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配合利伐沙班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将9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治疗组口服利伐沙班后配合口服桃红四物汤预防性治疗;对照组口服利伐沙班预防性治疗。结果治疗组DVT的发生率为2%,对照组DVT的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利伐沙班能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消除肿胀,改善患者术后高凝、高黏状态,可以更有效降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0例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6).两组患者均行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术后使用弹性袜预防DV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疗程10d,比较两组DVT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10例患者共发生14例DVT,发生率为12.7%;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1例出现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出血症状较轻,及时停药观察后均消失.结论 低分子肝素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耿雪  孟姣  李迎春  王锦 《河北医药》2016,(4):633-635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在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集束化干预组和对照组。集束化干预策略包括早期功能锻炼、饮食饮水指导、梯度压力弹力袜和药物预防四项,分别在术前及术后7 d 内观察记录患者下肢 DVT 的相关症状,检测术前及术后凝血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踝上、髌上及髌下肢体直径均在术后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Hofman 征和 Neuf 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能够减轻关节置换患者术后 DVT 的相关症状,对降低 DVT 发生风险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使用空气波治疗仪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疼痛情况的影响,以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临床常规手术后第1天,双下肢应用POWER空气波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在临床常规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双下肢静脉管壁光滑度、肢体肿胀、疼痛程度。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周后肢体重度肿胀、疼痛及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空气波治疗仪能明显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对早期DVT的预防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聪 《首都医药》2014,(24):62-63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防控方法。方法2O09年1月一2012年10月对154例我院骨科大手术术后患者血栓情况进行观察。对11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别采用中西药两种方法进行预防治疗,并对59例患者采用益气活血中药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活血通脉汤,同时进行CPM机功能锻炼。在髋膝置换术后应用活血I号方口服。结果与结论骨科患者DVT重在预防,提高认识,在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降低DVT的发生率。研究表明,中西药物均能降低DVT的发生率;下肢骨折创伤术后早期运用中药干预,能达到预防下肢DVT的目的。中医药对于术后下肢DVT的预防可达到与西药相似的效果,且较为安全,应充分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治疗与低分子肝素联用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科自2003年7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260例患者380个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腹壁下注射,术后定时按摩小腿肌肉;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足踝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足底静脉泵治疗、CPM治疗.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第7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并同时对两组患者伤口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48 h对照组患者伤口引流量为(252.2±41.4)ml,治疗组为(260.8±35.2)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均在术后第3天发生血红蛋白轻、中度下降,至术后第10天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第7天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对照组有10例发生DVT,治疗组有4例发生DVT.治疗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致死性肺栓塞患者.治疗组有1例死于肺部感染并发症.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与低分子肝素联用能有效预防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后DVT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前护理干预,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的早期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对 24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干预.结果 24例患者经术前护理干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做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前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危消化内镜干预对服用华法林患者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入选服用华法林同时需行高危内镜操作的患者148例,术后分为早期抗凝组73人(术后8h内恢复抗凝治疗)和延迟抗凝组75人(术后第3 d恢复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和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9%vs.4.00%,P=0.304),早期恢复抗凝治疗出血风险的OR值为1.28,延迟抗凝组血栓事件发生率较高(12.00%vs.2.74%,P=0.031),延迟抗凝血栓风险的OR值为3.83。结论对于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高危消化内镜术后8 h内恢复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血栓发生风险,而出血风险增加相对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对髋膝关节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髋膝关节手术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组,两组患者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基础上分别应用阿司匹林和华法林进行口服治疗,比较两种药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华法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0%,低于阿司匹林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发生下肢水肿5例,肺栓塞2例,肝肾功能异常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华法林组发生下肢水肿3例,肺栓塞1例,肝肾功能异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膝关节手术患者,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可起到更好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作用,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观察足部动静脉脉冲系统和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动静脉脉冲组(A组)32例,术后即刻使用,24h×7d;低分子肝素组(B组)34例,术后12h首次使用,每日1次,连用7d;对照组(C组)30例,未予任何干预措施。