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毛织物的固定化溶菌酶抗菌整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英俊  范雪荣  王强  王平  崔莉 《印染》2008,34(9):8-11
将固定化溶菌酶用于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探讨了酶固定化的主要工艺条件,得出优化参数,即戊二醛浓度0.2%,固定化pH值7.0,固定化时间6h,酶用量5g/L。结果表明,在此工艺条件下整理的羊毛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80.95%,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将溶菌酶固着在羊毛织物上,实现抗菌和防毡缩整理.测试结果表明,固定化溶菌酶羊毛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90.32%,且固定化酶的稳定性较好,织物水洗5次后,抑菌率仍保持在75.67%;羊毛织物面积毡缩率由15.50%减至3.71%,织物断裂强力由259 N 增至311N.  相似文献   

3.
针对羊毛抗菌整理问题,利用新型生物交联剂MTG酶,将具有抗菌作用的乳铁蛋白通过生物催化交联的方式固定到羊毛织物上,对羊毛织物进行抗菌整理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铁蛋白的固定效率,从而探讨乳铁蛋白固定化的主要工艺参数,得出优化工艺条件,即MTG酶用量为30 U/g织物,温度为40℃,时间为2 h,乳铁蛋白质量浓度为5 mg/mL。研究结果表明,在此工艺条件下羊毛织物上乳铁蛋白的固定效率达到9%左右,整理后的羊毛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57.95%,具有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季铵盐对羊毛织物的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羊毛分子结构的特点,采用浸渍法将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于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探讨了芳香族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脂肪链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讨论了不同季铵盐分子结构、整理液pH值、季铵盐用量、整理温度和整理时间对羊毛织物上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率的影响,并确定了较佳的抗菌整理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整理的羊毛织物其抑菌率均达到90%以上,水洗15次后抑菌率仍可达到80%以上,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新型的生物催化剂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催化溶菌酶在羊毛织物上的固定化.通过SDS-PAGE方法研究了溶茵酶作为MTG催化底物的可行性,探讨了影响溶菌酶在羊毛上的固定化因素以及固定化后羊毛织物耐洗稳定性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羊毛织物在预处理后采用MTG催化可以实现溶菌酶的固定化,其中高锰酸钾预处理赋予了较好的固定化效果.实验得出的固定化条件为:溶菌酶用量2 g/L,固定化pH值7.0,固定化时间8 h,MTG用量20 U/g,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固定化溶茵酶羊毛织物较吸附固定法具有更好的耐水洗稳定性及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6.
将转谷氨酰胺酶TGase用于催化羊毛蛋白谷酰胺残基的γ-酰胺基与壳聚糖、磷酸乙醇胺中的伯氨基之间的酰基-转移反应,对羊毛进行酶催化功能整理.结果表明,TGase酶的催化增加了壳聚糖和磷酸乙醇胺在羊毛上的吸附量;TGase酶与壳聚糖协同整理羊毛织物,进一步降低了羊毛织物的毡缩率,提高了织物的抗菌性;羊毛织物经TGase酶和磷酸乙醇胺联合改性,提高了羊毛的阻燃性能,酶促阻燃羊毛放热峰的峰值温度降低,放热峰面积减少,阻燃羊毛的裂解温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中药材提取物WG-CT为天然抗菌剂、MHZ微胶囊为芳香整理剂对羊毛织物进行抗菌和芳香复合整理,研究了不同复合整理工艺对织物抗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芳香整理对织物的抗菌效果影响不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达90%;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88%,数值略低。在此基础上改进了抗菌整理工艺,采用中药材提取物WG-CT和KF-CT按2∶1的比例复配,整理后的织物具有抗菌性,当抗菌剂按2∶1复配时,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进一步研究WG-CT和KF-CT复配抗菌剂和芳香整理的复合整理工艺,结果表明,实验方案下能使织物保持抗菌性(抑菌率90%以上),当WG-CT和KF-CT以2∶1复配做抗菌剂,再经芳香整理后的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抗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由于能够减少微生物滋生引起的织物异味和质量恶化等,纺织品的抗菌处理越来越受到研发人员和市场的重视。目前,抗菌织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棉和化纤上,对羊毛的研究仍然比较缺乏。文章使用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阳离子季铵盐苯扎氯铵对羊毛织物进行抗菌整理。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硫酸氢钾/亚硫酸钠预处理的羊毛织物能够在浸渍整理过程中吸附10%(owf)以上的苯扎氯铵,而未经预处理的羊毛织物只能吸附约1%(owf)的苯扎氯铵。预处理过的羊毛织物对苯扎氯铵的吸附率在20~60℃范围内没有明显变化,但在酸性条件下轻微下降。当羊毛表面苯扎氯铵的用量高于6%(owf)时,抗菌整理过的羊毛织物能够杀灭95.5%~99.9%的大肠杆菌,显示出很强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羊毛织物的抗菌性能,以处理后羊毛织物的增重率为考核指标,采用谷氨酰胺转胺酶(TG酶)催化丝胶、壳聚糖和羊毛的接枝反应,对羊毛织物进行整理。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对比织物整理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丝胶和壳聚糖与羊毛发生接枝反应。整理后羊毛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都大于99%,断裂强力提高,白度有所下降。经20次水洗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率分别为86.8%和83.9%,说明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0.
赵雪 《纺织学报》2015,36(4):92-0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以壳聚糖胍亚硫酸盐和浓盐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壳聚糖胍盐酸盐抗菌剂,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谱图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壳聚糖胍盐酸盐用于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通过研究整理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整理后羊毛织物抗菌效果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优化整理工艺。结果表明,在微波辐射条件下成功合成了壳聚糖胍盐酸盐抗菌剂,整理剂在羊毛织物上的较佳整理工艺为壳聚糖胍盐质量浓度10 g/L,焙烘温度130℃,焙烘时间5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