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水稻不同品种耐盐限度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水稻不同品种的耐盐限度,对于盐渍土区稻作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试验表明,土壤全盐5.94g/kg时,盐粳68、花粳8、辽粳294和盐粳34的发芽率均不低于90%。花粳15分蘖期最高耐盐为14g/kg,盐粳68拔节孕穗期最高耐盐为17g/k,盐丰47—6成熟期最高耐盐为12g/kg。12个供试水稻品种,其中盐粳68、花粳8、辽粳9和92—71耐盐能力强;花粳15、抗盐100、盐丰47—6、辽粳294、盐粳34和盐粳31耐盐能力次之。  相似文献   

2.
水稻不同品种耐盐限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盘锦地区水稻的几个主栽品种及有生产潜力的新品系,在种子发芽和不同生育时期的耐盐临界浓度及不同盐分抑制条件下的水稻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种子耐盐能力排序为辽盐糯>辽粳294>盐丰47>辽盐188>辽优2006>辽粳263>沈农9765>辽盐166>辽粳138>辽盐92;在不同生育时期供试水稻品种的耐盐能力排序为:发芽期辽盐糯>辽粳294>盐丰47>辽盐188>辽优2006>辽粳263>沈农9765>辽盐166>辽粳138>辽盐92;分蘖期盐粳68>H522>H757>辽盐166>辽盐188>K20;拔节-抽穗期辽盐166>辽盐188>盐粳68>K20>H522>H757;成熟期辽盐166>辽盐188>盐粳68>H757>H522>K20。  相似文献   

3.
黄河  李旭  黄艳华 《北方水稻》2021,51(4):6-8,26
采用1.5%NaC1盐溶液幼苗胁迫,0.4%井盐水盐池灌溉及轻、中度盐碱地示范筛选方法,依据不同品种幼苗株高、鲜重、根数、根长及植株株高、穗长、结实率、千粒重、产量遭受盐碱危害程度筛选耐盐优质高产多抗水稻品种.试验筛选了盐粳218、盐粳939等6个耐盐优质高产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耐盐水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晓勤 《中国稻米》2005,11(6):10-12
本文介绍了水稻耐盐转基因研究的意义,综述了目前应用于转基因水稻研究的耐盐基因种类和当前国内外耐盐转基因水稻的研究现状,并对耐盐转基因水稻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不同耐盐水稻品种产量形成对盐胁迫的响应,以3个耐盐品种和3个盐敏感品种为参试材料,通过两季大田试验,探究耐盐能力不同的水稻品种在3种盐胁迫处理(0.0%、0.3%和0.6%)下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差异。结果表明,耐盐水稻品种在0.3%和0.6%盐浓度胁迫下的减产率分别为38.1%~50.6%和51.2%~63.6%,明显低于盐敏感品种的47.9%~72.3%和72.9%~84.6%。同时,盐胁迫下,耐盐水稻品种在分蘖盛期和齐穗期的株高、茎蘖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降幅也明显低于盐敏感品种。进一步分析可知,与盐敏感品种相比,耐盐品种在0.6%盐浓度胁迫下具有较高的产量,齐穗期叶片还保持较高的SPAD值,成熟期叶片还保持较低的Na+含量和钠钾比。因此,良好的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是水稻在盐胁迫下获得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Goss.  DR 沈法富 《江西棉花》1995,(2):47-48,F003
尽管棉花被认为是耐盐植物.且不同的品种间已观察到耐盐性的变异,但是,棉花耐盐性的传递机制仍然没有解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耐盐品种是否比盐敏感品种含有基本(或诱发产生)较高水平的抗氧化剂.在温室内,用0和150mMNaCl处理耐盐棉花品种(Acala1517—88和Acala1517—SR2)和盐敏感品种(Stoneville825和Deltapine50)的植株,测定它们生长状况和抗氧化剂容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50mMNaCl处理,使Delatpine50和Stoneville825品种植株的生长对比照下降40%以上,而Acala品种植株的生长仅下降不到30%.耐盐品种Acala的过氧化氨酶(121~215%)和α-维生素E(312~340%)的基本水平较高.盐处理后,耐盐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了38~72%,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提高了55~101%;而盐敏感品种这些酶活性则保持稳定或下降.生长在150mMNaCl条件下,耐盐品种比盐敏感品种显示出氧化抗坏血酸和还原抗坏血的比率低,还原谷胱甘肽和氧化谷胱甘肽的比率高.在一次盐胁迫处理后,Deltapine50的脂质过氧化水平比Acala1517—88高51%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水稻品种苗期耐盐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华 《北方水稻》2011,41(2):10-13
对辽宁省29个水稻品种苗期150mmol/L NaCl水溶液处理条件下苗高、根长、根数、单株苗干重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品种进行聚类.结果表明,盐丰47-8、辽盐282、辽粳371、辽盐12、桥201-2、辽盐241苗期耐盐能力较强,盐粳98、辽开79-3、沈农9418、铁粳4号、辽2096、沈农9741、盐粳34、铁粳...  相似文献   

