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中抗-HCV EIA法、WB法与HCV RNA检测分析的符合性,选取适合高危人群的HCV实验室诊断策略。方法使用2种EIA试剂进行筛查试验,初检阳性者用另一种抗体试剂复检和用FQ-PCR(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 RNA,抗体复检阳性的样品用HCV WB检测试剂进行确认。结果血清学试验115份样本初检结果阳性108份,阴性7份;对初检阳性者进行复检,结果阳性90份,阴性18份。复检阳性者使用WB确认,89份阳性,1份不确定;EIA抗-HCV结果S/CO≥3.8有71份,与WB阳性符合率为98.6%。EIA复检阳性样本中HCV-RNA检出率为82.22%,复检阴性样本中有HCV RNA的检出率为77.78%(14/18)。结论抗-HCV并不与HCV RNA同时出现。吸毒人员HCV感染的检测,在EIA筛查基础上,对阴性样本检测HCV-RNA,阳性样本用WB试验进行确认,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实时荧光定量PCR筛查献血者HCVRNA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比较核酸扩增技术(NAT)和血清学酶联免疫试验(ELISA)对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筛查的符合率。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ELISA初、复检抗-HCV均为阳性的献血者血浆和抗-HCV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浆作HCV RNA检测。结果①36例初、复检抗-HCV均为阳性的献血者血浆为HCV RNA13例阳性,答合率36.11%,31例抗-HCV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浆的HCV RNA检测为24例阳性,符合率77.42%,两者符合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1·49,P<0·005);②前述37例HCV RNA阳性血浆分别与23份初、复检抗-HCV和HCV RNA均为阴性的血浆混合后HCV RNA检测仍为阳性。且其中1例阳性血浆用上述阴性血浆100倍稀释后检测仍为阳性;③70,000例沈阳地区初、复检抗-HCV阴性献血者血浆样本NAT混合法筛查均为阴性。结论NAT可作为血清学ELISA法的补充用于对献血者血液HCV的常规筛查。  相似文献   

3.
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为了解抗 - HCV阴性和阳性与 HCV- RNA检测分析的符合率 ,选取 HCV检测的筛查方法。方法 用现代分子技术 ,对 30 0 0例 EL ISA抗 - HCV检测阴性和 2 80例 EL ISA抗 - HCV检测阳性的样本进行 HCV- RNA检测分析。结果  EL ISA抗 - HCV阴性样本中 ,HCV- RNA检测阳性率为 0 .17% (5 / 30 0 0 ) ,EL ISA抗 - HCV阳性样本中 ,HCV- RNA检测阳性率为 87.8% (2 4 6 / 2 80 )。结论  EL ISA抗 - HCV阴性样本中有 HCV感染窗口期漏检样本 ,EL ISA抗 - HCV阳性样本中 HCV- RNA阴性检出率为 12 % (34/ 2 80 ) ,血液 HCV感染的检测需同时使用 EL ISA和 HCV- RNA两种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4.
