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南宁市不可逆转的城市快速发展必然带来既有的城区林业功能不足问题。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不可能对林业发展提供优先发展的机遇,林业发展应主动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把城市近郊森林建设成与城市空间格局、环境格局相结合,体系完善的系统;并因地制宜,突出郊区森林建设,把郊区森林纳入生态网络。让拥挤的城市有一个缓冲区,让几近爆炸的城市人口有一个调节、放松、休闲、减压的更大空间,有效提升城市的品位,重点建设郊区几个森林系统。最终把南宁市建成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大都市。  相似文献   

2.
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研究现状及发展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森林群落结构是城市森林研究的基础,是由不同植物种类及其在空间分布的不同格局决定的.笔者从群落的多样性、群落的动态、群落树种的选择及人工群落配置模式3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对城市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需要.针对目前南宁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并结合南宁市城市轻轨线路规划和建设、用地布局,提出南宁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思路.为推进南宁市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建设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该文分析了南宁市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未来南宁市城市景观格局的改善与建设提出初步的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住区是南宁市实现“森林城市”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南宁市城区的六个区为评价单元,建立南宁市生态住区的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利用加权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分值,然后根据分值将南宁市六个区分为生态住区建设能力较强、一般和较弱三个不同类型,最后针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增强南宁市生态住区发展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空间格局不断演变和发展。然而不少城市在规划建设中由于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城市病"已成了大多数城市的共性,这在我国特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尤其明显。本文以云南省省会城市——昆明市为例,梳理其城市空间格局变化,进而提出改善昆明市城市空间格局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通量基因条形码技术分析了45份土壤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格局.结果发现,垂直森林绿化与周边绿地具有相似的α多样性以及较大的群落特征差异和β多样性.这些结果表明,垂直森林建筑能够容纳丰富的土壤微生物种类,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及优化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河北省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认为地形地貌、京津两市对河北省城市空间格局具有较大影响,目前“一带、两群、两个双极核”空间格局已经形成.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全省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对策,应构筑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布局,从点、轴、群的城市体系向网络城市体系格局转化.  相似文献   

9.
在中部崛起的大战略下,为了更好的促进山西城市的发展和城市间的联动,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本文基于引力模型的原理,构建新型引力和断裂点公式.通过建立城市质量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计算得出城市质量,并结合山西省11个城市间引力值和断裂点距离的计算和分析,研究山西省城市的空间格局,得出结论:山西省内初步形成几个城市群,太原市已经成为山西省绝对核心城市,城市间的屏蔽效应显现,出现了城市发展偏心化以及城市不均衡发展,提出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城市空间格局,依托中心城市努力发展城市群,并且实现城市间联动发展,对未来山西城市体系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强调景观结构和功能对生态过程的影响,重视景观中生物群落与主要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因此,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导入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和方法,必将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学原理主要包括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异质性、景观连接度及景观连通性以及景观生态规划格局原理等.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从城市园林斑块的建设、席道的规划设计、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的构建以及大型的城郊森林斑块和环城森林带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南宁城市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探讨了南宁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与本地城市文化相互之间的促进作用,指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积极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中,在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文化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分析南宁市发展都市型农业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认为南宁市的农业物质和科技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技术储备充裕,科技信息通畅,旅游观光农业已初见端倪,人民消费水平较大幅度提高,但是南宁市没有从根本上形成适度规模的区域化布局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农业结构优化不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耕地资源匮乏,环境矛盾日趋严重。提出南宁市发展都市型农业首先要进行产业结构重组,合理规划,调整种植业和畜禽生产规模,实现多样化和多功能化;其次要调整产业组织,积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推广力度,支撑和引导都市型农业发展;第三要调整农业空间布局,把外环路以内作为城市化生态农业区,城北区、江南区、武鸣县南部等地作为近郊生态休闲创汇农业区.鸣县北部、邕宁县大部、隆安县等地作为远郊综合农业区,空间上将表现出近、中、远郊结构功能渐次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人口数量已经趋于饱和,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之规划中不可抗拒的主观因素,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占用了大量农林用地.为了限制城市的无序扩张,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正在努力发展城市绿地.北京市为了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世界城市,于2007年启动了郊野公园环建设,2012年启动了平原造林工程.本文以城市绿地的起源、发展及其功能为主线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和著作进行综述性研究,针对北京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六安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林业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林业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林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结合我国城市林业发展趋势及六安市城市林业发展现状,针对六安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林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城市林业发展和城市生态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及其障碍度评价——以南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内涵,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等5个方面选取28个指标,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南宁市为例,借助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及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对其2006—2012年的生态系统健康及其障碍度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断好转,经历了由不健康到健康(2012年)的演变过程,但要达到很健康仍需做出更大努力;人口预期寿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GDP、万元GDP水耗、万元GDP能耗、婴儿死亡率等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变化的主导因子;从子系统看,城市服务功能不足是制约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从单指标因素看,环境保护支出占GDP的比重、人均水资源、人均GDP、城市人口密度、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台数是制约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根据上述结论,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南宁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2009年和2014年的相关数据,从土地面积、城镇数目、总人口、城镇人口、人口密度等几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布局较多,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长江经济带东中西三大地带城镇体系发展差距较大,空间分布不均衡,运行成本较高;据此提出相关建议措施,改善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不合理的现状,促进长江经济带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图形分析法分析了1980年以来上海市南京西路片区各个街区城市肌理和城市空间特征值的演变.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对街区空间拓扑参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并结合城市空间特征值对片区空间形态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以商业化为主导的大城市中心城区更新运动使街区空间形态向肌理粗糙、街巷稀松、高强度和相对孤立特征演变,并且不同的更新程度对街区空间形态产生的影响不甚相同.最后,提出在城市中心区更新过程中应注意空间多样性建设和对城市传统文化和传统业态的保育.  相似文献   

