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歧口凹陷歧北低斜坡B90井区,油气藏发育广泛,沙一下是该区勘探开发的重点。对研究区,沙一下油藏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其成藏条件,从而指导油气勘探。研究区油藏类型可分为构造-岩性油藏及岩性油气藏两种。研究区地层埋深较大,烃源岩成熟,生烃条件良好、源储一体,油气运移动力强。在运聚方向上的上倾尖灭砂体捕获油气而成藏。研究认为,B90井区,连接歧南、歧北斜坡,砂体叠置发育,连片分布,物性好,形成岩性上倾尖灭的岩性圈闭。这种岩性圈闭厚度大、条件好产量高,是大港油田重要的增储上产地区。  相似文献   

2.
低斜坡区属典型的挠曲斜坡,处于歧北斜坡坡折构造的最低处。沙三段沉积期间,以扇三角洲体系、辫状河三角洲-远岸水下扇体系为主,砂体分异强;沙二段沉积期,坡折控砂作用明显减弱,沿中斜坡发育滩坝砂体;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期间,由构造斜坡转变为沉积斜坡,表现出在高位斜坡区以滩坝和静水潮坪碳酸盐岩分布为主,中位斜坡以远岸水下扇沉积为主。通过对该区成藏地质背景、成藏演化特征、成藏模式、主控因素等研究认为歧口凹陷优质烃源岩发育、演化程度较高,斜坡是油气长期运聚指向区,构造、储层、油源"三元"耦合,决定了歧口凹陷斜坡区是多层系、多类型岩性地层油气藏叠加连片的大型复式油气带分布区。  相似文献   

3.
巩兴会  曾溅辉  郭凯  赵晨 《辽宁化工》2014,(6):768-772,775
根据蠡县斜坡研究区古近系断层油气藏分布特征和含油气性特征,探讨了古近系断层油气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认为蠡县斜坡断层油气藏具有烃源岩、断裂、有利储集相带和输导体系联合控藏的特点。古近系油藏主要围绕生烃洼陷呈带状分布;发育于斜坡中外带的北东向早期断对油气主要起遮挡聚集作用,发育于斜坡中内带的北东向晚期断层对油气主要起输导作用,也有部分晚期断层聚集成藏;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相和河流相砂体中;由斜坡中低部位的断层垂向输导通道和鼻状构造砂体横向输导通道组成的断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是蠡县斜坡中南部主要的油气输导体系类型。  相似文献   

4.
RZJ地区扶余油层以大型河流相沉积为主,河道砂体发育,砂地比在30%—70%,单砂层厚度3-10m,泥岩隔层1-20m厚度不等,砂岩叠置关系错综复杂;储层发育,但多数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本文主要针对扶余油层的岩性油气藏的复杂性,要寻找规模储量区,重点开展河道砂体沉积模式及有效河道砂体的地震识别技术研究,探索有效储层及含油气性预测方法,进行储层精细描述和刻画。  相似文献   

5.
葡南油田葡萄花油层为松辽盆地中浅层重要的增储潜力区之一,受构造样式多、断层分割强和沉积相变快等因素影响,油藏类型多样及油水分布复杂.本文利用测井、录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对葡南油田葡萄花油层进行单一圈闭划分及油藏动静一体化精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葡南油田葡萄花油层主要发育岩性、断层-岩性和构造3种类型油气藏.受背斜构造北西高南东低、东西向断层分割和储层砂体连通性顺源变差等因素影响,岩性油藏发育在砂地比值低的背斜构造边缘区;断层-岩性油藏发育在断层发育和砂地比值中等的背斜构造斜坡区;构造油气藏发育在砂地比值高的背斜构造主体区.岩性油气藏储层表现为"非干即油"的特征,油主要发育在孔隙度大于18%的高物性水下分流河道和主体席状砂中;断层-岩性油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反向断层下盘,受断层侧向封挡和水下分流河道优势输导共同控制垂向上主要聚集在低水位期的葡Ⅰ4-葡Ⅰ9小层;构造油藏主要分布于背斜构造高点,整体上表现为上油下水特征,油气分布不受微相类型和储层物性控制.  相似文献   

