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38项企业会计新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并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首先开始实行.提出了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其作为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有力补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问题以及  相似文献   

2.
钱林芳 《经贸实践》2016,(8):159-159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2014年财政部颁布了一系列准则,修订或新增了八项会计准则,一项准则解释。这是继2012年会计修订后的又一次大规模修订。而其中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不仅是基本准则中唯一变动处,而且单独成为一项准则,可见其重要性。历年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就是学术讨论的热点,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也有着曲折的历史,这次对于公允价值的修订意味着我国将继续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大规模引进公允价值的同时对其进行更为细致的规范。本文从会计准则变动出发,进一步讨论计量属性选择和公允价值准则变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选择计量属性时可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当前会计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就我国引入公允价值的意义、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浅析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的应用将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趋同.尽管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并没有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明确地将公允价值列为计量属性,但在有关准则中却对公允价值进行了广泛的运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的会计准则项目,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范围基本一致,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本文主要讨论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应用的现实意义、应用的体现、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准备、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金融资产等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能体现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能反映企业价值。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争论的焦点,而研究和解决在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遇到的现实问题,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6.
公允价值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可谓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方面。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迈出的实质性步伐,也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但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与国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现有规定在实施中也面临一些困难,为进一步推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还应在政策制定、会计监管、评估市场、市场环境的完善和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刘东生 《当代经济》2009,(18):162-163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会计计量属性,在会计计量问题上有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做了一些有益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会计准则对部分会计项目(可选择项目)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赋予了企业选择权,因此可能诱发机会主义的会计选择行为。文章对新准则实施之初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选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其选用程度并不高;同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选用没有体现出机会主义的操纵特征。也就是说,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选用基本正常,监管方所担忧的机会主义操纵行为并未出现。这很可能是新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计量选择与运用的一系列限制性规定和监管部门针对准则过渡期的监管政策发挥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第一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突破了基本会计准则规定的历史成本原则。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公允价值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会计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视角出发,结合2014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探讨我国现在对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存在的争议,以会计理论为起点推导会计准则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结合对新公允价值准则的解读,对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争议的必要性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