率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少11.4%、36.5%和5.51%(P0.05)。综上所述,蚯蚓能显著影响混合造纸污泥土壤的化学和生物学特征。蚯蚓在高有机碳和低粘粒含量旱地土壤中活动,能够加速有机碳的分解和释放,降低与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养分转化相关的酶活性和微生物量,但增加微生物总体活性;而蚯蚓在低有机碳和高粘粒含量水稻土壤中活动,则能够有助于土壤有机碳储存,对养分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相对较小。与A.morrisi相比较,E.foetida对混合污泥旱地土有机碳的分解和释放、微生物活性的提高,以及混合污泥水稻土有机碳的储存等方面的能力均较强,而对混合污泥水稻土钾素转化能力相对较弱。由于造纸污泥具有高有机碳和低养分含量特征,因此污泥农用仍需考虑按一定比例配施高养分含量有机物料。同时,进一步根据土壤类型和选择适宜的蚯蚓品种进行较长期的小区和大田试验,将能够为污泥农用提供更多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蓄积量估算误差分析   总被引:55,自引:7,他引:48  
简要介绍了土壤碳蓄积量的计算方法,包括土壤类型法、植被类型法、生命地带法、相关关系法和模型方法,以及土壤有机碳蓄积量的误差分析方法.根据中国策二次土壤普查2473个典型土种剖面数据,采用土壤类型法和两种碳密度方法计算,估算的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蓄积量处于615.19×10^14-1211.37×10^14g之间,平均碳密度为10.49-10.53kg·m^-2(土壤厚度为100cm)或11.52-12.04kg·m^-3(土壤平均厚度为88cm),土壤平均碳蓄积量为913.28±298.09×10^14g,估算的不确定性在20%~50%之间.其中,土壤碳计算和采样数量的差异是导致土壤碳蓄积量估算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叶海军  唐丹玲  潘刚 《生态科学》2014,33(4):657-663
利用 Aqua 卫星搭载的 MODIS 传感器数据, 分析了慢速移动的强台风“鲶鱼” (Megi, 2010)对中国南海北部海表面温度(SST)、海表面叶绿素 a 浓度(Chl-a)、初级生产力(PP)和渔业资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研究区域内 , SST 平均值从台风前的28.8 ℃下降到台风后的 25.6 ℃, SST 最大下降 5 ℃; Chl-a 平均值从台风前的 0.099 mg⋅m–3 上升到 0.731 mg⋅m–3, 增长 6.4 倍。应用初级生产力垂向归纳模型反演 PP, 结果表明台风“鲶鱼”极大的提高了研究区域的 PP, 台风过后 8 d 内 PP 为 1001.5 mg⋅(C⋅m2⋅d)–1, 比2001-2009 年间平均值增加 684.9 mg⋅(C⋅m2⋅d)–1; 根据台风后 8d PP 估算此次台风额外固碳 1.01 Mt。应用营养动态、 Tait 和Cushing 模型估算台风引起的渔业资源增量为 10.1× 104 t。表明慢速移动的强台风对于渔业资源生产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俊 《生态科学》2014,33(2):361-365
调查研究了太湖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之间所在区域(31°4′3″-31°11′39″N, 120°18′42″-120°25′48″E)内15个 样方中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的根系活力与干湿比, 以及相应样方内的太湖底质氨氮、总氮、总磷与有机质。结果 显示, 调查区域内苦草的根系活力平均值为(314.93±79.49) mg⋅(g⋅h) –1、干湿比平均值为8.17%±2.90%; 底质中氨氮、 总氮、总磷、有机质平均值分别为(8.13±11.78) mg⋅kg –1、(1.03±1.07) g⋅kg –1、(0.55±0.29) g⋅kg –1、1.86%±2.19%。对苦 草根系活力、干湿比与底质氮、磷、有机质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 在本次所调查的底质氨氮、总氮、总磷、有机质含 量范围内, 随着氨氮含量的增加对苦草生长有促进作用; 总氮、总磷、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对苦草生长呈现一定抑制性。  相似文献   

12.
