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炉送风装置长期处于高温、高压、多尘的环境中,工作条件极其恶劣,是高炉送风管路上的薄弱环节。文章对安钢2000 m3高炉送风装置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及改造,解决了由于高炉本体的变形造成的送风装置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问题。通过对高炉进风系统的改造,改善了设备运行环境,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减轻了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为高炉提高风温,加强冶炼强度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高炉操作中,煤气分布与送风制度、装料制度关系密切。送风制度决定了煤气的原始分布,装料制度可以调节煤气的分布状况。宝钢高炉的实践表明,煤气分布以中心流比较发展,边沿流适当发展为理想的分布。煤气分布调整的基本考虑有以下三点。 1.下部调节的送风制度对于气流的合理分布和炉缸工作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在调整煤气分布时,首先要考虑送风制度(风量,风温、湿份、喷吹量,风口面  相似文献   

3.
冲天炉冷冻除湿送风装置及其综合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华  朱鸿复 《铸造》1991,(8):20-23
介绍了冷冻除湿送风装置的安装使用情况及效果,除湿送风提高了铁水温度,减少了白口倾向,减少铁液含气量及合金元素烧损.仅废品率下降和降低能耗两项的收益即可在二年内收回冷冻除湿送风装置的成本.  相似文献   

4.
对本钢七号高炉降低焦比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原燃料条件的改善、合理的炉型、优化布料矩阵及大批重、合理的送风制度、高风温、高富氧,以及各项制度的合理匹配是本钢七号高炉降低焦比的主要经验。由于七号高炉率先使用大批重煤气利用率好,炉况稳定顺行,焦比降低,煤比提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3000m3级高炉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脉冲送风产生的振荡引入燃烧过程可以打破停滞区和纯态面,从而提高炉子的有效燃烧率,提高了生产率。在高炉送风管中安装蝶阀可以获得每分钟1-5次脉冲送风,从而可以节约焦炭2.5%以上,炉子生产率增加5%以上。  相似文献   

6.
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有两座高炉,其中1#高炉为1580m3,焖炉时间长达52天9小时16分钟。通过科学、精心的开炉准备和合理焖炉、开炉方案制定,顺利实现长时间焖炉,且送风后47小时达产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钢七号高炉(2850m3)于2012年5月8日空料线停炉后进行17d的扩大性小修。开炉前使用大风量、采用热风炉进行严密的烘炉,并对热风炉系统、高炉本体系统、煤气系统等进行加压试漏工作;详细分析高炉入炉料的成分和条件,确定合适的开炉焦比,精确测量焦炭和矿石的料流轨迹,寻找出不同料线对应的11档位溜槽倾动角度及落点位置,最终得出开炉的布料矩阵和料面形状图;炉前充分做好出渣出铁的准备工作,炉内做好送风恢复计划;送风后严格按计划步骤捅风口加风,并稳步加大负荷,同时炉前抓紧渣铁排放,保证高炉一次开炉成功,并快速达产。  相似文献   

8.
魏凯 《金属世界》2011,(6):21-23
本钢新1号高炉是本钢最大的现代化高炉,其装备和工艺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但从2009年2月份开始,由于产量大幅提升,原燃料开始出现大的波动,同时对大高炉的操作和管理的认知也不够,造成炉况一直不稳,高炉顺行未达到最佳状态。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合理的装料制度、调整送风制度及强化炉前管理等措施,高炉冶炼强度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2010年12月份达到平均日产过万的良好成绩。  相似文献   

9.
对鞍钢2号3 200 m~3高炉低燃料比高利用系数进行了生产实践总结。通过提高焦炭质量,改进造渣制度,采取高风温、高富氧和高顶压等操作,并控制合理的鼓风动能和送风比和加强炉前管理等措施,使鞍钢2号高炉的燃料比长期稳定在500 kg/t以下、焦比低于300kg/t。2015年以后该高炉利用系数保持在2.3 t/(m~3·d)以上。  相似文献   

10.
本钢五号高炉进行了105d的停产检修,高炉更换了部分冷却壁、重新砌筑炉缸半石墨碳-碳化硅砖和风口组合砖、炉身进行了喷涂造衬,高炉通过复风前的精心准备,制定合理的热风炉烘炉方案、高炉烘炉方案、高炉打压试漏方案、开炉装料方案、开炉方案等措施,采用炉缸填充枕木法开炉,吨铁开炉总焦比确定为3.5t,吨铁正常料焦比0.75t,选择了合适的操作制度和参数,送风后及时调整负荷,逐步降硅,炉前渣铁排放顺畅,使用了79h恢复至正常风量,实现了快速、顺利、安全开炉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