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谢莹 《山西建筑》2009,35(19):8-9
指出湘西民居最能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湘西建筑文化的多样性特征,以湘西永顺县土家族民居双凤村和小干溪两个村落为例,探讨了湘西传统土家族民居聚落建筑的特点、保护现状和前景,以便进一步认识湘西民居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湘西地区的苗族与土家族传统文化切入,延伸至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民居艺术特色,在对两个民族文化及民居艺术的简短介绍中,阐述地域文化之于建筑的重要性,并探究传统民族民居艺术与民族文化性格的深层联系。并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自然风景优美,当地有土、木、石等丰富的地方材料,形成了有当地特色的民居。湘西土家族民居的特点是:群体布局上一般不采用院套院的作法,而是结合地形分散布置,多以三开间为基本单元进行组合,灵活多变、错落有致,和自然环境溶为一体。例如凤凰县的竹园(见图1),沿南坡等高  相似文献   

4.
祁剑青 《华中建筑》2020,38(8):109-112
该文选取湖南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运用建筑类型学方法与文化地理学方法进行分区分类研究,分析了湖南传统民居的地域分异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独栋正堂式、天井院落式以及"丰"字形大宅主要分布在湘北湘中区;窨子屋、土家族吊脚楼、苗族吊脚楼、石板屋、土砖屋、土家族主屋、土家族冲天楼、北侗火铺屋主要分布在湘西区;"四方印"式大宅、"王"字形大宅、瑶族合院、瑶族吊脚楼主要分布在湘南区。在湘北洞庭湖冲积平原、湘中诸盆地以及湘南诸山间盆地,民居的平面布局较为自由;在湘西北武陵山地、湘西南雪峰山地、湘南南岭山地、湘赣交界诸山地以及湘中湘东北丘陵地带,平面布局适应地形。石板屋、土砖屋以及吊脚楼充分体现了就地取材这一基本原则。湖南传统民居的屋顶、平面布局,有效地起到了排水、隔热以及通风的作用,是适应区域气候之作。  相似文献   

5.
湘西土家民居聚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是吊脚楼,并且得到了广泛地介绍。的确,融建筑、绘画和雕刻等艺术于一体的吊脚楼,是土家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另一方面,为土家族聚居地之一的湘西地形起伏多变,崎岖不平,因此产生了随形就势、变化多端的土家民居。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种:吊脚楼  相似文献   

6.
湖南民居地处山区,现在保存有相当的数量,但因地区封闭,研究者不多.提起湖南民居,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电视剧《湘西剿匪记》镜头下的山村,明显的气候、地形、地貌条件下的建筑独具特色,其拍摄地关田山苗寨不愧为美丽乡村之一.湖南东、西、南三面为山,北面为平地和湖泊,而中部为丘陵地带.湖南的民居中湘西吊脚楼最为美丽,其他地区的民居大都为院落式.湖南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境内有苗族、土家族、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建筑具有地区和民族特色,采用砖木结构,以木、石与青砖组合建造.  相似文献   