6.
歧口凹陷斜坡带上沙河街油组油藏埋藏深、单层薄、为砂泥岩互层油藏。油藏类型为斜坡构造背景上受砂体控制的构造岩性油气藏,原始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较低,难以满足对该区含油砂体的精细刻画。本文通过应用三维地震资料拓频处理技术和基于小波变换波阻抗反演技术开展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及精细储层预测,落实了歧北斜坡带上滨Ⅳ油组两套主力砂层组的展布特征,为开发先导试验井组的部署与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准确预测砂体及分析成藏规律是寻找油气藏的关键。海安地区戴南组地层岩性油气藏比较发育。从生、储、盖三方面分析了戴南组地层的成藏条件,结合地震资料、钻井情况、波阻抗反演,对研究区的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海安地区岩性油气藏具有近油源、富砂体、占高点的特点。研究区岩性油气藏主要是砂岩上倾尖灭成藏,油气通过断层和砂体运移,在构造高部位聚集,而低部位砂体仅作为油气运移通道。这为海安地区岩性油气藏钻探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一些深层油藏的勘探开发与研究,逐步将地震精细解释及储层反演等综合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分析并预测出岩性油藏的储层及油藏发育情况,说明根据勘探开发新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准确预测各类构造及岩性油气藏的砂体发育,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以及油气的运移方向与聚集场所,而且还可定量评价断层的封闭性。因此,从勘探和开发的综合角度对油气的分布进行评价和预测,将对岩性油气藏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沉积的巨厚盐岩是形成盐下及盐间隐蔽油气藏的重要场所。隐蔽油气藏以圈闭成因为主,圈闭形态和断层遮挡为辅,隐蔽油气藏类型为三大类十个亚类,成藏模式具有盐岩体周边及各个次洼带周边是岩性尖灭油气藏最有利的发育地区;夹于生油岩之中的浊积砂岩体最有利于油气聚集;具有构造背景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可形成大规模的油气藏;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冲积扇砂砾岩扇体的前方断层下降盘是滑塌浊积岩或深水浊积岩的发育区;沿古斜坡、古隆起呈带状分布的地层圈闭很难形成油气藏;斜坡断阶有利于油气运移,是形成斜坡断阶油气藏的有利场所等六大特点。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以寻找盐下砂岩尖灭、断层—岩性、上倾物性遮挡及构造—岩性圈闭为目标勘探区。  相似文献   

10.
切四号构造是昆北断附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已被钻探资料证实,而作为昆北断阶带区域上的主要储层,E1+2地层为辫状河流沉积,岩性主要以砾岩,砾状砂岩和含砾不等粒砂岩以及泥质粉砂岩,从岩心的物性分析来看,该层属于中低孔-低渗储层,并且在该层上断层较发育,储层非均质性较发育,岩性和断层成了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总体上,该层砂泥岩互层发育,上部发育泥岩和砂质泥岩,能很好的作为有效盖层,但该井离生烃凹陷较远,是否具有充足的油源也是该区油气是否成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葡萄花油田西部葡萄花油层断层极为发育,油水关系复杂,储层发育变窄、变薄。在分析葡萄花油田西部区域各区带的油气成藏过程、油气藏形成机制和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将研究区不同区带上的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模式概括为:背斜带构造成藏模式、斜坡带构造-岩性复合成藏模式和凹陷带岩性成藏模式;并从动、静态要素分析确定了油气藏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蠡县斜坡位于饶阳凹陷西部,西与高阳低凸起东翼相接。综合研究发现斜坡中南部油水关系复杂,"高水低油"现象随处可见,针对这一复杂的油藏分布特征,本文通过解剖已知油藏,从构造、沉积、储层等方面入手,建立油气运移模式,对蠡县斜坡中南部地区浅层油气成藏成因进行探讨,综合分析认为:1)油气在斜坡中带或内带就已进入浅层,而后主要通过各层连通砂体侧向向坡上运移成藏。2)构建了以斜坡内带断层、储层为油气运移通道,高部位靠断层、岩性控藏的新的成藏模式。3)从斜坡低部位至高部位、沙一下到东营组地层中,只要存在圈闭,就有油气富集的可能,改变了以往沿着断棱寻找油气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葡北东斜坡、葡萄沟地区长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储层发育、油源条件好,展示了位于葡北-葡萄沟地区的隐蔽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该区低幅度构造圈闭和隐蔽油气藏形成应该具备以下地质条件:①储层物性控制圈闭的有效性,储层物性是油气注入的先决条件;②近源的砂体圈闭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③与构造或断层配置关系良好的圈闭形成复合型油气藏;④薄砂层发育的相带有利于油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杏子川油田楼坪区位于鄂尔多斯沉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对长6层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油气分布特征、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岩心化验、测井资料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对长6各小层的砂体厚度及砂地比值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分布的平面和剖面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楼坪区长6油层组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为主,局部发育河口砂坝和远砂坝,河道砂体顺物源方向,连通性较好,油气分布于岩性圈闭中。  相似文献   

