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对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但是,适合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顺应了健康老龄化的趋势,有效地整合了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是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该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重庆市城市和农村8个养老机构60岁以上老年人51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3.2%老年人选择医疗康复保健服务,39.7%选择精神慰藉服务,仅9.8%选择生活照料服务;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城乡差异是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是老年人医疗康复保健服务的影响因素;职业、婚姻状况、城乡差异、医养服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是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对医疗康复保健服务、精神慰藉服务需求意愿更高;城乡差异对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影响明显;婚姻状况、职业、受教育程度、城乡差异、医疗保障水平、医疗技术水平是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一直都是困扰政府、社会、家庭的焦点问题。海南省利用其低纬度亚热带温湿气候、优质的空气质量、零工业污染等优势资源,形成了"候鸟"养老模式,并逐步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在面临巨大养老和医疗服务需求的背景下,如何在建立互联网+旅游养老经济圈是各级政府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1建立海南旅游经济圈+"医养融合"服务体系的意义1.1有助于促进优质旅游环境与"医养融合"服务体系深度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以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及Logistic回归来分析。结果老年人群普遍存在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健康和年龄是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最主要的因素,社会交往和社会支持对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也有一定影响。结论将全过程的健康管理融入“医养结合”,倡导老年人树立积极向上的养老观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人口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求偏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浙江省内345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医养结合模式偏好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合作养老模式的偏好都受子女数量影响。慢性病是居家养老模式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居住地是合作养老模式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影响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偏好。房产数量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和医院养老模式偏好。结论医养结合模式偏好的影响因素与养老模式偏好的影响因素存在很多共性。资产而非月收入是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选择的制约因素。居家养老是浙江省老年人最偏好的医养结合模式。居家养老模式中,老年人对依托家庭医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意愿较强,但是农村老年人出现养老和医疗服务需求分离的问题。建议大力发展精准型医养结合供给服务;促进医疗及养老资源逐级下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石河子市老年人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石河子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便利抽样调查。结果石河子市样本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知晓率不高;其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意愿及子女的支持度较高,但其本人支付能力又较低。结论在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应注重加大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加强医养结合模式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整合多方资源,完善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山东省居家、机构医养老年人患慢性病状况、健康行为及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情况。方法2022年1月—10月,在山东省抽取8家医养结合机构及80户选择居家医养的家庭,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抽取的555例老年人的个人基本情况、患慢性病状况及健康相关行为、中医药服务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555例调查对象绝大部分患有慢性病(501例,90.3%)。居家医养老年人基本自理能力较强,多患关节炎、高血压,更多的认为自己口味偏咸或偏甜,缺乏体育锻炼(P均<0.05);机构医养老年人就医次数维持在较低水平,多患有两种以上慢性病且患有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多,在控制饮酒方面做得更好,自认为心理负担较轻(P均<0.05)。机构医养老年人接受过情志疏导、穴位敷贴、中药内治、拔罐、针灸、推拿、刮痧的较少,在希望得到中医用药指导、药膳、中药熏蒸方面的意愿也不如居家医养老年人高(P均<0.05)。结论 山东省医养结合机构应按需向老年人提供健康宣传教育、中医药服务等服务项目,提高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降低慢性病对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昆明市老年人群接受医养结合服务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昆明市344名≥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8.8%的老年人有接受医养结合服务的意愿。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慢性病患病种数和医养结合认知度是昆明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昆明市政府应加强医养结合服务的宣传,调整和完善医保制度;医养结合机构应该重视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广西统计局报告[1], 2017年广西65岁及以上人口为486.0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9.95%,是典型的老年型结构,而广西每百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仅有2.3张,由此可见,广西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远未得到满足。"医养结合"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应对我国亟待解决的老龄化问题,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对医养结合模式进行研究,地区政策性研究较少。为探讨已出台的医养结合政策所存在的不足,本文收集了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医养结合的政策文本,并总结其他学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医养结合服务共同体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老年人养老及医疗需求急速增长,养老及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由于养老机构风险规避意识的增强和专业医护服务能力的欠缺,导致养老机构的覆盖人群出现结构性缺陷。医养结合服务已成为当今老龄社会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成功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结合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就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共同体做初步探索。1社会交换理论简介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与老年人群体慢病及失能问题日益加剧,传统养老模式和医养割裂的服务体系已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1]。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的创新理念应运而生,通过整合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使老年人能够更加便利地获得生活照料、疾病治疗、健康检查等服务,从而促进健康老龄化[2]。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倡导下,各具特色的医养结合试点迅速遍及全国,学界也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老年人的健康照护服务需求急剧增加,走医养结合之路是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我国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护理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护理对策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旨为推动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传统养老模式的服务范围仅限于一般的家庭照料和服务,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因此本文在探讨现行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分析如何利用互联网+构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从互联网+的角度科学地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同时结合国内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互联网+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医养结合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运用管理学和护理学理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方法通过系统的文献复习的方法,经检索人员讨论确定检索词及检索策略,电子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查找2013年至今发表的所有有关老年人医养结合的文献。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讨论解决,必要时参考第三方意见。结果最终纳入77篇文献,地区分布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江苏省、河北省等25个省市自治区,研究人群包括社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居家老人等;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一般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康复保健、精神慰藉三个方面。医养结合存在制度政策、政府机构、医务人员和老年人自身三个方面的问题。结论中国实行的医养结合政策仍存在问题,需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政策,强化政府机构责任,加大对医务人员管理力度和老年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医养结合机构是老年人长期集中生活的场所。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防控要求,针对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特点,从组织领导、员工管理与培训、老年人防控、心理支持、后勤保障等方面制定了医养结合机构疫情防控应对策略,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6.
<正>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据预测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将导致门诊和住院费用分别上升到2000年的1.3倍和1.4倍,老龄化日趋严重~([1])。加之老年人医疗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及养老需求的多元化,医养结合参与主体缺乏信息沟通和协调互动机制,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而医养结合将会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存在信息化建设滞后、利用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因此急需  相似文献   

17.
<正>"医养结合"是我国学者提出的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新型的养老照护模式,2013年国家正式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1]),该意见明确了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医养融合发展。2015年国务院转发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2])更是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提出了更明确的指导意见,鼓励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方式,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必然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民生方面的危机问题。探讨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基于我国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和目前已基本建成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服务体系,通过调动社会多方医疗和养老资源,实现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打造“医、养、护、康”四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1〕。文章从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概念,发展现状及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等为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广州市居家老人对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荔湾区东漖街5个社区210名≥60岁老人进行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情况调查。结果受访老人患病率较高(76.2%),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较大(46.5%),且该类需求受其平均月收入显著影响,受患病情况、年龄等因素影响较小;其次,老人自行购买医养结合服务的意愿较低,且受平均月收入、文化程度、患病个数、是否独居的影响。结论建议提高医养结合的认知度,丰富其服务内容;强化政府对医养结合资源统筹力度,完善供需方补偿机制;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重庆市医养结合服务的供需现状并分析问题,为重庆市下一步医养结合服务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及建议。方法运用文献资料分析与实证调查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医养结合服务政策顶层设计及其演变、医养结合服务供需现状、医养结合服务实际开展状况、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目前重庆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政策经历了规划阶段、发展阶段、深入完善阶段共三个阶段,医养结合服务呈现出刚性服务需求大、医养结合资源总量缺乏、区域之间医养结合服务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但仍存在政策设计缺“项”、政策落实缺“力”、服务质量缺“质”等问题。建议应持续完善顶层设计、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加快智慧医养步伐。结论重庆市医养结合养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建议应持续完善顶层设计、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加快智慧医养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