8.
盐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个主要环境因素。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世界很多地区都发生了土地的盐渍化。近年来植物的耐盐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植物耐盐的机理、耐盐相关的基因及转基因植物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从事耐盐研究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稻耐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耐盐水稻品种是盐碱地的粮食作物增产和对盐碱地改良的重要途径之一。水稻对盐胁迫中度敏感,其耐(敏)盐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到2015年,利用AFLP、RFLP、SSR等分子标记手段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定位的耐盐QTL已有250多个,其中以第1、2、6和7染色体上居多,但克隆的水稻耐盐基因相对较少。水稻耐盐品种的选育现仍以常规育种为主,即主要通过筛选耐盐种质及耐盐鉴定,再利用杂交和回交等方法将耐盐基因导入到优良水稻品种中,从而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耐盐品种。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水稻种质耐盐性鉴定技术和指标、耐盐种质筛选、耐盐品种选育以及耐盐性的遗传及分子机理等研究进展,并对今后水稻耐盐育种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植物耐盐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个主要环境因素。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世界很多地区都发生了土地的盐渍化。近年来植物的耐盐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植物耐盐的机理、耐盐相关的基因及转基因植物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从事耐盐研究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2001~2002年度对500份大麦种质资源耐湿性大田鉴定的基础上,2002年对其中12份耐湿性较好品种及10份耐湿性较差品种的耐湿性进行了水池鉴定。鉴定结果认为:大麦品种受湿害的程度与鉴定的条件(土壤保水性能、肥力)有关。在鉴定不同品种的耐湿性的差异时,应同时考虑各性状的绝对受湿值和相对受湿率,并以相对受湿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22个品种在两年不同条件下的耐湿性鉴定结果基本一致,以浙农大3号和苏农16的耐湿性最好,耐湿性最差的品种为Araphes、Kapator、Lara等品种,7204(英)、余姚向天二棱的耐湿性需进一步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2.
花生诱变材料及品系芽期耐盐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2个化学诱变处理M。材料共计8708粒花生种子,置于2.0%NaCl溶液中发芽,筛选出81粒露白种子,直接种植于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试验地,结果只有1粒出苗且长势良好。另对74份品系材料在1.0%NaCl浓度下进行了耐盐筛选,L19露白率最高(75%),且长势良好。相关分析表明,花生芽期耐盐性与种子粗脂肪、粗蛋白、...  相似文献   

13.
采用茎中可溶性色素水平测定法,对来自不同省份的95份大豆新品种(系)菌核病耐病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大豆品种(系)对大豆菌核病耐病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共有11份大豆品种(系)表现为中等耐病性,占参试材料的11.58%,其中4份耐病强度(TI)>60%;11份中等耐性品种(系)中有8份来自东北地区,占所有中耐材料的...  相似文献   

14.
对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橡胶繁育圃2007/2008年低温寒害后的不同橡胶树品系的受害情况进行调查。橡胶品系随苗龄的增长其抗寒性逐步提高;湛试系列橡胶品系抗寒性总体较好;用抗寒品系作亲本与高产品系常规杂交有选育出抗寒高产新品系的可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早熟、耐寒、高产、抗锈病花生新品种粤油5号是以“粤油116”作为高产亲本材料,以国际半干旱作物所的早熟品种“ICGV8641”为早熟亲本,以美国引进种质“P1381622”为耐寒亲本,通过有性复合杂交,多世代轮回交替选择、定向选择和多点鉴定等方法培育而成。该品种1998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1999年被列为广东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并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2000~2001年连续两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02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6.
Elymus scabrifolius is a native C3 South American grass species. It is valued as forage species adapted to various environments in Argentina and is also a potential source of traits for wheat‐breeding programmes.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native genetic resources requires extensive coll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vailable materia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variability in salt tolerance within E. scabrifolius populations in Argentina. Specimens of E. scabrifolius were collected from a wide range of soils in Argentina, and most populations were found in saline environments with high sodium levels. Intraspecific variability in salt tolerance was estimated,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salinity level of the populations’ natural environment was assessed.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based on growth data distinguished lines from saline and non‐saline habitats only under salt conditions. Results suggest that selecting under stressed environments is a reasonable strategy for breeding E. scabrifolius. Lines of saline origin had higher biomass under both control and saline conditions, suggesting that higher gains from selection would be obtained if germplasm from this origin was used, and tillering may be the most useful indirect selection criterion for improving salt toleranc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alt tolerance, ion content and osmotic adjustment was also assessed. Salt‐sensitive lines accumulated high sodium levels in leaves. However, osmotic adjustment did not correlate with the maintenance of leaf elongation rates under salinity in the genotype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7.
以17个主要推广玉米品种、5个新组合和3份资源为材料,利用盆栽苗期试验比较它们在酸性低磷土壤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存在明显的耐低磷基因型差异,华玉106、华玉104、华玉107、桂单22、农大68和兴黄单936等耐低磷性较好,其中,华玉106和华玉104在地上部和根生物量、根长和根表面积都最高,可作为玉米耐低磷育种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为害的耐性和补偿作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采自云南高原粳稻区病叶分离的17份水稻白叶枯病菌株,在30份水稻品种上接种进行致病型初步鉴定。研究表明可以将17个菌株分为7个致病型(Ⅰ~Ⅶ),其中Ⅴ型菌为云南高原粳稻区的优势菌群。初步构建了一套包含7个品种(黄玉、毫糯扬、TN1、珍珠矮、IR26、南粳33、金南风)的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的鉴别品种,明确了7个致病型在这套鉴别品种上的反应型。早生爱国3号(Xa-3)、IR1545-339(xa-5)、IRBB21(Xa-21)、扎昌龙(Xa-22t,Xa-24t)对所接种菌均表现抗病,在云南高原粳稻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