15.
松南某区块扶余油层流以大型河相沉积为主,河道砂体叠置发育,砂地比通常在30%~70%,单砂层厚度一般为3~10 m,泥岩隔层1~20 m,砂岩叠置关系错综复杂,储层发育,但多数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本文主要针对扶余致密油气藏储层岩性油气藏的复杂性,利用地震资料开展储层预测研究,提高储层预测的纵向分辨率,开展河道砂体沉积模式及有效河道砂体的地震识别技术研究,探索有效储层及含油气性预测方法,进行储层精细描述和刻画。  相似文献   

16.
孤南洼陷石油地质条件复杂,制约勘探的关键是储层展布和油气成藏规律不清楚,以沙三中为目的层,加强层序与油气的关系、沉积特征及储层预测研究,明确储层的空间展布,继续寻找岩性圈闭,扩大含油气范围.根据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及地震响应特征对属性参数进行优选,结合沉积相进行储层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有利储集相带位于东南斜坡和西南斜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升22区块生、储、盖、运、圈、保等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发现该地区来自青一段烃源岩的油气以油源断裂为油气运移通道,以河道砂体和席状砂体为储层条件,在断层遮挡条件下形成的构造岩性圈闭,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密集的断裂构造带是控制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而圈闭分布特征影响油气藏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春光区块古近系已发现多个地层和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朵体边缘,储集层为水下分流河道末端沉积;地层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古近系底部不整合面之上,储集层为水进水退砂体。结合油源、沉积储层、油气输导和构造条件分析,匹配于油气充注期次,认为研究区古近系地层和岩性油气藏勘探优势与风险并存。虽然地层和岩性圈闭发育时间早,类型多,但在缓坡沉积背景下,储集层砂体厚度较薄,且地震资料有限,勘探目标落实难度较大。为提高其勘探成功率,三角洲前缘相变区的精细沉积相研究、砂体形态的精细雕刻与高精度地震资料的处理都亟需进行。  相似文献   

19.
陈家庄凸起北坡东营组地层超覆带油源主要来自渤南洼陷的沙四、沙三段烃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及其前缘浊积扇体中,其中以东三段砂岩为主力储层,东二段泥岩为局部性盖层,渗透性储层、不整合面和断层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在凸起边缘可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在缓坡带-洼陷带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或岩性-构造油气藏。其中,古地貌控制地层超覆和小型鼻状构造油气藏的分布,输导体系控制油气的运移,盖层条件是制约油气成藏的关键;陈家庄凸起西段宽缓的低凸起分布区应为油气成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断裂系统及储层特征研究基础上,通过厘定油源断层,分析油水分布规律,认为朝长地区葡萄花油层主要发育断层和断层-岩性油气藏,油气分布受油源条件、油源断裂和砂体的共同控制,表现为西北部就近成藏、东南部上倾成藏的成藏模式。并最终优选出油富集的有利目标区,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