周曙仡聃  黄文娟 《生态科学》2014,33(5):1030-1034
了解磷(P)在生态系统中的平衡对于生态系统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大气沉降是 P进入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 同时径流在输出 P 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个典型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季风常绿阔叶林(简称季风林)及其演替系列-针阔叶混交林(简称混交林)和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 分析大气沉降P 输入和径流 P 输出。结果表明 , 每年通过大气沉降输入的 P 总量为 1.06 kg⋅hm–2 , 通过干、湿沉降输入的 P 量分别为0.50 kg⋅hm–2 a–1 和 0.56 kg⋅hm–2 a–1, 其中 , 大于 61%的大气 P 沉降出现在旱季(10 月至次年 3 月 )。季风林、混交林和马尾松林每年径流损失的 P 分别为 0.66 kg⋅hm–2、 0.69 kg⋅hm–2 和 0.81 kg⋅hm–2 。然而, 在雨季(4 月至 9 月 ), 季风林、混交林和马尾松林的径流 P 损失分别超过 83%、 80%和 80%。大气 P 沉降输入与径流 P 输出在旱季与雨季之间的差异表明了大气 P 沉降的增加对缓解生态系统 P 缺乏的作用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5年深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计测深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分析了深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5年深圳市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225.04×104Mg,平均碳密度为25.63MgC·hm-2.深圳市各区的森林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上有显著差异.表现为龙岗区(123.13×104Mg)>宝安区(46.70×104Mg)>盐田区(20.49×104Mg)>罗湖区(14.75×104Mg)>南山区(12.79×104Mg)>福田区(5.63×104Mg)>保护区(1.57×104Mg).各区碳密度分布为盐田区(46.18MgC·hm-2)>福田区(37.63 MgC·hm-2)>罗湖区(36.78MgC·hm-2)>龙岗区(26.60MgC·hm-2)>保护区>(24.19 MgC·hm-2)>宝安区(19.53MgC·hm-2),与碳储量大小分布无明显相关.深圳市乔木林碳储量为146.11×104Mg,以中幼龄林为主,占73.2%,平均碳密度为30.76MgC·hm-2.根据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的空间差异性对深圳市森林进行了区划,并分区提出了提高深圳市森林碳吸存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流式细胞法, 于2015 年夏季(7 月)和冬季(12 月)对大亚湾超微型浮游生物(聚球藻、超微型真核藻类和异养细菌)的时空变化及环境调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夏季聚球藻、超微型真核藻类和异养细菌的丰度分别为(44.56±46.26)×103 cells·mL–1、(3.00±4.50)×103 cells·mL–1 和(12.31±7.54)×105 cells·mL–1, 冬季的丰度分别为(12.48±3.96)×103 cells·mL–1、(0.78±0.71)×103 cells·mL–1和(3.83±1.39)×105 cells·mL–1。超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呈现为夏季高于冬季, 受到温度、溶解无机氮组成和透明度的影响。夏季表层丰度明显高于底层, 但冬季表底层无明显差异。在水平分布上, 夏季湾内高营养盐基本对应高丰度, 但石化区附近(S3 站)营养盐高丰度却较低, 范和港(S1 站)低营养盐丰度却较高; 湾口和湾外区主要受到外海水的影响, 超微型浮游生物的3 个类群丰度均较低。在沿岸流、海水垂直混合、外源营养盐输入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下, 冬季湾中部和大鹏澳附近的聚球藻丰度较高, 超微型真核藻类在湾口和范和港丰度较高, 异养细菌在湾内和湾西部丰度较高。两个季节超微型真核藻类和异养细菌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量化橡胶树和桉树人工林碳储量, 为评价海南地区碳汇功能和可持续管理功能提供重要依据。在海南省儋州市选择不同林龄的橡胶树和桉树人工林, 设置样地测算乔木层、林下植被和枯落物的生物量, 土壤分层采集0-100cm 土样,依据相对方程, 计算橡胶树和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含量和碳储量。结果表明: 不同林龄橡胶树和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碳含量变化幅度为38.09%-45.31%, 枯落物碳含量为38.50%-47.52%之间。0-100 cm 土层碳含量变化幅度为0.31%-1.62%, 各林分土壤含碳率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 除底层(50-100cm)土壤外, 其它层次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均表现为橡胶林>桉树林。橡胶树、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为160.01 和86.33 tC·hm–2, 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 橡胶树各林龄碳储量均高于桉树。橡胶树、桉树人工林乔木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36.87%和23.92%。橡胶树和桉树人工林下植被碳储量表现为橡胶树(0.78 tC·hm–2)>桉树(0.49 tC·hm–2), 枯落物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1.00%和1.56%。橡胶树、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分别为96.22 和63.88 tC·hm–2, 橡胶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高于桉树, 0-50 cm 土层碳储量成为土壤的主体, 橡胶树0-50 cm 土层碳储量占其土壤总碳储量的64.39%, 桉树为54.35%。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是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主要部分。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分别为4.20 tC·hm–2·a–1 和64.78 tC·hm–2, 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分别为11.06 tC·hm–2·a–1和23.98 tC·hm–2。