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非气管插管患者采用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的信效度情况。方法:将CPOT量表进行中文翻译得到中文版CPOT,采用CPOT和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NRS)对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术后入住我院ICU的58例非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完成CPOT内部一致性、效标关联效度以及已知族群效度评价。再通过10名ICU护士对另外20例ICU患者进行评估,计算组内相关系数,以完成评定者间信效度的评价。结果:中文版CPOT的Cronbach'sα系数为0. 906。不考虑评定者间相互影响时,中文版CPOT评定者间信度为0. 852,有疼痛时CPOT评定间信度为0. 719,无疼痛时为0. 752。在假定评定者间完全无相互影响时,中文版CPOT评定者间信度为0. 968,有疼痛时CPOT评定者间信度为0. 936,无疼痛时为0. 967。中文版CPOT与NRS评分具有密切关系(r=0. 952),无疼痛和有疼痛刺激时中文版CPOT和NRS评分依然具有相关性(r=0. 751、0. 833)。研究中评价中文版CPOT已知族群效度时,对比无痛刺激测量体温和疼痛刺激翻身时的中文版CPOT各条目评分发现,疼痛刺激翻身时中文版CPOT各项评分均高于无疼痛刺激测量体温时评分(P 0. 05)。结论:中文版CPOT评分对ICU非气管插管患者评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ICU非气管插管患者对疼痛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翻译中文版重症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 –Pain Observation tool, CPOT)并进行文化调适,检验其在无主诉能力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信效度。方法 通过翻译、回译、文化调适确定中文版CPOT的内容。请5位专家对汉化版CPOT进行内容效度测评。由护士A、护士B分别对70名无主诉能力的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平静状态、无痛操作状态、侵入性操作状态的疼痛评分,计算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计算护士A与护士B的评分相关性,测算评定者间信度;再让护士A对同一名患者同一状态下进行再次疼痛评分,计算二次评分相关性,评测重测信度。结果 中文版CPOT的CVI为1,Cronbach′α系数为0.84,不同护士间评分Pearson 相关系数为0.86,同一护士两次评分间Pearson 相关系数为0.90。结论 中文版CPOT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无主诉能力机械通气患者的疼痛评估。  相似文献   

3.
正疼痛,是由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1],疼痛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中十分常见并可能得不到充分治疗[2]。镇痛治疗是ICU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3],合理有效地评估疼痛是镇痛治疗的首要步骤,临床通过收集金标准即患者的自我报告或使用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4]。美国疼痛管理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Pain Management Nursing,ASPMN)[4]、重症学会(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SCCM)[5]以及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3]多推荐使用危重症患者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作为ICU患者的疼痛评估工具。目前CPOT量表的适用人群、截止值等尚不明确,临床无法对疼痛程度进行准确判断并最终影响患者的疼痛体验。因此本文对量表的信效度研究、应用人群及截止值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更好地使用CPOT量表、开展疼痛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室(ICU)术后患者真实操作性疼痛体验与临床护士认知之间的差异,以调整操作性疼痛评估及管理行为,提高ICU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210例术后患者及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该科室的6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术后患者真实操作性疼痛体验问卷、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和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法(CPOT)对术后患者操作性疼痛真实体验与护士对患者疼痛认知之间的差异进行调查.结果 32项操作中,除一般口腔护理、更换CVC敷料、更换胃管胶布、尿管护理、测量血压、床旁胸片检查和床旁B超检查7项操作护士与患者真实的操作性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5项操作患者的真实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护士认为患者的疼痛得分(P<0.05),护士低估患者操作性疼痛的发生率为78.13%,护士和患者真实操作性疼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占21.88%.其中引起患者疼痛强度最高的5项操作依次为:动脉采血(7.73±2.24)、翻身(6.59±2.14)、吸痰(6.06±2.08)、皮试(5.70±2.21)和拔除气管插管(5.47±2.23).结论 与患者的真实操作性疼痛体验相比,护士普遍低估了 ICU术后患者的真实操作性疼痛,提示应加强护士操作性疼痛评估及管理培训,改善患者护理体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用于重症脑损伤患者疼痛评价的效度。 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有关CPOT应用于重症脑损伤患者疼痛评价的文献,文献检索时限为2006年1月至2018年9月。由两名研究者按预先设定好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完成文献的筛选、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最终确定纳入荟萃分析的研究。应用Revman 5.3及meta-DiSc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统计学处理,包括对均数差(MD)和诊断性试验的荟萃分析。 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944例重症脑损伤患者。对于CPOT的判别效度,当患者接受非致痛性与致痛性操作时(6项研究),CPOT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为-2.25[95%可信区间(CI):-2.61~-1.89,P<0.001];致痛性操作前和致痛性操作时(8项研究),CPOT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为-2.06(95% CI:-2.59~-1.53,P<0.001)。对于CPOT的效标效度(4项研究),以患者主诉疼痛为参照标准,在对患者进行操作时,合并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39(95% CI:0.689~0.785,I2=34.7%)和0.789(95% CI:0.737~0.835,I2=0),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校标效度的异质性分析显示存在阈值效应。 