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点滴     
◆琼斯定律朋友或来或走,敌人只来不走。◆贝克经济学定律你所能提供的东西,你一个也不要。◆贾斯特交通行为定律车越破开得越疯。◆劳森定律如果介绍上说“勿失良机”,那你就会失去。◆卡德宁定律你得到最多的是你不需要的东西。◆博肯定律剧场里越是不靠近过道座位上的观众就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翻书时.偶然读到斯多葛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所写的一句话,他说:“逆境使人了解自己。”的确如此,处在压力之下,人们会发现自身的一些以前从未知道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破窗理论心理学上所提出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一  相似文献   

4.
在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口弃,丝毫不觉羞愧.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也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相似文献   

5.
破窗理论     
《财务与会计》2008,(1):32-32
破窗理论亦称“破窗效应”,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公众的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就会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6.
大三学生孙国伟的创业计划正式宣告失败。他无奈地摇着头,即使自己是北京科技大学创业者协会的会长,也与大多数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一样,难逃“失败”的命运。“大二时就组建了团队,策划书也写出来了,连风投都找过了”。可是就在不久前,孙国伟的团队“散了”,“如果能有创业成功人士或者专业人士的指导,结局也许会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所谓“破窗效应”,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认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拿A、B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做过如下实验:将A车完好无损地停放在秩序井然的中产阶级社区,B车搞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观察其变化;结果发现,A车一周后仍完好无损,而B车不到一天就被偷走。随后,他将A车敲碎一块玻璃,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也消失不见了。  相似文献   

8.
邢志 《成功之路》2011,(7):19-20
阅读中获得这样一个故事:保罗·杰克逊年轻的时候就成了很有名气的眼科医生,成为美国佛罗里达州眼科界的权威。一次,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他成功的经历,很有感触地说:“无论遇到怎样对你不利的事情,有一样东西你一定不可以丢弃,那就是——坚持你的梦想。”这可以说是他成功的感言,道出了成功的真谛,告诉人们,成功贵在坚持。  相似文献   

9.
在完成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人类往往时刻会面对选择,而稀缺资源的存在与人们无限的欲望之间总是存在不均衡状态,导致人们在做出决策前会首先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为了一样放弃另一样东西,决策的正确性是决定收益与成本比率的关键.在网络媒介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于稀缺资源的追求已经延伸到虚拟网络社区中,对于话语权的掌握与主导是每个话题参与者的追求目标.但“二八定律”告诉我们,真理是掌握在少数参与者的手中,大多数受众只是在羊群心理的作用下扮演着从众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一、“破窗理论”的提出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摆在一个相对杂乱的社区。他把后一辆车的车牌摘掉,并把顶打开。结果不到一天,这辆车就被人偷走了,而前一辆车摆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砸了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后车就不见了。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共同提出了“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增长。  相似文献   

11.
是谁成就了韦尔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波 《中外管理》2002,(5):32-33
或者加薪,或者走人 1961年.韦尔奇以工程师的身份在GE工作了一年。这时.他的第一位老板给他涨了1000美元.他觉得这还不错——直到他后来发现与同事的薪水居然完全一样!韦尔奇认为他应该得到比“标准”加薪更多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米学如 《财会月刊》2008,(11):I0004-I0004
马寅初的确是“活到老,学到老”。 当他听说有学生连一门外语都没有掌握时,便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也许你们读过外国的书,但须知读的是译文。如果自己理解原文,味道就会不一样。再说,北大的学生以后参加了工作,连一门外语都不懂,别人会看不起的。要是教书,连学生也会看不起你们。我七十岁了,决定学习俄语。你们任选一门。我同你们互勉。比赛!”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近两年来,吉林省白山市系列腐败案件呈现“谁不进来谁就是‘另类’”的“逆淘汰”现象。在这种“逆淘汰”的逆流中,一批坚持原则的干部因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出局,一批作风不正的干部却因投机取巧而得到提升。由此,笔者想起了一个著名的管理学理论———破窗理论:一栋楼房在第一扇窗户被打破后,如果没有人来管理和维护,很有可能会招致更多窗户的破损。因此,要想保护整栋楼房的窗户,及时修复第一扇窗户显得至关重要。其实,吉林白山市系列腐败案就是破窗理论的最好印证。4名副厅级以上干部就是最先被打破的几扇窗户,他们不愿意看到有与…  相似文献   

14.
成功的二八原则一定是建立在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如果企业不能够做到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员工,二八原则一定会露出“狰狞的面目”。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这就是二八定律,也称为巴莱多定律。这个定律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在理论上指导  相似文献   

15.
秦姗 《中国企业家》2011,(23):102-102
雷军作为新秀出现,的确有些奇怪。如果没有再创业,在中国的商业史他一样会被邗写。他是带领民族软件自强、5次冲击上市的悲情英雄,也可能还会获得像硅谷超级天使Paul Graham那样“创业先知”的名头,同样浓墨重彩。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现在要去那儿,”他从皮椅上站起来,用手指向正前方,那是一个书柜。“我可以这么走,他很轻易地抬起一条腿,将脚踩在横在他面前的办公桌上,”这是一条捷径。但如果我这样走过去,很有可能会摔伤。伤了就会影响速度,捷径就不成其为捷径了。怎么办?为了到达那个目标不是只有一条路,我还可以这样走……”,他又很轻易地将脚拿下,绕过了桌子走向书柜。“看上去,我走的好像不是一条捷径,但目标和效果是一样的,而且很  相似文献   

17.
易寒 《国土经济》2005,(6):24-27
顾小平普说过,“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挫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相似文献   

18.
李攀 《房地产导刊》2007,(15):102-103
40多年来,矶崎新贡献给世界更多的是思潮,而非实体,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往往会敬佩地发现,他是一位精准的预言家和隐喻者。而锐利依旧的他,把自己在旧有的“资本主义体系”内的积累“归零”之后,正在开辟更为广阔的实践理想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笑口常开     
《乡镇论坛》2011,(7):48-48
挂年画 大年三十,兰兰的爸爸挂年画。他挂好第一张后,便叫兰兰从后面看他挂第二张是否与第一张一样高。为讨吉利,他叫兰兰说:“我如果挂低了,你就说发财,我如果挂高了,你就说健康。”当他把画挂好后,兰兰左看右看都一样齐,于是报告说:“爸,不发财,也不健康。”  相似文献   

20.
人和企业兴     
二千多年以前,孟老天子就曾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又说:“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些话反复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二千多年来,人们治家、治军、治国的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著名论断的无比正确。实践证明,一个家庭如果失去‘“人和”,就会矛盾百出,家业衰败;一支军队如果失去“人和”。就会纪律涣散,没有战斗力;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失去“人和”,就会外乱内乱,危及生存、反之,有了“人和”,天时不好可以占胜,地利不佳可以改变,没有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