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使用U形振荡管测定润滑油密度时,黏度对密度测定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证明:经过黏度修正,润滑油的密度测定值更接近其真值,且玻璃密度计法与经过黏度修正的U形振荡管法的测定结果一致。因而,在润滑油密度测定有争议时,建议采用玻璃密度计法作为仲裁方法。  相似文献   

2.
主要考察了乙烯焦油密度测定的一种方法——U型振动管法。结果表明,U型振动管密度计工作稳定,方便快捷,测量精度高,用于乙烯焦油密度的测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主要考察了乙烯焦油密度测定的一种方法——U型振动管法。结果表明,U型振动管密度计工作稳定,方便快捷,测量精度高。用于乙烯焦油密度的测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U型振动管法快速分析有机化工产品的密度,相比较传统的密度计法,该方法具有取样量少、分析步骤简单、准确快速,测定过程影响因素相对较少,提高了分析效率,是有机化工产品密度测定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外推出了商业化的振荡管式数字密度计,我国也推出了没没式数字显示密度计,给原油密度分析引入了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 1.振荡管式密度计的结构原理及特点 振荡管共振测定仪的测量原理主要是基于电磁引发的玻璃U型管的振荡。U型管就是测量池,在其中充满待测的原油样品。由于U型管的体积恒定,此时原油的密度就直接影响整个U型管的振动频率。仪器通过振荡频率计算出样品的密度并以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6.
简单介绍了GB/T1884-2000密度计法,GB/T13377-2010比重瓶法和SH/T0604-2000 U形振动管法测定润滑油密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化学工程     
TQ0 13.12 0 0 4 114 33二甲苯与环丁砜混合液粘度和密度测定及关联〔刊〕/周清 ,马沛生…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业与工程 .- 2 0 0 4 ,2 1(1) .- 12~ 16  在常压下用U形振动管密度计测定了对二甲苯与环丁砜的混合液在 2 98.15~ 35 3.15K下的密度 ,用乌氏粘度计测定了此混合溶液在 30 3.15~ 35 3.10K下的粘度 ,并由密度数据计算出超额体积 ,由粘度数据计算出了不同温度和组成下的混合粘度的变化 ,同时对不同温度下的超额体积与组成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 ,对混合粘度变化随组成的关系按Redlich Kister方程进行了关联。图 2表 …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存在大量泡沫稠油,实验室测定泡沫稠油密度存在着消泡困难,预处理油温高,时间长,轻质成分损失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煤油对泡沫稠油存在着较好的溶解性、降粘性和消泡性,混合过程服从体积加和性规则。由此研究建立的新方法能够克服单纯密度计法的缺点,对测定泡沫稠油的密度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陈春明 《吐哈油气》2009,(4):360-363
塔河油田存在大量泡沫稠油。实验室测定泡沫稠油密度存在着消泡困难,预处理油温高,时间长,轻质成分损失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煤油对泡沫稠油存在着较好的溶解性、降粘性和消泡性。混合过程服从体积加和性规则。由此研究建立的新方法能够克服单纯密度计法的缺点,对测定泡沫稠油的密度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红外光谱方法快速预测原油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80余种典型的原油,采用衰减全反射测量方式结合偏最小二乘(PLS)方法建立红外光谱测定原油密度的校正模型。校正结果显示,交互验证标准偏差为0.005 1 g/cm3,预测标准偏差为0.004 4 g/cm3,均接近于标准方法的误差要求。与U形振动管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测量速度快速、操作简便等优点,其结果满足快速分析和过程控制分析的需要,在一定场合可以替代U形振动管法用于原油密度的快速预测。  相似文献   

