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例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促醒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例心肺复苏(CPR)后昏迷患者进行早期、系统、有效的促醒护理。经过103 d治疗,患者好转出院。提出CPR后昏迷患者,早期、及时正确的脑复苏与并发症的防治是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基础生命支持、早期脑复苏、预防与控制并发症等护理,为患者促醒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04-2019-04间广州市惠爱医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GCS与DFS评分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行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可改善其GCS、DFS评分,促进早日苏醒,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观察刺激性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促醒的作用。方法〓将昏迷时间超过6 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听觉刺激、触觉刺激、视觉刺激、味觉刺激、嗅觉刺激等5种刺激性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格拉斯哥(Glasgow)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有一定的促醒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致过敏性休克心跳呼吸骤停CPR术后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呼吸,循环系统的护理和脑复苏的护理.认为患者抢救成功护理的主要经验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有序、系统的护理监洲及有效的治疗,使患者得以生存.  相似文献   

5.
对1例2型糖尿病史6年、入院行单纯性胆囊切除术术毕因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昏迷的老年患者,经心肺复苏、气管切开、头部冰敷、降颅压、降糖、醒脑及全身支持治疗,昏迷第25天时苏醒、康复出院。提出运用风险管理排出特护班,识别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护理风险,制订预见性护理措施(急性期护理、消毒隔离管理、呼吸道、皮肤、饮食护理)和早期康复诱导,可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背景 心脏事件的高发生率和低生还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研究表明低温治疗有望改善心肺复苏(e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在临床中治疗性低温的具体实施仍存在较多的争议.目的 就成年人心搏骤停复苏后治疗性低温的具体实施进展作一综述.内容 对于初始为室颤的院外心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成年人昏迷患者,应尽快予低温治疗,对于院外非室颤或院内心搏骤停患者亦可实施治疗性低温.目前仍无资料表明哪一种降温方法最好,诱导达到靶目标温度后,维持中心体温在32℃~34℃并至少持续12 h~24 h,缓慢复温,密切监测,防止并及时处理并发症.趋向 低温治疗是CPR后患者脑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应用的时机、方式、持续时间、副作用的防治等,仍需要大量循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CU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脑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 34例心肺复苏成功,恢复自主循环并维持超过24 h以上,年龄大于18岁的成年患者(门急诊收治26例,院内转科8例),采用优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低温、脱水、脑复苏等,并于2周后根据格拉斯哥-比兹堡法评估脑复苏效果.结果 34例患者脑功能完好者7例(20.6%),中度脑功能残障4例(11.8%),严重脑功能残障6例(17.6%),昏迷8例(23.5%),死亡9例(26.5%).良好神经学结局者11例(32.4%).良好神经学结局组和不良结局组患者比较,复苏开始时间、机体恢复自主循环后48 h的GCS评分、自主循环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的优化治疗措施有利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的脑复苏,但脑复苏结局还取决于心跳骤停的原因、复苏开始时间以及早期复苏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对1例2型糖尿病史6年、入院行单纯性胆囊切除术术毕因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昏迷的老年患者,经心肺复苏、气管切开、头部冰敷、降颅压、降糖、醒脑及全身支持治疗,昏迷第25天时苏醒、康复出院.提出运用风险管理排出特护班,识别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护理风险,制订预见性护理措施(急性期护理、消毒隔离管理、呼吸道、皮肤、饮食护理)和早期康复诱导,可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心脏骤停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低温(32~34℃)治疗能为多种原因导致的全身或局部神经损伤提供神经保护。对由室颤引起的院外心脏骤停复苏后的昏迷成年患者采用亚低温疗法已纳入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的复苏指南。从实施对象、时间、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4个方面对心脏骤停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的护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我国的相关临床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早期判断心肺脑复苏病人预后将有助于提出恰当的处理原则.复苏后48~72h是判断的时机.心跳停止前病人的病情、复苏后神经反射的恢复情况、复苏后昏迷的持续时间和意识水平、心跳停止的类型和复苏措施的切实性、EEG和诱发电位、脑酶学及血糖血乳酸等是早期判断CPCR病人预后的依据.通过上述诸方面可以对CPCR病人预后进行判断,但要想准确及时判断是困难的,这方面仍需做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