两个树种均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 是海南营造高效固碳人工林的理想树种。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植被固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植被固碳研究表明,该区森林碳储量364.3×106 t,草地植被固碳量90.65×104 t,水稻固碳量18.51×106 t,其他农作物固碳量20.64×106 t;鄱阳湖湿地固定CO2量为609 120 t/a。因此,建议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抚育与合理采伐,进而形成合理的树种结构、林龄结构与林层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碳汇能力;运用保护性耕作、灌溉节水和合理施肥技术,培育新型氮素高效利用的农作物新品种,提高光合作用率,从而提高该区农作物的固碳能力;进行合理放牧和草地资源生态监测,严格控制养殖数量和规模,实现草地生态系统减少与固定CO2的重要功能;严禁围湖造田,健全水域环境监测网络,保护湿地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典型样地法研究了武功山重度退化、中度退化和无退化三种类型山地草甸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武功山山地草甸主要建群种为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和毛秆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草甸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 其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菊科>禾本科>唇形科>毛茛科。重度和中度退化草甸上物种数仅占无退化草甸的8.3%和19.4%。重度退化、中度退化和无退化三种类型草甸表层土壤(0-10 cm)种子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 分别为764 粒m–2、1371 粒m–2、2355 粒m–2。三种退化类型土壤种子库在空间垂直分布上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组分构成及其主控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玺洋  于东升  廖丹  潘剑君  黄标  史学正 《生态学报》2016,36(15):4729-4738
准确把握水稻土有机碳组分构成特征及其主控因子,对定量化评价土壤有机碳质量和未来演变趋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土壤呼吸培养实验结合有机碳三库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得到长三角地区典型水稻土剖面(0—100 cm)各土层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获取主控因子,建立有机碳组分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水稻土活性碳、慢性碳和惰性碳含量随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上层土壤(0—40 cm)有机碳组分含量下降速度明显快于下层土壤(40—100 cm);水稻土活性碳构成比例不超过5.3%,惰性碳构成比例大于活性碳与慢性碳比例之和,达到60%以上,水稻土有机碳总量变异主要取决于慢性碳和惰性碳组分变异。因此,水稻土固碳重点在于慢性和惰性组分。同时,研究还发现水稻土类型和剖面深度主要在表层对有机碳组分含量和比例构成产生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量、全氮和pH是影响水稻土有机碳组分含量分异的主控因子,利用主控因子可较好预测水稻土有机碳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以城市污泥堆肥为主要原料的基质对观花植物香彩雀(Angelonia salicariifolia Humb.)生长和开花特性的影响,并采用熵权系数与TOPSIS集成评价法综合评价了不同基质对香彩雀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经过60 d高温好氧堆制的污泥堆肥,以不同体积比与泥炭、河沙混配成的栽培基质容重和EC值比研究区的林地赤红壤低,pH值和养分含量更高。污泥堆肥混合基质栽培的香彩雀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优于土壤栽培,其中株高比后者增加29%~61%,分枝数增加27%~67%,鲜重增加17%~88%,干重增加4%~50%,开花时间提前2~16 d,花朵数增加49%~220%,花期延长8~22 d,花朵畸形率降低1%~5%,对氮、磷、钾的吸收能力显著提高。试验中各种污泥堆肥混合基质均适合香彩雀生长,熵权系数与TOPSIS集成评价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污泥堆肥基质中,污泥堆肥:泥炭:河沙体积比为5∶3∶2的基质植物适应性最强,纯污泥堆肥植物适应性相对较差,但优于土壤。将污泥堆肥作为基质主要成分用于花卉生产,既可提高花卉质量,降低成本,又能消耗大量污泥,是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置和利用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第六次、第七次和第八次三期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蓄积(生长量)扩展方法,估测三峡库区森林生产力和碳储量及碳密度变化,并利用2012 年三峡库区林地“一张图”更新调查数据,制作森林碳密度等级分布图。同时采用气候潜力模型估测潜在生产力,对比现实生产力,研究三峡库区森林生产力和固碳能力状况。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森林总生物量1.33×108 t,总碳储量0.68×108 t,其中马尾松和栎类碳储量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2.1%和12.1%),碳密度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 平均为37.36 t⋅hm–2; 2)2002-2012 年, 三峡库区森林碳储量从2002 年的40.51 Tg C 增加到2012 年的68.88 Tg C, 年均净增长2.84 Tg C, 森林的碳汇作用显著, 尤其是在2007-2012 年间的碳汇作用最强。3)三峡库区森林潜在生产力应在13.52 - 21.77 t⋅hm–2⋅a–1 之间, 现在库区林分生产力介于2.85 - 6.19 t⋅hm–2⋅a–1, 平均为4.75t⋅hm–2⋅a–1,仅为潜在生产力的21.8%-35.1%。显然,三峡库区森林碳储总量以及森林生产力和固碳能力明显提高,只要进一步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加大保护力度, 提高森林生产能力和固碳能力仍然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