11.
己二酸扩链改性聚醚的破乳性能与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己二酸为扩链剂对DA10聚醚进行了改性 ,并用渤海原油对改性产物进行破乳评价 ,然后用红外光谱对反应进行了跟踪并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最后通过测定原料与产物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研究了扩链产物的破乳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改性后的破乳剂的脱水性能明显增大 ,且随反应时间的增加 ,即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与其对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以四种不同的重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方法与探索实验法分别对重油密度进行测定,验证探索实验法测定重油密度的可行性。考察了油品加热时间、搅拌方式、固含量等因素对重油密度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仪器准确度方面,标油不同温度时密度与给定标准值偏差均很小,试样1高温密度法与GB/T 2013—2010测定值、高温密度法20℃计算值与GB/T 13377—2010测定值偏差均很小;在实验测定影响因素方面,测定试样范围为固含量小于0.41的重质油。使用探索实验法测定重质油密度比现有国标方法更为快速,准确度及精密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中国石化大连(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焦化煤油馏分加氢生产液体石蜡原料工艺的试验研究结果及工业应用情况。中型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典型的焦化煤油馏分,在反应压力为5.5 MPa、平均反应温度为320 ℃、体积空速为1.5 h-1、氢/油体积比为400或反应压力为4.5 MPa、平均反应温度为320 ℃、体积空速为1.0 h-1、氢/油体积比为400的条件下,可以将其硫和碱氮质量浓度降低至1.0 ?g/g以下,满足液体石蜡原料的质量要求。工业应用结果表明,焦化煤油馏分加氢生产液体石蜡原料是完全可行的。该研究结果为缓解液体石蜡原料紧张,提高焦化馏分油的附加值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巴.  ЮА 拉.  ИИ 《断块油气田》1996,3(1):39-46
本文介绍了瓦拉杰拉油田解决稠油开采问题的评价。试验是在32井和48井进行的,表中例举了该井的生产数据。根据油井开作参数,决定采用作者研制的稠油降粘剂。  相似文献   

15.
稠油降解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稠油为唯一碳源,用平板划线法从被稠油污染的土壤中成功提取3株稠油降解菌F-1,F-2,F-3。稠油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经过F系列菌作用后,乳状液的类型均转变为O/W型;菌株F-2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微生物量达到2.34×10~9个/g,排油圈直径为5.6cm,稠油降解率高达到80.25%;将菌株F-2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从发酵液中提取纯化后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初步断定稠油降解菌所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为糖与环酯结合形成的不饱和糖酯类物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渍法,分别以USY或改性AUSY分子筛和β分子筛为酸性组元,W和Ni为加氢组元,制备出加氢裂化催化剂CAT-1,CAT-2,进行了物性和结构对比,并以常三线直馏柴油为原料,在反应压力为10.0 MPa,反应温度为370 ℃,氢油体积比为600∶1,体积空速为1.5 h-1的条件下进行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与催化剂CAT-1相比,CAT-2具有丰富的介孔,较高金属活性相,适宜的裂化和异构性能;增大反应压力,可提高产物中航空煤油的收率,升高反应温度,可提高石脑油收率,但对航空煤油收率影响不大;产物中航空煤油烟点提高1.1 mm,冰点下降3.1 ℃,芳烃质量分数下降0.9个百分点;尾油十六烷值提高2.5个单位。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生产要求,我国原油计量采用质量法,即原油销售和计算产量均以吨为单位.油田外输原油计量,要求取得原油的总体积量、原油的平均密度值、净油的重量、含水平均百分率以及纯水的重量等生产参数.为解决大庆油田外输原油计量,我们研制成功了由标准体积管、腰轮(Roots flowmeter)流量计、双管振动式密度计、原油低含水分析仪以及体积质量积算器等单体仪表组成的原油成套计量仪表.  相似文献   

18.
A novel heavy oil catalytic cracking catalyst RCC-1 was developed by using the ultra-stable zeolite, which washydrothermally treated and modified through cleaning its pores to serve as the active componen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RCC-1 catalyst were studied by XRF, BET, pore volume analysis, attrition indexanalysis,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s, and its catalytic cracking performance was also evaluated bya microreactor for light oil cracking and the ACE device.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 type of heavy oil catalyticcracking catalyst RCC-1 had goo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heavy oil cracking ability, strong anti-metallic contaminationcapability, good product distribution, good coke selectivity and gasoline selectivity, and excellent reduction of gasolineolefin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9.
冷东—雷家地区重质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冷东-雷家地区沙一、二段及沙三段原油以重质稠油为主。重质稠油研究在建立本区流体性质分布及地球化学模型过程中占重要的地位。本文应用原油族组份、气相色谱、稳定碳同位素、饱和烃和芳烃色质等多项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了本区重质稠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本区区域地质及地球化学条件讨论了重质稠油的油源条件及成因。从而为本区稠油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