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脑深部病灶边缘点定位.在立体定向开颅手术中引导术,以期彻底切除病灶。方法:应用驹井式计算机体层摄影(CT)立体定向仪对11例脑深部病灶进行立体定向开颅手术,其中腔质瘤8例.转移瘤3例.直径25~45mm.影像学显示肿瘤边界不清。术前对病灶边缘点三维座标进行测量登记,术中通过导针引导切除病灶。结果:术后半月内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显示:9例病灶完全消失.2例肿瘤周边有少许残余。无手术死亡及昏迷等。结论:对于脑深部边缘不清的病灶,在立体定向开颅手术切除病灶时,对病灶边缘点定位.可较彻底切除病灶,减少手术病灶残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切除脑内小病灶的经验、体会及手术效果.方法对24例病变直径在0.4~3.5cm的患者采用磁共振导向脑立体定向显微镜下切除病灶.结果24例患者的颅内病变全部行显微手术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13例继发性癫痫中10例,术后停止发作,另3例发作显著减少.结论对于MRI检查显示病此界限清楚,MRI导向的立体定向开放手术,是一种简便、定位准确、微侵袭安全且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脑深部病灶边缘点定位,在立体定向开颅手术中引导术者,以期彻底切除病灶。方法:应用驹井式计算机体层摄影(CT)立体定向仪对11例脑深部病灶进行立体定向开颅手术,其中胶质瘤8例,转移瘤3例,直径25~45mm,影像学显示肿瘤边界不清。术前对病灶边缘点三维座标进行测量登记,术中通过导针引导切除病灶。结果:术后半月内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显示:9例病灶完全消失,2例肿瘤周边有少许残余。无手术死亡及昏迷等。结论:对于脑深部边缘不清的病灶,在立体定向开颅手术切除病灶时,对病灶边缘点定位,可较彻底切除病灶,减少手术病灶残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超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在脑浅表动静脉畸形(AVMs)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12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组联合应用B超和ICGA辅助切除的16例脑浅表AVMs患者临床资料,同时分析2种术中辅助技术对AVMs定位、边界确定及血管类型鉴别的作用.结果 术中联合应用ICGA和B超能有效帮助定位AVMs,确定其边界,帮助辨认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16例脑浅表AVMs患者共行开颅手术16次,均全切病灶,手术后经DSA证实AVMs无残留.结论 脑浅表AVMs手术中联合应用ICGA和B超能有效帮助准确切除病灶,判断有无畸形残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实时定位在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6例颅内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开颅后,应用术中超声对病灶进行实时定位,选择合适的脑沟切除病变,同时用超声判断病灶切除的程度.结果 病变定位准确,26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均完整切除,无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随方均恢复良好,影像学证实均未复发.结论 术中超声可在术中对病变精确定位,有效地引导手术进程,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超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在脑浅表动静脉畸形(AVMs)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12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组联合应用B超和ICGA辅助切除的16例脑浅表AVMs患者临床资料,同时分析2种术中辅助技术对AVMs定位、边界确定及血管类型鉴别的作用.结果 术中联合应用ICGA和B超能有效帮助定位AVMs,确定其边界,帮助辨认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16例脑浅表AVMs患者共行开颅手术16次,均全切病灶,手术后经DSA证实AVMs无残留.结论 脑浅表AVMs手术中联合应用ICGA和B超能有效帮助准确切除病灶,判断有无畸形残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视频脑电图(V-EEG)对癫癎致癎灶的定位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影像学和常规EEG及头皮V-EEG检查不能确定致癎灶部位的10例难治性颞叶癫癎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及开颅术,植入硬膜下皮质条状电极或(和)深部电极进行长程V-EEG监测,观察发作期及发作间期EEG变化,结合常规EEG、V-EEG、磁共振(MRI)、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检查结果以及术中皮质及深部电极EEG对癫癎灶进行综合定位,手术切除病灶;术后随访,评估疗效及颅内V-EEG的准确性.结果 10例患者颅内电极埋藏时间为3~14 d,捕捉到临床自然发作5~44次,记录到发作间期和发作期的异常放电活动;10例患者颅内电极V-EEG定位结果与术中皮质及深部电极定位结果完全一致,据此定位结果切除致癎灶;术后随访1年,按Engel疗效分级,痊愈7例,显著改善2例,良好1例.