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EPS轻骨料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质轻、隔热保温等特点的功能性水泥基材料,但由于EPS颗粒表面憎水和密度小,致使该种材料在搅拌和输送过程中存在骨料上浮分离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工作性能和质量均匀性。在建立EPS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从材料组成出发,探讨了改善EPS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流动度、坍落度和分层度3个指标综合评判EPS轻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通过水灰比、EPS颗粒用量以及粉煤灰和纤维素醚掺量等参数的优化,可以制备工作性好、质量均匀的EPS轻骨料混凝土。  相似文献   

2.
以膨胀聚乙烯(EPS)颗粒为轻骨料,以水泥为胶结材料,通过添加粉煤灰和表面改性聚合物等来提高混凝土浆体结构稳定性与均匀性,配制出具有良好物理力学性能的EPS轻骨料混凝土材料,解决了EPS骨料颗粒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分层离析、界面粘结弱、密度与强度低等问题,并分析了水灰比、粉煤灰掺量等对拌合物流动性、混凝土强度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密实混凝土是基于原材料种类和施工工艺两方面创新的成果。传统的自密实混凝土强度足够、能自密实成型,但是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容易出现下沉的问题。轻骨料混凝土质量均匀、工作性好。在大坍落度的情况下,轻骨料会出现上浮的问题。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不仅具有传统的自密实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的优势,也能够自密实成型,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质量均匀性。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分析,介绍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概念、物理力学性能、工作性能、耐久性能、配合比优化设计以及当前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进展。  相似文献   

4.
由于轻骨料混凝土的自身特点,其工作性不良一直是制约轻骨料混凝土发展和推广的一个瓶颈。本文针对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较差这一问题,通过坍落度试验及分层度试验研究了粉煤灰掺量、砂率、增粘剂掺量等三个因素对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兵  程从密  高伟 《商品混凝土》2011,(9):39-40,47
本文根据无机轻骨料陶粒和有机轻骨料发泡聚苯乙烯颗粒(即EPS)的不同特点和在混凝土中的物理特性,对复合两种材料的轻骨料混凝土进行了初步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两种材料的轻骨料混凝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能取得优势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陶粒和废砖颗粒制备再生轻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研究了不同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及导热系数影响。通过对水胶比为0.39,粉煤灰掺量分别为10%、20%、30%、40%四种混凝土的性能的研究,验证了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可以改善再生轻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导热系数,耐久性。结果表明掺入胶凝材料总量30%的粉煤灰,可以有效的提高再生轻骨料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抗冻性。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氯离子渗透系数。但是粉煤灰掺量越大,再生轻骨料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越低。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利用废旧聚苯乙烯(EPS)泡沫塑料颗粒作为轻骨料,以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采用正交设计制作轻骨料混凝土的方法;探讨了影响EPS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因素;讨论了轻质屋顶绿化混凝土砌块的成型工艺,并对该砌块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8.
轻骨料预处理工艺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在大流动度条件下,易于分层而导致工作性不良的现象,采用自行设计的L-800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测定仪,研究预吸水和表面裹浆法两种轻骨料预处理工艺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骨料预吸水时间没有明显影响拌合物的工作性能,裹浆法对拌合物工作性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9.
提高EPS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废旧聚苯乙烯(EPS)泡沫塑料颗粒作为轻骨料,以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制作轻骨料混凝土。采用不同外加剂增强材料,搅拌过程中采用“造壳”法,并对“造壳静停”法进行研究,EPS轻骨料混凝土最终的强度由水泥浆体强度决定。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再生细骨料的掺量和颗粒级配对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抗冻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的最佳掺量为20%,此时,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较好;采用再生细骨料(Ⅱ区粗砂)等质量替代20%天然砂配制的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较优,其28 d抗压强度相比于采用天然砂的基准组提高了9%,且其抗冻性能、耐久性能与采用天然砂配制的混凝土相近。  相似文献   

11.
大流动性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不掺矿物掺合料的情况下水灰比、水泥用量和砂率对大流动性轻集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灰比对轻集料混凝土的影响比水泥用量和砂率要大得多,水泥用量对轻集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存在一个极限用量。通过合理选择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掺加适量的高效减水剂,得到工作性能良好的轻集料混凝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向低水灰比高流动性水泥浆中掺入不同比例的泡沫和EPS颗粒,制备了一系列200 kg/m3超轻EPS复合泡沫混凝土,并测试了强度、吸水率、软化系数、干缩、导热系数等性能.结果表明,EPS颗粒的引入可以提高复合体系的强度,降低吸水率,提高软化系数,降低干缩,不会明显影响导热系数,表明EPS可作为制备超轻泡沫混凝土的优质填充料.  相似文献   

