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继婷 《中医杂志》2000,41(12):719
多囊肾,是肾脏的一种先天性异常疾病。笔者临床中学习先父陈慈煦教授的临证经验,对2例多囊肾合并多羹肝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将辨治体会介绍于下。1 治疗经验多囊肾,临床表现主要有:腰腹疼痛,血尿、蛋白尿、多尿,肾功能损害以及伴有高血压和其他器官囊肿,其中以合并多囊肝为多见。中医虽无多囊肾的病名,按其病因病机和证候表现,可将其归属于“积聚”、“淋证”等范畴。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瘀滞、水湿痰浊蕴结所致。因此,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可造成肾脏损害,肾脏疾病又可导致高血压,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据报道:高血压引起肾脏后期并发症——肾功能不全的病例越来越多。在肾功能不全病例中,有25%与高血压有关。而且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发展至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时,药物治疗已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除非肾脏移植和血透。因此,了解高血压造成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机理和临床表现,对于及早防治高血压肾病,减少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软坚散结活血行气法对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及失代偿期的多囊肾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石家庄肾病医院收治的肾功能不全的多囊肾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基础上使用软坚散结活血行气法进行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肌酐、尿酸、肾小球滤过率等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肾脏体积和最大囊肿直径有所增大,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尿酸、肾小球滤过率等肾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肾脏体积、最大囊肿直径均减小,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所有项目的处理因素与时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 685,P 0. 05),2组患者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 150,0. 694,0. 340,1. 027,0. 207,0. 528,P 0. 05)。结论:利用软坚散结活血行气法对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及失代偿期的多囊肾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血肌酐,尿酸,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肾脏体积,最大囊肿直径的水平,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治疗的思路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俊佑 《北京中医药》2009,28(5):360-361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慢性持久性肾功能减退,导致代谢产物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呈现全身多系统症状的一个临床综合征,是肾脏及与肾脏有关疾病的最终归宿,预后不佳,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  相似文献   

5.
王振强  苏凤哲  李福海  路洁 《中医杂志》2011,52(14):1184-1186
多囊肾是肾脏的皮质和髓质出现囊肿的一种遗传性疾病,多为常染色体隐型遗传,又称成人型多囊肾。该病在幼年时已存在,随年龄增长逐渐发展,约50%患者会因囊肿增大压迫肾实质造成肾脏逐渐丧失功能,终末期尿毒症患者约10%由多囊肾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多将本病归于"积聚"、"腰痛"、"血尿"等范畴。我们有幸跟随路老师临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路老师辨治多囊肾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梁贻俊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辛秋 《中医杂志》2007,48(9):782-784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而慢性肾功能衰竭则是由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肾功能减退引起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由于毒素贮留引起的一系列全身中毒症状.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儿童IgA肾病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多表现为血尿,尤其是镜下血尿。研究表明,IgA肾病患者体内存在着血液高凝状态,由此导致肾脏微血栓的形成及肾脏微循环障碍,使肾脏组织进一步破坏,肾功能产生进行性损害。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thematosus,SLE)是一种好发于育龄女性,具有多种自身抗体、多脏器受累,病程迁延反复,死亡率较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发热、关节炎、皮疹、肾脏损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SLE出现肾脏损害时称(Lupus nephritis,LN),表现为蛋白质、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50%~70%的SLE病种中会出现临床肾脏受累,肾活检显示几乎所有SLE均有肾脏病理学改变.LN对SLE预后影响甚大,肾功能衰竭是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痛风性肾病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凤性肾病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合成过多或肾脏排泄过少,使尿酸沉积于肾脏所引起。本病以男性为多见,发病5~10年后,可严重损害肾功能而致尿毒症。近年来本病较多见于中、老年,已引起医界的注意。兹将我院1985年收治原发性痛风性肾病伴慢性肾功能不全10例,作回顾性临床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小球损失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出现蛋白尿血尿,并伴有水肿和高血压等,严重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肾脏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体内的各种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和电解质及某些有害物质多由肾脏排泄,对调节人体的水、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rue,CRF)是各种肾脏损害性疾病肾功能减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一般认为其肾脏病变呈潜在进行性发展,且多为不可逆转的。治疗CRF的关键是早期治疗,减缓或停止肾功能的进行性减退,目前西医尚无特殊的有效治疗方法,而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就近10年来中医药对CRF的认识和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肾阴虚、肾阳虚证与尿渗透压之间变化的规律,为临床中医辨证、肾功能判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121例中医辨证为肾阴虚、肾阳虚证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尿渗透压、肾功能等进行了检测,分析其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中医症状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尿渗透压和肾功能结果与肾阴虚、肾阳虚有关,且尿渗透...  相似文献   

13.
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为临床常见肾脏疾病,在中医主要属"水肿""腰痛""淋证"虚劳等范畴。肾脏疾病与肺关系密切,中医认为肺属金、肾属水,两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故众多临床医家治疗肾脏疾病多注重肺肾相关性,从肺论治肾脏疾病,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伤,最终出现一系列症状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现代医学针对终末期肾脏疾病多采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脏移植等方法,不仅费用昂贵,且生存质量不高。中医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非替代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保护残存肾功能、延缓肾衰竭进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古籍虽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直接描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对肾脏有效血浆流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观察用药前后对肾功能、肾脏有效血浆流量的变化.结果 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提高肾脏有效血浆流量、改善微循环,保护肾功能.结论 中药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宏波  孙静 《中医杂志》2011,52(7):606-607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脏进行性损伤和肾功能逐渐恶化的一种慢性疾病[1]。现代医学以保护肾脏、对症治疗及透析为法,但效果欠佳且并发症较多,还有患者因拒绝接受透析治疗而延误病情,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我们跟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各种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民间认为多吃动物肾脏能补肾,因此很多男性朋友喜欢点上两串烤腰子。但专家指出,本身就有肾病或肾功能不全的人要慎食动物肾脏,否则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相似文献   

19.
栾蕾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62-1863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肾脏损害性疾病引起肾功能减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临床上较棘手,一般认为其肾脏病变呈潜在进行性发展,多为不可逆的,治疗效果很有限.往往运用中药也存在两难,一是水肿易消易聚,时起时伏,时轻时重,经年累月难以平伏;二是水肿虽消而尿蛋白之排泄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20.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及治疗体会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王文彩(030012)1概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由于肾实质的严重损害,肾脏排泄功能失常,致使氮质及其它代谢废物潴留体内,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临床表现胃肠、神经、循环等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