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首要问题在于获得农地经营权。农民思想保守,缺乏合同契约意识;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流转价格制定不合理;土地流转期限短;土地流转用途不明确或改变土地用途;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内涵丰富,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制度体系、农业经营组织模式、新型农业市场和流通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结合郑州市农业经营发展实践,在总结郑州市土地流转情况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情况基础上,提出继续完善郑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政策建议,以期对郑州市农业发展相关主体和政府决策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探索建立工商企业流转农业用地风险保障金制度,严禁农用地非农化。有条件的地方,可对流转土地给予奖补。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强制推动。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146-147
"构建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扶持体系"是确保农地"三权分置"有序实施需完善的基础工作之一,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要求政府补贴等转移支付政策的大量配套。把握好农地流转、土地规模化生产的契机,创新政府补贴等转移支付政策,提高对农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强化财政资金的作用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5.
《天津农业科学》2021,(1):57-59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渠道。农业院校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中以其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做好对接,协同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值得探讨。本研究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界定标准不明晰、土地流转难、扶持政策作用不显著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立"院校为主体、社会多元参与"培育机制等针对性政策建议,旨在将各方面资源力量集中整合,通过发挥集体合力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台资农业企业发展现状,认为台商和农户间的土地合理流转有利于优化配置农地资源、实现农业企业规模化经营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在对当前台商和农户间土地流转存在的所有权主体不明晰、流转不规范、土地价格偏低以及缺乏统一管理等障碍因素做出分析后,提出了明确界定土地的所有权主体、规范台资农业企业土地流转、科学制定农地流转价格以及建立农地流转统一管理机制等规范台资农业企业参与土地流转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但在培育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土地流转难度大、政策扶持覆盖面窄、效率不高、融资难度大、人才短缺等.针对这些问题要从多形式培育、完善土地流转、加大扶持力度、推进金融改革、引导农民联合等方面入手,推动县域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推进农用地流转有助于土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利用,是解决当前家庭承包土地制度带来的农地产权分散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尚存在着承包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保障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流转各方主体利益难以协调,土地流转处于低级自发阶段。本文通对不同利益主体(农户、政府、经济组织)的流转诉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最关心的是流转的土地收益、经济补偿和自身的社会保障度,流转的方式倾向于保留承包权出租使用权;经济组织认为农地流转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收入,但需要面临较大的风险;政府部门认为农地流转可以提高农地利用率,但政府在推进农地流转政策过程中会遇到农户对政策不了解和对自身利益担忧的实施阻力。最后从三个利益主体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制衡关系出发,从完善农地产权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2021-2025
以呼图壁县参与农地流转的农业经营主体(转出户为普通农户;转入户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公司)在此轮流转到期后是否愿意继续流转土地为主线,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呼图壁县农业经营主体农地经营权流转的显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出方参与农地流转主要受流出方的年龄、转出期限、农地流出对象、农地流转的风险、对这次流转交易市场的信心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流入方参与农地流转主要受流入面积、流入规模扩大后农业生产遇到的困难、二轮承包期满后土地政策的预期调整性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并提出规范双方主体的流转行为、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市场流转价格机制和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培育市场主体、规范政府行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地流转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需要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撑,金融支持的加强和完善又会促进农地流转,进而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并促进当下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土地三权分置明晰了土地产权,为解决农地流转的资金问题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文章认为应当从完善金融机构服务、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建立健全新型农业主体扶持措施方面促进农地流转金融支持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李争  杨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117-9118,9148
运用VEC模型分析了我国农业政府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户化肥、农膜及农药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政府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农户农地投入具有协整性,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能够引起农户农地投入的增加,当国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健全,农户会相应地增加农业生产的投入,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廖阳  陈瑜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19-7320,7390