李会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3):1575-1575,1577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检测在丙型肝炎(简称丙肝)诊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00例健康体检者和600例邢台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进行HCV-cAg和丙肝抗体(抗-HCV)联合检测,HCV-cAg阳性标本用PCR荧光定量法检测HCV-RNA确认。结果 400例健康体检者6例(1.5%)抗-HCV阳性,0例HCV-cAg阳性;600例住院患者12例(2%)抗-HCV阳性,4例(0.67%)HCV-cAg阳性(含1例抗-HCV阳性),HCV-RNA确认3例,二者符合率为75%。结论 HCV-cAg较抗-HCV的检测将丙肝病毒感染的"窗口期"提前了,是HCV的早期诊断指标,HCV-cAg与抗-HCV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HCV的诊断率,对于HCV筛查有重要意义,是有效防范丙肝传播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国产重组HCV单片段抗原酶免疫(EIA)检测试剂与国产第三代HCV常规抗体(EIA)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重组表达的HCV单片段(HCV-C、NS、NS4、NS)EIA检测试剂和常规EIA试剂检测国家第三代抗-HCV血清考核盘(40份阳性和40份阴性血清样品)及20份不符血样,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V单片段EIA检测试剂总符合率100%,常规试剂为96.2%。结论HCV抗体单片段试剂可作为对HCV常规EIA试剂检测不符血样的确认试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灰区样本产生的原因和处置方案及临床提示。方法采用5种国产试剂[4种试剂为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种试剂为双抗原夹心法]和1种进口试剂(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抗HCV抗体,结果不一致且在灰区范围内的样本再用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检测确认,并对RIBA测定结果为不确定的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HCV RNA。对12例处于窗口期的特殊样本分析HCV RNA的拷贝数和基因型。结果除F试剂外,其他5种抗HCV抗体检测试剂的复检阴性符合率均≥90%;复检阳性符合率随着初检S/CO值的增大而增高,当S/CO值15.01时,6种抗HCV抗体检测试剂的复检阳性符合率均95%。采用6种抗HCV抗体检测试剂分别检测36例灰区样本,单种试剂检测的假阴性率为27.8%~94.4%;2种国产试剂随机组合后检测的假阴性率为8.3%~61.1%;2种国产试剂加进口试剂组合后假阴性率降至5.6%~22.2%;2种国产试剂加国产双抗原夹心法试剂组合后假阴性率降至2.2%~13.9%。6种试剂检测12例特殊样本抗HCV抗体的结果为阴性或部分处于厂家规定的灰区范围内,RIBA确认结果为阴性或不确定,而HCV RNA为弱阳性。12例特殊样本中有8例RNA基因分型为1b型,4例为无分型。结论对于抗HCV抗体检测试剂灰区结果,建议至少采用2种不同的初筛试剂组合对样本进行复检;必要时可引入双抗原夹心法或进口试剂作为复检的补充。为减少窗口期样本的漏检,建议将HCV RNA检测作为补充试验。  相似文献   

7.
我国5城市合格献血者血液HIV及HCV残余风险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研究我国献血者血液HIV及HCV残余风险;评估我国开展血液核酸检测(NAT)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采集乌鲁木齐、昆明、北京、广州、杭州5城市献血者血样,用Chiron Procleix HIV-1/HCV Assay血液核酸检测体系,对各项血清学筛查均合格的89 467份血液作16人份混合血样NAT检测,凡筛查不合格血样再作单人份检测;对于抗-HCV阴性而HCV RNA NAT阳性者,用备用管作抗-HCV、ALT、及HCV RNA NAT复检。结果共检出HCV RNA NAT阳性但抗-HCV EIA阴性标本3例,未检出HIV RNA NAT阳性但抗-HIV EIA阴性标本;在87 034份血清学筛查合格献血者中,检出HCV NAT阳性2例,其中1例复检ALT为254U/L,未检出HIVNAT阳性;在2 613份血清学筛查不合格者中,检出1例HCV NAT阳性但抗-HCV EIA阴性标本,该献血者抗-HIV阳性、ALT 372U/L;未检出HIV NAT阳性但抗-HIV EIA阴性的标本。结论血清学筛查使我国的血液安全性已有相当高的保障;而NAT技术可进一步提高血液的安全性,但在我国是否可应用于常规血液筛查,需考虑成本与效益比。此外,ALT筛查对排除抗-HCV漏检血液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麟宇  刘凤君  杨家红  刘聪  唐红 《临床荟萃》2008,23(22):1600-1603