结论对于重症脑损伤患者的操作性疼痛,CPOT具有较好的判别效度。对于CPOT的校标效度,需进一步研究提示疼痛的界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将翻译重症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翻译成中文版,并进行文化调适,检验其在无主诉能力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翻译、回译、文化调适确定中文版CPOT的内容。由5名专家对汉化版CPOT进行内容效度测评。由护士A、护士B分别对70例无主诉能力的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平静状态、无痛操作状态、侵袭性操作状态的疼痛评分,计算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计算护士A与护士B的评分相关性,测算评定者间信度;再由护士A对同1例患者同一状态下进行再次疼痛评分,计算两次评分相关性,评测重测信度。结果中文版CPOT的CVI为1,Cronbach'sα=0.84,不同护士间评分Pearson相关系数为0.86,同一护士两次评分间Pearson相关系数为0.90。结论中文版CPOT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无主诉能力机械通气患者的疼痛评估。  相似文献   

7.
李慧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6):2610-2612
目的探讨持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疼痛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n=53)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心理干预,延续至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在入院时、脑卒中后3个月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进行评分。结果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卒中后疼痛的比例逐渐升高,年轻患者、女性和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疼痛发生率较高,持续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NRS评分。结论脑卒中后疼痛是卒中常见的远期并发症,持续心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脑卒中后疼痛的发生率和NRS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在减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疼痛反应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3~9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104例,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措施给予吸痰,试验组在吸痰前后30 min内给予音乐疗法。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础特征,并评估吸痰过程中患者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疼痛行为量表(BP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谵妄发生率和28天病死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吸痰时两组患者的CPOT评分、BPS评分均增高,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吸痰后30 min两组患者的CPOT评分和BP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谵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天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音乐疗法可以减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的疼痛反应,是一种无创、有效的缓解吸痰疼痛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面对不同年龄及不同行为表现的患者时疼痛管理方式。方法采用4个不同的术后疼痛病例作为研究工具,对外科系统的154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29名护理人员相信患者的疼痛主诉。护理人员对2个老年组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得分为(4.56±2.41)分,年轻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估得分为(6.89±2.07)分,对微笑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估得分为(5.55±2.23)分,对痛苦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估得分为(7.38±1.09)分。在对止痛药使用的调查中,有23人(17%)选对了处理年轻组微笑患者的止痛方案,有9人(6%)选对了处理老年组微笑患者的止痛方案,28人(20%)选对了年轻组表情痛苦患者的止痛方案,18人(13%)选对了老年组表情痛苦患者的止痛方案。结论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疼痛知识及疼痛正确评估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自制疼痛评估表( NRS)记录并分析上肢骨折患者的疼痛影响因素与术后疼痛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164例上肢骨折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 PCIA)联合静脉滴注氟比洛酚酯镇痛。对影响患者疼痛程度的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于伤后24 h、48 h记录患者疼痛NRS评分的最大值,同时计算并比较术后24 h、48 h、72 h静息状态时疼痛缓解程度。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受伤时间、骨折部位、骨折AO分型的患者其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性别(女)、年龄(≤60岁)、骨折部位(肱骨近端骨折)、骨折分型(C型)是上肢骨折后重度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伤后24 h、48 h时不同部位的骨折(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远端骨折、尺/桡骨骨折)疼痛程度NRS评分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81.756,84.288;P<0.05);不同部位的骨折在伤后24 h疼痛程度NRS评分均高于伤后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20,5.703,5.888;P<0.05)。术后24 h、48 h、72 h在疼痛干预下,术后24 h女性患者疼痛缓解程度较男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7,P<0.05)。术后72 h患者对术后疼痛控制情况为:非常满意92例,较满意59例,不满意13例。