对西安市长安区、临潼区、高陵县和周至县等地的农地流转现状进行调研,实证研究表明,土地流转获得合法化的制度认可之后,仍然面临着制度不健全、社保体系不完善、非农就业机会少等局面,导致农民流转意愿不强。要通过农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推进农村中心城镇建设,创造非农就业机会,建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同时构建农地流转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地区农地流转,发挥农业经济的规模效应,在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户转入农地行为的制约因素,结果显示农户转入农地意愿主要是受规模性的农业产业基地、地方政府态度、自家耕地面积、户主能动性、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灌溉条件、农业年收入、契约规范性等因素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各因素的作用方向及影响程度,据此提出政策建议,指出地方政府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引进大型农业企业,培育地方农业特色,加强流转市场建设等手段,来刺激转入农户的转入需求,已达到促进农地流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文章对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市场及相关政策制度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影响四川省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通过转变农民农地流转观念,健全农地流转中介组织,明晰农地产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等对策,以加速推进四川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俊宇  刘芳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509-10512
以湖南省11县(市、区)11个村的254份调查问卷为基础,将所选样本分为大都市郊区、县城郊区、一般农区、边远山区等4个区域,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土地流转历史及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与这4个区域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均显著相关,而农业收入比重对除大都市郊区以外的其他3个区域的农户的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但在总体模型中年龄、文化程度、土地流转历史、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及农业收入比重这5个因素均与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在不同水平上显著相关.为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提出了加快培养新一代青年农民、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农业投入及政策扶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施芳  苗齐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466-4469,4471
根据安徽省枞阳县农户的调查数据,结合Logistic模型,将农村社会保障分为新农合、新农保、社会救助进行分析,探讨农村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关系.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户对土地的评价已由传统的就业和养老保障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过渡;农村社会保障对土地流转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主要来自经济、农业资源禀赋方面,其中租金对土地流转意愿有正向影响,家庭务农人数和农业收入比重对土地流转意愿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家庭农场是立足于我国农村耕作的现实情况,顺应现代农业经营发展趋势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梳理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历程,指出家庭农场发展中的土地流转、农村金融、社会化服务体系、农场主文化素质等主要问题,提出规范土地流转机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家庭农场主综合素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耕地细碎化和撂荒现象是当前农村土地面临的重大难题,贫困山区农地流转不畅及撂荒现象的改善对农地的高效利用和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山西省和顺县275 份农户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个体特征、土地基础条件和家庭生计禀赋对当前农地流转行为、未来流转意愿及农地撂荒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农户生计趋向非农化的现状下,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仅占18.2%,未来愿意参与流转的农户占58.5%,当前有38.9%的农户存在农地撂荒现象。(2)贫困山区农地的当前转出行为和当前转入行为分别受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固定劳动力影响;户主年龄、家庭外出务工人数、人均健康水平、家庭承包地面积、土地肥沃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与未来流转意愿存在显著相关性。(3)土地流转背景下,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和承包地面积的增多是造成贫困山区农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完善贫困山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并加强对村集体的帮扶力度,以期改善农地细碎化及撂荒现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和城镇化的逐步加快,国内城乡要素市场的活跃度逐年上升,全国各地稳步推进“三权分置”。为进一步研究北京地区土地市场体系发展情况,以京郊为例探究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前提下妥善完成“三权分置”,确保农户获得预期土地经营性收入。通过对过往文献和近10年土地流转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研究城乡要素市场的二元性,天然导致了城乡市场发育程度的不一致,在京郊同样表现出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权益分配机制不合理、整体规划不科学等问题。因此,各级政府需要对市场体系推进中的土地流转进行全程化的引导与支持,作为“隐形的手”对流转双方权益进行保障,这对各级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对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勤 《农学学报》2013,3(5):74-78
在巩固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论述了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增强农业市场主体活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分析了农民的“恋地”情结、基层组织引导不力、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成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少且实力弱等是当前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制约因素。按照系统工程理论,提出了积极培育土地流转供给市场,大力培育土地流转需求市场,努力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市场,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监管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