13.
以分层度、坍落度、扩展度为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的评价指标,研究了矿物掺合料、砂率、增粘剂和减水剂对高强轻集料混凝土(LWAC)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粘剂、减水剂是影响LWAC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矿物掺合料、砂率对LWAC工作性能的影响则较小;在相同条件下,复掺减水剂和增粘剂比单掺减水剂更能改善轻集料混凝土的匀质性,同时对抗压强度也有所提高.最后提出了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工作性能优化的试验配合比.  相似文献   

14.
双掺玻化微珠保温浆料是以玻化微珠和聚苯乙烯泡沫(EPS)颗粒为主要轻骨料配制而成,它节能利废,保温隔热性、抗裂性和耐候性优良,施工和易性好,可用于建筑外墙保温。其组成材料主要为:水泥、粉煤灰、玻化微珠、EPS颗粒、高分子粘结剂、纤维网格布等。对保温浆料材料选择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保温浆料的性能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study, mix proportion parameters of expanded polystyrene (EPS)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are analyzed by using Taguchi’s approach. The density,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stress-strain behavior were tested. The optimal mixture of EPS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was selected among experiments under consideration to manufacture the lightweight hollow bric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PS dosage has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EPS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then water and cement ratio, while the content of cement and sand ratio play a comparatively less important par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nsity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EPS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is proposed as fc = 2.43 × γ2.997 × 10−9. The legitimacy of the use of EPS lightweight bricks made by EPS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is confirmed.  相似文献   

16.
研究的EPS轻集料混凝土作为节能墙体材料,不仅要具有导热系数低的保温隔热性能,而且还要求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强度。所以,本文基于满足这两方面性能对EPS轻集料混凝土原材料配比设计、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各种原材料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密实混凝土的基础上,考虑轻骨料吸水的影响,配制了密度小于1950 kg/m3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SCLC),采用EFNARC 2005建议的方法开展了强度等级为SCLC40,SCLC50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试验研究.分别通过V型漏斗、流动扩展度、L槽、U型槽、筛分、柱分层及表面沉降试验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形性、填充性和抗离析性进行了评价,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次轻混凝土匀质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用分层度评价次轻混凝土匀质性的方法。并研究了混凝土水胶比、轻集料体积掺量、砂率、轻集料粒径、纤维掺量、硅类掺量、增粘剂掺量对次轻混凝土分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轻集料的粒径是影响次轻混凝土分层度的主要因素,轻集的粒径应控制在4.75mm~9.5mm的范围内,采用低的水胶比并同时掺加适量的硅灰、聚合物纤维和增粘剂可以显著提高轻混凝土的匀质性。采用0.31的水胶比.掺加30%粒径为4.75mm~9.5mm的轻集料、8%的硅灰和0.3%的增粘剂,制备出分层度小于0.1的C50次轻混凝土。  相似文献   

19.
曾冲盛 《福建建筑》2012,(11):74-76,34
本文以24h吸水率表征轻骨料吸水性,通过试验验证、模型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轻骨料预湿时间、吸水率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和骨料界面过渡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时,宜选用24h吸水率小于10%的轻骨料,且轻骨料预湿时间不宜过短。轻骨料的多孔性和粗糙表面有利于改善轻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styrene-butadiene rubber (SBR) latex as a polymeric admixture was applied in lightweight expanded polystyrene (EPS) concrete. The effects of curing conditions and polymer-cement ratio on the compressive and flexural strengths of polymer-modified EPS concretes were investigated. As a result, the strength development of the polymer-modified EPS concretes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curing conditions. Combined dry and wet curings enable to develop both the strengths of cement matrix and SBR films together. Inclusion of SBR latex at a certain polymer-cement ratio in the EPS concrete improves the bonds between the cement matrix and EPS particles due to the SBR films formed in the cement matrix. In addition, SBR modifi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flexural strength of the normal EPS concrete. Compared with the EPS concrete,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polymer-modified EPS concretes can increase gradually even after 28 da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