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梦断金山     
多年以前,江南古城镇江城郊的山林、沟壑里,曾有野狼出没。这不是传说,而是真真切切的事。很多年以后,当旧城一改再改,当城域一扩再扩,狼的踪影不见了。然而,狼之踪影的消失,并不代表狼在完全意义上的绝迹。有一天,这“狼”又出现了。只不过是“两条腿”的“狼”而已。此刻,“狼”就坐在我的对面。“我要剥开你的皮,再剖割心脏来看看。”我在心里说。“那你就剥吧,我知道你是写文章的,你剥了我的皮我会好受些。”“狼”在心里说。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的“恐狼症” 人们常说中国男子足球有个“恐韩症”毛病,而中国企业患的则是“恐狼症”。“恐狼症”突出表现是:把外资企业比喻为“狼”。就是因为这种毛病,“狼来了”的惊呼不绝于耳。国内企业界将外资企业比喻为“狼”由来已久,从开放之初一直喊到了现在。胆小的发出的是求救声:“狼来了”;胆大的则放豪言:“与狼共舞”。 “狼情结”是企业观念上两大误区在作祟:一是害怕,不敢去拼,去争,未上阵就输了一半;二是认死敌,不把狼杀死,或赶走了,不罢手。这两种观念上的误区,都直接导致中国企业无法保持对商业竞争的正常…  相似文献   

3.
五年过去了,“狼”不但没有来,我们的企业反而变成了让外国企业恐慌的“狼”。WTO实实在在地把中国企业引入了全球制度体系,中国企业逐渐学会了运用规则在全球体系中成为真正的竞争者。  相似文献   

4.
刘熙载曾说《庄子》一书“人鲜不读,读鲜不嗜,往往与之俱化。”《庄子》使人读来爱不释手,流连忘返,其原因之一在于作者善于将丰富的内涵用寓言的形式来表述,使书中深邃的哲理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得到深刻的阐发,从而增强了《庄子》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全书中的寓言共有一百多个,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的严峻现实。所以庄子只有借寓言曲折见意,将其蔑视礼法,不愿与世俗相融的思想掩盖于“不庄”之语的寓言中。《庄子》寓言,既包含其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也反映其美学思想。“庄子的美学同他的哲学是浑然一体的东西,他的美学即是他的哲学,他的哲学也即是他的美学。”  相似文献   

5.
<正>钱钟书先生在《读伊索寓言》中说:“《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观点,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另一个原因是钱先生的看法,寓言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愈幼稚了,以为生活中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象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相似文献   

6.
2001年4月下旬的一天,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召开声势浩大的公捕公判大会。当大通县公安局局长张海宁宣布对“七匹狼”流氓恶势力犯罪团伙成员“灰狼”杜英海、“白狼”许正荣、“野狼”李万旗、“黄狼”万孝福、“肥狼”郭全统以及“七匹狼”团伙其他喽罗共20余名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逮捕的命令时,“灰狼”杜英海的眼睛死死地盯住台下的群众,泛出恶狠狠的冷冷青光。可惜这双曾使众多无辜者含辱屈服的“狼眼”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力,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鼓掌声和欢呼声。“灰狼”的骄横和傲慢转瞬间转化成了恐惧和颤栗,杜英海…  相似文献   

7.
笑看年龄     
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这样一段话:小孩看到正在劳作的大人时,羡慕地说:“大人多好呀,什么都可以自己做主。”可是,当大人看到正在玩耍的小孩时,也感慨道:“小孩多好啊,什么都不用自己做主”。  相似文献   

8.
王佳 《理论月刊》2012,(9):98-101
法国17世纪著名寓言家拉封丹的《寓言集》由两百多篇寓言构成,每一篇寓言都有独立的故事和寓意.不过,《寓言集》是一个由寓言构成的有机整体,寓言和寓言之间相互关联,从寓言涉及的人物形象到寓言的故事情节,从寓言的道德训诫到作者的“旁白”,它们都在不同的语篇之间相互呼应,这种互文性关系改变了原本单一的寓意形成模式,也扩充了寓言这一短小文体的文学纵深,并对寓意生成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云南开放多元的民族文化影响着‘狼哥'的创意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之间‘狼哥'大胆尝试刘智熙,云吾工坊创始人,现受聘于我省多家院校从事皮雕皮艺方面的教学工作,熟识刘智熙的朋友都称他为“狼哥”。“静静地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是他的日常,皮雕是之一,也是唯一。“狼哥”学过工艺美术,也做过设计,现在他选择皮雕,用刻刀绘画。精湛的技艺加上多年的皮雕皮艺制作经验,使“狼哥”在圈内人气爆棚,找他“私订”皮雕制品的人不少,往往排队等待2-3个月才能拿到。“狼哥”的狼性体现在手艺上,大大小小的皮雕制品摆满柜台,暖黄色的灯光下,饱满立体的纹案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0.
“无为而有为”,以无用做大用,这是道家一贯倡导的人生哲学。庄子在《人间世》中讲述的“栎社树”寓言,就生动展现了这种哲学思想。从人才观视角品味这一寓言,我们仍可从中领悟到益于人才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 狼食鹿,这点大概没人有异议,但狼兴鹿,其道理则未必人人都能接受。报载,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有许多驯鹿和狼,为保护驯鹿,人们将狼全部消灭了,从此驯鹿少了狼的威胁,不再奔跑,结果体质下降,一次寒潮袭来,大部分驯鹿被冻死。无奈,只好又把狼给“请”了回来,在狼的追逼下,不久驯鹿又恢复了往日的骄健。狼是驯鹿的天敌,鹿被“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对落后地区发展经济不无启迪。长期以来,一些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而陷入贫困的落后地区,为急于摆脱贫困,将希望寄托在地方工业的振兴上面,因而对那些直接影响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企  相似文献   