7.
以堂室格局为线索,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湘西苗族与土家族的传统民居分为"前堂后室"型、"切分组合"型和"一明两暗"型3类,进而厘清它们的分布情况,探究变迁机制及潜在的变迁动因,以期辨析苗族与土家族的住居空间特质,并为该地区传统民居的存旧续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是适应湘西地区独特山地地貌的特殊民居形式,是我国传统乡土建筑的瑰宝。本文从"人神共居"的图腾崇拜、"依山就水"的和谐统一、"寓意吉祥"的生活向往三个方面对湘西土家族吊脚楼建筑构件装饰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鉴赏能力,为保护与开发利用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黔渝地区土家族与苗族民居属于干栏式民居,本文从建筑空间形态、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建筑装饰及细部特征出发对苗居、土家民居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它们的异同性,从而深入了解黔渝传统坡地民居,为现代山地城市建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唐坚 《南方建筑》1998,(2):86-8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建筑史研究正由“中心”走向“边缘”。湘西土家族民居调研是中国湖南大学建筑系与日本鹿儿岛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对湖南境内“边缘”建筑联合考察系列课题之一。本结合实地调研资料,对湘西土家族民居的聚落组织和建筑单体及结构、构件分别进行论述,并将其整体所反映出的脉特征置于华夏亚化体系中考察探讨其深层化渊源。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19-22
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是湘西土家人最早、最全面的文化记忆,如何更好地传承它必须深入挖掘其相对稳定的文化基因并加以保护。楚巫文化意识、风俗习性方式、外观形式等是构成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文化的基因,而建筑实体的木骨泥墙、木橼瓦顶、梁柱森列、"蒙太奇"式的空间组接则构成了文化基因的传承之根本,其榫卯相扣的力学逻辑组合又体现了一种牢固的人间秩序和中国式的建筑精神。只有坚守住本民族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才能更好地将其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鄂湘川三省交界的崇山竣岭之中,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全州370万人,土家族占40%。世代居住、生活在这里的土家族是土著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土家儿女创造了独特的民居建筑——鄂西土家族吊脚楼。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讨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选址与布局、建筑外部空间的气候适应性设计以及建筑材料与气候的关系和具体的应用实践,总结出适应当地气候的传统民居的建筑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4.
滕娇  唐果 《山西建筑》2010,36(14):46-47
介绍了民居建筑是构成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因素,阐述了湘西民居建筑崇尚自然、聚族而居、奉祖为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传承创新的主要特征,以帮助人们对湘西民居建筑有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5.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特色民居是铭刻在湘西大地上的一道壮美风景。湘西特色民居是湘西历史、文化、生态凝结在土家苗族古建筑上的一件艺术杰作。  相似文献   

16.
郑涛 《四川建筑》2008,28(2):51-53
湘西民居无论是在形态布局、与自然结合,还是在乡土文化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它不拘一格,生动活泼.通过对湘西民居吊脚楼的布局、形制等因素的解读,来研究湘西民居的特点,寻找它的建筑思想源泉,审视其建筑布局特征和形式,在新的时代里,结合现时的建筑潮流,给予其更深更广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解读湘西吊脚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西民居无论是在形态布局、与自然结合,还是在乡土文化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它不拘一格。生动活泼。通过对湘西民居吊脚楼的布局、形制等因素的解读,来研究湘西民居的特点,寻找它的建筑思想源泉,审视其建筑布局特征和形式,在新的时代里,结合现时的建筑潮流,给予其更深更广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引子湘西沱江的凤凰古城,浑然天成的边城古寨,一个从莽山野水中生长出来的村镇,如同它那美轮美奂的名字一般,成为湘西撩开神秘面纱后极为惊艳的一笔。游历于这如不死鸟般复活的古城之间,走过坐着卖手工编织品的苗族老大娘窄巷,在烟褐色木板面夹峙中走出城门,欣赏清练如洗的沱江倒映着的吊脚楼的倩影,是一种对传统的膜拜;走过游人商贩熙攘的虹桥,窥见吊脚客栈里那亮彤彤的红灯笼,可感受到一种古风复燃的欣喜。凤凰古城的居民主要是苗族和土家族,它的开发和保护,可以说是中国少数民族民居保护的一件幸事,游览归来,我对少数民族民居的开发和保…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湘西苗族民居的系统性调查,分析了其平面形式的演变轨迹;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了湘西苗族传统祭祀活动的空间特征及演变的情况。从空间和时间的双重维度证实了其平面形式的演变原因,揭示了在同一文化体系下,湘西苗族民居平面形式的演变与其民族祭祀活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祖国繁荣发展,作为中华民族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特色民居建筑的土家族,受到了有关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文章针对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吊脚楼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建筑的背景现状,结合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民族特点,分析其建筑的特色构筑方式与艺术形式,从中探寻艺匠方法,继而为历史的延续和传承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