结论上肢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因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分型而异,医务人员应对骨折患者予以合理的疼痛管理,才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评估在改善术后活动性疼痛管理质量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数字评定法(NRS)进行疼痛评估和护理。观察组采用中文版功能活动评分法(FAS)和NRS评分进行疼痛评估和护理。比较两组术后24h静息时和功能性活动时NRS评分,记录两组FAS分级情况、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静息时NRS评分、活动时NRS评分低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术后FAS疼痛分级以及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S结合NRS进行疼痛护理评估,可以有效减轻手术患者术后活动性疼痛感,缩短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1995年,全美保健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正式将疼痛确定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1].由于各种创伤、手术以及许多内科疾病的病理状况的影响[2],以及治疗、护理的直接结果[3-4],疼痛是许多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压力之一.据研究报道,约有50%的患者经历着中度至重度的疼痛[5-6].因为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患者疼痛最有效的信息来源就是患者自身[5],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指出患者自述疼痛评估疼痛的金标准[7].目前很多有效评估疼痛程度的工具都需要和患者交流,和患者交流可以保证给予的干预是对症治疗.然而许多原因导致患者交流障碍,如昏迷的患者.如何评判昏迷患者的疼痛程度对于护理人员是一个挑战.2002-2003年,学者通过参考已存在评估量表和工作经验,发展完善了危重症患者疼痛观察工具(CPOT).至今CPOT已作为研究工具和临床实践工具在北美各种健康护理机构应用[8],并且逐渐被各国学者引进应用.本文将对该工具的特点及实用价值进行探讨,以期CPOT在我国危重症护理中合理运用,提高对ICU昏迷患者疼痛的控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纳布啡持续输注对心胸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中枢驱动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12月因心胸外科术后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需要镇痛的机械通气患者26例,其中男性17例,年龄59(49,69)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为(9.5±4.5)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为(3.1±2.5)分。患者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给予2个剂量的纳布啡持续静脉泵入镇痛,维持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在0分。在纳布啡镇痛治疗前(T0)、纳布啡镇痛达到CPOT评分0分后1 h(T1)、纳布啡剂量增加50%后1 h(T2)及纳布啡恢复初始剂量后1 h(T3)等时间点,通过膈肌电活动(EAdi)及气道阻断压(P0.1)反映呼吸驱动,记录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等指标,并通过COPT及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评估纳布啡的疗效。 结果与T0时比较,纳布啡持续输注剂量为0.10 mg/(kg·h)及0.15 mg/(kg·h)时患者CPOT及RASS评分均明显降低,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需求的镇痛/镇静效果。患者T0时的EAdi为6.0(4.5,8.0)μV,镇痛后T1时为6.4(3.6,7.4)μV,T2时为5.3(3.6,6.0)μV,T3时为6.1(4.6,7.2)μV,与T0相比,T1、T2、T3时的EA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T0时的P0.1为2.0(1.1,2.9)cmH2O,镇痛后T1时为2.0(0.9,3.2)cmH2O,T2时为2.0(1.1,3.4)cmH2O,T3时为2.2(1.2,3.6)cmH2O,与T0相比,T1、T2、T3时的P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之间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气指标及膈肌活动度、膈肌增厚分数、神经通气效能、神经机械效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心胸外科术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纳布啡持续输注可实现有效镇痛,增加剂量不抑制患者呼吸驱动,且对生命体征及膈肌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ICU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患者操作性疼痛体验及对疼痛管理的需求,为临床制定操作性疼痛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在2019年5月1日—12月31日期间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 24 h内的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Nvivo 10.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通过资料分析得出以下6个主题:(1)患者经历了强烈的操作性疼痛;(2)患者对操作性疼痛的认识和应对不足;(3)患者的外源性支持不足;(4)外源性支持对患者很重要;(5)患者期待操作性疼痛有更好的管理方法;(6)医护人员对操作性疼痛的评估和认识不足。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患者在ICU住院期间经历了强烈的操作性疼痛,目前急需构建完善的操作性疼痛管理方案,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疼痛管理方案,改善ICU中重症胰腺炎术后患者操作性疼痛体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骨科无痛病房术后患者心理焦虑状态及疼痛程度的综合评估,实施科学化、多样化、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方案,研究其对骨科无痛病房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及效果,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将本科室两个病区分别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根据患者的NRS疼痛评分进行传统常规疼痛控制;观察组结合心理焦虑状态SAS评分及NRS疼痛评分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研究两组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及焦虑状态的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疼痛症状及焦虑情绪均较术后第1天减轻,但术后第7天,观察组焦虑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结合心理焦虑状态及疼痛评分进行科学化、多样化、个体化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疼痛控制效果,改善焦虑状态改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疼痛分级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均接受四肢骨折手术,术后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疼痛分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8 h、24 h、48 h、72 h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GQLI-74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功功能测评法(FMA)评分。