12.
“经济寓言”的五重色彩他从诗意的童话世界中向我们走来。无论站立在江苏省委党校的讲坛上,还是置身于“市场经济与中国”论坛的朋友之中,42岁的张曾芳副教授,总是用他的经济学理论,将人们带到一个浪漫的魔幻世界中去。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张曾芳将“经济寓言”的内容逐渐明朗化。他提出,他  相似文献   

13.
近日收到朋友的一条短信,说的是兔子、狼与狮子的故事:兔子在写论文,狼走过来,问兔子在写什么,兔子说:“我在写论文,《论兔子怎么打败狼》!”狼大笑:“哈哈,可能吗?你的论据呢?”兔子指指背后的山洞:“论据在里面呢。”狼不相信,就走进山洞。一阵惨叫过后,兔子也走进山洞,看到狮子端坐在那里剔牙。兔子说“:老师,怎么样?”狮子大笑:“哈哈,这个世界,写论文还要什么论据啊?关键是看导师是谁!”  相似文献   

14.
“风雷”与“荒原”是龚自珍与鲁迅重要的文本意象。龚自珍剥离“风雷”意象的自然属性 ,赋予其强烈的政治内涵 ,借“风雷”的动荡性和颠覆性去憧憬一个模糊的政治寓言 ,第一次触摸到近代历史的时代脉搏 ;鲁迅在龚自珍的政治寓言中 ,透析出变革中的闹剧 ,狂欢中的冷漠 ,得出如置身“荒原”的感觉 ,避免了政治上的盲目乐观和幼稚 ,在历史跨度上完成了一个黑格尔似的“否定之否定” ,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相似文献   

15.
“肥狼”,大名刘文成,是陕西棉纺十 厂普通职工,他从1986年看“世界杯”时喜欢上了足球,从此与足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刘文成家中上有年迈老母,下有患先天性疾病的儿子。为了给儿子看病,他卖掉了房子,前后花了20多万元医药费。家里的家具都是从旧货市场买的或朋友送的。 执著的“肥狼”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关注着中国足球,从不因球队失利、生活的窘迫而灰心 他就是这样一位视足球为生命的铁杆球迷。球迷“肥狼”@王攀  相似文献   

16.
新的一年来临,红太狼又怀上了小宝宝,本该其乐融融的狼堡却因灰太狼的“抓羊无能”而开起了“声讨大会”。不甘失败的灰太狼为了重振自己在狼族中的地位,决定带上老婆孩子再战羊族。  相似文献   

17.
狼与羊     
老 猫世事杂谈 文化人总是爱讲文化。尤其爱讲东西方文化,总为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争得死去活来。 其实,世界只存在两种文化,那就是:“狼”的文化和“羊”的文化! 所谓“狼”的文化,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是人类的根本大法,其他所有法则都必须服从这个法则。 历史的积淀,“狼”文化自然丰富多彩:强心、强志、强爪、强军、强国、进攻、防御、韬晦、威慑、迂回、谋略、战略、谋杀、破坏……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人类“狼”文化丰富多彩。 所谓“羊”文化,就是那些“仁”、“爱”、“平等”、“和平”、“让…  相似文献   

18.
我们要特别学习李云龙这个人.李云龙“凶”、“憨”,“狡猾”。“凶”.包含着两个含义.分别是对敌人和对自己部队的。对敌人.他是狼.他要使部队成为全狼,他要吃鬼子的肉。对自己部队.他严格训练.打仗和抢战利品两头都要求冒尖,大局观也强.在赵庄阻击战一役中.独立团晋西北的老底子全部打光了,  相似文献   

19.
英雄     
一日,偶得闲暇,躺在床头,闭目养神。忽听见六岁的儿子正和邻家的小孩“论战”。 “我是令狐冲!”儿子说。 “我是小李飞刀!”邻家的小孩也不甘示弱。 “我有独孤九剑!” “哼!我有吸星大法。” …… 听着,听着,我不禁哑然失笑。感叹于现在六七岁的小孩就有这么多的“新名词”和丰富的“知识”。这当然得归功于电视这个大众传媒。一个接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大人都会给孩子讲“狼来了’:的故事,借此告诫:不要撒谎,否则后果严重。但是,“狼”到底会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清楚。最近武汉发生的一件事,深刻演绎了“狼”的可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