结论 颅内电极V-EEG监测可为癫癎外科治疗提供可靠的病灶定位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清醒麻醉下手术切除语言功能区胶质瘤并保全其语言功能的可行性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位于语言功能区的脑胶质瘤患者10例,实施头皮神经干阻滞麻醉后全程清醒开颅手术,切除肿瘤中维持患者进行出声连续计数的语言功能监测,使尽可能全切肉眼可见肿瘤而保存功能脑区。结果清醒开颅手术全过程中麻醉满意,手术中患者能很好地完成语言监测配合,其中8例患者实现肿瘤的肉眼全切;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性语言障碍并发症;随访6~20个月,无肿瘤复发病例。结论局部阻滞麻醉下全程清醒手术能很好保障脑功能区病灶的开颅切除,术中出声连续计数的语言功能监测对安全切除语言功能区肿瘤有重要定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术中实时超声技术应用于颅内小病灶,探讨超声在显微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中,在切硬膜、脑表面及手术后三次实时使用超声,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病灶切除率及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切除病灶61例,术中超声定位清楚,病灶切除完整,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对切除颅内小病灶定位精确,规范使用超声能够减少创伤、有效避免损伤神经血管,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磁图功能区定位与神经导航结合在肿瘤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1例功能区肿瘤患者术前行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确定肿瘤范围及相邻皮质功能区位置,将影像数据输入Brain-LAB导航系统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并制定手术计划,标记肿瘤病灶及其临近重要功能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病变,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结果 肿瘤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新增一过性功能障碍8例.结论 MEG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结合神经导航将病灶与功能区定位应用于肿瘤神经外科,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入路,并在术中更精确地保护功能区,从而使功能区损伤的机会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1.
颅内病灶的简易定位法武永康脑部病灶的定位对神经外科手术至关重要,而脑深部病灶的精确定位往往比较困难。作者使用一种定位方法,简单易行、精确可靠。方法已知颅内有病灶后,在头皮上(最好备皮后)标出病灶中心点,经此点跨越头顶作与双侧听眦线垂直的标志线,注意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我科近年来治疗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痫的治疗经验,探讨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痫的外科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痫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术前均行系统癫痫外科评估。其中12例行颅内电极皮层电刺激功能区定位,根据肿瘤大小和脑电图所监测到的致痫区以及皮层电刺激所确定的功能范围制定手术切除范围,术后1例出现对侧手指轻瘫,1例出现一过性对侧肢体偏瘫,1例出现一过性失语,其余术后随访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未行颅内埋藏电极患者38例,综合运用MRI、术中皮层脑电监测和术中B超等多种方法来确认手术切除范围,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术后加重5例,7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轻瘫,2例出现对侧偏麻,4例出现一过性失语。全组术后癫痫无发作达到EngelⅠ级42例(84%)。结论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痫的外科治疗要兼顾肿瘤的全切、致痫灶的切除以及功能区的保护。术者的经验和熟练的显微操作是基本前提,术前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结合术中皮层脑电及术中B超等方法对病灶,致痫区以及功能区进行定位,对保证手术效果起重要作用。颅内埋藏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定位致痫灶,并经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可进一步明确病变与致痫灶、功能区重叠程度及毗邻关系,从而为手术切除范围的界定提供了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13.