所有患者术后7d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DVT发生率A组15.6%,B组11.7%,C组40.0%(明显高于前两组,P<0.05);近端DVT发生率A组3.1%,B组2.9%,C组20%(与前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静脉脉冲系统和低分子肝素均可显著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动静脉脉冲系统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对药物预防DVT的软组织副作用有顾虑时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联合会(IWPC)模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VT)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100例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32例,均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分析技术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利用IWPC模型计算华法林初始剂量,并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结果调整华法林至合适剂量;对照组直接根据INR监测结果调整华法林至合适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在INR首次达标时间、INR达标维持时间、华法林抗凝治疗3、5、7天INR、INR达标率和INR总达标率、7天华法林累积剂量及治疗范围时间(TTR)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CYP2C9 1075A>C基因以AA型为主(91.18%),C等位基因突变率5.15%,VKORC1 1639AA型79.41%,G等位基因携带率11.03%。研究组患者INR首次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INR达标维持时间明显增加(P=0.02),华法林抗凝治疗3天INR及INR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TTR为47.27%,较对照组29.01%明显增加(P<0.001)。结论:IWPC模型有助于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但其在华法林长期抗凝中的应用价值有待于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 单侧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儿111例,术后3~13 d行双下肢上行性静脉造影,检查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DVT发生情况;对13项临床因素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总发生率为31.5% ,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THR)25.3% ,全膝关节置换术(TKR)50.0% ;未见症状型肺栓塞患者.结论 术后DVT发生率与关节置换种类有关,TKR高于THR.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冷热疗法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探讨冷热疗法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60例骨关节病并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冷热疗法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康复锻炼,冷热疗法组在此基础上热疗与冷疗交替使用进行治疗,2次/d,7d为一疗程,持续1个月.比较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康复治疗后疼痛指数分别为(3.16±1.02)、(4.36±1.54),观察组的疼痛减轻更为明显;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侧膝关节功能活动优良率为88%,优于对照组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关节病患者行膝关节置换术后予以冷热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其膝关节的功能活动,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到本院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康复训练,治疗结束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伤口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P〉0.05)。股静脉血流峰平均速度、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并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患者的深静脉血栓,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总结采用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脑梗死后肢体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56例脑梗死后肢体疼痛患者,采用活络效灵丹加减进行治疗,同时与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的疗效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54例患者在治疗后症状评分分别为(5.1±3.2)和(20.5±4.8)分,两组患者同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显著(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后患者的肢体疼痛以及提高患者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推荐作为治疗脑梗死后肢体疼痛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广泛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从术前、术中及术后三方面来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的发病因素,以期为临床上DVT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骨科大手术(包括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的普遍开展,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逐渐增高,少数患者可导致严重的肺栓塞、脑栓塞等并发症。我院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以来,对218例骨科大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采取联合措施,对下肢DVT进行预防及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病人的溶栓效果。方法:将92例经静脉造影确诊为DVT的病人分为溶栓组(n=51):静脉滴注尿激酶(100-150万U/d),持续5-7d,之后持续静脉滴注肝素钠(500-1000U/h)5-7d,再服用华法林3-6个月;常规治疗组(n=41);静脉滴注肝素钠(500-1000U/h)持续5-7d,再服用华法林3-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溶栓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疗效与病程关系密切,病程小于2周者疗效显著,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静脉内应用尿激酶治疗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患者长期口服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控制在2.0—3.0,拔牙前不停止口服华法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患DVT长期口服华法林行拔牙术者80例,根据INR值分为两组:2.0≤INR≤2.5组36例,2.5〈INR≤3.0组44例;另180例未患DVT且未服用华法林及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均拔除单颗非阻生齿,观察并记录拔牙术后5min、10min、30min、1h、24h、48h的出血情况。结果对照组与2.0≤INR≤2.5的两组患者在拔牙术后5rain、10min、30min的拔牙窝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h后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两组均无再出血。2.0≤INR≤2.5与2.5〈INR≤3.0的两组患者在拔牙术后5rain、10min、30min、1h、24h的拔牙窝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均未再出血。结论长期口服华法林的DVT患者,在术前不停止口服华法林的情况下拔除单颗非阻生牙是可行的,但INR尽量控制在2.0—2.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磺达肝素钠与华法林治疗癌症患者意外检出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72例意外检出肺栓塞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组(36例,给予口服华法林,5 mg/d,1次/d,维持国际标准化比率在正常值2.0~3.0倍之间)和磺达肝素钠组(36例,给予皮下注射磺达肝素钠,2.5 mg/d,1次/d),观察两组患者连续治疗90 d后临床疗效、治疗结束1年内肺栓塞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连续治疗90 d后,磺达肝素钠组疗效显著好于华法林组(P<0.05);磺达肝素钠组出血患者例数显著低于华法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1年内肺栓塞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磺达肝素钠治疗癌症患者意外检出肺栓塞的疗效优于华法林,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