结果 观察组完全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 h、24 h、48 h、72 h 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QLI-74量表评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肢功能FMA评分和下肢功能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术后机械通气清醒病人的疼痛情况及评估方法.[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应用行为疼痛量表(BPS)和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SICU 95 例术后行机械通气清醒病人进行疼痛强度测评.[结果]BPS分值为(5.83±1.82)分、NRS为(5.98±2.55)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病人BPS和NRS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BPS和NRS的疼痛强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15和-0.302).应用和没有应用镇痛泵病人BPS及NRS疼痛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S评分与NRS评分存在正相关(r=0.613,P<0.001).[结论]术后病人普遍存在疼痛,BPS用于机械通气病人疼痛的评估是可靠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黄凌  马冬  李文瑜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215-3216
目的:观察中度癌症疼痛患者(NRS评分4~6分)直接使用强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疗效,生存质量改变及毒副反应评估。方法:共入选病理确诊的有疼痛主诉(NRS评分为中度疼痛)恶性肿瘤患者31例,直接给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观察起效时间、疗效、生存质量改变及毒副反应。结果:(1)止痛疗效。起效时间为8~15h,中位时间为11h;治疗后第48小时疼痛评估临床获益97%(30/31),总有效率81%(25/31);治疗后第72小时临床获益100%(31/31),总有效率97%(30/31)。(2)生存质量评估。治疗后第72小时ECOG评分,显效19%(6/31),有效55%(17/31);治疗后第7天ECOG评分,显效23%(7/31),有效65(20/31)。(3)毒副反应。治疗过程中发生便秘5例(16%)、恶心2例(6%)、呕吐2例(6%)、疲倦7例(23%)、头晕1例(3%)。研究过程中未发现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结论: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中度疼痛癌症患者直接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止痛疗效满意,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和改善,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描述ICU患者术后24h内机械通气吸痰操作疼痛现状、疼痛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方法 便利选取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101例,使用中文版行为疼痛评估量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量表评估机械通气患者术后24h内第1次吸痰操作的操作前5min ,操作中,操作后5min、10min、15min、20min6个时间点的疼痛强度和镇静状态。结果 吸痰 操作明显增加了患者的疼痛强度,吸痰时疼痛评分中位数为 8 分,最高为 12 分;有疼痛感受者 100 例( 99.0% );有明显疼痛感受者 94 例( 93.1% );在操作后 5 min ,疼痛强度恢复到操作前5min水平。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镇静水平越低、引流管数量越多、有既往手术史,其疼痛评分越低。结论 吸痰操作会明显增加ICU机械通气患者术后24h内的疼痛强度。Richmond 躁动-镇静评分、引流管数量、既往手术史会影响患者的疼痛强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各危险因素预测术后谵妄发生的效能。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法,选取2019年1—5月于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CSICU住院的心脏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谵妄评估采用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ICU环境压力源量表收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描述各危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及最佳临界值。结果 (1)共纳入316例患者,发生谵妄81例(25.6%),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PACHEⅡ评分(OR=1.257,95%CI为1.018~1.553),停循环时间>15 min(OR=6.943,95%CI为1.288~37.429),术后疼痛平均得分(OR=2.918,95%CI为1.749~4.867),睡眠质量得分(OR=1.147,95%CI为1.038~1.267),ICU环境压力源得分(OR=1.161,95%CI为1.110~1.214)。(2)ROC曲线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停循环时间>15 min、术后疼痛平均得分、睡眠质量得分、ICU环境压力源得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5、0.617、0.758、0.837、0.910,APACHEⅡ评分、术后疼痛平均得分、睡眠质量得分、ICU环境压力源得分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9分、3分、14分、72分。结论 CSICU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病率处于一个较高水平,APACHEⅡ评分>9分、停循环时间>15 min、术后疼痛平均得分>3分、睡眠质量得分>14分、ICU环境压力源得分>72分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术后谵妄。本研究为完善CSICU患者术后谵妄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