目的对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定量检测结果与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的检测结果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51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HCV 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抗-HCV,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ALT值。结果251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标本均为抗-HCV或HCV RNA阳性,其中:①抗-HCV阳性235例(93.6%);HCV RNA阳性197例(78.5%)。②抗-HCV和HCV RNA同时阳性181例(72.1)%;抗-HCV阳性,HCV RNA阴性54例(21.5%);HCV RNA阳性,抗-HCV阴性16例(6.4%);③ALT异常者164例(65.3%),其中HCV RNA阳性143例,HCV RNA阴性21例;ALT正常87例,其中HCV RNA阳性54例,HCV RNA阴性33例;HCV RNA水平与ALT异常率呈正相关(rs=0.468,P=0.000),而与ALT水平高低无相关性(r=-0.048,P=0.447)。结论抗-HCV和HCV RNA含量的检测在丙型肝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二者同时检测可以提高临床对丙型肝炎的诊断;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水平与ALT异常率呈正相关,而与ALT水平高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液态蛋白芯片联合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梅毒螺旋体(TP)抗体的方法,并采用已知标准品进行评估。方法 HCV和TP重组抗原分别包被在不同的羧基化珠子上,应用免疫间接法原理建立液态蛋白芯片检测抗-HCV和抗-TP的方法。利用建立的方法检测标准血清盘标本和已知结果的标本,并评估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液态蛋白芯片法检测抗-HCV灵敏度达到1 NCU/ml,抗-TP灵敏度达到2 NCU/ml。在标准血清盘中,抗-HCV阳性符合率24/24,阴性符合率16/16;抗-TP阳性符合率19/23,有4份IgM阳性标本未检出,阴性符合率17/17。在收集的60份阳性标本、2 000份阴性标本中,抗-HCV阳性符合率100%,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9.5%。抗-TP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均为100%。结论建立的液态蛋白芯片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同时检测抗-HCV和抗-TP。  相似文献   

10.
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抗HCV总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检测抗HCV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将与His或GST融合表达的HCV基因工程抗原,分别用作ELISA的包被和酶标记抗原,建立用于抗HCV总抗体检测的双抗原夹心ELISA。用此方法检测1 968份临床血清标本,并以间接ELISA(北京万泰试剂)与之对照;此外,用套式RT-PCR检测部分血清的HCV RNA。结果有1 761份血清2种ELISA检测均为阴性,有190份血清均为阳性,两种方法符合率为99.1%;有17份血清的检测结果不相符,间接法阳性而本法阴性的14份,其中HCV RT-PCR阳性1份;本法阳性而间接ELISA阴性的3份,其中RT-PCR阳性2份。双抗原夹心ELISA与间接ELISA的敏感性分别为99.48%、98.96%,特异性分别为99.94%、99.27%。结论新研制的检测抗HCV总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依据常规检测结果与确认结果的符合率、有效拆分率(拆分阳性数占总混样阳性数的比率)、"假阳性"率(拆分阴性数占总混样数的比率),对COBASs201核酸检测系统进行应用评价。方法对酶免分析(EIA)阴性、核酸检测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和随防,观察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与确认结果的符合率;计算试验的有效拆分率及"假阳性"率。结果应用罗氏COBASs201系统,采用6混样(pool)检测,阳性pool再进行拆分检测的模式,常规检测EIA阴性标本115 373份,总pool数为19 356个,阳性pool数为166个,检出104份核酸阳性标本,有效拆分率为62.7%,"假阳性"率为0.32%。经确认及献血者追踪,"窗口期"HBV感染者11例;隐匿性HBV感染者91例;"窗口期"HCV感染者1例;"窗口期"HIV感染者1例,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与确认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罗氏COBASs201血液核酸检测系统在本实验室运行良好,检测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置上海地区临床实验室常用的4种国产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简称抗HCV)检测试剂的灰区范围。方法收集抗HCV临床初检阳性样本656例,分别用荣盛、新波、科华和科美4家国产抗HCV检测试剂进行复检,分别计算初检不同S/CO值范围的复检率;选择抗HCV初、复检结果不一致的弱阳性样本338例,采用确认试验[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进行确认,对RIBA结果为不确定的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V RNA。