神经导航下锁眼手术切除脑内病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下脑内占位性病灶锁眼手术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 1 2例颅内病灶采用锁眼开颅显微手术切除 ,利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对手术切口及骨窗的设计、病灶术中定位和手术路径的引导。结果  1 0例病灶手术全切除 ,2例病灶手术次全切除。神经导航系统精确度高 ,平均误差为 0 .8mm ,所有病例术中定位准确 ,术后神经系统功能保留良好。结论 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的脑内小病灶采用锁眼开颅手术可以达到病灶定位准确 ,手术创伤小和神经功能保护良好的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伤后癫痫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10年11月至2013年7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4例难治性外伤后癫痫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严格的术前评估,其中5例病灶毗邻重要功能区者分别采用颅内电极植入(4例)和术中神经功能导航(5例);随后分别行皮层电刺激和功能磁共振导航完成脑功能区精确定位及致痫灶与运动区的位置关系确定.手术切除所有患者癫痫病灶,术后定期进行随访并采用Engle分级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了癫痫病灶切除术.颅内电极植入的患者经功能磁共振导航和皮层电刺激双重定位,毗邻功能区的癫痫病灶达到精准切除,同时患者运动功能得到良好保护.术后随访12~30个月,Engle Ⅰ级7例、Ⅱ级5例、Ⅲ级2例,未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结论 对于药物难治性外伤后癫痫,精确定位癫痫病灶和脑功能区后可以经外科切除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对脑肿瘤切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经CT/MRI诊断为颅内肿瘤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在显微外科手术基础上术前均结合头颅影像资料确定皮瓣和骨窗范围;实验组术前颞窗和枕窗常规超声探查,术中将探头置于硬脑膜或脑表面实时探查病灶,在手术进程中监测以指导术者对病灶的切除;对照组术者仅根据术前CT/MRI检查结果进行手术操作;术后观察记录两组病灶残余率并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对两组术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术中肿瘤病灶定位准确率达100%,实验组术后肿瘤残余率2.86%,对照组肿瘤残余率14.28%,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KPS评分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超声介导能准确对颅内肿瘤病灶进行定位,实现对病灶切除的实时监测,有助于指导术者准确彻底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6.
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52,自引:9,他引:43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13例脑功能区胶质瘤经神经导航病灶定位术中唤醒麻醉,皮层诱发电位及皮层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在清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病变。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术中获得安全可靠的麻醉唤醒,清醒状态下脑功能区的定位和最大限度地肿瘤切除,其中6例获得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确定中央沟;9例经皮质刺激术明确运动区;4例通过皮质刺激术基本确定语言运动中枢。肿瘤全切11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功能障碍加重有11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10例。1例术中出现癫痫发作,1例在唤醒过程中出现一过性脑肿胀;全部患者术后无痛苦回忆。结论对脑功能区胶质瘤运用唤醒麻醉,神经导航病灶定位,皮层电刺激和皮层诱发电位定位脑功能区技术能较为可靠地明确脑功能区与肿瘤切除范围的关系,在清醒状态下切除肿瘤实时监测脑功能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变和最大程度地保护脑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MRI结合立体定向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的优越性。方法应用LEKSELL-G型头架,CT/MRI定位,对11例颅内小病灶显微手术切除,病变性质脑转移瘤1例,脑膜瘤3例,脑胶质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脑囊虫病1例,炎性肉芽肿4例。结果所有病灶均获得全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CT/MRI结合立体定向技术辅助的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具有定位精确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机械臂辅助颅内病灶体表投影定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患者术前使用机械臂辅助颅内病灶体表投影定位(机械臂辅助组),60例患者术前以常规方法进行病灶体表定位(常规手术组)。以开颅手术骨窗面积、手术耗时及手术全切率作为评价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机械臂辅助组患者的术中骨窗面积为(83. 33±15. 72) cm2,常规手术组患者的骨窗面积为(113. 72±11. 93) cm2,两组骨窗面积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而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及手术全切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采用机械臂辅助颅内病灶体表投影定位选择最佳切口入路进行手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其操作方法简单、应用方便,能够准确地确定颅内病灶在头部体表的投影位置及减小手术骨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在颅内小病灶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经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手术的颅内小病灶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术中纠正脑移位的意义、超声图像的价值和手术操作技巧。结果颅内小病变18例患者,12例术中发现单纯神经导航脑移位2~8mm,平均4.3mm。术中应用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定位病灶准确性100%。18例患者,经术后影像学证实病变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偏瘫1例,术后出血1例并经原切口入路清除。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超声可以纠正神经导航的脑移位,术中超声显示海绵状血管瘤和钙化病变边界最好。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对于寻找定位深部或功能区小病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显微神经外科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择10例颅内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采用术中超声确定海绵状血管畸形的部位、边界、周围毗邻重要结构关系,选择合适皮层或脑沟入路,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病变,利用术中超声判断病变切除的程度和范围。结果 10例颅内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均在术中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病灶并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全切病灶;术后1例患者轻度运动性失语,1例患者出现肢体轻瘫,经康复治疗后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术中超声引导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能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减少手术副损伤、提高全切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