18.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生产要素最密集的地区,是连接珠江三角洲开放区和长江沿岸开放带的纽带,其空间结构不仅直接影响湖南省的产业空间布局,而且对整个南中国地区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影响.湘江流域分布有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和534个建制镇,其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处于极化阶段,点轴走廊式空间结构特征明显.城镇密度较大,但分布不均匀,存在着明显的轴线特征和核心边缘结构.为了实现湘江流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应采取点轴式空间开发模式,使水系成为区域联系开放性通道,并加强不同等级的城镇建设,构建"一区三圈四轴"的开放性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城市边缘区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基于多准则判断的城市边缘区界定法,对广州市1990、2000及2009年的城市边缘区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广州市发展模式已经从“单核心”扩展模式逐渐转变为“点-轴”扩展模式,最终将形成以“多核心”为典型特征的广州大都市区;②1990年初期,广州市处于城市化加速期,整体显得较为粗放、混乱、无序。2000年以后,广州市城市发展战略重心向南部移动;③城市空间扩张与破碎度变化规律具有同步性和相似性,城市核心区的破碎度变化幅度对城市化水平具有指示作用;④城市边缘区是一种极其敏感与不稳定的时空综合体。发展初期多表现为不连续的、破碎,进入发展后期,其空间形态变得连续、紧凑,这种从无序到有序的现象将伴随着城市边缘区发展的始终。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战略发展规划及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南宁市不同功能区绿地组成与格局分布特征的定量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南宁市4种功能区的绿化状况进行样地调查,定量化地分析了南宁市绿地间的结构组成特征、分布及各功能区的绿化特征.结果表明:(1)南宁市最常见的绿化树种为69种,其中乔木类45种,灌木类24种;(2)4种功能区中,文教区绿地植被的平均株高为8.5 m,冠幅盖度为0.937 8;住宅小区的总平均株高最小,总平均胸径也最小,几乎只相当于其他区的1/2,但由于其密度大,所以有仅次于文教区的冠幅盖度;交通干道两侧的绿地有着最大的平均胸径21.3 cm,但总冠覆盖度却较小,为0.632 0,总密度也很小,仅为每平方米0.039 5株;住宅小区的绿地密度每平方米0.178株最大,而商业街区的总冠幅盖度最低,仅有0.390 6,总平均密度也最低,仅有每平方米0.018 9株,从而显示出绿地结构决定绿地功能,而城市功能区又影响绿地植物组成结构特征这一相互作用的规律.南宁市绿化状况总体上较好,但也存在植物种类组成还相当少,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匮乏性较明显的问题,各功能区乔灌草配置比例及结构设置水平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的成因定量化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