以RIBA和HCV RNA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其最佳临界S/CO值。以95%真阳性和95%真阴性S/CO值确定4种国产抗HCV检测试剂阴、阳性灰区范围。结果 4种国产抗HCV检测试剂的阴性复检符合率均90%,S/CO值均12.01;阳性复检符合率均95%。荣盛、新波、科华及科美4种国产试剂检测抗HCV的最佳临界S/CO值分别为1.31、2.48、3.22和4.32。分别以95%真阳性率和95%真阴性率确定4种国产抗HCV检测试剂的阳性和阴性临界值,得出荣盛、新波、科华及科美4种国产抗HCV检测试剂S/CO值的灰区范围分别为0.6~1.3、0.7~2.5、0.7~4.0和0.7~4.3。结论确认了上海地区4种常用国产抗HCV检测试剂的最佳临界S/CO值,为临床提供了4种抗HCV检测试剂的灰区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分片段(抗-HCV-C、抗-HCV-NS3、抗-HCV-NS4、抗-HCV-NS5)试剂对抗-HCV临界(CO)范围标本的确认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检测抗-HCV总抗体,结果为临界值(S/CO)或灰区状态(CO±10%)的可疑标本,分离血清后贮存于-29℃低温冰箱内,集中用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分片段酶联免疫确认试剂,在全自动酶标分析仪上进行检测,收集可疑标本44例,其中抗-HCVCO±10%阳性24例及CO±10%阴性20例。同时收集抗-HCV总抗体S/CO值大于5.0的标本30例,健康对照标本20例。结果44例抗-HCVELISA总抗体检测S/CO值为灰区状态标本中,HCV分片段确认为阳性者为22.7%(10/44),可疑者为6.8%(3/44),阴性者为70.5%(31/44)。抗-HCVCO±10%阳性中的假阳性率为54.2%(13/24),抗-HCVCO±10%阴性中的假阴性率为5.0%(1/20)。30例抗-HCV检测S/CO值大于5.0的标本中,HCV分片段确认阳性者为80.0%(24/30),可疑者为13.3%(4/30),阴性者为6.7%(2/30);20例健康对照组HCV分片段确认试验均呈阴性反应。结论用HCV分片段酶联免疫确认试剂对抗-HCVELISA总抗体检测是较好的旁证试验,特别对不确定的灰区标本进一步的确认意义甚大,可降低抗-HCV在检测低危人群时所产生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提高临床丙型肝炎诊断的准确率,对血站安全用血、避免浪费血源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且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低浓度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定性与定量检测方法的差异.方法 采用酶免疫测定(EIA)一步法、时间分辨荧光法(TRF)、Axsym雅培试剂来测试抗-HBs.结果 采用EIA一步法对低浓度抗-HBs标本进行测定显示,阴性37例,阳性21例;再用TRF法进行复查,阴性标本37例中有3例呈弱阳性,阳性标本21例中有2例呈阴性;以上5例结果不一致标本,采用美国Abboutt公司生产的Axsym雅培试剂检测显示,与TRF法一致.结论 标志物提倡使用EIA二步法酶联试剂及定量方法,改善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差异性问题,最小限度避免结果上的差异,减少医患之间矛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dsDNA抗体的检出情况及符合率.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同时检测286份临床疑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人血清.结果 286份样本中ELISA法检出31例抗dsDNA抗体阳性,255例抗dsDNA抗体阴性,而在ELISA法检出31例抗dsDNA抗体阳性中IIF法检测仅有13例阳性,阳性符合率仅为41.94%.ELISA法检出的255例抗dsDNA抗体阴性标本中IIF法检测有255例阴性,阴性符合率100%.ELISA法和IIF法检测抗dsDNA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ELISA法和IIF法检测抗dsDNA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ELISA法检测抗dsDNA抗体简便、快速、设备要求不高,可以用于大批量的抗dsDNA筛查,但因为特异性不高,假阳性较多,因此有条件的实验室最好采用IIF法对阳性结果进行复检确认.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本地区“健康”职业献血员中丙肝病毒(HCV)、庚肝病毒(HGV)的感染现状和探讨献血员筛选HGV的价值。采用逆转录一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PCR)对44例“健康”职业献血员的血浆进行了HCV—RNA和HGV—RNA的检测,同时采用酶免疫法(EIA)进行了抗—HCV和抗—HGV的检测。结果表明,HCV—RNA阳性检出率6.82%(3/44),抗—HCV均阴性;HGV—RNA阳性检出率2.27%(1/44)。抗—HGV阳性检出率4.55%(2/44)。1例HGV—RNA阳性者,抗—HGV阴性;2例抗—HGV阳性者,HGV—RNA均阴性。提示职业献血员中存在抗—HCV阴性的HCV携带;HGV感染较HCV少见,献血员中是否应用抗—HGV进行筛选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ELISA法检测抗-HCV和荧光PCR法检测HCV RNA的效果,分析荧光PCR法在血站开展的必要性,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13年5月1日~2014年4月31日采集的149 200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CV的检测。结果 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标本610例,阴性标本148590例,610例阳性标本中用荧光PCR检测出HCV RNA阳性490例,占80.32%,148 590份抗-HCV阴性标本中HCV RNA阳性298例,占0.2%。结论用ELISA法检测抗-HCV,去除抗-HCV阳性血液,在此基础上对抗-HCV阴性血液加做HCV RNA核酸检测可以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同时用参比试剂和评价试剂检测433例血清样本,探讨评价试剂与参比试剂检测结果的符合率.方法 评价试剂采用免疫层析法;参比试剂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采用明胶凝集法,共检测血清标本433例.结果 抗-HIV评价试剂与参比试剂的总符合率、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均为100.00% ,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评价试剂与参比试剂的总符合率、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9.54%、100.00%和99.5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评价试剂与参比试剂的总符合率、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7.92%、96.55%和98.1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TP评价试剂与参比试剂的总符合率、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9.31%、96.30%和99.51%,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评价试剂与参比试剂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IgG型抗体的可靠性。方法用Roche E601测定新鲜患者标本和质控品的HCV-Ab,通过分析精密度、准确度、阴性和阳性符合率、检测低限、阴性标本可靠性等性能指标评价该检测系统测定HCV-Ab结果的可靠性。结果低、高值标本批内、批间精密度的变异系数(CV)均比厂家要求小;60个室间质评样品检测结果中,HCV抗体阴性符合率为100%(40/40)、阳性符合率100%(20/20);该系统的检测临界值为0.004NCU/ml;40份HCV抗体浓度在0.8COI1.0(接近临界值)且HCV RNA检测结果均小于5.0×102的患者样本,用该检测系统检测均为阴性,阴性标本可靠性为100%。结论该检测系统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性能能够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两种方法对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免疫标志物,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检测其含量结果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的符合程度,灵敏度及其特异性作比较分析,并了解TRFIA法测定乙肝两对半的准确性,灵敏度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用TRFIA法和ELISA法测定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标本乙肝两对半(HBV-M)结果及含量.结果 分别用TRFIA法和ELISA法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TRFIA法灵敏度高于ELISA法,360例乙肝患者血清中有10例标本ELISA法检测结果阴性,而用TRFIA法可以检测到.另外,对ELISA法检测HBsAg弱阳性的标本,TRFIA法检测结果为阳性,且HBsAg的浓度处在一个较低的范围(0.5~10 ng/ml),两法符合率为97%;对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检测,ELISA法有20例阳性,而用TRFIA法检测有28例阳性,两法符合率为98%;对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检测,ELISA法检测31例阴性,而用TRFIA法检测为阳性,两法符合率为91%;对抗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的检测有44例ELISA法结果阴性,而用TRFIA法检测结果为阳性,两法符合率为88%;对抗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的检测有52例ELISA法检测结果阴性的患者,而用TRFIA法检测结果为阳性,两法符合为86%.结论 TRFIA法灵敏度明显高于ELISA法,对于一些弱阳性标本ELISA法检测不到时,TRFIA法仍可以检出.TR-FIA法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及时敏感反映病毒在体内的感染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